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双湖托纳木地区处于北羌塘坳陷南部,仅发育上侏罗统索瓦组和雪山组沉积。本文在地层系统详细剖面测制基础上,对索瓦组和雪山组地层剖面进行立典性研究,重点进行了索瓦组和雪山组的层序地层研究,表明羌塘盆地晚侏罗世层序地层的独特性,从层序地层分析的角度证实了侏罗纪北羌塘盆地原型为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2.
结合野外露头层序地层研究,探讨了羌塘盆地龙尾错地区中上侏罗统地层层序地层划分及其C、O、Sr同位素响应.认为自中侏罗统布曲组(J2b)-上侏罗统雪山组一段(J3xs1)可划分出三个三级层序.其中布曲组-索瓦组二段下部,C、O、Sr同位素在同一层序内呈有规律变化:在TST体系域内δ13C、δ18O、87Sr/86Sr均值较高,在纵向变化曲线上表现为正偏,而在HST体系域内表现为相对的负偏.其纵向上的三次明显正偏与负偏可分别对应于三次海底的停滞与扩张.文章同时分析了个别异常样品的数据特征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3.
王传尚  李旭兵  白云山  刘安 《地质通报》2011,30(10):1538-1546
以湖南张家界田坪和大坪震旦系剖面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湘西北地区斜坡相区震旦系层序地层的划分和对比研究。根据斜坡相区三级层序的发育特点,将陡山沱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ZSQ1~5),灯影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ZSQ6~9)。其中,陡山沱组下部的4个三级层序(ZSQ1~4)构成震旦系下部的二级层序,陡山沱组顶部的三级层序ZSQ5和灯影组的4个三级层序(ZSQ6~9)构成震旦系上部的二级层序。斜坡相区与台地相区震旦系层序地层的划分基本一致,可实现相互对比;斜坡相区与盆地相区震旦系只能实现二级层序的对比。  相似文献   

4.
开展地震层序地层学研究对含煤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建立、沉积体系划分和整体煤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地震层序解释以地震剖面为基础,识别不同级别的不整合面及与之对应的界面,并进行横向对比追踪与闭合,建立等时地层格架。本文基于新疆西北部和什托洛盖盆地丰富的地震剖面,结合钻井标定和测井解释,开展对和什托洛盖盆地中下侏罗统地震层序地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和什托洛盖盆地中下侏罗统可识别出2个二级层序界面、6个三级层序界面,并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7个三级层序;其中,八道湾组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高位体系域、SQ6湖扩体系域及SQ7高位体系城普遍发育煤层,主要煤层位于SQ7高位体系域。  相似文献   

5.
常嘉  陈世悦  鄢继华 《沉积学报》2019,37(5):968-980
为揭示渤海湾盆地陆表海背景下的煤系层序地层界面形成机制以及层序地层格架内的聚煤作用特征,以淄博博山地区为例开展了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的层序地层及聚煤作用研究。研究区内共识别出古构造运动形成的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正常海退形成的下切谷冲刷面、盆地基底构造运动形成的海侵方向转换面、初始海泛面、最大海泛面以及最大海退面等层序界面类型,将研究区含煤地层划分为三个七级层序。经对比研究层序内的煤层的发育特征后认为,潮坪泥炭坪、潟湖及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为煤层最有利发育相带。SQ2、SQ3、SQ4、SQ5、SQ6层序内均有可采煤层发育。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受区域构造的影响,侏罗系沉积储层发育演化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在地震、测井及岩芯等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层序地层以及沉积相分析,对南图尔盖盆地A探区萨雷布拉克侏罗系沉积层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南图尔盖盆地A探区侏罗系和白垩系经历了3次较为明显的构造运动,可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划分为3个重要阶段:断陷期、断坳转换期及坳陷期,形成了3个二级层序,在二级层序格架内将侏罗系划分7个三级层序;2)早侏罗世断陷期(SQ1、SQ2)主要发育湖泊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中侏罗世断坳转换期(SQ3、SQ4)主要发育湖泊及三角洲沉积体系,晚侏罗世坳陷期(SQ5、SQ6、SQ7)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及河流沉积体系;3)通过对研究区沉积层序发育演化影响因素的研究,认为断陷—坳陷的构造演化对沉积层序的发育演化起主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露头剖面、钻井岩心为研究对象,结合测井地质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奥陶统层序界面特征及其成因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将下奥陶统划分为10个三级层序,其中冶里组两个(SQ1,SQ2),亮甲山组两个(SQ3,SQ4),马家沟组一段至马家沟组六段各划分出一个(SQ5—SQ10)。层序SQ1—SQ4都表现为向上变浅的结构特征;层序SQ5—SQ7反映了区域上的海侵过程,总体为潮下环境,以加积序列为特征;层序SQ8反映了区域上的最大海浸,以大量凝缩段沉积为特征。由于加里东运动影响,层序SQ9—SQ10仅在研究区西缘和东南缘出露,西缘以盆地相深水沉积为特征,东南缘以发育潮坪相沉积为特征。  相似文献   

8.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型含油气沉积盆地,然而目前盆地内卡洛夫—牛津阶的层序划分和地层对比依然存在争议。基于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相关理论,以阿姆河右岸B区29口井的岩心资料及50口井的测井资料为依据,结合地震、薄片、地球化学等手段,开展了阿姆河右岸B区卡洛夫-牛津阶的层序地层研究。将阿姆河右岸B区卡洛夫-牛津阶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和15个四级层序,其中卡洛夫阶包括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牛津阶分为3个三级层序(SQ3-SQ5)。在高精度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的层序地层格架,在垂向上,各级层序格架内部高位域生屑砂屑灰岩及礁滩体沉积更为发育;在平面上,根据不同层序沉积几何体和沉积相的分布,明确提出了卡洛夫期和牛津期发育两种不同的碳酸盐岩台地类型的观点:SQ1-SQ2时期(卡洛夫期)研究区应为缓坡型台地,初始具有西高东低的地貌,坡度较缓,沉积速率差别不大,主要发育缓坡台地层序地层模式;SQ3-SQ5时期(牛津期)则演化为镶边台地,研究区沉积速率远小于A区,随着海平面变化形成了差异巨大的西高东低沉积地貌。  相似文献   

9.
利用录井及地震反射资料,采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蒙古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下白垩统地层层序进行了划分和对比,划分出了4个三级层序(SQ1-SQ4)。在此基础上,结合盆地的构造演化特点,研究了层序结构特征,划分了层序类型,其中,SQ1和SQ2为初始裂谷期湖泊层序,SQ3为裂谷深陷期层序,SQ4为裂谷后过渡层序。层序的结构主要受构造沉降方式控制,塔南凹陷不同时期构造沉降方式不同,形成了3种层序发育模式,即简单箕状斜坡模式、差异沉降构造反转模式、坳陷型层序发育模式,不同的层序发育模式,其地层岩性圈闭的发育和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加强断陷盆地斜坡带层序地层研究,精细刻画沉积体系纵横向分布,创新构建油气成藏模式,发现落实地层岩性圈闭,有效地指导了冀中坳陷斜坡带地层岩性油藏勘探发现。以饶阳凹陷蠡县斜坡为例,应用单井层序划分—连井层序对比—地震层序识别—层序发育模式构建等"四步"法,结合冀中坳陷全区层序地层统层结果,指出蠡县斜坡古近系层序发育不完整,下部的二级层序(Es4—Ek)和SQ1—SQ6等6个三级层序发育差,而中、上部的2个二级层序和SQ7—SQ13等7个三级层序发育较齐全,形成了独特的层序演化和沉积充填样式。SQ9、SQ10是主要勘探目的层段,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体系为特征,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前缘水下分流水道和滨浅湖滩坝砂体构成了有利储集体。依据有利储集相带与古地貌配置关系,结合地层岩性圈闭发育特点和油源条件,构建了潜山周缘超覆、台坡砂体上倾尖灭、低幅鼻隆透镜体等3种地层岩性油藏模式,指导蠡县斜坡中北段油气勘探发现了亿吨级规模石油储量,取得了良好勘探成效。  相似文献   

11.
最近在北羌塘盆地中部半岛湖地区索瓦组下段中发现了丰富的中侏罗世晚巴通期—早卡洛夫期菊石。这些菊石保存好,特征明显,可以与西特提斯地中海区菊石带进行精细对比。根据区域菊石化石群的对比,含菊石的地层可能不是索瓦组下段,而是夏里组。早卡洛夫期大头菊石的出现与同期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同步,而地方性的含大头菊石的层序通常也指示了区域性的海侵。羌塘盆地早卡洛夫期大头菊石生物群的发现,证明羌塘盆地在早卡洛夫期还存在区域性的海侵,北羌塘盆地中部的半岛湖地区处于相对较深的广海碳酸盐台地环境,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羌塘盆地在卡洛夫期即发生大规模的海退,发生海退的时间应该在早卡洛夫期之后。晚巴通期—早卡洛夫期菊石生物群的发现对于重新认识羌塘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金玮  王成善  赵兵  李亚林 《西北地质》2006,39(3):97-105
羌塘盆地地处藏北高原,其南北界分别为班公错-怒江缝合带与拉竹龙-金沙江缝合带,盆地面积约180 000 km2.进一步可分为羌北坳陷、中央隆起带和羌南坳陷3个二级构造单元.双湖托纳木地区地处羌北坳陷与中央隆起带毗连地带,索瓦组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大部分地区,根据地层层序及岩性组合特征,同时结合岩石、古生物、沉积旋回、接触关系等对地层进行了较系统的划分,将索瓦组划分为4个岩性段;索瓦组一段到四段自下而上反映出一个完整的海侵-海退序列,分别为碳酸盐台地-混积缓坡-混积碳酸盐台地-混积外滨浅水陆棚沉积环境;索瓦组三段礁灰岩和油页岩的发现对古环境的恢复以及油气的生储盖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区内索瓦组的古生物地层分布和组合特征,建立了珊瑚组合带和双壳类组合带,确定索瓦组为上侏罗统,大致与Oxfordian-Kimmeridgian相当.  相似文献   

13.
羌塘盆地雁石坪地区侏罗纪沉积物特征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藏北羌塘盆地地层出露以海相三叠系、侏罗系为主。盆内侏罗系为海相、海陆交互相沉积,具“三砂夹二灰”的特征。侏罗系分布广泛、层系连续、发育完整、化石丰富。羌塘盆地雁石坪地区位于青藏公路旁,露头较好,许多地质工作者前来考察研究。本文所涉及的区域是雁石坪地区向斜南翼,主要为中株罗统夏里组、上株罗统索瓦组。夏里组以碎屑岩沉积为主,广泛发育紫红、暗紫色泥岩与灰绿色粉砂岩、细砂岩不等厚互层;索瓦组以灰岩为主,层理发育、化石丰富,这些都是各种环境条件的记录。通过野外实测剖面,采集大量的样品以及室内的分析,结合沉积岩特征,借助相标志,初步分析夏里组为潮坪沉积环境,索瓦组为碳酸盐缓坡环境,为恢复重建古沉积环境——岩相古地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CONTRAST STUDY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POTENTIAL FOR QIANGTANG, CHANGDOU AND WEST YUNNAN BASIN DURING JURASSIC  相似文献   

15.
最近在北羌塘盆地中部半岛湖地区索瓦组下段中发现了丰富的中侏罗世晚巴通期—早卡洛夫期菊石。这些菊石保存好,特征明显,可以与西特提斯地中海区菊石带进行精细对比。根据区域菊石化石群的对比,含菊石的地层可能不是索瓦组下段,而是夏里组。早卡洛夫期大头菊石的出现与同期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同步,而地方性的含大头菊石的层序通常也指示了区域性的海侵。羌塘盆地早卡洛夫期大头菊石生物群的发现,证明羌塘盆地在早卡洛夫期还存在区域性的海侵,北羌塘盆地中部的半岛湖地区处于相对较深的广海碳酸盐台地环境,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羌塘盆地在卡洛夫期即发生大规模的海退,发生海退的时间应该在早卡洛夫期之后。晚巴通期—早卡洛夫期菊石生物群的发现对于重新认识羌塘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藏羌塘盆地东部中-上侏罗统沉积特征及沉积相划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详细野外剖面测量基础上,对羌塘盆地东部中-上侏罗统剖面主要岩类的宏观特征(颜色和构造)、物质组分、结构及磁化率等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区碎屑岩主要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等岩类,磁化率值呈现低→高→低→高→低(雀莫错组→布曲组→夏里组→索瓦组→雪山组)的规律性变化。综合沉积特征显示雀莫错组和雪山组主要为河流相-河控三角洲相沉积,布曲组为碳酸盐缓坡相沉积为主,夏里组主要为潮坪-泻湖相沉积,索瓦组主要为混积陆棚-泻湖-潮坪相沉积,中-晚侏罗世羌塘盆地古水深在下降的总趋势中呈现浅→深→浅→深→浅的升降旋回,盆地沉积中心由东向西迁移,区域构造演化和全球海平面变化共同控制了盆地沉积面貌。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年来塔里木盆地勘探开发的逐步深入,志留系地层已经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应用层序地层研究方法,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实验分析资料,通过对岩石地层、测井地层、生物地层、地震地层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将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地层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对应柯坪塔格组下段,SQ2对应柯坪塔格组中上段,SQ3对应塔塔埃尔塔格组。每个层序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不发育低位体系域。对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类型和沉积相展布进行分析,认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有障壁潮坪相-浅海相。  相似文献   

18.
羌塘盆地最大规模沥青脉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羌塘盆地已经发现了190余处油气显示。近年笔者在盆地北部晚侏罗世地层中发现了迄今最大规模的沥青脉。研究结果表明,该沥青脉产出于上侏罗统索瓦组地层之中,地层下部系与沥青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的中株罗统夏里组局部含油气显示的盐丘。沥青族组分(%)为:饱和烃5.72、芳烃18.46、沥青质52.37、非烃23.45,说明核沥青脉经过了运移、氮化的过程。同时,沥青脉产出于复背斜范围内,利于油气聚集成藏。这一发现对于羌塘盆地的油气地质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藏比洛错一带布曲组中段膏盐地层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洛错一带出露的布曲组中含多层石膏,是藏北羌塘盆地中重要的含膏盐地层,膏盐的累计厚度达284.73 m,可以直接开发利用。布曲组中的生物碎屑灰岩和钙质泥岩层中产大量的双壳类和腕足类化石,时代为中侏罗世巴通期。该岩石组合特征可与雁石坪地区的布曲组进行对比。首次在该地层中发现海相辐鳍鱼亚纲类化石(A ctinoptoryg ii),丰富了藏北羌塘盆地侏罗纪古生物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