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冯美贵  翁炜  蒋睿 《探矿工程》2019,46(6):53-58
针对机械式扩底钻具存在扩孔与取土、清孔分离,工序复杂,孔内沉渣难以清理干净,施工效率低,扩孔质量、精度无法保证等问题,研制了机电液一体化集土式扩底钻机具。重点研究集土式扩底钻进施工工艺,集土式扩底钻具的机械结构设计、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并进行机电液一体化集成试验。结果表明机电液一体化集土式扩底钻机具集扩孔、集土功能于一体,扩底直径准确、扩孔精度高,减少工艺步骤,提高工作效率,满足旋挖钻进扩底桩的施工需求,实现智能化扩底钻进。  相似文献   

2.
矿物岩石中锡的催化极谱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灿 《岩矿测试》1986,(2):137-139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启发下,为了解决多金属矿物岩石中锡的测定,实验发现在草酸底液中,加入二苯胍、CTMAB等季胺盐,均可大大提高测定锡的灵敏度。与草酸—亚甲基兰、草酸—中性红底液比较,有相似的灵敏度与选择性,与硫酸—氯化钠底液比较,灵敏度提高5倍左右。在草酸—二苯胍底液中,Sn~(2 )于-0.59伏(对SCE)处产生一个灵敏、清晰、稳定的导数波,温度系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长春藤名品商厦地下连续墙为二墙合一的设计,对沉渣厚度和混凝土浇灌质量要求很高,采用了气举反循环清底和置换稳定液的技术,使沉渣厚度和稳定液密度大幅度降低,确保了工程质量。同时分析了气举反循环清底和置换稳定液技术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唱伟 《探矿工程》2004,31(3):17-19
上海市长春藤名品商厦地下连续墙为二墙合一的设计,对沉渣厚度和混凝土浇灌质量要求很高,采用了气举反循环清底和置换稳定液的技术,使沉渣厚度和稳定液密度大幅度降低,确保了工程质量。同时分析了气举反循环清底和置换稳定液技术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催化极谱法测定水中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铅的碘化物在弱酸性底液中的极谱行为进行了初步的试验,通过加钒(Ⅳ)作为氧化剂产生催化波,找到了一种灵敏度较高,选择性、稳定性较好的底液.经过十余种元素的试验表明,该底液在一定范围内均不干扰铅的测定.极谱峰电位为-4V(VS.SCE),铅浓度在0.002~1.2 mg/L范围内与峰电流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0.010 mg/L,铅的波形清晰,重现性好.加标回收回收率为99%~102%,相对误差<4.3%,方法准确、简便、快速,应用于水样中铅的测定,得到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6.
极谱测定化探样中钨钼普遍采用苦杏仁酸-辛可宁-氯酸钠底液,由于钨检出限只有0.5ppm,而钼为0.1ppu,低于0.5ppm的样品难以检测。我们采用二苯羟乙酸-二苯胍-氯酸钠底液极谱测定钨钼其检出限分别可达0.13和0.33ppm。精密度分别为1.57%和3.05%。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在悬汞电极上,用2.5次微分极谱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环境标准参考物质——北京土壤中镉含量的方法。在0.37mol/L氨缓冲液-0.05mol/L KCl底液中,镉有一个良好的溶出极谱峰,其线性范围为1~100ng/ml,检测限为lng/g。土壤样品干燥后在聚四氟乙烯高压治解瓶中,用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化(在180℃的空气浴中进行),蒸干后用0.01mol/L硝酸溶解、定容再加入底液进行测定。铅、铜、锌、铬、铁等不干扰测定。  相似文献   

8.
Sommer曾提出用脉冲极谱测定镓和铟,灵敏度分别达到0.05ppm镓和0.1ppm铟。本文在前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镓铟—茜素S络合物的吸附催化波。在0.26M氧化钾—0.08M乙酸钠(pH5)的底液中,当有1×10~(-4)M茜素S存在下,波高与浓度在0.01—0.4微克镓/毫升,0.004—0.4微克铟/毫升之间呈线性关系。峰电位分别为-1.13伏和-0.63伏(对S、C、E),因此可在同一底液中同时测定镓和铟。  相似文献   

9.
射流式液动锤回转冲击孕镶金刚石钻头钻进的实践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刚石本身力学性质、金刚石钻头结构特点及射流式液动锤冲击力特点决定了射流式液动锤带金刚石钻头进行冲击回转钻进是可行的。经射流式液动锤在科学钻探主孔先导孔中的应用实践,证明了由于液动锤冲击动载作用钻头底唇面与岩面微量问隙有规律地变化,改善钻头金刚石颗粒受力状况、碎岩状态,提高钻头金刚石颗粒切入深度,改善胎体磨损状况、钻头冷却,成倍地提高了榴辉岩、片麻岩等坚硬地层中钻进回次进尺、机械钻速及钻头平均寿命。  相似文献   

10.
王茂森  博坤 《探矿工程》2017,44(5):68-71
高压脉冲放电技术可利用液电效应产生的冲击波,在钻孔局部产生扩孔段,通过灌注水泥而形成异径扩底桩。主要介绍了高压脉冲放电技术的扩底成桩机理、成桩过程以及对桩径的影响情况,并研究了冲击波、蒸汽膨胀压力对桩径的作用。利用新引进的高压脉冲放电装置进行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理论公式计算结果基本与试验结果符合。  相似文献   

11.
赵东旭 《地质科学》1982,(4):386-394
对东焦式磷矿(和与之相当层位的磷矿)的时代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分布在太行山的这个含磷岩系是震旦亚界的产物;另一种认为,它属滹沱群范畴。近来,王启超等把这一含磷岩系建为东焦群,归入滹沱超群内部。对于含磷的嵩山群、榆树砬子群、大罗圈河群等的时代,也有不同认识。另外,对这套含磷岩系或磷块岩的成因更有多种不同见解。有的认为是冰碛物,有的认为是海相沉积,有的认为其中磷块岩(如曲阳)是次生富集结果,有的则认为它是热液成因,凡此等等。 根据对太行山等地的野外观测和有关资料的分析,我们认为,分布在各地的这个含磷岩系彼此间可以对比,为滹沱群内部的产物,系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具有良好紧支性的样条小波基,在有限区间上进行小波分解,用配点法求出任一空间中的分解系数,并且对一有奇异解的微分方程进行了奇异性探测,明显地看出小波空间的增加就是在更高的分辨率下对解的修正.  相似文献   

13.
四川南部三迭系嘉陵江组碳酸盐岩孔隙特征是当前碳酸盐岩油气储层研究中受到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勘探和生产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对于碳酸盐岩油气储层的认识经历了多次反复。  相似文献   

14.
凹凸石粘土与玄武岩的成因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矿物组成研究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凹凸棒石,蒙脱石,凹凸棒石粘土,蒙脱石粘土,玄武岩,风化玄武岩的化学组成。根据化学成分对比,分析了玄武岩与凹凸棒石粘土的成因关系,解释了玄武岩对凹凸棒石粘土的时空控制,结合地质观测,提出形成苏皖地区凹凸棒石粘土的物质成分基本上来源于玄岩的化学风化,但物质成分发生了较大的分异,凹凸棒石粘土不能直接同玄武岩经地表雨水的风化淋滤形成,而是玄武岩风化形成的蒙脱石经搬运沉积,再与镁质溶液反应形成,或凹凸棒石直接从富镁碱性溶液中结晶形成,凹凸棒石粘土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为偏碱性的还原条件。  相似文献   

15.
高层建筑基坑支护结构破坏原因主要有 :支护结构整体失稳、基坑土体隆起、管涌及流沙的出现、支撑强度不足或压屈、墙体破坏、支护结构平面变形超过限度。某大厦施工中由于桩身强度不足、桩尖达到的深度不够及桩间距过大等原因 ,致使管涌发生 ,造成塌方。通过对事故针对性的处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车镇凹陷上古生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利用测井、岩芯和录井等资料,对车镇凹陷上古生界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将上古生界划分为2个超长期、7个长期、16个中期和4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精细对比研究了短期、中期和长期基准面旋回。其中,短期基准面旋回可分为2大类3种亚类,并区别出A型、B型不对称短期基准面旋回和C型对称性短期基准面旋回,总结了它们的结构特征、形成条件、岩性岩相组成;通过研究不同沉积体系下中期、长期基准面旋回特点,得出中期、长期基准面旋回的特点和发育特征,区别出不同沉积环境下层序界面特点;分析了研究区内超长期基准面旋回特征,综合分析认为车镇凹陷超长期基准面旋回以下降半旋回为主。  相似文献   

17.
“双液注浆法”在基坑堵漏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双液注浆法是在止水帷幕的渗漏处钻孔,找到基坑止水帷幕的渗漏通道,把一定浓度的水玻璃溶液及水泥浆溶液的混合液注入渗漏通道中,水玻璃与水泥浆的混合液快速凝结、迅速封住渗漏通道,起到隔水的作用.其施工步骤为成孔→找渗漏通道→双液注浆→巩固.文章还列举了天津地区采用双液注浆法处理基坑渗漏的两则案例.  相似文献   

18.
田建平  戈润滔  华磊 《云南地质》2011,30(2):204-207
采用2.5次微分催化极谱法,在硫酸—硫酸羟胺—硫酸钠—抗坏血酸—碲(Ⅳ)混合底液中,在国产JP3-1型极谱仪上,于起始电位-0.700伏,终止电位-1.200伏,测定矿石中微量铼。铼浓度在0—15μg/25m l可保持线性关系,且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完全满足钼矿、辉钼矿中,以及其他矿物中微量铼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六盘山东麓地区岩溶地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六盘山东麓地区岩溶具有我国北方岩溶的基本特点,地表岩溶形态以常态山和干谷为主,地下岩溶以溶隙为主。该区岩溶发育程度除受岩性条件决定外,同时还受构造因素和水动力条件的控制。在分析影响岩溶发育因素的基础上,指出了岩溶在区域上的分布规律,同时划分了岩溶含水岩组,并论述了各岩组的富水性。  相似文献   

20.
河北阳原台儿沟剖面泥河湾组底界的确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河北阳原化稍营郝家台台儿沟剖面是泥河湾盆地新建的建阶剖面。剖面总厚度为151.45m,顶部的年龄约0.019Ma,深33.55m处为B/M界线,深123m处为M/G界线,剖面底的年龄约3.3Ma。划分为马兰组、郝家台组、泥河湾组和蔚县组。深45.65-122.65m间归泥河湾组,厚77m,泥河湾组以黄色调砂、粉砂、黏土质粉砂为主,中夹有灰绿色黏土,属河湖相沉积环境。泥河湾组底界确定的标志:底部出露较厚的砂层,代表一个沉积旋回的开始,与下伏湖沼相蔚县组呈整合接触;底界接近M/G界线,在M/G界线之上0.35m处;底界之下挖掘到早于2.6Ma的游河模拟鼠-副丁氏鼢鼠小哺乳动物化石组合和瓣鳃类化石。泥河湾组底界确定为2.6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