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古鄱阳湖陆相盆地沉积与物源相关性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古鄱阳湖东北缘陆相盆地与基底母岩物质来源为例,阐述陆相盆地源区的输送和盆地沉积过程存在的紧密相关性。这种相关性最直接的特征是基底母岩区的岩性往往直接控制了盆内沉积物的类型,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母岩成份和风化剥蚀的方式,就会在盆内形成什么样类型的沉积物。母岩的风化剥蚀作用始终是盆内沉积源源不断的物质来源,因而根据盆地陆源碎屑岩来自母岩的陆源碎屑组合可以推断源区的母岩类型。研究这种风化与沉积、剥蚀与堆积的相关性特征是陆相盆地供给和充填作用的一大特色。这种相关性研究的深入,不但大大提高地层划分的精度,而且也  相似文献   

2.
陆相残余盆地的主要类型、特点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中生代陆相盆地演化特征,认为陆相盆地不存在原始沉积盆地。陆相残余盆地的基本特征,具有空间上盆地面积大为缩小,地层遭受明显剥蚀,受后期改造而成。提出了两种基本类型和它们的沉积特点以及追踪物质来源、去改造层是恢复残余盆地的基本方法,并以古鄱阳湖中生代盆地为例。  相似文献   

3.
陆相盆地从形成、扩展、萎缩直至消亡 ,无不是盆外与盆内各种地质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陆相盆地除构造和古气候作用外 ,母岩区的物源供给也相当重要。尤其是成盆的早期和晚期 ,由于构造作用加剧 ,造成地形起伏差异显著 ,母岩区风化剥蚀作用强烈 ,往往给盆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组分。因而根据盆地陆源碎屑岩来自母岩的陆源碎屑组合可以推断物源区母岩类型。尤其是粗碎屑岩系中的砾石 ,能够直接反映母岩的性质。砾岩中的砾石成分 ,常常可以反映基底来源区母岩的成分 ,也反映破坏、磨蚀的程度和气候条件以及构造背景。因此 ,砾石的各种特征 ,…  相似文献   

4.
陆相红盆与海相盆地在层序地层的基本单元和沉积作用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层序地层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具体在陆相盆地中的应用 ,应紧密结合陆相盆地自身的发育特点 ,创造出一套真正适合于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和模式。陆相地层与海相地层相比规律性不明显 ,“层板对比”模式不适合陆相盆地地层分布实际。准层序和岩性变换带的使用 ,是根据内陆红盆层序地层发育的自身特点 ,通过民和盆地白垩纪地层工作实践而提出的。它可以揭示陆相红盆层序地层的主控因素 ,把横向无序变为与成因相关的同期有序地层 ,使陆相层序、区域地层划分对比的研究不但可能 ,而且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5.
根据在江西白垩纪—新近纪陆相红盆地中1:50000地质填图对盆地的盆缘类型和盆地充填样式研究的新认识,以及陆相红盆地的形成、发展机制与盆地边缘岩石的成生性质,将盆缘划分为基底盆缘和新生盆缘2类;又依据盆缘的原始自然坡度和形态特征划分为缓坡型、折坡型、陡坡型(或断坡型)和新缓坡型、新折坡型、新陡坡型等6型。根据陆相红盆地中不同构造期(幕)不同沉积环境沉积的沉积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及其各种有序叠置组合形式,厘定了辫状河—湖三角洲—浅湖型、冲积扇—辫状河—湖三角洲—浅湖型、冲积扇—浅湖型、近岸水下扇—浅湖型、冲积扇—辫状河型和河流—沼泽(湿地)型等6种盆地充埴样式。  相似文献   

6.
赣州盆地西部岩石地层划分,沉积相及盆地发展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州盆地是晚白恶纪陆相盆地,通过对其西部1:5万区域地质调查,应用地层学和沉积学新理论,新方法,对盆地内岩层划分,沉积相及盆地发展演化等研究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在赣州盆地西部首次应用基本层序特征及组合进行了岩石地层划分。依据基本层序特征、岩石地层分布形态及沉积构造恢复了沉积相,查明了各岩石地层单位之间的接触关系,建立了该区沉积格架,在此基础上反演盆地的发展演化史。  相似文献   

7.
关于陆相红盆地1:5万区调填图中的几个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瑞君 《江西地质》2000,14(3):226-230
本文针对目前省内在陆相红盆地应用构造-岩性-岩相地质图方法进行1:5万区调地质填图中,在陆相岩石地层界面鉴别和划分、陆相岩石地层单位划分、新岩石地层单位建立、陆相岩石地层与盆缘断裂的关系,以及陆相红盆地中1:5万区调填图认识观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兰坪盆地侏罗纪陆相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陆相盆地与海相盆地 (尤其是陆棚海盆地 )的沉积充填具有着不同的主控因素 ,构造的控制作用在陆相盆地中尤为重要。陆相盆地的层序地层划分依据为构造作用的转化面划分为构造层序 ,构造层序内部依据沉积充填样式的差异进一步划分出层序。兰坪盆地的侏罗系共划分出一个构造层序和 3个层序  相似文献   

9.
库车坳陷中生界陆相层序地层格架与盆地演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进华  薛良清 《地质科学》2002,37(Z1):121-128
根据库车坳陷野外露头和钻井地层对比与沉积相分析,建立了库车坳陷中生界陆相层序地层的格架,总结了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发育的特点,指出了多期叠合盆地陆相层序发育和横向对比的复杂性.将库车坳陷中生界划分了5个二级构造层序,每个层序分别由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组成.低位体系域多为巨厚的冲积扇、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代表较强烈的造山活动期的沉积响应.湖侵体系域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沉积体系,代表造山运动间歇期的沉积响应.高位体系域多为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体系,代表较弱的造山活动期的沉积响应.根据库车坳陷层序演化,建立了陆相盆地的3种盆地模式,即强挤压沉陷盆地,以早-中三叠世和晚第三-第四纪为代表;弱挤压沉陷盆地,以晚侏罗-早白垩世为代表;造山后剥蚀反弹盆地,以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和早第三纪为代表.  相似文献   

10.
关于陆相红盆地1∶5万区调填图中的几个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目前省内在陆相红盆地应用构造—岩性—岩相地质填图方法进行1∶5万区调地质填图中 ,在陆相岩石地层界面鉴别和划分、陆相岩石地层单位划分、新岩石地层单位建立、陆相岩石地层与盆缘断裂的关系 ,以及陆相红盆地中1∶5万区调填图认识观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玻利维亚区域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特征的分析,研究盆地烃源岩、储集层及盖层等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差异,分析盆地勘探潜力。玻利维亚境内发育查科、贝尼和马德雷德迪奥斯等3个重点盆地,均是在前寒武系基底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叠合盆地,盆内依次充填了古生代克拉通边缘海相沉积层序、三叠纪-白垩纪裂谷期海相-海陆过渡沉积层序和晚白垩世至今前陆陆相沉积层序。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综合对比分析认为,3个盆地均发育泥盆系主力烃源岩,储集层以泥盆系-石炭系和白垩系砂岩为主,发育古生界泥岩和碳酸盐岩及古近系泥岩等多套区域盖层。成熟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冲断带和前渊区,油气必须通过垂向和侧向运移才能聚集成藏,具有晚期生烃、晚期成藏的特点。马德雷德迪奥斯盆地前渊-斜坡带低幅构造圈闭和地层圈闭、查科盆地和贝尼盆地逆冲褶皱带构造圈闭是主要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2.
西藏sedex型矿床赋矿盆地性质对成矿元素的制约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热”的掀起,极大地提高了西藏境内基础地学的研究水平和认识程度,为正确把握西藏喷流型及其它类型矿产资源的战略地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甲马,沙拉岗矿区的矿床学研究,笔者认为它们都受“盆,相,位”的严格控制,具有喷流沉积的一般特征,属sedex属矿床的范畴。但二者之间却又存在元素组成,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方面的明显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和盆地性质不同。  相似文献   

13.
杨建业  任德贻 《沉积学报》2000,18(4):585-589
综合应用有机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孢粉学的研究方法,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及准噶尔盆地南缘J2x煤系的沉积有机相在陆相层序的格架中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各类沉积有机相在层序地层格架纵向上以湖侵体系域为中心对称分布,生烃能力最强的烃源岩出自湖湾-半深湖有机相,其位置一般出现在湖侵体系域中部,向上向下,烃源岩生烃能力依次变差。  相似文献   

14.
以库车前陆盆地为例,对陆相前陆盆地的形成、沉积充填与层序地层结构、不整合面与层序界面、层序地层组成与其模式、生储盖组合与岩性地层圈闭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前陆层序是盆缘构造运动的响应,由低位(冲积)体系域、湖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组成。前陆盆地层序界面表现为构造或沉积不整合面,代表了一次构造幕的发生,其层序地层样式是盆缘造山带构造楔推进作用的结果,是盆地演化的不同阶段的响应,反映了构造运动由强到弱的间歇变化。前陆层序界面代表了沉积结构的大转换,之下为构造稳定阶段的湖相泥岩或膏泥岩,之上为代表构造运动的冲积扇—扇三角洲相的巨厚磨拉石沉积充填。在构造活动期和静止期,盆地不同位置形成不同的沉积充填和地层结构特点。构造活动期以低位(冲积)体系域为主,在毗邻造山带侧以巨厚的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相等冲积沉积物为主;构造静止期以湖侵体系域为主,为广泛的河流-湖泊相沉积。沉积厚度从靠近冲断带侧向盆地内逐渐变小。陆相前陆盆地的生储盖组合配置好,储集体广泛分布于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中,以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湖相为主。其岩性地层圈闭主要分布在前缘斜坡带上,包括沿古隆起边缘的地层超覆不整合圈闭和地层削蚀不整合圈闭,将会成为今后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5.
罗海晏 《湖南地质》1993,12(4):217-220
本文以湖南省岩石地层展布特点为前提,以北西-南东向横切地层剖面为基础。探讨了我省地层结构与盆地格架。笔者通过地层结构分析。对地层分区界线、物源区、主导构造作用特点等进行了讨论,从而建立了沉积盆地格架。指出我省盆地是在陆壳基底上,受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的双重控制。沉积范围不断缩小的沉积盆地。这种认识的确立,对各盆地期沉积层的变形、岩浆岩的分带与侵位方式、隐伏矿床的探索等都将产生新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中西部广泛发育中新生代类前陆盆地,其地质结构和石油地质条件等方面与典型前陆盆地既有类似之处也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演化历史复杂;石炭纪以前均为构造性质各异的海相盆地,二叠纪为海相盆地向陆向盆地的转换过渡时期,三叠纪以后基本为陆相盆地(仅塔里木西南盆地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有短暂海侵),侏罗纪-白垩纪为断陷-坳陷盆地西部),第三纪以后,逐渐转变为类前陆盆地(西部),在生烃条件方面不仅发育海相烃源岩,且普遍存在煤系烃源岩,进一步增加了其生烃潜力,同样,在储集条件方面,中国类前陆盆地除发育海相储集层外,还广泛分布陆相储集层,因此,中国类前陆盆地基本石油地质条件与国外富油气前陆盆地相比,除海相烃源岩的质量不及后者外,其它方面并无明显不足,且具有发育陆相烃源岩和储集岩的优势,因此,中国中西部类前陆盆地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特别是陆相层序具有更为现实的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17.
The Cryogenian is a critical period in the history of the Earth. It is marked by multiple extreme climate changes that caused alternating global glacial and interglacial intervals. These dramatically changed the sedimentary system, and metal ores and source rocks distributed widely during this period. Therefore, studying the Cryogenian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and sedimentary basins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stratigraphic resolution for metal mineral and hydrocarbon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in China. This review paper firstly divides three tectonic-stratigraphic regions in China in the Cryogenian, including the tectonic-stratigraphic regions of Great South China, Xingmeng-Tarim, and North China. Secondly, geochronologic data and geological records are combined to clearly depict the Cryogenian sedimentary sequence of continental blocks and micro-continental blocks in different tectonic-stratigraphic regions. The results were used to propose a new comparison scheme of stratigraphy for the Cryogenian in China. Finally, according to differences of sedimentary evolution and tectonic evolvement, sedimentary basins and their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are identified and summarized,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8.
华南二叠-三叠系的成因地层序列及古特提斯海重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文臣  葛立刚 《地球科学》1994,19(5):663-675
总结各类沉积盆地的沉积和地层格架,厘定出6类等时性地层界面和5个级别的成因地层单位,在分析地层界面性质和各类成因地层单位沉积构成的基础上,将华南二叠-三叠系划分为7个沉积幕、3个构造沉积幕和2个沉积盆地域、恢复了华南板块二叠-三叠纪的演化过程,论述了板块构造运动,海平面升降和源区侵蚀作用对各级成因地层单位的控制意义,证明了华南的古特提斯海经历了陆表海和伸展裂谷海两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9.
伊舒地堑早第三纪盆地的结构、充填形式和充填序列以及区域构造格局表明,它属于我国东北部(东部)新生代裂谷系中的一部分,其发育级别低于辽河裂谷盆地带,而优于佳伊地堑北段,为一初始裂谷盆地。该盆地经历了裂谷前隆升剥蚀(晚白垩—古新世)、张裂深陷(始新世)、充填淤积(渐新世)和后期改造(早第三纪末)四个阶段的演化。与我国东部其它新生代裂谷盆地的演化近同时同步。地堑中5000多米厚的早第三纪陆相沉积物具有良好的生储油条件。同时地堑的构造-沉积演化决定了所形成的油气藏具有个体多而细小的特点,在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形成复式油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