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一八九四年弗拉斯法(Frasch process)采硫成功之后,自然硫产量一直处于上升之势,从而改变了世界硫源结构的面貌。我国自然硫矿床研究较晚。近年由山东省地质矿产局一队发现,九队进行工作的汶蒙凹陷带中规模巨大的沉积型自然硫矿床,不仅填补了我国的空白,而且对该类矿床的成矿理论及国民经济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自然硫资源丰富,仅泰安朱家庄和大汶口自然硫矿床合计探明资源储量就超过30亿t、纯硫量超过3亿t。根据山东省自然硫矿的特点,预测山东省境内部分盆地仍然具有自然硫矿的成矿可能。通过收集采矿新方法新技术等各种资料,针对深埋藏沉积型自然硫矿床的开发提出了钻井热熔开采、微生物采矿法、地下开采、地下压裂法几种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 山东境内,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广泛分布。这些盆地中,特别是早第三纪这个时期形成的盆地中,不仅有煤、自然硫矿床,而且赋存盐类矿床、天然气和石油。本文仅就山东早第三纪沉积盆地的特点;山东早第三纪沉积盆地的演化;山东早第三纪沉积盆地的类型及其与自然硫、盐类矿床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硫是化学工业最重要的基本原料之一,主要用于生产化肥。我国硫矿资源工业开发利用的主要为硫铁矿和伴生硫。2007-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了全国化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完成了全国硫矿成矿规律及预测研究,编制了相关图件,建设了数据库,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文章在以往研究和省级硫矿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全国硫矿时空分布特征,划分了成矿区带和成矿类型,建立了典型矿床和预测工作区的预测模型,最后对全国硫矿资源潜力进行了分类评价汇总。结果表明,全国共有硫矿床、矿点、矿化点共1 437处,其中硫铁矿1 418处,自然硫矿19处。成矿时代跨度为太古宙晚期-新生代,以元古宙硫矿储量最大。全国共划分为46个Ⅲ级硫矿成矿区带和17个矿集区;划分了沉积变质型、沉积型(海相、煤系)、岩浆热液型、海相火山岩型、陆相火山岩型、自然硫型6种预测类型和17个矿床式;梳理了6种预测类型典型硫矿床的预测要素和预测模型。全国共划分沉积变质型硫铁矿预测工作区20个,沉积型硫铁矿58个,岩浆热液型68个,海相火山岩型12个,陆相火山岩型9个,自然硫矿5个。全国共圈定硫矿3级预测区274个,其中硫铁矿268个,自然硫矿6个。全国硫铁矿硫铁矿和自然硫资源总量分别为241.35亿t和5.67亿t,其中预测资源量分别为184.57亿t和2.32亿t。根据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矿石选冶性能、资源量可靠程度,文中遴选出21个硫矿优先勘查区,预测自然硫资源量2 229.3万t(S),硫铁矿50.58亿t(矿石)。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好,找矿潜力大,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已知矿床深边部等近期可优先安排勘查工作的预测区,远景好时可作为整装勘查基地。  相似文献   

5.
郝尔宏 《化工矿产地质》2005,27(3):129-138,149
山东省泰安朱家庄自然硫矿床,赋存于鲁西断隆古近纪汶东陆相盆地。自然硫矿层在汶口组二段上亚段,泥质灰岩-含泥灰岩-含云灰岩-石膏岩韵律层中的白云岩-石膏岩层段发育。自然硫以胶态、晶态、土态3种形态产出,可划分为顺层型、准顺层型、斑杂型及不顺层型4大类10余种矿石类型。从矿区去膏化作用普遍、自然硫与石膏-硬石膏分别富集轻-重同位素的特征、油气显示明显及地下水主要径流方向自然硫矿化最强等各种证据,表明该矿属生物后生成因的矿床。  相似文献   

6.
中牟凹陷边界断裂"左行走滑拉分"是中牟凹陷形成的主导因素,从中生代(侏罗纪)到早第三纪,沉积中心由北向南迁移,凹陷内的南部凹陷为南断北超的"箕"形凹陷,具有西深、东浅的特征,其演化主要分为三期:侏罗纪左行走滑拉分盆地发育期,早第三纪断陷期,晚第三纪、第四纪为坳陷期。  相似文献   

7.
<正> 汶东盆地位于中朝准地台鲁西断隆汶蒙坳陷中部,其东有蒙阴盆地,西为大汶口盆地。汶东盆地北与莲花山断裂为界,与新甫山隆起相隔,南邻东平-蒙山隆起。盆地面积约400km~2。其中主要分布下第三系汶口组。以蒙山断层为界,盆地可划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次级盆地主要受北西向蒙山断层及近东西向颜谢断层控制。朱家庄自然硫矿床即在其中。该区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一、岩石类型及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东营凹陷北部斜坡带沙三-四段砂砾岩体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孙龙德 《沉积学报》2003,21(2):278-282
东营凹陷是渤海湾含油气区中最重要的含油气凹陷之一,其北部紧邻青坨子凸起、陈家庄凸起和滨县凸起为一狭长的陡坡带--北部斜坡带。它北靠盆地边缘凸起,南临盆地内生油洼陷。该斜坡带是在早第三纪早期,陈家庄凸起构造抬升过程中形成的,沙三-四时期,在坡角处沉积了很厚的碎屑沉积物,成为后来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沙三-四段沉积的层序地层格架包括三个层序,八个准层序组和十八个准层序;其中分布冲积扇,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三种成因的砂砾岩体,后两者是主要的储油扇体;其油藏类型主要有背斜型、上倾尖灭、断块型、岩性透镜体及地层型五种。  相似文献   

9.
东营凹陷北部斜坡带沙三-四段砂砾岩体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东营凹陷是渤海湾含油气区中最重要的含油气凹陷之一,其北部紧邻青坨子凸起、陈家庄凸起和滨县凸起为一狭长的陡坡带--北部斜坡带.它北靠盆地边缘凸起,南临盆地内生油洼陷.该斜坡带是在早第三纪早期,陈家庄凸起构造抬升过程中形成的,沙三-四时期,在坡角处沉积了很厚的碎屑沉积物,成为后来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沙三-四段沉积的层序地层格架包括三个层序,八个准层序组和十八个准层序;其中分布冲积扇,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三种成因的砂砾岩体,后两者是主要的储油扇体;其油藏类型主要有背斜型、上倾尖灭、断块型、岩性透镜体及地层型五种.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部苏鲁豫皖早第三纪构造属喜马拉雅构造阶段的一个构造分阶段,其构造格局是古新世—渐新世地壳块断运动的产物。可将其划分为四级:凸起与凹陷;隆起与坳陷;隆起带与坳陷带;隆起区与坳陷区。进而把区内早第三纪构造区划分为3个一级构造单元,8个二级构造单元,25个三级构造单元和163个四级构造单元。为阐明油气和盐类矿产分布规律,早第三纪盆地应与该时期四级构造单元的负向构造——凹陷对应。盆地分类主要因素为:古地貌特征(盆岭结构)和岩相特征(单相带与多相带),据此将早第三纪盆地分为四种类型——盆岭式(以岭为主)单相带盆地;盆岭式(以岭为主)多相带盆地;岭盆式(以盆为主)单相带盆地;岭盆式(以盆为主)多相带盆地。依据上述研究结果认为:本区早第三纪成盐期盐类矿产的形成和分布与盆岭式多相带类型的盆地密切相关。以河南舞阳早第三纪盆地为典型,进一步阐明了盆岭式多相带盆地与早第三纪成盐期盐类矿产形成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陈俊亮  詹伟 《河南地质》1999,17(4):263-267
中牟凹陷是一个以早第三纪沉积为主的凹陷,在对以往的钻井资料复查过程中发现,浅层具有良好的气测显示。本文通过对中牟凹陷浅层地质、构造发育特征等的研究,从气源、储盖的角度论证了中牟凹陷特别是中牟凹陷北坡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三叠统百口泉组的沉积背景分析表明,研究区存在东西2个方向的6个分支物源,古凸起及沟槽对水系具有分隔控制作用,控制砂体沉积。通过岩心观察,归纳总结出9种岩相,结合录井、测井资料分析,认为玛湖凹陷下三叠统百口泉组沉积相类型主要为扇三角洲相,并详述了7种微相的沉积特征。利用地质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确定出玛湖凹陷百口泉平面沉积特征,凹陷内发育6个受物源控制明显的扇体,相邻扇体在平原相带被凸起带分隔,在前缘相带内相互交汇叠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东濮凹陷边界断层垂直位移的分期分析,反演了其生长过程,认为现今复杂的断层系是通过断层分段生长连接形成的,每个断层段控制一个半地堑单元。在此基础上识别并划分了调节构造和调节带,调节带是若干个调节构造的有规律的组合,而调节构造是由两条断层叠覆或大断层分段生长作用形成的。东濮凹陷发育两条横向调节带,它们由多个不同类型的调节构造组成,与东濮凹陷走向近于垂直,表现为不连续的横向凸起,控制了凹陷的分段作用,导致凹陷"南北分区",并将凹陷分为北、中、南3个区,各区构造、沉积及石油地质特征各不相同。沿凹陷走向的不均匀伸展作用是产生横向调节带的主导因素,断层分段作用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横向调节带对凹陷构造、沉积作用及油气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主要硫矿床类型及成矿若干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俊峰 《矿床地质》1982,1(2):59-68
我国硫矿资源丰富多采,有自然硫、硫化氢、硫铁矿、石膏、明矾石等。对于这些矿产中的主要矿床类型地质特征总结归纳,显然将有助于提高地质理论水平和扩大找矿远景。成矿规律是成矿地质条件的全面反映,矿质来源则为成矿地质的前提和物质基础。本文拟从物质来源探索出发,提出以下硫矿床的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15.
<正> 山东泰安朱家庄自然硫矿是近年我国新发现的一个大型沉积硫矿床。矿层主要赋存于汶莱盆地下第三系官庄组二段上部含泥—泥质碳酸盐岩层中。该硫矿床分布面积广,储量可观。其埋藏深度为100—500米,硫矿以多层形式产出,品位偏低,一般在6—12%之间,极个别可达33.4%,并有裂隙油和较丰富的石膏矿层。有人认为自然硫  相似文献   

16.
冀中早第三纪古盆属断陷型拗陷。拗陷内包括14个箕状凹陷和6个凸起。拗陷的东西分带及拗陷演化史决定拗陷内的河湖沉积体系及沉积充填特征。沙二期、三期冀中古盆的沉积特点是河湖体系的东西分区性:西部为正常的平原型河流,河流相序完整;东部为湖区。河湖体系的分布不受局部箕状凹陷所控制。古流除正常河流外,还有短流程山麓型河流,仅分布在湖盆周缘。拗陷演化分为了大周期及6个次级水进、水退周期,控制着湖盆砂体的纵向层位分布。应用地震地层学研究拗陷沉积充填模式可提供丰富地质信息。目前所发现的储层均属湖成砂岩体。冀中古盆有6类湖成砂岩体,其形成受古流类型及地貌特征所决定;其分布则受古流特征及连通水域所控。  相似文献   

17.
冀中古盆沙二期、沙三期沉积充填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中早第三纪古盆属断陷型拗陷。拗陷内包括14个箕状凹陷和6个凸起。拗陷的东西分带及拗陷演化史决定拗陷内的河湖沉积体系及沉积充填特征。沙二期、三期冀中古盆的沉积特点是河湖体系的东西分区性:西部为正常的平原型河流,河流相序完整;东部为湖区。河湖体系的分布不受局部箕状凹陷所控制。古流除正常河流外,还有短流程山麓型河流,仅分布在湖盆周缘。拗陷演化分为了大周期及6个次级水进、水退周期,控制着湖盆砂体的纵向层位分布。应用地震地层学研究拗陷沉积充填模式可提供丰富地质信息。目前所发现的储层均属湖成砂岩体。冀中古盆有6类湖成砂岩体,其形成受古流类型及地貌特征所决定;其分布则受古流特征及连通水域所控。  相似文献   

18.
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垦利油区沙三上亚段是目前中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主力含油层系。综合研究区沉积背景,以三维地震资料、岩心及测井资料为依托,结合地震沉积学研究,开展了垦利油区沙三上亚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莱州湾凹陷垦利油区沙三上亚段沉积期,发育以莱北低凸起、垦东凸起及潜在物源区潍北低凸起供源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砂体以细—中砂岩为主,前缘砂体以粉—细砂岩为主,分选性中等较好。牵引流性质的沉积构造十分发育,多见生物扰动构造,反映三角洲前缘动荡的水体环境。顺物源方向发育斜交前积反射地震相,垂直物源方向识别出多期丘状反射地震相。综合古地貌、沉积特征及振幅属性切片,明确研究区沙三上亚段以北部物源莱北低凸起供源为主导,沉积中块及沉积东块为主体沉积区,莱北低凸起供源的三角洲呈后退趋势,其展布面积大(95~130 km2)。沉积西块及东块为多物源供给区,来自垦东凸起的三角洲前缘沉积逐渐萎缩,来自潍北低凸起的三角洲区前缘沉积逐渐向湖盆中央推进。上述沉积展布及演化规律为进一步精细勘探开发提供了沉积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系列中小型早第三纪红色盆地出露于青藏高原的东北缘,它们是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过程中因陆壳变形和高原隆升产生的。典型早第三纪盆地的地质填图和详细的沉积学研究,及构造、沉积和岩浆热事件的综合分析表明,这些盆地具有两阶段构造-沉积特征,即早期受控于逆冲挤压背景,盆地接受底部冲积扇体系的粗碎屑岩段沉积,局部伴有岩浆活动;晚期受控于走滑-拉分背景,盆地充填湖泊-三角洲体系的含膏砂泥岩段夹薄层灰岩,并伴有广泛的岩浆作用。青藏东北缘早第三纪盆地在盆地构造格架、沉积层序结构、沉积物组成和岩浆活动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阶段性演化。盆地古水流统计和岩浆岩4 0 Ar/ 3 9Ar定年结果表明,青藏东北缘早第三纪盆地沉积物主要形成于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 (38~ 2 9Ma)。盆地沉积型式和岩浆活动受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早期逆冲挤压和走滑-拉分构造格局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南阳凹陷同生断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阳凹陷是南阳—襄樊新生代盆地的组成部分,不整合叠置在华北地块、秦岭构造带、扬子地块之上,经历了早第三纪沉降、早一晚第三纪间的隆起和晚第三纪—第四纪沉降3期活动。本文根据本区早第三纪形成、活动的生长断层参数的统计、分析了断裂长度、延深、落差间的数学关系。在分析、确定几条主要生长断层性质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讨论了控制南阳凹陷形成的构造应力场的基本特征。对于进一步研究断层的形成机制和石油勘探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