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密建芳 《地理教学》2012,(15):34-35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通过创设趣味学习情境来实现。兴趣结构包括激发兴趣与维持兴趣两方面,我们一方面通过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趣味情境维持学生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亲身体验,使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自主构建。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谈谈地理趣味学习情境的刨设技巧。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初学高中地理的学生来说,难就难在开头,即“行星地球”和“地球上的大气”两章。笔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从高中地理的学习开始,往往形成“两极分化”的格局,一极是部分“开头”开得好的学生,领悟到了学习高中地理的方法和技能,以后的学习可以说“一路顺风”,成绩保持得很好;而另一极则是部分学生在开头就被迎头一棒,进而丧失了学习地理的信心和兴趣。如何帮助学生开好这个头,让学生迈过“门槛”,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笔认为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五个方面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孔海君 《地理教学》2006,(10):21-22
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学习的过程是“趣——思——练——创”的过程。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过去我们往往认为,无论是教师的错误还是学生的错误,都是应该尽量加以避免和纠正的。其实,换一个角度看,这些错误只要运用得当,使之转化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就能发挥正常教学难以达到的一些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玉强 《地理教学》2005,(10):43-44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就强调指出:“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这种教育使学生学习时缺乏兴趣和激情,使学生走向社会后发现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脱节,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感到“学无以致用”,因此地理教学应坚持生活性原则。强化教学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地理教学的必然,其必然性就在于:生活的地理“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的地理“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生活的地理“实”,有利于体现知识的价值;生活的地理“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张天仕 《地理教学》2010,(17):61-61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如何爱护学生。”古人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工作的出发点,一个教师只有对学生“满腔热情的爱”,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理解、信任的桥梁,消除学生对学习的畏惧情绪;只有创设融洽的情感氛围,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受到亲近亲切,感到“如沐春风”一般喻悦的情境,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6.
杨军 《地理教学》2005,(11):43-44
学习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外部刺激做出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兴趣决定了对事物的情感,促进学生去实践、去探索与思考,好的提问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学生精彩的回答是激发其他学生兴趣的助推器。所以,教师应该注意从学生所熟悉或较易感知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人手,结合实际生活,提出趣味性较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山东曲阜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京沪铁路东侧,北依宁阳县,南与邹城市接壤.东与泗水县为邻,西隔泗河与兖州市相望。 “曲阜”一名始见于《礼记·明堂位》:“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春秋左氏传》:“鲁公伯禽宅曲阜之地”。据《尔雅·释地》记:“大陆曰阜”。《说文》:“阜,大陆也,山无石者。”《释名》:“土山曰阜”。又《风俗通·山泽》:“阜者,茂也.言平地隆踊不属于山陵也。”东汉应劭曰:“曲阜在鲁城…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课堂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个愉悦的学习环境,更多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情境,这是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曹军 《地理教学》2007,(7):41-41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当然要保证学好必修课程,而课外阅读是必修课程的“大后方”,不经常阅读课外书籍,对知识的持久兴趣是不可思议的。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了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爱好,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比完成教材的教学更加重要。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是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添加“佐料”,以下试举初中地理第三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人口”的教学为例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指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由此及彼”等,实际上说的就是学习迁移问题。高中地理新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尝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技能,构建新知。评价学生地理知识应用状况的标准,主要是衡量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能否激活所储存的已学知识,能否将相关知识迁移到具体情景中。  相似文献   

12.
一、巧用别名,引发兴趣,导入新课。在讲述拉丁美洲的巴西时,教师首先依据当今学生普遍关注“奥运”,热爱体育的特点,投其所好,试问学生:巴西青少年最喜爱的体育项目是哪一项?(足球)。随后,点出巴西具有“足球王国”之美誉,世界球王贝利,举世闻名。在哪里工厂的招工,先决条件竟是应聘人踢足球水平的高低。还有的人认为:“足球就是自己的一双明亮的眼睛,  相似文献   

13.
吴佩红 《地理教学》2011,(16):46-47
一、以趣激学,引入地理概念 地理概念是高中地理知识中最枯燥、最抽象的内容,不像感性的、形象的地理知识能深深吸引住学生。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周围环境中,从较易感知的地理事象中,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中,从创设的认知冲突中,找到“激发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音乐家洗星海说:“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脑两半球是分工协作的,二半球同时或交替使用,更有利于人类智力的发展。根据这一原理,我在地理教学中常常以音乐为背景来配台常规教学,帮助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常常达封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这次地理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它表明义务教育中的地理课程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6.
教学中要重视对“问题情景”的创设。所谓“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决的疑问。所谓“情景”是指。问题”提出后学生产生好奇心与学习愿望的景象。不断用有趣的问题为教学开路,设法“制造”覆盖每一章、每一节、甚至每一具体课题的问题情景。要使学生对地理课发生兴趣,只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思考任务”,使学生面临一些实际问题,唤起学生自行探究的激情,才能激发其兴趣。创设问题的情景是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例如在讲授“经纬网”这一课题时,我用语言为学生“描绘”了这样一幅“情景”:茫茫的大海中,有艘遇难的海轮,无法自救,欲向邻近国家发出“呼救”请求快速救护。  相似文献   

17.
数学家华罗庚说:“香,香不过故乡茶;亲,亲不过故乡人。”每个人对于自己的家乡,都有一种复杂的情感,学生是如此,他们对家乡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他们每天都与家乡接触,多多少少有所了解,说陌生是因为他们对家乡还不甚了解。因此乡土素材会给地理课堂带来乡土味。在这淡淡的乡土味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浓了,对家乡的情感也深了。那么如何在地理课堂中运用好乡土素材,让地理课堂洋溢着乡土味呢?  相似文献   

18.
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的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预设切合学生实际、富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即“有效问题”。其特征是能引起学生困惑,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进行更为精细的思维,达到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培养思维能力,纠正认识上的偏差之功效。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有效问题”的寻找和设置体现着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把握程度,也体现着教师的智慧。  相似文献   

19.
邵洁 《地理教学》2010,(21):58-59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在教学的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眼球,带给学生最鲜明的印象及心灵的共鸣,将影响着整个课堂的效率。导入不仅指一节课的开始,在一个新的学习内容的开始也应有相应的导入。其实这也就是一个很好的心理战术。因为学生在刚上课时或换到一个新内容时,大脑处于放松状态。那么,一个精彩的导入,可以使学生的大脑马上处于一个“兴奋”状态,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往往起到的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水经注》之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经注》一书有许多错误。不论其他,只从河流水道而言,错误也是极多的。黄宗羲在《今水经序》中说:“余越人也,以越水证之,以曹娥江为浦阳江,以姚江为大江之奇分,苕水出山阴县,具区在余姚,沔水至余姚入海,皆错误之大者。”陈澧在《水经注西南诸水考序》中也说:“郦道元身处北朝,其注《水经》,北方诸水尺致精确;至西南诸水,则几天一不误。”的确,只要稍稍仔细地核对一下,《水经注》所记载的南方诸水,从发源到入海,全篇无讹的是没有的。陈澧的话不错,而黄宗羲举的例子,确是“皆错误之大者”。 《水经注》记载的北方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