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五届国际岩石应力研讨会(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situRock Stress)由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发起,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地震学会承办,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等10个单位协办,于2010年8月25—27日在北京召开。共有来自国内外21个国家和地区的195位代表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2.
来复旦大学进行访问研究的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语言系美籍华裔教授陈渊泉(Matthew Y·CHEN)先生于1986年12月22日抵达太原进行平遥方言调查.陈渊泉先生是我局办公室主任齐书勤同志在出席第17届国际科学史大会期间结识的朋友.陈先生抵并后,受到齐书勤同志以及山西省地震局有关同志的热情接待,并为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方便.在并期间,孙国学局长和苗良田副总工程师会见了他.陈先生还参观了太原基准地震台,游览了晋祠、双塔寺以及平遥双林寺等名胜古迹.陈渊泉先生于1987年1月5日离并赴沪.  相似文献   

3.
正1会议背景及概况第18届国际地磁学与高空大气学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omagnetism and Aeronomy,IAGA)国际地磁台站工作会议于2018年6月24—29日在奥地利国家气象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所的康拉德(Conrad)观测台举行。来自30多个国家的9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中国代表2名。IAGA地磁台站工作会议是由IAGA第五分会中的地磁台站工作组(IAGA Working Group V-OBS)主  相似文献   

4.
1989年7月9日至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了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这届大会是美国继1891年第5届和1933年第16届大会之后举办的第三次国际地质大会,有一百多个国家约5800位代表出席了大会,我国代表包括海外学者、留学生及台湾学者共127人,人数之多占世界第九位,国家地震局系统出席11人,其中5人是以参加国际地学大断面(GGT)学术活动为主要任务的。本届大会规模是空前的。会议除了7月9日和19日的开幕式和闭  相似文献   

5.
国际地磁学与高空物理学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omagnetism and Aeronomy,IAGA)第11届科学会议于2009年8月23日至30日在匈牙利的索普隆市举行,来自52个国家的79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其中,参加此次会议的中国代表共13人。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年会于1992年11月10日至14日在春城昆明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有关的167个单位568名代表,其中台湾学者2位。会议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翁文波理事长致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地震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会暨学术年会于1984年4月11日至16日在太原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共计70余人。 首届理事会理事长王汉甫同志致开幕词。 首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齐书勤同志代表首届理事会对山西省地震学会从78年5月23日创建以来六年的历史做了回顾,向大会报告了几年来学会完成的主要工作;总结了搞学会工作的体会。 大会于4月13日选举出山西省地震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新理事会成员共27名。理事会下设学术工作、编辑工作、烈度鉴定,普及教育工作等四个委员会。 大会通过了《山西省地震学会章程》,新章程分总则、会员、组织机构、经费、附则等五章。  相似文献   

8.
第十二届国际固体潮专题讨论会于1993年8月4日—8月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这是首次在中国召开国际固体潮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代表共80余人,其中来自比  相似文献   

9.
应第十七届国际科学史大会组委会主席Roger Hahn的邀请,我局办公室主任、编辑齐书勤同志于1985年7月29日至8月11日赴美参加了第十七届国际科学史大会。  相似文献   

10.
国际大地测量学协会第8届现代地壳运动国际会议于1993年12月6-11日在日本神户举行,有23个国家的近16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共有12位学者参加。本文综合介绍了这次会议的概况和学术内容。  相似文献   

11.
《地震地质》1991,13(3):258
由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共同筹办的“第五届全国地球动力学会议”于1990年11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40余人。会议收到论文32篇,在大会上宣读了22篇。会议还邀请了天文、气象和地质界的6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1985年9月23—27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第10届固体潮国际学术讨论会的情况,参加会议的包括东道国西班牙,以及联邦德国、比利时、英国、中国、美国等22个国家的代表共140余人,其中中国代表13人,有11人在会上分别作了报告。本文的内容包括:会议的一般概况;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情况;学术讨论会内容简述以及本届讨论会的决议全文。前届会议主席、国际固体潮中心(ICET)常务委员会主席郭宗汾教授的开幕词及 IUGG 秘书长、ICET 常务委员会秘书长梅尔基奥尔(P.Melchior)教授的 ICET 工作报告在本期另文作了摘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于2012年10月17日至20日在北京市温都水城召开.70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其中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11位.10月17日上午,开幕式隆重举行.新一届学会领导班子完成换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王小牧主持了第一阶段的大会,首先进行新一届理事长见面会,新当选理事长  相似文献   

14.
第47届国际文献与信息联合会大会于1994年10月2-9日在日本大宫市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40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文从五个方面反映了这次大会的概况。  相似文献   

15.
1999年9月14~17日第四届天山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隆重召开。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王怀玉、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何永年、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拉木图市非常情况城市管理部副主任亚斯卡科夫等领导参加了开幕式并讲了话。本次会议共收到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5国地震专家的论文摘要120余篇,经组委会专家审查,录用117篇。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4个国家的106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81位代表在大会或小组会上发了言。大会…  相似文献   

16.
全国参加国际地震、地磁资料交换台第四届(一九八二年度)评比会暨工作会议于四月十二日至十八日在武汉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6个测震基准台和17个地磁基准台的代表,以及各省、市(区)的台站管理工作人员等,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和地球物理研究所等有关单位的同志也参加了会议。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副司长陈鑫连同志和湖北省地震局负责人朱煜成同志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我国地震工作的老前辈秦馨菱教授和谢毓寿教授应邀出度了会议并做了  相似文献   

17.
1991年12月2日至6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和桂林地球物理学会在桂林举行了第2届全国岩溶物探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18个省市、54个单位的77名代表和3位苏联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56篇。自第1届全国岩溶物探学术会议以来9年中的进展,主要为:1.单一方法发展到综合物探,当时只用直流电法和少量地震方法,目前,无线电波透视法、多频地面地磁法、地质雷达、地震反射波法、瑞利面波法、高精度重力法、核物探、遥感等方法技术已成功地用于岩溶物  相似文献   

18.
第五届全国地震、地磁基本台网工作会议于一九八四年五月十一日至十六日在西安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地震、地磁基本台网Ⅰ类台和Ⅱ类台的代表,有关省、市(自治区)的台站管理人员,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和地震地磁资料汇编牵头单位——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同志共160人。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副司长陈鑫连同志和陕西省地震局李  相似文献   

19.
席继楼 《地震学报》2000,22(3):332-332
由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协办的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 2 0 0 0年 4月 1 7~ 2 1日在广西族自治区北海市召开 .本次会议与会代表 68位 ,列席代表 1 2位 ,有 30多位代表作了专题报告和学术交流报告 .地震学报编辑部刘新美主任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 .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由钱家栋主任委员主持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防司代表余书明、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代表分析预报中心副主任张金祥、东道主广西族自治区地震局局长袁家治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科协主席等同志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20.
汤吉  王立凤 《地震地质》2006,28(1):157-157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主办、成都理工大学承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于2005年11月10—12日在成都举行。来自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法国、苏丹等国的代表11名,来自国内60多个教学、科研和生产单位的24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是电磁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以来第1次举办的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刘光鼎、刘宝、徐世浙和何继善4位院士专门为本次会议发来贺信。会议主席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刘家铎教授首先致欢迎词,电磁专业委员会主任赵国泽研究员代表主办单位讲话并宣读了国际电磁会议主席A.Junge教授的贺信,白登海研究员代表国际电磁委员会工作组讲话,日本友人M.Uyeshima也做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会议围绕“21世纪电磁勘探方法的进展与应用”主题,针对各类电法、磁法和电磁法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成果进行了展示与经验交流,内容包括MT,CSAMT,TEM,GDS,DC,IP,GPR,NMR,GMS和AEM等方法领域。会议共收到论文73篇,35名代表在大会上做了学术报告,30余篇论文进行了展示交流。论文涉及提高观测资料质量的新技术,电磁方法在深部结构探测、油气勘探、矿产资源勘探、工程与环境探测和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