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地质学   1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结果显示,黔北坳陷东皇剖面、玉京山剖面下志留统龙马溪组(S1l)烃源岩和黔南坳陷羊跳寨剖面下寒武统牛蹄塘组(?1n)烃源岩中存在C0–4单金刚烷系列、C0–3双金刚烷系列、C0–2三金刚烷系列、C0–1四金刚烷系列和C0–1五金刚烷系列的复杂组合,而在中等成熟的地质样品(镜质组反射率Ro=0.9%~1.4%)中一般仅出现烷基单金刚烷系列或烷基单金刚烷系列与烷基双金刚烷系列的简单组合,表明不同金刚烷类化合物的组合特征是衡量其经历热演化作用强度的定性指标.但黔北坳陷B1井?1n烃源岩和六井剖面上震旦统陡山沱组(Z2ds)烃源岩中缺失此类化合物,这可能与这些老地层经历的热演化作用强度(类镜质组反射率介于4.0%~5.5%之间)超出了金刚烷类化合物的热稳定性极限,并使它们遭到了分解破坏有关.研究区高演化海相烃源岩中金刚烷类化合物的浓度和相关异构体比值均明显高于中等成熟湖相烃源岩,结合类镜质组反射率的实测值判断,表明它们是衡量地质样品中有机质成熟度的有效指标.玉京山剖面S1l烃源岩中高金刚烷类化合物浓度和较低的相关异构体比值,表明此时金刚烷类化合物正大量生成;羊跳寨剖面?1n烃源岩中低的金刚烷类化合物浓度和高的相关异构体比值,说明此时金刚烷类化合物已遭到分解破坏;东皇剖面S1l烃源岩在金刚烷类化合物浓度和相关异构体比值上均介于两者之间,表明此时金刚烷类化合物开始发生明显分解破坏.因此,金刚烷类化合物的组合特征、浓度和相关异构体比值均是反映高演化地区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滇黔北坳陷寒武系碳酸盐岩古海洋环境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厘定滇黔北坳陷寒武系碳酸盐岩古海洋环境,揭示成岩流体与岩溶作用的潜在联系,并预测有利储层发育层段,基于镇雄羊场碳酸盐岩剖面实测及系统取样基础上,采用微量元素、碳氧锶同位素及铸体薄片等分析手段,地球化学与岩石学方法相结合,探讨碳酸盐岩古海洋环境及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滇黔北坳陷寒武系清虚洞组-娄山关组整体为海相环境,古海洋温度处于12.82℃~32.84℃之间,主体为温暖或炎热的亚热带气候。海平面具有主体震荡下降的趋势,存在8期海平面变化旋回,发育对应的岩相组合,其同位素演化曲线可作为地层划分依据。微量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岩石学特征证实娄山关组岩溶作用相对发育,成岩流体混入强氧化性低温大气水,有利储层纵向上主要分布在海平面下降旋回的高部位。  相似文献   
3.
黔南坳陷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成因解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黔南坳陷构造线主体呈NNE至近SN向展布,与坳陷南部NW向-近EW向罗甸断坳以及北部NEE向黔中隆起构造线走向不一,具有明显的构造变形调节特征。经结合地震、MT以及区域地质资料分析,黔南坳陷发育有浅变质与结晶双层结构基底,深部结晶基底表现出明显的"岛链"状结构特征,可能是扬子古陆的外缘增生部分;坳陷总体经历了南华-志留纪、泥盆纪-早三叠世、中三叠世-侏罗纪三期成盆与新元古代早期末、志留纪、中三叠世以来三期隆升,发育了从被动大陆边缘、到前陆、到改造三种盆地类型。今构造格局与变形样式实为多期构造变形形迹的复合、联合与叠加。总体上,坳陷今表层面貌呈现为隔槽式褶皱、是典型的山前逆冲推覆构造发育区发育的侏罗山式构造样式,纵向上可划分为震旦系-下古生界(下)、上古生界(中)及中新生界(上)三个构造层,其中下构造层以发育基底卷入的冲断变形构造为主,中构造层以发育与断层相关的冲起变形构造为主,上构造层以发育滑动褶皱与断展褶皱为主;坳陷今表层构造多受其深层"岛链"状结晶基底结构所控制。  相似文献   
4.
桂中坳陷是在加里东运动基础上形成的晚古生代海相大型沉积坳陷,已演化成为由上古生界和三叠系充填的残留盆地,其中泥盆系深埋地腹,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层系。桂中1井揭示泥盆系—石炭系具有两套生储盖组合,钻遇了气测异常、油迹砂岩、固体沥青等三类油气显示,其中泥盆系沥青显示井段累计709m。桂中坳陷古油藏(沥青)主要来源于中—下泥盆统塘丁组和罗富组泥岩。桂中1井和南丹大厂储层固体沥青为运移/成藏的油气发生热裂解而形成的焦沥青。桂中1井经历了两期油气充注,第一期为印支期前的主力生烃期,第二期(晚期)为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以紧邻油气显示层的可溶烃类为代表。经历了三期油气改造:第一期为印支期前的油气藏经历了地层沉降增温的热裂解作用而演化为固体沥青和甲烷天然气,第二期为燕山晚期岩浆活动导致的更高温度的热蚀变作用,第三期为喜马拉雅期构造抬升的改造或破坏作用对上泥盆统油气藏的影响。晚期成藏的天然气应是下一步的勘探方向。桂中坳陷西部地层保存相对完整(目的层深埋),断裂和岩浆活动相对不发育,可能更有利于天然气的聚集和保存。  相似文献   
5.
6.
扬子陆块东南缘海相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扬子陆块东南缘震旦纪—中三叠世海相地层发育在华南板块早、晚两期陆内裂谷盆地演化的巨型旋回中。该区层序地层发育了13个超层序和94个层序,其中第3个超层序(下寒武统)和第12、13超层序(二叠系)的海侵层序组是该区主要的烃源岩层位。烃源岩发育的有利相带为台盆相或受局限的台地相、外陆棚相、深水盆地相。已在江苏句容、江西萍乡—乐平、广西十万大山等地发现多处油气显示。经对油气资源的初步评价,扬子陆块东南缘海相地层的油气远景资源量超过20×10~8t 油当量。认为上古生界石炭系一二叠系海相—海陆交互相地层是该区的主要勘探目的层系,面积达40×10~4 km~2的扬子东南裂谷盆地带(江苏句容常州—江西乐平萍乡—广西十万大山海相地层分布带)是中国南方较有前景的海相油气勘探领域之一。建议加强该带海相石油及其伴生气、裂解气、海陆交互相煤系及其煤成气、煤层气的联合勘探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桂中坳陷泥盆纪生物礁储层特征及演化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桂中坳陷泥盆纪生物礁滩发育,桂中1井钻探证实该区存在优质生物礁灰岩和白云岩储层。野外露头、显微照片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手段表明,该区泥盆纪生物礁储集空间主要包括孔隙、裂缝和溶洞。孔隙类型有粒内溶孔、骨架孔、粒间孔、溶孔、缝合线伴生溶孔等,以晶间溶孔、晶间孔及非组构控制的溶蚀孔、洞、缝为主,储层类型主要为裂缝型、裂缝-孔隙型和孔隙型。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构造裂缝控制有利储层的发育,现今储集空间以埋藏溶蚀孔隙和保留下来的残余孔、洞、缝为主。地球化学和成岩作用研究表明,储层孔隙演化与油气充注密切相关,可能发生两期油气充注。储层焦沥青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层深埋造成原油热裂解。因此,该区油气勘探应以原油裂解天然气为主,寻找具有保存条件的岩性体。  相似文献   
8.
浙江中西部永康盆地及金衢盆地白垩系冲积扇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众多中小型白垩纪盆地中,分布着河湖相红色沉积岩夹火山岩的白垩系上部地层。作者对位于浙江省金华地区永康市和义乌市境内的2条剖面进行了研究,即金衢盆地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世早期的铜山岩中戴组剖面和永康盆地早白垩世晚期的方岩景区方岩组剖面,认为其主要为冲积扇沉积,具有多套沉积旋回的陆相碎屑岩准层序组,沉积特征表现为:下部紫红色块状砾岩、砂砾岩,夹泥质粉砂岩,局部有紫红色凝灰岩及深灰色玄武岩;上部棕褐色钙质粉砂岩与泥质粉砂岩组成不等厚互层,产恐龙化石Chilantaisaurus zhejiangensis;具有大型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其中扇根亚相的砂砾岩为槽流沉积和辫流水道沉积,扇中亚相的片状或席状砂岩为漫流沉积,漫流成因的片状或席状砂岩可能成为良好的油气储集体。此研究成果对中国南方小盆地白垩系扇根—扇中碎屑岩的沉积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黔南坳陷上震旦统灯影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南坳陷上震旦统灯影组发育局限-开阔台地相白云岩。在麻江羊跳寨剖面灯影组碳酸盐岩样品测试分析基础上,利用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相关性、组分含量及特征元素比值特征,探讨了研究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古沉积环境意义。结果表明:(1)CaO和MgO成明显正相关,SiO2与CaO、MgO呈负相关;Sr与MgO呈明显负相关,与Al2O3、K2O、Na2O、TiO2,P2O5,TFe存在正相关性;V,Al2O3,K2O,TiO2,TFe,P2O5之间呈正相关;Mn与TFe存在弱正相关性。(2)Sr含量和1 000×(Sr/Ca)值随沉积水体的加深而增大,可作为判断古水深和层序界面的标志。(3)根据Sr/Ba、镁铝比值(m=100×(MgO/Al2O3))、MgO/CaO及V/(V+Ni)比值特征分析了灯影组沉积期的古盐度、古气候和古氧化还原环境。灯影组总体上形成于炎热干燥气候下的陆表海还原沉积环境,有陆源碎屑物质供应。其中灯影组二段沉积末古水深达到最大,灯影组五段古盐度最高。灯影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的沉积环境与岩性特征所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表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关系密切,可作为沉积相分析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在对北羌塘拗陷侏罗系地层发育特征分析基础上,通过典型剖面沉积相、层序界面特征、准层序叠置序列、体系域构成等研究,将侏罗系地层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其中第1层序(SQ1)对应于雀莫错组地层,第2层序(SQ2)对应于布曲组中下部地层,第3层序(SQ3)对应于布曲组上部和夏里组下部地层,第4层序(SQ4)对应于夏里组中上部和索瓦组下部地层,第5层序(SQ5)对应于索瓦组上部和雪山组地层。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北羌塘拗陷内侏罗系层序地层对比。研究区层序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研究,对羌塘盆地地层划分与对比、分析盆地古地理微地貌、预测盆地埋藏区生储盖发育特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