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玉成 《岩土力学》2013,34(8):2409-2413
研究开采沉陷灾害发生及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因采场上覆岩层及采矿过程的复杂性,全面研究采矿过程中上覆岩层的移动及地表的沉陷具有很大的难度,以研究地表沉陷区观测点下沉变化过程的时间序列为切入点,对开采沉陷的动态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地表沉陷区观测点下沉量的时间序列发现,Weibull(韦布尔)函数可较准确地拟合和描述地表观测点的下沉过程曲线。煤层开采地表移动过程的FLAC3D模拟研究发现,同一沉陷区内各观测点的下沉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独立性。在该基础上,将概率积分沉陷曲线模型与Weibull时间序列函数相结合,给出沉陷区主剖面的动态下沉、倾斜和曲率曲线的唯象学模型,经实例证明建模思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评价是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前提。滨海平原城市因其特定的城市类型,需建立特定的地质适宜性评价体系来指导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评价。本文以我国典型滨海平原城市日照市为研究区,深入分析了影响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因素,提出了基于基础性地质和约束性地质条件的滨海平原城市地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采用经验分值法、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模型厘定了研究区浅层(0~15 m)和次浅层(15~30 m)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分区。结果显示,评价指标中水位埋深、断裂带、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等对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的影响较大。研究区浅层和次浅层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以适宜和较适宜为主,约占研究区面积的90%,不适宜区域约占研究区面积的10%。  相似文献   

3.
为了开展寒旱山区典型流域融雪径流过程的研究,提高融雪径流模型(SRM)在山区融雪地区的水文过程模拟精度,本文选取新疆提孜那甫河流域作为典型研究区,在SRM径流计算基础上,加入合适的基流数据并进行不确定性分析。考虑4种常见的基流分割方法(数字滤波法、加里宁法、BFI法(滑动最小值法)和HYSEP(hydrograph separation program)法),基于贝叶斯理论,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CMC)模拟进行参数不确定性分析,对使用不同基流数据SRM的融雪径流模拟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加里宁基流分割方法的模型(SRMK)能够最佳地模拟研究区融雪径流过程(纳什系数NSE在识别期和验证期分别为0.866和0.721,大于其他对比模型)。MCMC模拟能够较好地识别SRM参数,获得可靠的参数后验概率分布。当实测降水资料缺乏或其代表性较差时,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卫星数据能够描述研究区的降水过程特征。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测度并分析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特征是全面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研究方法】本文以黄河流域8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4—2017年的市级投入产出数据,构建随机前沿模型和空间关联模型,测度并分析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集聚演化特征。【研究结果】2004—2017年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上游增长快,中、下游增长慢,整体仍处于中低水平;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但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逐渐凸显,高效率区域(一、二类)逐渐由“斑点”状扩张为“斑块”状,中、低效率区域逐渐缩小,城市群间、上中下游间的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布差异逐步收敛;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空间正相关,且集聚特征逐年增强。LISA(局部空间自相关)空间形态呈现两极分化的特征,高效率均质区域(H-H类型)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且逐渐聚集成片,中原城市群首次出现H-H集聚区;低-高关联(L-H类型)由山东潍坊市转变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低关联(H-L类型)分布在兰州市;低效率均质区域(L-L类型)分布在六盘山区、秦巴山区等国家级集中连片贫...  相似文献   

5.
基于 CA模型的北京及邻区土地荒漠化动态演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简称CA)是一个时空动态模型,具有鲜明的时空耦合特征,特别适于地理空间系统的动态模拟研究。元胞自动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Hagerstrand(1965)在他的空间扩散模型的研究中首先采用了类似于元胞自动机的思想。进入80年代,伴随着元胞自动机本身理论的深入,元胞自动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浙江省桐庐县为研究区,在CLUE.S模型空间分析模块的回归建模中,考虑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格局影响的空间不稳定性,用GWRLogistic模型取代全局最小二乘法(OLS)Logistic[D]lJ~模型来建立土地利用格局与其驱动因子之间的回归模型,实现了对CLUE—S模型的改进,并进行土地利用格局模拟的实证研究与模型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运用GWRLogistic对CLUE—S模型进行改进,不但可以获得更高的模拟准确率,而且可以获得各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格局影响的空间分异特征。同时,运用改进的模型定量地分析影响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机制,进行土地利用格局的动态模拟,预测土地利用未来变化的趋势,可以为桐庐县及其类似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生态空间理论及其在生物入侵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生态空间理论(theoryofspat ialecology)是对生态系统空间关系进行研究的一种理论,主要包括尺度、空间格局和镶嵌动态等。模型是研究空间关系的重要手段,其中莱文斯(Levins)模型、细胞自动机(cel lularautomata)模型和反应-扩散(React ion Di f fusion)模型是 3个基本的模型。尺度是生态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对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应在相应的尺度上进行思考。空间异质性是不同尺度上的生态学过程的结果,同时它也影响各种生态学过程。随着人们对生物入侵的日益关注,空间生态学理论尤其是一些空间模型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入侵和竞争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基于MIS和GIS的国内外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的发展.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在分析研究区自然地理、水文地质和应用需求基础上,提出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与客户机/服务器(C/S)体系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地下水基础信息库,将研究区概化为非均质各向同性三维非稳定地下水流系统;提出采用"稳定+相对静态+动态"的思路,找到信息系统与地下水流模型输入文件之间的数据接口,通过建立MODFLOW程序的输入文件建立水流数值模型,实现将地下水流模型与信息系统集成,探索地下水数值模拟一体化平台建设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自然灾害对城市生态安全的潜在威胁日趋受到关注。城市景观结构和空间形态影响着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途径,基于景观格局—过程的城市/区域自然灾害生态风险评价成为城市生态风险及可持续研究的重要方向。在明晰城市自然灾害生态风险基本概念内涵及单一、综合自然灾害作用下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城市地域自然灾害、生态风险与景观格局—过程之间的逻辑关联,综合探讨了城市景观格局—过程与自然灾害交互作用及其在城市生态风险评价、自然灾害生态风险防范等重点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城市景观格局—过程与自然灾害生态风险的相互影响机理探索、景观时空尺度分异与城市自然灾害生态风险的不确定性分析、基于景观格局—过程的城市自然灾害生态风险综合评估模型与情景模拟等三大重大研究趋向,以期实现基于景观优化的城市自然灾害和生态风险防范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10.
极端降水引起的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峻,大量地表积水甚至衍生出部分地下空间的淹没受灾。针对目前水文水动力模型地下空间研究应用不足的现状,以郑州市某片区2021年“7·20”特大暴雨下的内涝过程为例,构建基于InfoWorks ICM的区域地表-地下空间联合模拟模型,对地下空间采用概化蓄水池法和水力连通法2种方式建模,分析局地内涝的成因、发展和影响。结果表明:地下空间内涝对地表积水的削减作用有限;概化蓄水池法简洁易行,水力连通法详细还原地下淹没过程;累积雨量和强降水时段对地下空间洪涝均有重要影响。地表-地下空间洪涝模拟丰富了城市暴雨洪水预警预报的内容,为防灾减灾提供支撑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双岩模式的抚顺煤田矿震成因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震是由采矿活动所引起的,产生于某些特定岩体,一定深度受高应力影响的微震.抚顺是我国著名的"煤都",但由于开采深度的加大,产生的矿震对城市的影响日益严重,并产生了强烈的破坏作用,影响了城区的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本文在介绍抚顺矿震特征类型基础上,提出了产生矿震的可能潜在条件,借用双岩模式对抚顺煤田矿震成因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借鉴日本Miike煤矿认为矿震可能主要产生于1140 m以上,煤层中的巷道表面高应力集中地带为矿震发生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12.
以兰州市南北两山252条沟道内滑坡坍塌地质灾害的基本数据为基础,提出了滑塌率的基本概念,选择地震参数SA,流域汇水面积F,山地平均坡度A等参数为自变量,滑塌率L为因变量,利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了适用于兰州及类似地区的滑塌率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采用基于网格的瞬态降雨入渗(TRIGRS)模型,以滑坡灾害频发的陕南安康市东部巴山东段白河县为研究区,探讨模型适用性及不同降雨条件下边坡稳定性空间分布规律。根据中国土壤分布图并结合已有研究,选取模拟所需的水土力学参数。将模拟所得研究区稳定性分布图与实际滑坡目录对比分析进行TRIGRS模型精度评估,分别模拟连阴雨和短时间强降雨两种降雨情景,探讨研究区边坡稳定性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TRIGRS模型在模拟预测降雨诱发型浅层滑坡时,结合受试者特征ROC曲线进行精度评估,曲线下面积为0.752,说明此模型在白河县进行滑坡模拟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准确性,能反应该地区滑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2)连阴雨情景模拟下,极不稳定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低山地貌区,以冷水镇和麻虎镇为主,随降雨历时增加向东部和南部增多,西部仓上镇、西营镇和双丰镇的极不稳定区域面积较少,能承受长时间连续性降雨。短时间强降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更为直接,极不稳定区域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增加,以冷水镇和麻虎镇为主要防范区域。结合地形分析,极陡峭区域边坡稳定性最差,无法承受持续性降雨和高强度降雨,较陡峭区域更易受到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的影响,而平缓区域则能承受长时间及高强度的降雨;3)TRIGRS模型根据不同降雨条件预测易发生滑坡灾害的区域,为滑坡实时预报警系统提供了新的可能方法。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矿产资源潜力制图模型。应用该模型生成矿产资源潜力分布图分三步完成:第一步,以找矿标志的空间分布图和已知矿点空间分布图为依据,提取训练样本;第二步,根据训练样本构建RBF矿产资源潜力制图模型;第三步,生成矿产资源潜力分布图。笔者以新疆北部阿尔泰多金属成矿带为研究区,比较了该模型与合成有矿可信度等模型的找矿靶区圈定结果。两种模型的靶区圈定结果基本相同,证明了RBF矿产资源潜力制图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results in deteriorating of agricultural lands. The majority of these agricultural lands are converted to urban areas, which affects the ecosystems. In this research, an integrated model of Markov chain and cellular automata models was applied to simulate urban land use changes and to predict their spatial patterns in Tripoli metropolitan area, Libya. 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there is not much research has been done about land use/cover change in Libyan cities. In this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 integrated CA–Markov model was assessed. Firstly, the Markov chain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and predict the land use change quantitatively; then, the CA model wa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dynamic spatial patterns of changes explicitly. The urban land use change from 1984 to 2010 was modelled using the CA–Markov model for calibration to compute optimal transition rules and to predict future land use change. In validation process, the model was validated using Kappa index statistics which resulted in overall accuracy more than 85 %. Finally, based on transition rules and transition area matrix produced from calibration process, the future land use changes of 2020 and 2025 were predicted and mapped.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showed reasonably good performance of employed model. The mode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tudy area is growing very rapidly especially in the recent decade. Furthermore, this rapid urban expansion results in remarkable continuous decrease of agriculture lands.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松嫩平原为例,开展土地利用格局空间变化研究。该区包括白城市、松原市等10个市县,土地面积46930km2。半个世纪以来,该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湿地萎缩、草地退化、土地沙化、土地盐碱化,荒漠化迅速发展,制约该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多元遥感数据为空间数据源,以3S技术为支持,以1km×1km的栅格单元为最小信息图谱单元,构建地学信息图谱-空间分析模型,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的空间回归分析; 及土地利用格局空间变化趋势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到2019年该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功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湿地、水域、草地的面积分别减少61.37%,52.45%和45.77%,盐碱地面积增加21.76%。盐碱荒漠化将进一步扩张。因此,必须及早制订相应的对策与方案。
文章将地学信息图谱方法与空间分析方法相融合,构成地学信息图谱-CA­Markov耦合模型,以栅格图谱数据-元胞图形数据进行模型运算,将复杂的、变化的生态景观特征以图谱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使研究的全过程实现了栅格化、数字化、空间化、动态化和图谱化。  相似文献   

17.
地理信息系统的模型库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地理信息系统在理论上应该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 ,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缺少空间分析模型及其管理系统 ,严重地制约了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空间分析功能的发挥。因此 ,对模型与模型库管理子系统的开发研究 ,已成为地理信息系统深入应用的关键之所在。模型库管理子系统应在独立于具体应用领域的前提下 ,对模型进行分类和维护 ,支持模型的生成、存储、查询、运行和分析应用的软件系统。文中对模型库管理子系统的概念、功能与研究内容以及模型字典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提出了模型库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与总体框架 ,并给出了模型库系统平台在郑州水资源水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8.
山西临汾市地下水动态预测模型灰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将非线性的维尔赫斯特(Verhulst)模型与线性的GM(1,1)残差分析模型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综合模型。该综合模型兼具有以上两种模型的优点。它将非线性与不断修正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山西临汾市地下水动态分析,发现运用综合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是一种较好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依据祁连山和青藏高原气温、地温、冻土厚度与经纬度以及海拔的经验公式, 通过ArcGIS空间分析, 获得了祁连山地区年均气温、年均地温和冻土厚度的空间分布规律。祁连山多年冻土区年均气温和年均地温分别为-12~-6 ℃和-4~-2 ℃, 多年冻土厚度变化于90~140 m之间。其中, 哈拉湖地区海拔4300 m以上的高山区温度最低、冻土最厚, 年均气温和年均地温分别低于-10 ℃和-4 ℃, 多年冻土厚度大于140 m。结合祁连山烃源岩区域分布特征和木里天然气水合物钻孔的冻土厚度资料, 认为中祁连盆-山构造地貌发育区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最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20.
莲花山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在赤峰市西约40km处。该区广泛发育金成矿作用,形成莲花山金矿床。金矿体的赋矿围岩为上太古界建平群变质岩系,属于石英脉型金矿床。我们的研究否定了以往认为本区金成矿作用与燕山期酸性岩浆活动相关的看法,提出金矿化作用发生在印支期,并与该期构造—岩浆活动紧密联系;大量含金石英脉体与大量闪长玢岩脉在空间上伴生,它们的稳定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等特征均证明金矿化作用与中基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此外,首次在本区结晶基底变质岩系中发现韧性滑脱带的存在,提出本区金成矿作用是发生在构造—热隆起的构造环境中,从而对本区金矿形成的动力学背景提出了新的认识。基于上述成果建立了莲花山地区金成矿模式,对金成矿作用的具体动力学过程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