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与东盟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前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与东盟在地理上是山水相依的近邻,战略上彼此对对方都属至关重要的地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对东盟产生了压倒性的影响力,多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入。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发展不断深入,尤其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与东盟进入了全方位合作的新时期,相互联系紧密而广泛,对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基础设施发挥"新支撑"角色。未来,中国与东盟的基础设施合作应以创造机会和营造区位为前提,共同推动泛亚铁路建设,形成区域合作新通道,并以泰国湾地区为重点区域,规划建设中国与东盟联系的运输中心和经济枢纽,保障并推动中国与东盟合作持续深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推动中国区域发展的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新因素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区新因素的推动力是不同的,通过对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在新因素推动力方面进行比较,表明在发达地区,新因素对区域发展的推动力远大于欠发达地区,并就欠发达地区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制定适合自身的区域发展战略,使新因素对区域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加强科技、信息与全球化的发展;加快体制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人才资源建设;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提出,为转变香港对外关系从而重塑其经济活力带来了重大机遇。文章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背景,从经贸、金融、航运、科技等领域着手,归纳香港与东盟关系现状特征;其次,剖析了大湾区战略对香港―东盟合作区位优势、合作互补性、发展潜能的影响;最后,从发挥香港中外"超级联络人"传统优势、提升中国全球影响力、提升香港居民生活品质的目标出发,提出借助"一带一路"契机,进一步发挥"一国两制"政策优势、促进香港与东盟多渠道经贸合作、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连通性、加强香港―东盟创新合作等重构香港―东盟关系的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4.
伊朗位于亚洲东西交通要冲,交通区位和地缘优势显著。伊朗在铁路、公路、港口,以及跨国输气管道建设等方面制定了明确的发展战略,融资问题是伊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伊朗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和改造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存在较高的契合度,中伊双方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工程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伊朗交通基础设施提升计划体现了其为地区性大国的利益选择、战略布局和"第三方外交"的传统,中国应充分审视伊朗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战略和利益布局,了解工程市场机遇和风险,同时还应关注合作中的潜在竞争者,知己知彼,寻求多边战略价值和利益契合点,促进地区发展,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倡议。  相似文献   

5.
伊朗位于亚洲东西交通要冲,交通区位和地缘优势显著。伊朗在铁路、公路、港口,以及跨国输气管道建设等方面制定了明确的发展战略,融资问题是伊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伊朗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和改造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存在较高的契合度,中伊双方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工程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伊朗交通基础设施提升计划体现了其为地区性大国的利益选择、战略布局和"第三方外交"的传统,中国应充分审视伊朗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战略和利益布局,了解工程市场机遇和风险,同时还应关注合作中的潜在竞争者,知己知彼,寻求多边战略价值和利益契合点,促进地区发展,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倡议。  相似文献   

6.
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区域经济合作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疆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地区地理位置毗连,广泛开展双方的地区间经济合作,不仅有利于促进中俄共同繁荣与发展,而且有利于巩固本地区乃至中亚的安全与稳定。根据本区域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条件,本文借鉴点—轴发展理论,采用城市首位度、引力模型以及其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内不同等级的中心城市和交通基础设施进行了研究,提出以第一和第二亚欧大陆桥为主要经济发展带,打通新西伯利亚市和乌鲁木齐市两个区域发展核心之间的直接陆路通道,建立乌-新经济发展轴,培育起新-西跨境区域合作的"一轴两带"的"工"形空间发展结构。在此基础上,辅以相应的合作模式,整合跨境区域资源,形成新—西地缘经济区,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泛亚高铁建设是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手段,能够助推中国与中南半岛及东南亚地区的跨境合作。从可达性变化和空间格局演变两方面,探讨了泛亚高铁建设对中国西南(陆域)边疆地区与中南半岛空间联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建设带来可达性在全局和局域层面显著的时空收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区域内部的相对差异情况,使各区域享受交通的便捷程度更趋均衡;对区内国土面积、人口与GDP等的服务水平提升并呈现国别分异的层次结构特征;凸显高铁过境市州尤其是昆明的区位优势,以及高铁中线建设对区域一体化的推动作用;强化了中国西南边疆尤其是过境市州与中南半岛的空间联系强度,并形成昆明(曲靖)—曼谷,昆明(曲靖)—河内围合的"^"型主导联系格局。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疆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地区地理位置毗连,广泛开展双方的地区间经济合作,不仅有利于促进中俄共同繁荣与发展,而且有利于巩固本地区乃至中亚的安全与稳定.本文首先按照跨境区域合作的空间范围、一体化程度和合作方性质对目前国际上几种主要的区域合作模式进行了归纳总结.新疆和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地区均远离各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属于较为落后的内陆地区,且在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经济互补性强.基于此,双方的合作不宜采取以国家为合作主体、涉及主权让渡和较强排他性的一体化模式,而应采取灵活的、开放性的和以项目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次区域合作方式.当前主要的次区域合作模式有以国家政府推动的"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增长三角和地方政府推动的"珠-港-澳"次区域合作、国际和地区组织推动的大湄公河、图们江次区域合作.其次,通过考察和分析,认为具有独特地域经济特点的新-西区域合作应以国家和地方政府、国际和地区组织共同推动,并充分考虑本地差异性较强的实际,采取跨境旅游休闲型经济特区、境外经济合作区、科技园区等多样化的发展方式,确立相应的合作领域与合作机制,促进新-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边境旅游发展是中国-哈萨克斯坦(以下简称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在总结边境旅游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针对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边境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在深入剖析边境旅游发展基础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边境旅游的建设目标、发展重点类型及合作方向,根据旅游资源禀赋与分布、基础设施条件与开发难易程度将中哈自由旅游区空间布局确定为"一大核心,四大片区,多个景区",并提出了建设的保障措施。保障措施包括全力推动中哈双方互相成为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实施对等的"3日游"免签政策,批准中国公民赴哈萨克斯坦"3日免签"旅游;将巴克图口岸边民互市"3日免签"延长至"15日免签";高位谋划和尝试建设中哈自由旅游区,建成国际旅游商务区;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边境自驾游和休闲度假游等。  相似文献   

10.
作为非传统安全的重要一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能源安全合作依然与经济贸易飞速发展的现状不相匹配,不利于起到持续性保障作用。本研究在综合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能源安全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能源安全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阐述,认为中国—东盟自贸区能源合作前景广阔,但却面临着多元矛盾突出的极大考验,并结合区域发展实际,提出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南海资源联合开发合作机制,解决影响南海油气资源联合开发合作机制的问题,提高我国与东盟国家在能源合作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能力;构建顶层推动的区域性海洋能源保障法律体系,保障区域性海洋能源和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建立双边"能源环卫"公信体制,保障能源安全与公共环境卫生安全相结合,协调发展;利用合作圈重叠,构建综合性能源安全管理系统,以保证能源合作的主流意识发挥在双方的经济往来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经济层面更深层次的发展等新见解。以期突破现有的能源体制机制格局,实现双边能源安全合作迈入更高台阶。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与中国对外航空运输联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降低贸易成本、增强国际联系、构建"一带一路"的基本条件。建设国际航空网络与陆路运输通道、海上航运通道,共同组成"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基础。基于2014年的OAG计划数据,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航空运输联系空间格局,并运用枢纽度模型识别国际航空枢纽。研究表明:1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空客运联系广度和强度均高于货运,其中国际客运联系集中在泰国、俄罗斯和新加坡等国,而国际货运联系则主要集中在俄罗斯;2中国对外航空网络格局总体上表现为"轴—辐"与"点—点"模式并存;3上海、北京和广州为中国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航空客运枢纽机场,上海同时还是国际航空货运枢纽。  相似文献   

12.
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区域,地缘经济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内容,研究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地缘经济关联度对于促进双方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世界银行的数据,运用引力模型法对中国与中亚地区地缘经济关联度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归纳了双方地缘经济关联度的不同类型。结果表明:(1)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地缘经济关联度总体呈快速增长态势,但不同国家间差异显著,并可以2005年为界分为平稳变化阶段和快速增长阶段;(2)中国与中亚地区地缘经济关联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稳中有变的特征,哈萨克斯坦及塔吉克斯坦的格局较为稳定,而其余三国则相对多变;(3)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地缘经济关联度可划分为高度关联型、中度关联型和低度关联型。研究对于厘清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地缘经济关联度及不同类型、推动双方的地缘经济合作及"一带一路"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云南、广西两省区是我国通往东盟各国的主要陆路通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着较为突出的地缘优势。以“一带一路”建设前(2013年)和建设期间(2017年)的数据作为时间截面,采用旅游开放度、旅游经济联系量和社会网络联系等指标,分别对云南、广西两省区与东盟的旅游经济联系和社会网络关系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建设以来,云南、广西两省区与东盟各国的旅游开放度、旅游经济联系量均有很大提升,但与排名靠前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云南与东盟的社会网络联系高于广西,并向较高的网络中心度和网络结构方向演化;云南、广西两省区欲发展成为“面向东盟的辐射中心”或“面向东盟的国际通道”,还需继续加大力度发展与东盟各国的跨境旅游合作。  相似文献   

14.
新冠疫情对中国国际航空网络连通性的影响及空间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方叶  王姣娥  王涵 《热带地理》2020,40(3):386-395
航空运输在实现各国互联互通、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恶劣天气等均易对航空网络的连通性造成影响。本研究以新冠疫情为例,从全球航空网络视角探讨新冠疫情对中国国际航空网络连通性的影响及地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疫情期间,中国境外通航城市、国际航班、国际航线数量均大幅缩减,航空网络连通效率显著降低,但其空间格局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东亚和东南亚仍是中国对外主要联系地区,经济联系与贸易仍然起着重要作用。航线停飞对中国与中亚、西亚和大洋洲航空网络的连通性影响最大,而航班缩减对中国与东亚、中亚和东南亚航空网络的连通性影响最大。在国内,北京、上海和广州仍然是中国对外联系的枢纽城市,且其聚集度在疫情期间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5.
杜德林  黄洁  张洋  张则雯 《地理科学》2023,(10):1710-1719
川藏铁路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干线铁路,完善了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对西部与中东部地区的融合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以川藏铁路为研究对象,以各类路网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结合川藏地区的特殊性,从全国尺度测度川藏铁路对城市可达性的提升,剖析其对区域潜在联系和高铁网络结构的影响,以期为中国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川藏铁路建设极大改善了西藏城市的区位条件,不仅对沿线城市有重要影响,也提高了其他城市的可达性,在空间上促使沿线分散的圈层结构拓展为沿川藏铁路的廊道结构,尤其便利了西藏与西南和华南地区的联系;川藏铁路促进了西藏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完善了高铁网络结构,有利于西藏与四川形成紧密关系;川藏铁路促进了边疆地区、贫困县以及少数民族自治县等特殊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虚拟区域理论视角,对扬州进行实证研究,探讨长三角虚拟区域和城市竞合的关系。研究认为多层次的虚拟区域已经在长三角出现,城市在空间定位、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诸多竞争。与此同时,为缓和城市竞争,城市合作开始出现并不断深入,合作形式也越加多样。研究也指出各自利益考量浮现虚拟小区域、合作机制薄弱和省管县体制对区域一体化的负面影响等新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常态下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城市现代化建设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步惊人,但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城镇化冒进、土地流失、资源环境破坏的问题。为此,"十八大"之后,中国领导人多次提出在新常态化下健康稳定地发展新型城镇化。通过分析全球化的背景,提出了对中国城镇化4个特征的认识,并在中国国情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走创新发展模式、逐步加强认识中国城市化规律性的问题,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国新型城镇化重大策略的新思路,确定了中国应实施以人为本、改善环境、和谐城市、资源节约型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新常态化下,应结合资源环境条件,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合理规划,提升质量,走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城镇化发展的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18.
沈山  魏中胤  仇方道  胡庭浩 《地理科学》2021,41(8):1448-1457
基于GDELT事件数据,采用语气指数、事件频率、事件记忆性、语气均衡度、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定量分析 2013―2019 年东盟关于中国事件的态度,探讨冲突事件空间演化特征,追踪事件并构建事件关系网络。结论:东盟关于中国的报道以合作事件为主;东盟冲突事件语气均衡度相对离散,半月周期内合作、冲突事件对同类事件发生有正向影响,季度内冲突事件会得到改善;东盟风险格局由大事件主导、局部事件补充形成,演化趋向简洁化;合作事件以领导人会谈为主,司法交流、基建合作、国际援助等多类型合作并存,冲突事件以南海争端为主,边境安全、境外犯罪、恐怖袭击等亦有重要影响;菲律宾、缅甸是关键国家节点,东盟对中国主要作用途径有:菲、老、印、柬领导人会谈,菲、越、印领土主权问题,缅甸边境风险等。中国应重视长期布局与东盟的合作关系,加强政府间合作框架设计与战略对接,强化次区域合作,推动南海合作新机制发展,针对性防范各国突出风险。  相似文献   

19.
甄峰  赵勇  郑俊  赵国栋 《地理科学》2008,28(4):464-470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发展是目前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领域。以唐山、秦皇岛10个村庄为案例,从农业经济、社会结构、社会服务与人居环境、基层组织与个人精英、城乡联系五个方面分析了案例地区乡村发展的主要特征与存在问题。最后,结合当前中国新农村建设,从国家政策与乡村内生发展、基于城乡合作的多样化乡村经济、"空心村"改造与人居环境整治、村庄规划编制与实施四个方面对未来中国的乡村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2010—2020年中国与东盟科研合作产出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整体和个体两个层面探究中国—东盟科研合作网络特征,并借助知识图谱法探究中国—东盟科研合作主题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从整体网络结构特征来看,中国—东盟科研合作网络的规模不断扩大,科研产出增长较快,网络结构呈现低密度和小世界网络特征,国家间合作关系的紧密性有待加强。(2)从国家节点特征来看,东盟各国所处网络位置差异明显,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的中心性排名最高,是中国重要的合作伙伴。此外,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发达国家是中国—东盟科研合作网络的重要参与者。(3)从合作主题演化特征来看,中国—东盟科研合作的主题不断延伸。在材料科学交叉学科等领域,中国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具有明显的主题共线特征,且中国—东盟科研合作的部分主题随时间变化表现出较强的突现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