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造解析表明,现今观察到的中扬子地区中部江汉叠合盆地主体构造格架面貌大体形成于印支 早燕山碰撞造山期;其中,主造山初期前陆盆地发育阶段,盆区东、西部构造形变差异明显,晚期经调整而渐趋平衡,由此显现华南与华北两大陆块在碰撞造山过程中可能先后经历了早期点状接触与陆间斜向俯冲和晚期线状接触与陆内俯冲两个发展阶段。晚燕山期以来,盆地裂陷阶段构造格架的分区发育与右行旋转特点,证明中扬子地区曾发生过双向伸展和构造旋转作用,暗示晚燕山 早喜马拉雅期华南与华北两大陆块可能处于逐渐焊合的过程,研究区总体处于造山后陆内应力场调整阶段。盆地坳陷期发育阶段山盆非耦合面貌及壳幔“立交桥”式结构特征展示晚喜马拉雅期以来叠合盆地南、北边缘造山带已进入去根与裂解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中扬子地区显生宙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中扬子地区作为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重点战略区块 ,自基底形成至今 ,陆块南北经历了多期造山活动。其中 ,古生代以来的后四期造山作用控制与发育了区内海陆相四套含油气系统 ,加里东及印支早期造山作用利于原生海盆含油气系统的发育与形成 ;印支晚期—喜山期造山作用对其具有改造和破坏作用 ,但利于陆相含油气系统的形成。研究区海盆发育期形成的古隆起及其周缘斜坡带是海相残留盆地油气运聚与保存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3.
根据北票 (金-羊 )盆地中生界砂岩碎屑组分分析,综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盆地沉积充填序列及砾岩特征,对盆地中生代物源及构造演化进行了示踪 :晚三叠世为盆地构造活化的起始阶段,盆地物源应主要来自周缘隆升蚀源区的前中生代碎屑沉积物;早侏罗世辽西地区发生了明显的差异升降,北票 (金-羊 )盆地相对伸展陷落,盆地范围有所扩大;晚侏罗世北西-南东向逆冲推覆作用成为盆地的主要控制因素,北票 (金-羊 )盆地具有明显前陆盆地特征,盆地西缘太古代变质岩系出露剥蚀而成为盆地的主要物源之一;早白垩世辽西地区发生构造反转,北票 (金-羊 )盆地相对萎缩。Dickinson模型并不完全适用于辽西地区。  相似文献   
4.
江汉叠合盆地位于扬子地台中部,夹持于秦岭-大别及江南造山带中段之间。中生代以来,先后经历了北部陆陆碰撞、南部陆内挤压造山与断陷、裂陷成盆的演化历程,区域构造体制在中生代发生了重大转换,其中复合、联合了众多的地质现象;盆地历经的海盆、煤盆、盐盆、陆相广盆四个盆地世代详细记录有中国南北大陆联合及东北亚大陆构造体制转换的运动学过程,是认识欧亚大陆东部深层动力地质作用过程的关键地区之一。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可简要概括为前陆、裂陷、坳陷三种基本样式。系统的盆山构造样式及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叠合盆地前陆期发育于同碰撞-造山后作用阶段早期,断、坳陷期发育于造山后作用阶段晚期-非造山裂解阶段。本文运用大陆动力学数值模拟(FLAC软件)方法,从挤压和伸展两方面效验了山-盆演化分别受控于印支-早燕山期的华南与华北陆块的旋转碰撞造山,以及随后的晚燕山-喜山早期碰后陆内俯冲作用所产生的板片断离引起的地幔物质上升与对流作用,晚喜山期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地幔调整等三期动力学系统。为南方中小型叠合盆地动力学解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四川叠合盆地盆山耦合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四川叠合盆地三面环山,自东而西夹持于江南、秦岭与龙门山三大山系之间,位于古亚洲、环太平洋与特提斯三大构造域的结合部位;中生代以来,先后经历了海盆、煤盆、陆相广盆、残盆四个盆地世代;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可概括为前陆、坳陷、再生前陆三种基本样式。系统的山盆构造样式及运动学、沉积充填过程分析结果表明盆地周缘造山带造山活动期与盆内古隆起发育期时间耦合;盆地周缘造山带造山活动期与盆地沉积环境转换期时间耦合;盆地周缘造山带构造轴线走向基本保持与盆内山前坳陷或前陆褶冲带构造轴线走向相耦合;盆地周缘造山带不同时期形成的褶冲构造轴线走向基本保持与其同期盆内产生的沉积或沉降中心构造轴线走向相耦合。  相似文献   
6.
扬子陆块下古生界页岩发育特征与沉积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深入探讨扬子陆块下古生界页岩发育与分布特征、建立沉积模式,系统收集与整理了扬子陆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与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五峰-龙马溪组两套富有机质页岩大量数据,选取贵州省三都县渣拉沟及四川省筠连县昭104井两个典型剖面与井岩芯进行了系统观察与采样,对扬子陆块范围内两套富有机质页岩岩性与沉积相发育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早古生代以来,扬子陆块受被动大陆边缘扩张与陆缘造山挠曲坳陷两类成盆环境影响[1-2],牛蹄塘组页岩沉积于被动大陆边缘扩张环境,缘于上升洋流与缺氧事件复合沉积模式,富有机质页岩以扬子陆块东南缘深水陆棚-斜坡相区最为发育、厚度最大、有机碳含量最高;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沉积于加里东期周缘前陆造山环境,缘于浅水陆棚-闭塞滞留海湾沉积模式,富有机质页岩以中上扬子陆块东南缘深水陆棚区最为发育、厚度最大、有机碳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福山凹陷作为北部湾盆地富油气凹陷之一。流三段作为花东-北莲地区目前重要产层,其储层岩性以砂砾岩、含砾细砂岩及细砂岩为主,主要为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岩石学上表现为高成分成熟度、高结构成熟度及较高的胶结物含量的“三高”特征,孔隙度为8.41-12.14%,渗透率为0.224-3.472mD,属于中-低孔特低-超低渗储层。研究表明机械压实作用是本区砂岩储层致密的主要因素,成岩中期A阶段的溶解作用对储层物性有一定改善作用,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的成岩环境,长石和岩屑溶解不彻底,自生高岭石的形成有效改善了储层物性,但其含量少,并与伊/蒙混层、伊利石、绿泥石共生充填孔隙,因此对储层物 性改造有限。沿流体通道或孔隙沉淀的伊/蒙混层、伊利石、绿泥石、碳酸盐以及石英Ⅱ级次生加大是储层进一步致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黔南坳陷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成因解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黔南坳陷构造线主体呈NNE至近SN向展布,与坳陷南部NW向-近EW向罗甸断坳以及北部NEE向黔中隆起构造线走向不一,具有明显的构造变形调节特征。经结合地震、MT以及区域地质资料分析,黔南坳陷发育有浅变质与结晶双层结构基底,深部结晶基底表现出明显的"岛链"状结构特征,可能是扬子古陆的外缘增生部分;坳陷总体经历了南华-志留纪、泥盆纪-早三叠世、中三叠世-侏罗纪三期成盆与新元古代早期末、志留纪、中三叠世以来三期隆升,发育了从被动大陆边缘、到前陆、到改造三种盆地类型。今构造格局与变形样式实为多期构造变形形迹的复合、联合与叠加。总体上,坳陷今表层面貌呈现为隔槽式褶皱、是典型的山前逆冲推覆构造发育区发育的侏罗山式构造样式,纵向上可划分为震旦系-下古生界(下)、上古生界(中)及中新生界(上)三个构造层,其中下构造层以发育基底卷入的冲断变形构造为主,中构造层以发育与断层相关的冲起变形构造为主,上构造层以发育滑动褶皱与断展褶皱为主;坳陷今表层构造多受其深层"岛链"状结晶基底结构所控制。  相似文献   
9.
桂中坳陷是在加里东运动基础上形成的晚古生代海相大型沉积坳陷,已演化成为由上古生界和三叠系充填的残留盆地,其中泥盆系深埋地腹,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层系。桂中1井揭示泥盆系—石炭系具有两套生储盖组合,钻遇了气测异常、油迹砂岩、固体沥青等三类油气显示,其中泥盆系沥青显示井段累计709m。桂中坳陷古油藏(沥青)主要来源于中—下泥盆统塘丁组和罗富组泥岩。桂中1井和南丹大厂储层固体沥青为运移/成藏的油气发生热裂解而形成的焦沥青。桂中1井经历了两期油气充注,第一期为印支期前的主力生烃期,第二期(晚期)为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以紧邻油气显示层的可溶烃类为代表。经历了三期油气改造:第一期为印支期前的油气藏经历了地层沉降增温的热裂解作用而演化为固体沥青和甲烷天然气,第二期为燕山晚期岩浆活动导致的更高温度的热蚀变作用,第三期为喜马拉雅期构造抬升的改造或破坏作用对上泥盆统油气藏的影响。晚期成藏的天然气应是下一步的勘探方向。桂中坳陷西部地层保存相对完整(目的层深埋),断裂和岩浆活动相对不发育,可能更有利于天然气的聚集和保存。  相似文献   
10.
昌图凹陷白垩纪沉积环境对燕辽造山带隆升过程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昌图凹陷是燕辽造山带东北缘山前一次级裂陷构造单元,其中充填了白垩纪火山-沉积岩系。根据构造活动与沉积演化特征,地层层序划分为裂陷期 (SSⅠ )、断陷期 (SSⅡ )和坳陷期 (SSⅢ )三个超层序,断陷期 (SSⅡ )超层序可进一步细分为断陷早期 (SⅡ1)和断陷晚期 (SⅡ2 )两个层序。裂陷期超层序发育巨厚的溢流相、爆发相火山岩。断陷早期 (SⅡ1)层序发育低位与湖盆扩张两个体系域,低位体系域总体反映为一套近物源稀性泥石流沉积特征 ;湖盆扩张体系域反映水体相对较深,有扇三角洲及半深湖-深湖相沉积 ;岩屑砂岩发育,岩屑成分以火山岩为主。断陷晚期凹陷水体变浅,SⅡ2 层序中下部低位及湖盆扩张体系域总体发育特征类似SⅡ1层序,上部发育的湖盆收缩体系域,演化为扇三角洲、河道、滨浅湖及沼泽相 ;SⅡ2 层序砂岩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岩屑成分除火山岩外,见有混合花岗岩及变质岩岩屑。坳陷期 (SSⅢ )超层序发育冲积平原相,砂岩中混合花岗岩及变质岩岩屑成分进一步增加。由于受区域构造环境控制,凹陷沉积沉降中心不断北移,表明松辽盆地南缘燕辽造山带在白垩纪不断隆升、向北扩展 ;凹陷中发育三期低位体系域、对应了三期断陷活动,指示造山带在造山后作用阶段经历了三期幕式快速隆升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