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诸广山岩体南体中段花岗岩类锆石标型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鸣 《矿物学报》1989,9(3):269-275
通过对诸广山岩体南体中段花岗岩类锆石标型特征研究,表明锆石可划分出二个世代,锆石晶形发育明显受岩浆介质中锆的浓度及变化的影响。花岗岩的副矿物组合类型不同,锆石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同一副矿物组合类型花岗岩,锆石特征随花岗岩从早到晚演化而呈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我国变质岩型、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及砂岩型铀矿床工业铀矿物标型特征及成因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上阐述了晶质铀矿、沥青铀矿的地质背景、成矿时代、标型特征以及矿物形成条件和机理。 1.地质背景:变质岩型工业铀矿物产于太古代、元古代各种变质岩及混合岩中。以华北地台连山关和鄂东北为实例,前者产于碎裂混合花岗岩、石英岩和二云母石英片岩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珠光岩体中晶质铀矿的物理化学特征、产出位置和共生组合。提出该岩体晶质铀矿复成因的证据。认为它主要是岩浆阶段结晶的,自变质与他变质作用也产生了一些晶质铀矿。并提出可能含复成因晶质铀矿岩体内的铀矿床比含单成因晶质铀矿岩体的铀矿床富而大。对今后应用晶质铀矿这个标型矿物的特征找矿将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赣南富城花岗岩中显微-超显微晶质铀矿的厘定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厘定了存在于赣南富城强过铝质产铀花岗岩黑云母、白云母、长石中的显微晶质铀矿。根据其成分及矿物组合特征并结合U-Pb同位素年龄测定判明其属原生成因。此外,采用核诱发裂变径迹法,根据白云母探测器上存在的星点状裂变径迹中心,判断造岩矿物(长石、石英)中可能存在超显微级的晶质铀矿核晶。花岗岩中原生晶质铀矿的存在一方面印证了U在Si-O聚合程度增高的花岗岩浆中易与O2-结合形成铀-氧配位多面体的化学键能理论,另一方面也成为花岗岩具有较高产铀能力的地球化学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5.
晶质铀矿是花岗岩中广泛产出的副矿物,其铀离子价态的变化及比例关系,对于岩浆氧逸度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笔者利用硅酸盐熔浆中U~(6+)-U~(4+)的平衡关系,推导出花岗岩副矿物——晶质铀矿的氧逸度计热力学计算方程,以及氧逸度(f O2)、温度(T)和不同价态铀离子比值(U~(6+)/U~(4+))的对数关系。以赣南五里亭花岗岩体为例,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获得U~(6+)与U~(4+)的比例关系(U~(6+)/U~(4+)=0.30~0.46);利用晶质铀矿氧逸度计热力学方程,计算出该岩体形成时的平均氧逸度(为FMQ+0.58)。在温度(T)与氧逸度(lg f O2)协变图中,该结果靠近矿物反应缓冲线(FMQ),显示岩浆为弱还原性。因此,晶质铀矿U~(6+)/U~(4+)氧逸度计算结果能够代表岩浆源区的氧逸度特征,可作为常规氧逸度计算方法的一种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6.
桂东北豆乍山产铀花岗岩的铀源矿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豆乍山花岗岩是桂东北重要的产铀花岗岩之一,通过精细矿物学研究,豆乍山花岗岩中绿泥石主要为铁绿泥石和辉绿泥石,而含铀副矿物的蚀变和形成温度相对较高的铁绿泥石密切相关.花岗岩中主要富铀副矿物为晶质铀矿、锆石、独居石、磷钇矿和铀钍石,其中晶质铀矿是公认铀源矿物,而其他副矿物的赋存状态及蚀变特征决定了其是否为铀源矿物.锆石多未发生蚀变,U仍保持其结构中,因此不是铀源矿物;而铁绿泥石附近的独居石和磷钇矿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蚀变,蚀变作用不仅使独居石和磷钇矿结构中的U 得以释放进入热液,而且原磷钇矿包裹的铀钍石变为赋存于次生磷灰石中,其所含铀容易活化而成为铀源矿物.总之,在豆乍山产铀花岗岩含铀副矿物中,晶质铀矿、蚀变的独居石和磷钇矿、次生磷灰石中铀钍石是铀源矿物.  相似文献   

7.
某花岗岩中分散晶质铀矿成因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些产铀矿的花岗岩体中,陆续发现有分散晶质铀矿,因而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关于花岗岩中这种分散晶质铀矿的成因,一般都认为是岩浆早期结晶的副矿物。通过近来的地质研究,对这一观点开始产生疑问。目前尽管还不能作出哪种花岗岩含有分散晶质铀矿,哪种  相似文献   

8.
西藏过铝花岗岩副矿物特征及岩石成因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副矿物的行为可以更直接地用来指示岩浆体系的地球化学过程,为了探讨过铝花岗岩的成因,对西藏过铝花岗岩体中的岩性、矿物组成、副矿物特征和锆石含量、晶体形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矿物岩石特征表明西藏过铝花岗岩富含白云母、电气石和钠质斜长石,属典型的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MPG)。副矿物见有26种,副矿物组合主要有6种类型,其中主要为锆石 磷灰石 钛铁矿型,尤以锆石 磷灰石最为常见。结果表明,可明显分出5种锆石晶体形态;阴极发光图像中,锆石具有较好的晶形,并显示出清晰的岩浆锆石韵律环带结构。离子探针分析表明锆石具有高的Th/U值。西藏过铝花岗岩为岩浆成因,岩浆主要是由地壳物质部分熔融而成。副矿物组合曲线图的曲线形态可分为3种成因类型:壳源高铝型、壳源型和壳幔混合源型(壳幔同熔型),主要为壳源高铝型。不同构造岩浆带副矿物特征反映的成因信息不同,喜马拉雅带为壳源成因,而冈底斯带除了壳源成因之外,还有幔源成分的加入,反映了青藏高原岩石圈组成和演化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9.
王凤岗  姚建 《地质论评》2020,66(3):739-754
云南牟定地区产出世界罕见的巨粒晶质铀矿,且具有极其特殊的"晶质铀矿—金红石(大量)—锆石(少量)"矿物组合形式,对于这种特殊铀矿化的成因及巨粒晶质铀矿的形成机理等问题谜一样困扰学界多年。近年来,经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及年代学等综合研究,确认含铀的围岩为钠长岩,主要由钠长石(平均An=3.36)组成,Na_2O平均含量为7.91%,属碱性(平均σ=5.84),强过铝(A/CNK≥1.10),具有高分异指数(平均DI=82.39%)、长英指数(平均FL=88.39%)、镁铁指数(平均MF=84.92%)及低的固结指数(平均SI=5.06%)的特征,且具有极低的稀土含量(平均∑REE=162)。[n(~(87)Sr)/n(~(86)Sr)]_i均大于0.710,具有壳源特征,形成年龄(锆石SIMS年龄测试结果为1057 Ma)与水桥寺岩体(1038~1070 Ma)接近,是水桥寺高分异岩体由黑云母微斜长石花岗岩—含黑云母微斜长钠长花岗岩—钠长花岗岩—钠长岩的演化分异过程中最远端产物。晶质铀矿稀土配分模式及成分特征与典型岩浆型铀矿床一致,其形成于高温(平均662.19℃)的地质环境中,铀矿物与钠长岩具有同源、同演化及近于同时形成的特征,进而确定牟定地区铀矿化为一种与钠长岩有关的新的铀矿化类型,具有岩浆分异成因特征。Ti对U的络合、迁移及巨粒晶质铀矿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岩体演化分异过程中不仅控制铀矿化的产出,同时钠长花岗岩阶段还有Nb、Ta矿化产出。  相似文献   

10.
吉黑东部花岗岩类的副矿物组合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黑东部花岗岩类分布广泛,形成历史漫长,岩石类型齐全.按成因类型划分,以I型为主,A型次之,S型较少,M型极少.各类型花岗岩副矿物组成具有明显特点,因此可以利用副矿物和其组合特征作为划分花岗岩成因类型的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11.
长江岩体是诸广南部地区重要的产铀花岗岩体之一,此次研究运用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对长江岩体新鲜花岗岩和 蚀变花岗岩中的绿泥石和有关含铀矿物进行了精细对比,揭示花岗岩中铀的活化与成矿前期或早期致使花岗岩发生绿泥 石化的还原性热液蚀变作用关系密切,黑云母等的绿泥石化蚀变,使其中包裹的一些含铀副矿物也发生蚀变,导致原来 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副矿物中的惰性铀转变成活性铀,并在绿泥石附近沉淀成铀石等铀含量高且在成矿期低度氧化性 热液作用下容易释放铀的矿物。长江岩体中的副矿物有锆石、磷灰石、褐帘石、铀石-钍石、晶质铀矿、独居石等,其 中,晶质铀矿、铀石、铀钍石中铀含量高且铀容易释放,是长江岩体的主要铀源矿物;独居石中铀含量较高,当其周围 矿物绿泥石化时,独居石蚀变形成直氟碳钙铈矿并释放铀,因而也是长江岩体的潜在铀源矿物;锆石中铀含量虽高,但 因其结构稳定,铀难以释放,因此它不是长江岩体中重要的铀源矿物;磷灰石、褐帘石中铀含量均低于检测限,作为铀 源矿物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2.
晶质铀矿的含量、形貌、成分、铀矿物类型、与铀矿物共存的矿物组合等特征可以作为产铀与不产铀岩体的判别标志,为花岗岩型铀矿找矿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长江岩体和九峰岩体是粤北地区典型的产铀与不产铀花岗岩体,本文利用电子探针测试了九峰岩体的铀矿物并与长江岩体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九峰岩体的铀矿物主要为晶质铀矿,其化学年龄可分为两组,分别为~160 Ma、~105 Ma,与长江岩体的两组晶质铀矿年龄基本一致;其中第一组年龄代表岩体的成岩年龄,第二组年龄与粤北地区~105 Ma的基性岩脉侵入时代相对应;但九峰岩体缺少长江岩体中~74 Ma的成矿年龄。相比于长江岩体,九峰岩体的铀矿物受到后期热液事件的影响较小,U没有发生明显的活化、转移,因而未能富集成矿,没有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铀矿床。  相似文献   

13.
14.
华南地区燕山期两种不同矿化花岗岩类中锆石的标型特征有较明显区别。第一类花岗岩锆石的比重、硬度、红外光谱频率均低于第二类花岗岩锆石,而晶胞常数正相反,第一类花岗岩锆石较富含W、sn、Be、Nb、U、Th REE,第二类则富含Cu、Pb;第一类花岗岩锆石表面微结构特征有熔蚀坑、裂纹呈网状、附生物形态不定,第二类则表面无熔蚀坑,裂纹和附生物均较规则等。本中探讨了锆石标型特征控制因素和形成规律。为锆石及母岩的成因物质来源、成岩成矿提供矿物学标志和信息。  相似文献   

15.
电子探针测年方法应用于粤北长江岩体的铀矿物年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晶质铀矿被认为是花岗岩型铀矿成矿的主要矿源提供者,在评价岩体的含矿性和确定成岩成矿年龄方面有重要意义。长江岩体属于诸广山复式岩体的一部分,是粤北地区重要的产铀花岗岩体,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对该岩体中的铀矿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岩体中的铀矿物多以充填或被黄铁矿包围的形式存在,或者分布于石英、黑云母、绿泥石等矿物中;铀矿物类型主要有晶质铀矿、沥青铀矿、铀石、铀钍石四种。晶质铀矿/沥青油矿的化学年龄值可分为三组:~155 Ma、~106 Ma和~74 Ma。第一组年龄代表岩体的形成时代,后两组年龄代表铀矿的多期次成矿作用年龄。铀矿物从成岩后到~106 Ma,成分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直到~74 Ma后才发生明显的U元素活化、迁移。因此,可以推测长江岩体地区主要的铀矿成矿期应发生在~74 Ma及之后。  相似文献   

16.
某些矿物标型特征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耀武 《矿产与地质》1991,5(2):127-131
目前国内外地质科研人员已广泛应用标型矿物或矿物标型特征探讨物质来源、矿床成因.以指导找矿工作,结合工作实践,概述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情况.诸如:矿物中微量元素含量标型意义,矿物中元素比值的标型意义,矿物环带标型意义和矿物结晶形态标型意义以及体型矿物组合等  相似文献   

17.
豆乍山岩体和香草坪岩体成岩时代相近,空间关系密切,为苗儿山中段豆乍山地区产铀与非产铀岩体。文章选择豆乍山和香草坪新鲜花岗岩中黑云母为研究对象,结合诸广、贵东地区产铀与非产铀岩体中黑云母的电子探针数据开展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黑云母中包裹副矿物种类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产铀岩体黑云母基本以铁叶云母为主,非产铀岩体黑云母为铁质黑云母,且前者具有相对富铝、铁、锰,贫镁、钛特征;产铀豆乍山岩体黑云母中副矿物为锆石-磷钇矿-独居石-钛铁矿-金红石-方钍石-晶质铀矿,非产铀香草坪岩体黑云母中副矿物为锆石-磷灰石-褐帘石-独居石,缺少钍石和晶质铀矿。不同亚种黑云母具有不同的成岩成矿环境,与各矿化类型往往具有直接对应关系,铁叶云母的出现有可能可以作为产铀与非产铀岩体(铀成矿潜力)的间接判别标志,对于后期找矿具有较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俊杰 《地质与资源》2005,14(2):103-107,102
吉黑东部花岗岩中副矿物种类繁多,特别是锆石、磷灰石、榍石广泛分布.它们在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中有些标型特征彼此有别,如锆石的颜色、晶形和群型特征,磷灰石的两种晶形REE分布模式及SrI值和榍石的不同世代、成因等,这些均有助于查明不同成因花岗岩的形成条件.因此,可以利用锆石、磷灰石、榍石的标型特征作为判别和划分花岗岩成因的辅助标志.  相似文献   

19.
An integral method of data evaluation for chemical dating of accessory uraninite by 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is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is propose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uraninite grains, the contents of Si, Ca, and Fe, and tests for loss or gain of Pb and U are suitable criteria to decide whether or not a given crystal area was affected by secondary alteration.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uraninite from the Kirchberg granite, Erzgebirge, Germany, and an age of 330LJ Ma (DŽ†) was constrained. This result supports earlier assumptions that there were at least two events of Hercynian granite magmatism separated by a time gap of about 40 Ma, and that the magmatic evolution of the Kirchberg granite is not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W mineralisation developed in the endocontact of this granite. Secondary alteration of uraninite is probably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U deposit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Kirchberg massif which was extensively mined in the pa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