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西部环阿瓦提凹陷区油气勘探前景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震旦系到侏罗系的多个目的层中发现油气,显示了其良好的勘探前景。但从东西方向上看,目前发现的油气田主要分布在盆地东部的环满加尔凹陷区。处在盆地西部的环阿瓦提凹陷区尽管投入了一定的勘探工作量,但一直没有重大发现。井下和地面露头资料揭示,环阿瓦提凹陷区具有良好的油气源条件。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志留系—三叠系碎屑岩都是值得重视的勘探目的层。其中碳酸盐岩储层,不仅具有发育礁滩的古地理背景,同时还具有热液改造的条件;对于碎屑岩而言,断层沟通可能是其捕获油气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东非裂谷东支的South Lokichar盆地于2012年获得勘探突破,成为研究和勘探的热点地区。但近年来周边盆地勘探效果不佳,有待深入分析。Kerio盆地紧邻South Lokichar盆地,勘探程度低,国内在此地的研究处于空白区。基于最新地震地质综合研究成果,阐述其石油地质特征和勘探潜力。结果表明: Kerio盆地为主动裂谷,呈西陡东缓的半地堑结构; 发育渐新世以来的5套沉积地层,最大沉积厚度可达6 500 m; 存在一套被证实的烃源岩,生烃指标好,但厚度仅20 m; 发育河流和三角洲相砂岩,孔渗物性好。盆地可划分为4个凹陷和5个构造圈闭带。中部缓坡带和东部反转构造带为盆地的有利勘探区带,可能存在2种成藏模式。盆地具有一定勘探潜力,烃源岩是最主要的地质风险。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董志—正宁地区是该盆地中生界油气勘探新区,对该地区原油的地球化学进行研究,了解原油的成因,可以为该地区石油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首次对采集于董志—正宁地区原油和鄂尔多斯盆地烃源岩的烃类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了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原油中各类烃类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和组成特征指示了原油形成于...  相似文献   

4.
前寒武—寒武系油气作为我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阿曼和东西伯利亚盆地为例,阐述全球典型前寒武—寒武系古老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为国内前寒武—寒武系油气勘探取得进一步突破提供参考。阿曼和东西伯利亚盆地烃源岩主要发育在盆地初始裂陷作用区,受埋深及地温梯度控制,在志留纪或泥盆纪之前就已大量生油;储集层岩性以砂岩为主,分布面积广,受表生风化淋滤、胶结物溶蚀及构造裂缝改造等后期作用影响,可形成优质区域性储层;优质的区域性盖层是前寒武—寒武系古老油气藏得以保存的关键性因素,盆地膏盐岩累计厚度都超过1 000m。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深层含油气层系,同国外古老含油气盆地相比,同样具有多套高丰度优质烃源岩生烃、厚层区域性膏盐岩封堵及长距离运移、多层系成藏特征,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5.
以广泛收集的数据资料为依据,运用含油气盆地理论方法,总结南苏门达腊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和油气地质特征,探讨油气分布规律,分析其勘探潜力。结果显示,南苏门达腊盆地是新生代弧后裂谷盆地,经历了裂前、裂谷、过渡、坳陷和反转等5个演化阶段。主力烃源岩为过渡期沉积的炭质页岩和煤层,储集层主要为上渐新统砂岩、下中新统灰岩和裂缝基底。油气总体呈现"深层气、中层油和气、浅层油"的分布特征,主要富集于构造及构造复合相关圈闭中。断裂、储层发育有利相带和凹中隆是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盆地油气成藏条件良好,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生烃灶周边断裂发育的斜坡、古隆起是有利的勘探区,凹陷内的岩性、地层圈闭也是有利的勘探目标,应加大对此类圈闭的研究和勘探力度。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隆区油源问题与运聚模式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隆区的油源研究存在若干问题,直接影响到对运聚模式的认识,并影响到勘探的思路,综合分析各项地质条件,笔者认为:轮南低隆区的主力烃源极有可能是三叠系和侏罗系自身生成的油气,它是一个短距离侧向运聚,自生自储,多套生储盖复合,纵向叠置,以河湖相砂岩为储层的正常生储盖组合方式的含油气系统,表现为背斜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7.
东非裂谷Tanganyika地堑石油地质特征和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东非裂谷乌干达区块的勘探获得重大突破,与之石油地质条件相似的Tanganyika地堑的勘探潜力受到了人们的重视。Tanganyika地堑地处东非,属于东非裂谷西支的中段,是典型陆内裂谷盆地,主要沉积中新世以来的地层,现仍大部分被湖水覆盖,湖盆水体较深。盆地整体分为2个次盆,呈三隆夹两凹的构造格局。盆地目前勘探程度较低,根据现有资料推测,盆地地层埋深较大,深洼区中新统地层发育成熟烃源岩,具有较大的生烃潜力和生烃规模; 陆内盆地物源相对充足,储盖组合条件较好; 应力复杂,能够形成大量多种类型构造及构造-地层圈闭; 各种成藏条件匹配关系较好,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综合分析认为,盆地具有较大勘探潜力,其中盆地转换带是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8.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geochemical analysis of 332 core and 10 cutting rock samples from Triassic Jurassic, Cretaceous, and Triassic age, in addition to seismic sections, logs, initial drilling results, final reports of oil wells, and previous studies. Constructing models from these data are to assess new oil reservoirs,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xisting oil reservoirs and hydrocarbon potential, and suggesting petroleum systems in order to reduce exploration risk and develop simple risk assessment of oil fields in the studied area. In general, Abu-Jir fault zone divides the studied area into two petroleum provinces: Mesopotamian Foredeep Basin and Widyan Basin–Interior Platform. The Mesopotamian Fordeep basin are thick stratigraphic sequences with no exploration for oil or gas source rock intervals within the Paleozoic sequence. while the Mesozoic sequence offers the best potential. The transitional sequence of the Triassic period is expected to contain occasional fair to good quantity of oil source rock intervals. The Widyan Basin–Interior Platform is an area with possible deployment of low to moderate risk of Paleozoic play and Lower Mesozoic plays with fair Triassic and Mesozoic objectives. Oil has generated and expelled into traps in the studied area during two phases; the first is during Early Palaeogene that accumulated in traps of the Cretaceous structural deformation, while the second is during Late Neogene.  相似文献   

9.
基于东非裂谷系西支地震地质综合解释对比研究,发现该生长型裂谷盆地受基底属性影响,主要发育陡断面地堑型盆地结构,沿边界主控断裂走向发育背离型和接近型两类主要调节构造,沿边界主控断裂倾向主要发育地垒式和地堑式两类调节构造。构造样式控制了主要成藏条件:陡断面地堑式裂谷能够形成沉积范围广、厚度大的湖相优质烃源岩;裂谷间走向调节构造属于一级调节带,控制长轴辫状河三角洲的展布;裂谷内错断的边界断裂带属于次级走向调节构造,控制中小型扇三角州的发育。倾向调节构造形成的断鼻、断块圈闭,为该类盆地的主要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10.
南沙海域礼乐盆地油气资源潜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礼乐盆地是南沙海域热点研究区域.为揭示该盆地油气资源潜力,依据礼乐盆地地震剖面、钻井及拖网资料,对礼乐盆地的油气成藏控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探讨该盆地的油气成藏潜力.中生代和古新世-早渐新世沉积是主要烃源岩;晚渐新世礁体以及中生代风化碎屑岩是主要储层;识别出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礁体和中生代晚期风化剥蚀而形成的断块构造是最主要的圈闭类型.长期活动断层沟通底部中生代地层和浅层礁体,是主要的油气垂向运移输导体,控制了礼乐盆地油气的空间分布.晚中新世的菲律宾弧碰撞运动类似南海北部东沙运动,有利于排烃和油气运移,之后构造活动减弱,有利于稳定成藏.礼乐盆地具备油气成藏的6大要素条件,盆地中、东部断裂发育区是盆地油气运聚成藏的优势前景区域.   相似文献   

11.
根据渤海湾盆地北缘河北唐山赵各庄及盆地南缘山东新泰汶南两奥陶系古风化壳剖面较系统的研究,表明赵各庄剖面属于“潜山型”古风化壳,顶部垂直渗流带和水平潜流带总厚近200 m,构成了古风化壳储层的主要层段;而南部汶南剖面则发育顺层“台地型”古风化壳,层间厚380余米的古岩溶带成为主要储层类型。认为构造作用强度、断裂发育、古地形、岩溶作用时间的差异是造成不同类型岩溶带的主要原因。两剖面古风化壳储层均以碳酸盐岩溶洞、溶孔和裂隙形成的复合储层类型为主。在储层预测上,“台地型”较“潜山型”更容易预测。建议渤海湾盆地进行奥陶系古风化壳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时,关注”潜山型”、“台地型”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古风化壳储层。两种不同类型的古风化壳储层发育形式为渤海湾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提供了直观的对比模式。  相似文献   

12.
针对礼乐盆地含油气组合静态地质要素的分析表明,盆地内主要发育中生界、古新统一中始新统和下渐新统3套烃源岩,并以中、下两套源岩生烃潜力最好;砂岩、碳酸盐岩和生物礁是盆地的主要储层类型,砂岩储层在中、新生界内广泛发育,而碳酸盐岩和生物礁储层则主要发育于上渐新统一第四系;盆地总体上缺少广泛发育、封盖性能良好的区域性盖层,但局部性盖层发育,且封闭性能良好。盆地主要存在3套含油气组合:中生界含油气组合,这是盆地内较有远景的一套含油气组合;古近系含油气组合,这是盆地最主要的勘探目的层系;新近系含油气组合,该套组合在盆地中部隆起难以形成良好的油气组合关系,而在盆地坳陷区,尤其是南部坳陷则可形成良好的油气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中发现自生自储的大型火山岩油气藏,这不仅大大拓宽了油气勘探领域,而且从含油气盆地原型恢复角度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本文对准噶尔盆地东部的石炭纪盆地进行了剖析,在井间地层对比和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测定基础上,确定了准噶尔盆地石炭系划分方案,建立了准东地区及邻区石炭系的5条联井对比骨干地质剖面,进而把准东地区石炭系盆地的充填过程划分为两个旋回、7个阶段,其中第一旋回为早石炭世,进一步分为4个阶段,第1至第3阶段以各种火山岩发育为特征,第4阶段为火山活动的间歇期,发育了暗色泥质岩。第二旋回为晚石炭世,进一步分为3个阶段,第5和第6两个阶段以发育中基性火山岩为特征,第7阶段以沉火山凝灰岩和与泥质岩、砂岩互层发育为特征。文中归纳了准东地区石炭纪盆地及其中火山岩油气藏烃源岩和储层的发育特点,建立了其盆地原型,指出准东地区石炭系在沉积时的构造古地理以多岛洋为特征,受准噶尔洋的持续向北东方向俯冲的影响,准东地区盆地基底向南西方向倾斜,造成了沉积中心的向南西迁移。考虑到盆地位于增生型造山带内,将其原型盆地称为增生楔盆地。文中特别指出,任何构造位置上形成的盆地都有形成大油气田的潜力,能否形成大油气田的关键在于有没有优质烃源岩、优质储层和有效圈闭。准东增生楔盆地中烃源岩与火山岩储层的空间关系十分密切,二者往往形成互层状或穿插状,这一特征决定了盆地中油气产出具有近源性,而圈闭的形成则因火山岩储层的成层性差而呈形态和类型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是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以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盆地分析、有效烃源岩评价、储层(裂缝)预测、盆地模拟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油气成藏条件,预测了油气资源潜力,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上二叠统、中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三套烃源岩。最主要的烃源岩层为上二叠统,是油气资源分布的主要层位;主要储集层为柴窝堡区块的上二叠统和米泉区块的中下三叠统及中下侏罗统,其物性较差,总体为较好含气储层,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层。存在自源(侧向排烃)、它源(垂向排烃)两类油气成藏模式。柴窝堡区块北部和米泉区块仍然是有利的油气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15.
基于萨利莫斯盆地基础地质条件,以石油地质理论为指导,对盆地的生储盖条件及成藏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多因素叠合的方法对盆地潜在有利区进行了预测。分析认为,萨利莫斯盆地是新元古代末期克拉通内断陷基础上形成的克拉通盆地,形成古生界和中-新生界两套沉积充填序列。盆地内主力烃源岩和储盖层均发育在古生界序列中。泥盆系然迪亚图巴组页岩是盆地中的主力烃源岩;石炭系朱鲁尔组砂岩和泥盆系俄勒组砂岩是最有利的储集层段,与石炭系卡让利组、朱鲁尔组的蒸发岩和页岩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受岩浆侵入的影响,烃源岩的生排烃分为岩浆侵入前和侵入后两个阶段,并以第二阶段为主生排烃阶段;受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盆地具有多期成藏的特征,最后一期成藏决定了油气的最终分布。盆地勘探经验表明,油气田往往位于断裂带周围,并受烃源岩的发育位置控制。因此,认为盆地中烃源岩发育区内的断裂带周围是油气田,特别是气田的有利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家开展了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专项10个项目,包括陆上新区,海域,老油气区的新领域、新层系、新类型,长期久攻不克的地区、盆地和地表、地形条件复杂的地区。这些地区总体来讲油气工作程度较低。在油气调查评价中,特别是初期,烃源岩的评价是第一位的,而烃源岩热演化研究是烃源岩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盆地内烃源岩热演化史的差异对盆地内的油气分布具有重要影响;热历史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盆地的成因及发展过程,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试论火山岩油气藏成藏机理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在火山岩内或其周围发现了油气藏或油气显示,展示了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的广阔前景。火山岩已从油气勘探的"禁区"转变为了"靶区",成为油气勘探的新目标。火山岩储集物性较好,其本身可直接作为储层,各类侵入体与围岩相互作用还可形成与火成岩有关的圈闭。火山岩油气藏的烃源包括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两种。火山作用可以明显提高烃源岩内有机质的成熟度,加快烃的产生,促进油气运移,并为无机成因烃提供合成原料(CO_2和H_2等)和运移通道。虽然火山岩在盆地早期尤为发育,约占盆地充填体积的1/4,但是目前火山岩油气储量仅占世界油气探明储量的1%左右,勘探潜力巨大。中国沉积盆地内发育不同时代火山岩,火山岩储层与烃源岩匹配较好,无机成因气来源丰富,火山岩油气藏正在成为我国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8.
金春爽  乔德武 《地质通报》2006,25(9):1050-1054
目前国家开展了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专项10个项目,包括陆上新区,海域,老油气区的新领域、新层系、新类型,长期久攻不克的地区、盆地和地表、地形条件复杂的地区。这些地区总体来讲油气工作程度较低。在油气调查评价中,特别是初期.烃源岩的评价是第一位的,而烃源岩热演化研究是烃源岩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盆地内烃源岩热演化史的差异对盆地内的油气分布具有重要影响;热历史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盆地的成因及发展过程,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藏措勤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对措勤盆地的油气生成、储集、运移、圈闭等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盆地中发育的主要烃源岩有 7套,岩石类型主要为灰岩,储集层主要为各种灰岩和砂岩;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型式主要为自生自储自盖式及互层式生储盖组合;野外调查发现的油气苗及微观包裹体的研究均证实了盆地内油气运移过程的发生;推测盆地内主要的圈闭及油气藏类型为背斜及断层遮挡油气藏,K2-R构造层主要发育完整的背斜油气藏,J-K 1构造层主要发育被断层复杂化的背斜油气藏;建议将主要目的层放在较新的构造层中。  相似文献   

20.
敦煌盆地中、下侏罗统含油气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平  范小林 《地球科学》2005,30(2):211-214,254
敦煌盆地油气勘探能否取得突破取决于盆地中源岩的生烃潜能和圈闭的有效性.运用含油气系统研究思路,结合野外露头观察和盆地充填序列特征的分析。对盆地侏罗系含油气系统的地质要素(源岩、储集岩、盖层及上覆岩层)和作用过程(可能生成的油气运移、聚集、圈闭)进行定性评价和综合解释,结合露头岩样的有机地化分析和露头剖面的油气地质解释,推测出该盆地西端南部中、下侏罗统的暗色泥岩和含煤岩系中的炭质页岩为主要的烃源岩,而其间的不整合面上的砂岩层为主要的储集体和主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