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基于磁异常频谱特征反演居里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了磁性体场源满足随机分布及分形分布两种假设下的磁异常频谱特征及其对数径向能谱与磁性体场源埋深之间的关系,并给出居里面埋深估计的方法.基于以上方法对华北地区磁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并计算了相应的磁性体场源埋深,实际计算表明,基于磁性体场源随机分布假设的居里面深度计算结果与该地区地热结构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实际数据处理的结果验证了这些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估算居里面深度的两种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地质模型,实际应用应结合区域磁异常源分布的特点,以获取合理的居里面深度估计值.  相似文献   

2.
磁性基底和居里面是研究地壳和岩石圈的地质构造和热演化过程的两个重要磁性界面.为了研究南海及邻区磁性基底和居里面所反映的深部构造及其热活动的地质效应,本文在对磁异常进行化极处理的基础上,采用最小曲率位场分离方法,获得了磁性基底和居里面引起的化极磁异常,利用双界面模型快速反演方法,反演了南海及邻区的磁性基底和居里面深度,研究了磁性基底、居里面深度及其分布特征,讨论了磁性基底、居里面与新生界深度之间相关性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研究表明,磁性基底深度5~20 km,洋盆南北两侧磁性基底走向分别以NE、NEE向为主,中南半岛周缘磁性基底呈NW、NNW走向.居里面深度15~32 km,宏观表现为"洋壳浅、周缘深"及周缘"北浅南深"的特征,洋盆地区居里面深度呈现"西南浅、东部深",洋壳与陆壳接触带在居里面深度上表现为梯级带特征.新生界深度与磁性基底深度相关性(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pth of magnetic basement and Cenozoic,CDMBC)多以不规则形状分布,在盆地的沉积中心呈现正相关;新生界深度与居里面深度相关性(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pth of Curie surface and Cenozoic,CDCSC)多呈NE、NEE向带状正相关分布,走向与盆地走向一致;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万安盆地南部和曾母盆地CDMBC呈正相关、CDCSC呈负相关,莺歌海相关性特征推测为:居里面随岩石圈变形隆起而抬升,磁性基底张裂下沉,发生大规模沉降引起;琼东南盆地相关性特征推测为:居里面随岩石圈变形下坳而下降,沉积中心与磁性基底下沉方向一致;万安盆地和曾母盆地相关性特征推测为:深部流体沿南海西缘断裂直接进入地壳,引起该处居里面深度变浅.  相似文献   

3.
利用东海及邻域最新的磁力异常数据,分析东海的磁场特征,并利用该磁力数据计算东海的居里面,分析解释居里面特征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从陆区、陆架盆地到冲绳海槽中部,磁力异常呈正负相间变化,最大值出现在福建沿海地区,居里面深度在15~27 km之间变化;从冲绳海槽中部到琉球群岛,磁异常从正磁异常变为负磁异常,居里面深度在15...  相似文献   

4.
居里面是地球内部铁磁性物质向顺磁性物质转换的界面,在温度略低于居里点时物质磁化率会快速升高,这被称为Hopkinsin峰.对于地球内部而言Hopkinsin峰是只有几百米至几公里厚的薄层,由于其与居里温度的关系,因此其底界面的深度可以作为居里面深度的估计.传统的居里面深度探测方法包括谱分析方法、等层模型方法和温度-深度剖面法.这些方法是人们研究地球内部热结构和居里面深度的重要手段,但是谱分析和等层模型的结果均有一些固有的缺点,如横向分辨率太低等;而地热方程的结果则受地表因素影响十分严重,并且地球内部的热源分布也不是十分清楚,这导致了其结果是不可靠的.本文提出用MT方法探测居里面深度,通过对几种简单一维模型进行的正反演数值试验,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用MT方法研究居里面性质,不但可以得到居里面深度,还可以得到居里面顶部Hopkinsin峰所对应介质的电学和磁学性质,但必须同时反演岩层的电阻率和磁导率,才能获得较为可靠的居里面深度估计.  相似文献   

5.
中国陆域居里等温面深度特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最新编制的1/100万全国航陆域磁异常图数据,采用功率谱法对中国陆域的居里点深度进行了估算,获得了8004个居里点深度,完成了中国陆域居里面深度图的编制,首次完整的展现了中国陆域的居里面起伏特征.研究表明,居里面在稳定地块表现为坳陷,埋深为28~45km,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坳陷区,扬子盆地区,华北盆地区,松辽盆地,二连盆地,巴彦浩特—武威—潮水盆地,珠江口—琼东南盆地等.华北盆地区的居里面深度与塔里木陆块和扬子陆块有较大的差异,相对偏浅,这可能与华北陆块遭受了复杂的后期改造,导致软流圈上隆和岩石圈减薄有关.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地块是青藏高原北部发育的呈NWW向展布的巨型居里面坳陷带,其原因是该地区发育大面积的三叠系沉积地层和较少的岩浆活动,这些稳定的地块都具有莫霍面隆起和居里面坳陷的特征.在活动频繁的造山带居里面以隆起为特征,埋深为18~26km,如东北部山岭区、西北部山岭区、秦岭—大别山地区、西昆仑—西藏—三江—康滇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等.这反映了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所引起的地壳地温梯度的差异.根据我国816个大地热流数据,对比研究居里面深度与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的关系,结果显示居里面深度与热流值并非线性关系,居里面深度大于30km时,热流值较低,均小于100mW·m~(-2);在居里面深度小于30km的地区,热流值变化范围较大.并且,随着热流值的升高,热流值有向中国东部沿海、藏南—三江地区、秦岭—大别地区、辽东等集中的趋势,这些地区都呈现出居里面隆起的特征,是地热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远景区.  相似文献   

6.
地壳磁化强度模型和居里等温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卫星观测的长波磁异常,用等效偶极源方法推导了中国地区的视磁化强度分布.因卫星的高度远大于磁性地壳的厚度,将视磁化强度转换成磁化强度的垂直积分,它代表地壳内磁性物质的区域变化,利用视磁化强度与地表热流相应关系,计算了中国的新疆和东部一些地区居里等温面的深度.新疆地区的居里面深度为35-50km,其分布形态与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地貌比较相似;中国东部一些地区居里面深度在20-40km之间,与一些作者用航磁等数据得到的居里深度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7.
地壳磁化强度模型和居里等温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卫星观测的长波磁异常,用等效偶极源方法推导了中国地区的视磁化强度分布.因卫星的高度远大于磁性地壳的厚度,将视磁化强度转换成磁化强度的垂直积分,它代表地壳内磁性物质的区域变化,利用视磁化强度与地表热流相应关系,计算了中国的新疆和东部一些地区居里等温面的深度.新疆地区的居里面深度为35-50km,其分布形态与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地貌比较相似;中国东部一些地区居里面深度在20-40km之间,与一些作者用航磁等数据得到的居里深度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8.
于磊  张健  高玲举  董淼 《地震学报》2017,39(5):694-707
通过对鲁西隆起区重磁资料的分析和反演计算,研究了沂沭断裂带、齐河—广饶断裂带、聊城—兰考断裂带、丰沛断裂带以及地块内部断裂的重磁异常、莫霍面和居里面深度特征,并讨论了鲁西隆起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构造活动性.结果显示:鲁西隆起基底广泛出露,沉积层主要分布在由断裂下降盘控制的凹陷内,区内断裂深度达20 km以上,其中蒙山断裂深入至上地幔,控制了蒙山金伯利岩型金刚石矿的产出;鲁西隆起区莫霍面深度为30—35 km,整体呈向西开口的箕形,地块中部地壳厚度较厚,除西侧地壳呈阶梯状增厚外隆起地块四周地壳逐渐减薄;居里面深度介于20—33 km之间,中部地区较深,为整体稳定的地块,断裂带分布位置对应于居里面梯度带;地震活动主要集中于断裂带与莫霍面梯度带交会区以及断裂带上的居里面突变区.   相似文献   

9.
莫霍面和居里面是认识深部过程重要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界面.为了进一步理解南海深部构造活动与洋盆扩张的关系,本文以OBS剖面和深反射地震剖面作为约束,对卫星测高重力异常进行海水、沉积层影响校正,采用最小曲率位场分离方法消除局部密度体的重力影响,获取了反映莫霍面起伏的重力异常,并利用双界面模型重力场快速反演方法计算得到了南海地区莫霍面深度值.通过与居里面起伏的对比研究,发现南海莫霍面和居里面整体均表现为"洋盆浅、周缘深"的菱形特征,两者在洋陆转换区呈现明显的窄梯级带特征,反映了南海扩张期岩石圈的强烈伸展减薄、南北向构造拉张作用等深部构造过程.洋盆莫霍面和居里面的西南向楔形形态是对南海由东向西渐进式扩张的深部构造响应.洋盆南部莫霍面浅于北部,这与扩张中心逐渐向南迁移的特征一致,而洋盆居里面南深北浅的特征则可能与洋盆的简单剪切扩张方式以及洋盆北部的岩浆活动更活跃有关.南海地区莫霍面和居里面呈现交错叠置关系,南、北陆缘表现为明显的深部构造差异,说明南海为非对称式扩张.北部陆缘区居里面深度浅于莫霍面,而洋盆区和南部陆缘区居里面深于莫霍面,这与南、北陆缘性质的差异和南部陆缘复杂的中-新生代俯冲碰撞等构造演化相关,而洋盆区居里面深于莫霍面的现象推测与大洋上地幔橄榄岩蛇纹石化导致的岩石磁性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上海及其邻域居里面与地震活动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兆熊  高德章 《地震学报》1992,14(3):363-365
一、居里面的计算及其物理、地质意义众所周知,在地壳中,随深度增加地温也逐渐升高,到某一深度,地温会达到铁磁性物质的居里点,铁磁性物质变为顺磁性,磁化率急剧减小,可以认为岩石失去了磁性.因此,利用磁测资料计算的磁性体底界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代表居里点深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给出了台湾周围海域地区居里等温面的计算结果。本区居里面的深度约为12—16公里。在此结果的基础上,对台湾周围海域的居里等温面及其与地震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居里面深度的起伏可以大致反映地壳深部温度场的分布特征,从而间接指示干热岩的赋存情况,因此研究居里面的起伏特征十分重要.本文针对经典的Parker-Oldenburg界面反演方法存在的计算不稳定、结果精度低的问题,通过公式推导,将界面反演公式与向下延拓公式进行类比,利用稳定的波数域正则-积分迭代下延法对经典的Parker...  相似文献   

13.
京津唐地区居里等温面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给出了京津唐地区居里等温面的计算结果。本区居里面的深度约为16-26公里。然后讨论了居里等温面与地震的关系,得出各地区之间地壳温度场的差异产生的应力可能是地震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利用匹配滤波方法对东大别造山带内的六安—英山、白塔畈—无为、金寨青山—万佛湖三地磁剖面异常数据进行局部与区域异常场分离;基于区域异常场分离结果利用近似线性反演方法对各剖面的居里面埋深进行了定量计算;并结合构造及地震资料对东大别造山带内的地震活动与居里面的关系及其地震成因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剖面磁异常曲线较好地反应出研究区构造基底性质之间的差异性,与居里面埋深呈现出较好的镜像关系;居里面的起伏较大约为14km,埋深最浅处位于霍山地区;地震空间分布与居里面相关,主要发生在居里面的梯度带上;居里面梯度带之间的温度差异形成的热应力可能是霍山地区地震发生的直接动力源.居里面反演结果也为晓天—磨子潭断裂下方莫霍面垂向错断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5.
麻城1932年6.0级地震区地球物理场与深部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麻城地区重、磁异常场特征、经反演计算获得了深部结构特征。对重力布格异常利用Parder-Oldenburg快速位场反演方法计算出莫霍面的展布,对航磁异常利用对率谱法和矩谱法计算出居里面深度。在此基础上,探讨该震区深部蕴震条件。主要结论是:①麻城-团凤断裂带为该区切割较深的主要控震构造;②1932年麻城6.0级地震发生在区域重力异常等值线梯度最大处,磁力异常区局部正异常间的低值带,莫霍面及居面  相似文献   

16.
川西高原重磁异常特征与构造背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玲举  张健  董淼 《地球物理学报》2015,58(8):2996-3008
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是我国大陆地壳构造变形及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区域.利用最新重力、航磁资料,通过异常分析和反演计算,研究了该区鲜水河断裂、理塘断裂、金沙江断裂的重磁异常特征、莫霍面特征、居里面特征,分析得出了这些断裂的深部地质结构与构造背景.计算表明:川西高原莫霍面东南浅、西北深,地壳厚度在43~63km之间.居里面特征表现为条带状,深度在17~23km之间.其中,鲜水河断裂带对应莫霍面深度梯度带,居里面为高低起伏圈闭.理塘断裂带北段莫霍面局部隆坳相间,南段莫霍面逐渐抬升,居里面呈现由西向东加深的梯度带.金沙江断裂带,居里面形成局部抬升,深部可能存在高温地热异常源.综合分析认为,川西高原地壳结构主要特点为:增厚的下地壳,热-塑性变形的中地壳,脆性变形的上地壳.  相似文献   

17.
干热岩作为一种新型的地热资源,其勘探与开发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干热岩国内外勘探与开发现状进行介绍,给出寻找干热岩的勘探思路.结合已有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对松辽盆地地热分布和地球物理特征进行分析.松辽盆地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方面已有了大量的研究,通过对本地区的磁法和重力数据进行处理,进行莫霍面、居里面等界面的深度反演,计算不同深度的地热温度值及梯度值,总结分析区域的干热岩形成的条件,圈定可能的尚未开发研究的存在干热岩的区域,并给出了初步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8.
南海磁场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客观的磁力ΔT异常,获得可信的磁力ΔZ异常、居里面成果, 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对于解决南海资源等相关的地质、地球物理问题意义重大.本文汇集我国历年在南海取得的磁力实测资料,重新处理、校正、整合,特别是追溯南海周边的国际地磁台的日变资料进行日变改正,形成的南海磁力ΔT异常,其资料品质得到了极大提高.采用全磁纬变倾角化极技术,获得磁力ΔZ异常,其与实测证实的磁性海山、海岛有非常好的匹配关系,建立起可以直接用于反演处理解释的南海磁力ΔZ异常.选择磁力ΔZ异常的小波多尺度分解四阶逼近,采用单一磁性界面反演技术进行深度反演,获得居里面又称磁性底界面.建立了认识、解释南海的磁场基础体系,证实了南海基性岩浆岩分布区与磁力ΔZ异常的正磁异常高密切相关,区域性的磁力ΔZ异常负磁异常区可能与居里面深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南海地区的地质构造一直为地学界所关注.本文根据南海的地球物理场特征,讨论了南海中部的基底岩相类型,并将它划分为5个基底岩相区.在中央海盆,分析了高精度磁测异常和卫星测高重力资料,并使用海底扩张磁条带异常相关分析方法,鉴别出扩张脊、转换断层和各磁条带地层的年代,揭示出许多有意义的而过去显示不清楚的特征.进一步提取深部地球物理信息,包括磁性、密度、层速,以及一些界面的深度值,如基底面深度、居里面深度、莫霍面深度等,综合分析并探讨了南海中部的地壳深部地质.认为南海经历了长期地质演变形成了过渡性地壳结构.  相似文献   

20.
华北地区岩石圈热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3,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两种1°×1°平均大地热流资料,由观测资料和居里面反演得到的4种地壳岩石生热率模型,计算了华北地区(105°E-124°E,30°N-41°N)岩石圈的热结构. 定量的比较了各种模型的计算结果,选定了最佳模型. 莫霍面的温度大约在450-750℃之间变化,岩石圈底部深度在60-180 km变化,并发现大的构造断裂与热岩石圈底部的隆起相对应,MS>6.5的地震大都发生在热岩石圈底部隆起区附近和莫霍面温度的高值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