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山西境内1900年以来5级以上的地震活动进行了研究,从地震活动的时序特征、季节分布、与月相的关系、空间位置的变化等方面分析了该区5级以上地震活动的特点,认为该区5级以上地震活动在时间、空间上存在一定规律。对这些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将对山西地震趋势的判断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2001年4月阳江ML4.7地震前后的地震活动性和前兆异常,并对该区地震活动特征和未来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简要回顾了中国学对地震大形势的主要研究结果。指出地震活动时空强分布的不均匀性是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的外在表现,系统地分析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的地震活动形势,指出20世纪以来,该区Ms≥6.0地震经历了6个活跃期和6个平静期,与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活动不同步。2000年6月甘肃景泰5.9级地震和同年9月静海兴海6.6级地震的发生意味着该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  相似文献   

4.
林怀存  刘西强 《地震研究》1996,19(2):140-145
本通过对山东地区及其海域的历史地震和近代小震活动的分析,认为该区的历史地震活动,自1688年以来存在三个M≥5级地震活动空段;而1960年以来,该区ML≥4.5级地震具有8年的活跃时间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大同5.6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变化和深部动力学过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详细讨论了大同5.6级地震前后重力场变化,并结合该区地震活动性、地震地质特征、地壳深部构造特征等资料,对该区深部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地震前后、该区出现了明显、大范围的重力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该区地壳深部的低速-高导块体在应力不断的作用下,其塑性物质沿深大断裂上涌和侧向运移,中下地壳间发生层间水平滑移,导致密度发生变化而引起重力场变化。  相似文献   

6.
河淮地震带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淮地震带历史地震和现今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初步认为研究区地震活动存在准周期性变化。研究还发现,该区地震活动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邵武--河源地震带中段从1978年以来出现一次地震群体活动,属于该地震带第Ⅱ活动周期的第Ⅳ活动幕,现已转入这次活动幕的尾声,分析该区历史和现今地震活动特征及其应力状态,认为该区震源构造应力已整调、处于松驰状态。未来一段时间的地震活动将向起伏性减弱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震区地震活动特征及其危险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华北地震区历史和近代地震活动特征,得到该区1800年以来5.5级以上地震活动,在删除余震后接近泊松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估计了该区未来地震活动趋势;结果表明,2005年前该区发生6级和7级地震的概率分别为0.92和0.69;2010年前该区发生6级和7级地震的概率分别为0.99和0.75。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1901-1993年内华东地区Ms≥4.5地震活动与天体运动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华东地区的地震活动与天体运动的关系比较密切,其中,太阳活动强弱对于该区地震的调制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月球引力的影响约占地震总数的41%,其它天体由于距离遥远,引力微弱,难以对该区地震形成影响。  相似文献   

10.
川西地震强化监视区属于计划建立的中国内地首批5个地震强化监视区之一。在初步方案中,该区沿川滇活动地块的东北—东部边界的—部分展布,区内有鲜水河断裂中一南段,安宁河、则木河以及大凉山等活动断裂,总面积约为6万平方千米。本文着重介绍了川西地震强化监视区的基本情况、历史与现今强震活动背景、中长期地震潜势、现有的工作基础和监测能力。最后,作者提出在该区开展强化监测工作的建议,以及与该区中期一短期震情跟踪和预报实践紧密相关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中强地震活动地区地震区划重要性及关键技术进展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本文分析了中强地震活动地区的地震灾害特点,指出了加强中强地震活动地区地震区划的重要性,回顾了中强地震活动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潜在震源区确定、地震动衰减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主要技术环节的方法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天水台 64地震仪记录的甘肃碌玛曲地区一系列小震群的震相分析 ,发现该区域地震记录波形特别 ,而导致错误分析。为说明该震区地震波的记录特点 ,我们对震中距基本相同的宁夏青铜峡 ,四川北川地震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碌码曲震区地震波形独有特点 ,各震区地震有各自的记录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了空间光滑地震活动性模型,该模型无需潜在震源区划分,同时发展了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新方法。根据三种地震目录资料建立了三种地震活动性模型,利用高斯光滑函数获得了湖南区域内的比值分布特征,使用了两种典型的衰减模型,计算了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分布。其分析结果显示PGA分布特征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大体一致,部分区域PGA提高,PGA达0.05g的区域显著扩大,其中包括邵阳、湘潭、吉首、怀化等重要城市,而这种PGA分布特征与该地区地震活动性特征是一致的。概率危险性曲线的结果表明常德等地区的潜在地震危险性比湖南区域内其他城市高。表明此模型用于地震危险性计算中是简便易行的,且具有较高的精度。尤其对于地质和地震构造信息缺乏的弱震区和中强震区,该方法作为替代方法并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华北地震区作为研究区域,尝试利用空间光滑活动模型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估.首先对研究区域进行划分网格,依据地震构造和地震空间分布特征建立地震构造模型,确定构造区特征参数(b值、M0、Mu、断层方位角及M-L关系等).采用考虑了地震构造背景的椭圆光滑过程的地震活动参数模型,计算各网格点的地震发生率.并利用网格源的地震危险性概率评价方法,由不同输入地震目录通过综合加权得到该区域50年超越概率10%的加速度峰值区划结果.该方法充分体现了地震活动的空间非均一性,尤其适用于发震构造不甚清晰的中强地震可能造成的地震危险性,避免了常规潜在震源区的划分.且评价方法简单快捷,为地震区划以及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黄土地区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及黄土地区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的相关研究,总结归纳出地震作用下地铁地下结构的地震破坏形式与地震反应特征;对地铁地下结构的不同抗震研究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指出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情况。针对我国黄土地区地铁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理论研究不足,基础资料积累欠缺,抗震设计尚无可靠依据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黄土动力本构模型、黄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离心机振动台试验研究及抗震分析方法等因素对黄土地区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研究可靠性的影响,提出黄土地区地铁地下结构地震动力反应分析、地震破坏机理分析、抗震性能分析及抗震设计中需要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疆及周边地区强震成组活动及其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分析了1900年以来新疆及周边6级以上地震成组活动基本特征。 结果表明, 新疆及周边地区6级以上地震成组活动明显, 并具有持续时间短、 地震强度大、 频度高的特点。 新疆及周边地区7级以上地震有95%发生在地震成组活动期间, 地震成组活动是该区域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中期预测指标之一。 地震成组活动一般出现在低活动水平背景下, 而且成组地震活动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分布, 在地震活动期间强震存在由新疆西南向北东迁移的特点, 其中天山地震带尤其是南天山西段为强震主要的活动区域。 地震成组活动伴随地震条带图像的出现; 在地震成组活动前或活动中新疆地区前兆测项异常明显增加, 具有群体异常的起伏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张克诚  王晓青  丁香 《中国地震》2023,39(2):367-376
2015年4月25日在尼泊尔廓尔喀县发生的8.1级地震及后续强烈余震,造成尼泊尔北部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区建筑物倒塌损失严重。本文利用现场震害调查资料和高分卫星遥感影像,开展建筑物震害遥感解译,得到各个遥感解译点的遥感震害指数,结合现场调查点评估的烈度拟合了遥感震害指数-实际震害指数转换关系,再根据遥感震害指数估计了全部解译点的震害指数及地震烈度。估计的烈度与现场调查结果对比显示出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为该地区今后发生地震提供了可借鉴的遥感评估震害指数转换模型。  相似文献   

18.
河北平原地区地震地裂缝活动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河北平原区1970年到2000年大于2.0级地震的地震频发图、震中分布图及震源深度分布图,得出研究区地震发生的特征;同时对研究区的地裂缝活动规律进行了分析,发现该区构造地裂缝的形成、发育和活动与地震和断层活动有密切的成生关系,地震活动高潮和地裂缝活动高潮相对应,但是不同步。  相似文献   

19.
徐伟进  高孟潭 《地震学报》2012,34(4):526-536
根据华北地区的地震目录,建立了4个空间光滑的地震活动性模型,并以这些模型为空间分布函数,将华北地震区每个地震带的地震年发生率分配到空间格点中,计算这一地区的地震危险性.结果表明,采用仪器记录地震计算得到的地震活动性模型和地震危险性结果能够反映华北地区现今的地震活动水平和地震危险性水平,符合人们对现今华北地区地震危险性的认识;采用历史破坏性地震(Mge;4.7)计算的地震活动性模型和地震危险性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华北地区中强地震活动区的地震危险性水平;以地震应变计算地震活动率,并根据点椭圆模型和线椭圆模型计算得到的地震活动性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大地震的活动水平和空间构造特征.将根据4个模型计算得到的50年超越概率10%峰值加速度(PGA)分布加权平均,得到综合的华北地区PGA分布,并将该PGA分布与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综合潜源方案计算得到的50年超越概率10%的PGA分布做了比较,发现二者无本质差别,均能反映华北地震区的地震危险性水平.当然,二者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前者计算得到的符合PGAge;100 cm/s2条件的区域面积明显要比后者的大,而符合PGAge;250 cm/s2条件的区域面积则比后者的要小. 这主要是由于潜在震源区类型和空间分布函数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松辽盆地长岭断陷达尔罕断凸带火成岩气藏预测为例,从已钻遇火成岩的钻井资料出发,结合钻井地质信息与地震资料,利用地震特殊处理技术识别火成岩.通过分析结果,研究该区的火成岩分布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建立判断火成岩的地球物理模式.结合本区域地质资料,预测了本区的火成岩分布,总结出适合本区火成岩构造特征的火成岩气藏识别技术,包括火成岩测井识别技术、火成岩地震剖面反射特征识别技术、火成岩地震相识别技术和地震反演技术等来预测火成岩的空间展布规律,了解火成岩与构造的关系.进而识别火成岩圈闭,总结断陷层系油气成藏组合,为在本区寻找火成岩气藏提供系统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