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西准噶尔托里地区,属准噶尔地槽褶皱带,天山—兴安地槽褶皱系。这一地区地质构造变动强烈,侵入体相当发育。志留系在该区出露比较广泛,总厚度约7000—9000余米,以砂岩、粉砂岩互层及千枚状粉砂质泥岩与粉砂岩互层为主,局部夹砂砾岩、薄层硅质岩、结晶灰岩和少许火山岩等,产笔石、珊瑚等化石。库木约左克剖面位于托里县城以南,在1977年的1∶20万塔勒艾勒克幅区域地层资料中,曾根据岩性对比将该套地层划归下石炭统卡拉干的组第一亚组(C_1KL~a)。1982年,我所第四研究室在进行《新疆西准噶尔地区超基性岩体产出地质背景的研究》工作中,于该剖面采集了三个古孢粉样品(82m—557、82m—558、82m—559),经分析,在82m—559号样品中见到了较丰富的疑源类和少数三缝小孢子及几丁虫、虫颚化石。从各国所发表的资料来看,海相志留系中的疑源类化石相当丰富,一般保存也较好。目  相似文献   

2.
青河石(Qingheiite)是一种磷酸盐的新矿物。发现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河县西北部的白云母伟晶岩中,以地名命名。标本现存地质部地质博物馆和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地质陈列馆。 一、地质概况 新矿物产出地区属于东准噶尔优地槽褶皱带北缘(晚加里东褶皱与海西褶皱)。出露的地层主要属奥陶系、志留系的变质复理式建造,其次是泥盆系的火山碎屑岩和石炭系的砂岩、砂页岩、变砂岩、灰岩和板岩等。海西期岩浆活动强烈,花岗岩、混合花岗岩及与之有  相似文献   

3.
唐巴勒地区位于新疆西准噶尔南部艾比湖以北.研究区范围西起拉巴河,东到苏乌尔,南起戈壁,北到弧形断裂(图1).该区历来被认为是西准噶尔优地槽褶皱带的一部分.在新疆进行地质工作的同志将其称为玛依勒—齐尔加里东隆起或加里东褶皱带.  相似文献   

4.
珠江口盆地荔湾3-1气田珠江组深水扇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已钻井取芯段岩相分析,从荔湾3-1气田珠江组深水扇沉积体系中划分出巨厚层和厚层块状砂岩相、厚层正粒序砂岩相、厚层逆粒序砂岩相、平行—板状斜层理砂岩相、滑塌变形砂岩相、薄层砂岩夹层相、薄层(粉)砂岩与泥岩互层相、厚层粉砂岩相、厚层泥岩相和层状深水灰岩相等10种岩相类型和识别出砂岩相组合、泥岩相组合、(粉)砂岩与泥岩互...  相似文献   

5.
<正> 苏南下二叠统堰桥组分布于宜兴—江阴一线以东地区,厚292—315m,根据岩性特征、沉积旋迴、古生物组合自下而上划为三段:下段为厚层深灰色粉砂岩和泥岩互层,厚110—135m;中段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互层,厚130—160m;上段为灰、浅灰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深灰色泥岩和3—4层砂质灰岩,厚45—80m。我们在苏南煤田勘探过程中,选择苏南东山和沙洲妙桥两个勘探区,在钻孔中系统采集了40余个砂岩样品,对龙潭组底部砂岩(即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及堰桥组中、上段砂岩进行了一系列岩石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古生代地槽褶皱系,是中亚—蒙古地槽的一部分。一般认为它是由古生代时期介于西伯利亚地块与塔里木—中朝地块之间的海洋盆地演化而成,故属克拉通间地槽。然而关于它的基底性质、地槽性质、演化规律和俯冲→缝合→碰撞的构造运动,以及构造格局和超基性、中—酸性侵入岩的形成等重要问题尚缺乏深入研究,现在人们对其的认识还存在着重大分歧。笔者的认识是:  相似文献   

7.
松嫩盆地扶余地区白垩系嫩江组岩石地层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松嫩盆地白垩纪地层发育,其嫩江组沉积厚度大,呈盆地演化后期的沉积特征。本文从扶余地区嫩江组岩石组合、韵律变化、厚度及区域分布入手讨论其特点,对其影响因素(泥质、粉砂质、细砂质岩石)进行分析总结。根据岩石组合,该区嫩江组可划分成三段:下段黑色泥(页)岩—粉砂质泥岩互层;中段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互层;上段杂色粉砂质泥岩互层。分析沉积岩石颜色、构造及韵律组合特征,推测嫩江组由下而上为半深湖—深湖—半深湖(浅湖)相交替变化—滨湖(湖滩)相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西准噶尔优地槽褶皱带沉积建造特征及其多旋回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准噶尔优地槽褶皱带是巨大的中亚-蒙古地槽的一部分,属克拉通间地槽,它由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和石炭纪四个时期的地槽沉积物组成。根据沉积建造特征,可分成三种成因类型:(1)大陆边缘裂谷型优地槽;(2)岛弧型优地槽;(3)大陆边缘裂谷-岛弧型优地槽。此外,还可以划分出对偶性冒地槽和地中海型冒地槽。它们分别代表该优地槽褶皱带不同发展阶段地槽分化的产物。就沉积建造而言,该优地槽褶皱带具多旋回发展,表现在下部陆屑建造、蛇绿岩建造、安山质火山岩建造以及上部碎屑岩建造都具多旋回性。该褶皱带多旋回发展过程可以划分成早期旋回(O-S)、主旋回(D-C)和后期旋回(P)。主旋回之后,西准噶尔已成褶皱山系。优地槽褶皱带多旋回发展过程实际上是地槽迁移的过程。大陆边缘裂谷的发生和消亡与古大洋板块的俯冲有关。因此一般而言,古大洋板块的多旋回俯冲可以导致地槽褶皱带的多旋回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疆北部海西期造山褶皱带达八条之多。这在其他地区是少见的。造山带的地槽相沉积建造、蛇绿岩套、岩浆弧火山作用、钙碱系列 Cu-Ni 硫化物基性杂岩体,以及指示造山期结束的富碱侵入岩遍及阿尔泰、东西准噶尔和天山山系。传统观点认为造山作用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和塔里木—中朝板块的碰撞有关。研究表明,本区造山运动是塔里木、准噶尔、中天山(伊犁—伊赛克湖)、吐鲁番—哈密以及焉耆等地体移置、拼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上泥盆统两个新地层单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准噶尔沙尔布尔提山及其附近地区是中国准噶尔—兴安地层区泥盆系及下石炭统发育的主要代表地区之一,历来受到地质学界的关注,研究工作也不断深入。本文主要涉及洪古勒楞组的下伏及上覆地层。将20世纪70年代区测队建立的洪古勒楞组及"和布克河组"底部的一套砾岩—砂岩—粉砂岩地层单独建立为哈尔段(新名)。哈尔段下部以大套砾岩为特征,可与下伏地层原朱鲁木特组的粉砂岩至砂岩地层明显区别。两者接触面起伏不平,可能代表了一定的沉积间断。哈尔段地层总体颜色为灰绿色、紫红色、深灰色等,仅产植物化石,未见海相化石,目前仅能依靠其中的斜方薄皮木确定其时代为晚泥盆世,与原朱鲁木特组时代一致,此外在岩相上也均属于陆相。本文将黑山头组下部称为那木段,以含铁锈色介壳层的深灰色致密钙质硅质粉砂岩以及暗色或灰色、灰绿色硅质泥岩、粉砂岩与(细)砂岩等为特征,与黑山头组中部(属石炭系)大套灰黑色的粉砂岩-泥岩的岩性有明显区别,也与下伏风化呈(褐)黄色的洪古勒楞组查斯段明显区别。该段含菊石Cymaclymenia spp.、Mimimitoceras sp.等以及三叶虫Omegops,表明其仍属于泥盆系;此外,该段新出现Syringothyris-Spirifer腕足类动物群,因而不同于查斯段的弓石燕类腕足动物群。  相似文献   

11.
一、地质背景 含钍沥青铀矿产区位于华南加里东冒地槽褶皱带北东段,赣杭中生代酸性火山岩带的破火山口中。火山岩带由上侏罗统的酸性火山岩系构成,岩性主要为砂岩、砂砾岩、粉砂岩、流纹质凝灰岩、熔结凝灰岩、流纹英安岩和巨厚层碎斑流纹岩等,还有火山活动晚期呈环状次火山岩体群形式产出的花岗斑岩和英安斑岩等。含钍沥青铀矿主要产在  相似文献   

12.
该矿区位于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带吉林海西褶皱系的吉林复向斜中部。出露地层主要是上古生界二迭系,由下至上可分为:①寿山沟组的灰岩、千枚状粉砂岩及板岩等;②大河深组的安山岩、安山质疑灰岩及凝灰砂岩等;③范家屯组的砂岩、板岩夹灰岩。其次为侏罗系安山质火山碎屑岩,主要分布在该区的西部。其南部和东部分布有燕山期花岗  相似文献   

13.
一、地质概况矿区位于祁连山地槽褶皱系加里东褶皱带中段北缘大断裂带上.超基性岩体沿寒武系蚀变火山岩、变质砂岩、板岩与奥陶系(?)层凝灰岩、砂砾岩之间的断裂面侵入,为  相似文献   

14.
西准噶尔地区,分属两个不同性质的构造单元,即准噶尔地块以及外准噶尔地槽皱褶带。准噶尔地块是古生代巨型地槽区内的一个稳定地块,它直接影响着周边地槽的发展和构造图式。本文着重从沉积建造、构造活动、岩浆活动、成矿作用等,系统阐述和提出了西准噶尔地槽发展史的多旋回性及构造迁移特征。横向迁移自南而北,纵向迁移则由西向东进行。  相似文献   

15.
湖南白垩纪地层及其三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白垩系可以三分。下统砂砾岩,砂岩、泥岩组成旋回。介形以Cypridea—Ziziphocypriz—Damonella—Darwinula为组合;轮藻以Perimneste ancora—Triclype-lla calcitrapa为组合。中统砂砾岩、粉砂岩、泥岩、砂岩以韵律互层。介形以LycoPtero-cypris—Cyprdea为组合;轮藻以Atopochara trivolvis trivolvis—Mesochara symmet-rica—Euaclistochara mundula组合为主。上统中下部为砾岩、砂岩、泥岩正向旋回。介形以Talicypridea—Cypridea—Porpocypris为组合;轮藻以Porochara—Latochara—Maed-lerisphaera组合为代表;上部为砂砾岩、泥岩、粉砂岩互层,产大量恐龙蛋化石。  相似文献   

16.
西准噶尔地区,分属两个不同性质的构造单元,即准噶尔地块以及外准噶尔地槽皱褶带。准噶尔地块是古生代巨型地槽区内的一个稳定地块,它直接影响着周边地槽的发展和构造图式。本文着重从沉积建造、构造活动、岩浆活动、成矿作用等,系统阐述和提出了西准噶尔地槽发展史的多旋回性及构造迁移特征。横向迁移自南而北,纵向迁移则由西向东进行。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地块与准噶尔盆地的主体部分大体相当。形状近似三角形,西端呈狭窄状伸向苏联,其内被巨厚的中、新生代地层覆盖。因此,坳陷的基底究属前寒武系抑或为华力西期褶皱?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其周围褶皱带构造线明显的围绕准噶尔盆地展布并较为发育,其走向天山褶皱带近于东西,东准噶尔褶皱带为北西,西准噶尔褶皱带则为北东,构造线方向的变化很可能受古地块隆起的控制。外准噶尔地槽褶皱带,形成一个相当明显的  相似文献   

18.
一、地质背景 含钍沥青铀矿产区位于华南加里东冒地槽褶皱带北东段,赣杭中生代酸性火山岩带的破火山口中。火山岩带由上侏罗统的酸性火山岩系构成,岩性主要为砂岩、砂砾岩、粉砂岩、流纹质凝灰岩、熔结凝灰岩、流纹  相似文献   

19.
山东灵山岛滑塌体内部沉积及构造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市灵山岛修船厂剖面下白垩统地层中发育良好的滑塌变形体。野外观察可见滑塌体岩性单元主要由厚层砂岩及砂页岩互层组成,其中厚层砂岩根据其沉积构造及成因机制可分为砂质碎屑流沉积及浊流沉积两类;砂页岩互层段砂岩层可见底模构造及粒序层理,为静水环境下远端浊流沉积。滑塌体内部构造主要可分为软褶皱变形、同生断层、透镜状砂质团块三种类型。其中,软褶皱变形根据岩性可分为砂岩软褶皱、砂页岩互层软褶皱及页岩软褶皱,随着变形强度增加,软褶皱枢纽逐渐平行于滑移方向,形成曲脊软褶皱或软鞘褶皱(soft sheath folds);同生断层出现在砂岩层中,根据力学性质分为正断层及逆断层,正断层为剪切拉伸所致,逆断层为软褶皱逆冲所致;透镜状砂质团块包括同沉积布丁构造和同沉积断块。根据滑塌体内部滑移面识别出三期滑塌,完整的滑塌体由底部拆离滑移面、下部厚层砂体、中部砂页岩互层及上部砂页岩互层未变形体组成,其组成特征及各部分接触关系反映了滑塌体中下部沿底部拆离滑移面发生滑塌变形,且于活动末期在相对静水条件下被上部砂页岩互层覆盖这一形成过程。根据滑塌体内部组成特征的有序性、相似性及滑塌体内部沉积构造特征,推测其触发机制可能为沉积物快速沉积所引发的重力滑塌成因。  相似文献   

20.
唐巴勒地区位于新疆西准噶尔南部艾比湖以北。研究区范围西起拉巴河,东到苏乌尔,南起戈壁,北到弧形断裂(图1)。该区历来被认为是西准噶尔优地槽褶皱带的一部分。在新疆进行地质工作的同志将其称为玛依勒—齐尔加里东隆起或加里东褶皱带。因为在该地区出露有许多含铬超基性岩体,故围绕以寻找铬铁矿为中心的区调、普查、勘探等地质工作早在六十年代初就已经开始。大量地质资料的积累,为进一步研究该区的地质特征,特别是断裂构造和蛇绿岩地质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该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