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别山地面γ能谱资料的统计分析及其铀成矿信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郭福生  唐志良 《铀矿地质》1998,14(5):294-301
用GAD-6型4道γ能谱仪对大别造山带各地质体进行了地面γ能谱测定,获1324组eU,eTh,K含量数据。根据113组中子活化分析数据对能谱资料进行了质量检验。在计算能谱特征参数的基础上,将富铀钍地质体划分为铀源体、富铀体和含铀体,并探讨了其空间组合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试论铀的改造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造成矿是铀成矿的一种主要作用。这种矿床产于富铀地质体(包括富铀沉积岩、富铀花岗岩)内或其附近,受区域性大断裂旁的次级张性构造控制。矿石物质成分与富铀地质体相似;成矿是发生在影响该区最晚的一次造山运动晚期;成矿作用与富铀地质体中铀的含量和存在形式、造山运动及产铀岩石的物理性质有关。单个铀矿床的规模取决于铀的来源、整矿条件、造山运动发生的时间和运动的次数。  相似文献   

3.
湖南产铀花岗岩体主要分布在湘南和湘东南地区,属扬子板块南缘至华夏板块湘东南加里东褶皱区,主要有诸广山、九嶷山、苗儿山等产铀岩体,岩体是由志留、三叠纪、侏罗―白垩纪岩浆侵入体构成的大型复式花岗岩体,花岗岩具有富碱、富钾和铁镁成分较高的特征,原始铀含量高,铀钍分异明显,铀趋向侏罗纪补体富集,在较晚期次侵入体的内外接触带是铀成矿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4.
熊欣  徐文艺  杨竹森  贾丽琼  李骏 《岩石学报》2014,30(4):1017-1030
砖桥科学深钻ZK01孔位于庐枞盆地中部。详细的室内外工作表明,钻孔深部(1500~1900m)的正长岩和二长岩内发育强烈蚀变和铀钍矿化,蚀变类型主要有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电气石化和硬石膏化。蚀变矿化过程包括5个阶段,即Ⅰ绿色电气石+钾长石+硬石膏阶段,Ⅱ粉红色电气石+硬石膏+铀钍矿化阶段,Ⅲ黑色电气石+硬石膏+铀钍矿化阶段,Ⅳ硬石膏+黄铁矿+黄铜矿阶段,Ⅴ石膏+方解石+石英阶段,其中铀钍矿化发生在第Ⅱ和第Ⅲ阶段,以形成钛铀矿、铀钍石和晶质铀矿为特征。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第Ⅰ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平均为548.2℃,盐度平均为41.04%NaCleqv;第Ⅱ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平均为339.6℃,盐度平均为10.53%NaCleqv;第Ⅲ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平均为308.6℃,盐度平均为11.48%NaCleqv;第Ⅳ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平均为183.7℃,盐度平均为9.56%NaCleqv;第V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平均为133.7℃,盐度平均为5.16%NaCleqv。上述特征表明,深钻内的铀钍矿化具有高温热液铀钍矿化特征,矿化与沿罗河深断裂上侵的深源正长岩和二长岩侵位相关,高温、高盐度岩浆流体在体系向开放状态转变时发生沸腾,导致铀和钍沉淀而矿化。深钻内高温铀钍矿化的首次发现和证实,为庐枞盆地铀矿找矿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对筛选的中国四大类型铀矿元素及组合特征、指示元素成因、指示机理以及与铀矿化的关系进行了系统阐述,通过指示元素及组合异常圈定富铀地质体,识别铀成矿有利要素,进行铀矿预测评价,甚至直接寻找盲矿体,对铀矿预测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东秦岭—大别山铀钍钾空间分布与铀矿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秉钧 《铀矿地质》1990,6(1):26-33
本文在综合分析东秦岭—大别山航空伽玛能谱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探讨本区铀、钍、钾元素的空间分布与铀矿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利用铀、钍、钾同位素的γ能谱寻找铀矿是铀矿地质重要的放射性物探手段。同样,水系沉积物化探中铀、钍、钾元素作为铀矿化探重要指示元素,在铀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中亦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论述了水系沉积物铀、钍、钾元素在铀矿预测评价中的指示作用和异常特点,以及中国铀、钍、钾元素地球化学场分布特点和规律,将铀、钍、钾异常按累频占比划分为特高异常(异常内带)、高异常(异常中带)、异常(异常外带)和高背景,同时,论证了铀、钍、钾异常分布与铀成矿关系。可以看出,铀、钍、钾异常分布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现有的异常分布区与我国四大类型铀矿产区高度一致,其异常分布对我国铀、钍矿资源预测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庐枞地区是长江中下游主要铀成矿区。本文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分析了地质体(层)的含铀性、赋铀性、古铀量,阐述了铀迁移规律与铀矿化的关系,认为近铀源体的铀迁出向迁入区过渡地带是铀成矿最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9.
460火山岩盆地的地质发展与铀,钍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460火山岩盆地地质特征和构造-岩浆活动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研究了各时代岩石中铀、钍的演化规律。提出该区晚太古代基底岩石的钾质混合岩化所引起的铀、钍增量是影响其后盖屋火山岩演化和铀成矿的物质基础;具有壳源重熔成因的上侏罗统酸性火山岩盖层,由于分布广泛,厚度巨大,有多种告石组台和多样的岩性序列,以及铀、钍含量高,构成了该区铀成矿有利的地层背景;燕山晚期沿区域断裂侵入的高铀酸性次火山岩或小侵入体,是该区成矿定位的决定因崇,它本身常成为赋矿的有刊围岩;后期热液铀成矿是使地层和岩体中铀和钍最终发生分离的主要地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华南东部地层铀钍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择了赣、浙和下扬子地区的代表性剖面,分析了前侏罗纪地层样品中铀和钍的含量。研究了该区陆壳的铀钍丰度特征,有机质、粘土矿物和其他微量元素与铀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放射生成热对于形成高铀含量质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扇三角洲砂体特征及其与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分析了扇三角洲各相砂体的基本特征与铀矿化的可能关系,以两个实例探讨了准噶尔盆地东部大庆沟侏罗系扇三角洲垂向地层序列牲和伊犁盆地南部侏罗系水溪沟群扇三角洲垂向序列和平面岩相分布特征,指出了扇三角洲平原辫状河道砂本、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一些前缘砂体可能是赋武存可地浸砂岩铀矿的有利围岩。  相似文献   

12.
王伟 《地质与勘探》2024,60(2):236-243
砂岩型铀矿是绿色经济可采的重要能源矿种,目前是世界上重要的铀矿勘探类型之一。二连盆地芒来铀矿床、鄂尔多斯盆地纳岭沟铀矿床铀矿体多呈板状产出,板状铀矿体成因备受关注。为研究砂岩型铀矿内部U、Ra和铀镭平衡系数(Kp)分布的垂向分布规律,本文以二连盆地芒来铀矿床为例,采用具有网格精度高优点的克里格插值法研究U、Ra和Kp垂向分布规律,分别利用放射性样品分析数据和定量伽马测井五点式反褶积法反演U含量数据,通过克里格法精细刻画砂岩型矿体中U、Ra和Kp分布的垂向分布规律。研究发现,该矿床板状矿体内部具有卷状的特征,Kp分布形态可以用来判断含氧含铀水的运移方向以及氧化强弱。该方法对研究铀矿体形态、铀矿成矿规律和后续地浸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重磁场研究讨论桂北地区的铀成矿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孝敬  管南生 《铀矿地质》1995,11(3):147-154
桂北地区的重磁场与铀矿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地球物理场的特征反映了与铀成矿有关的地质环境。研究表明,桂北地区的铀矿化主要有如下一些明显的特点;(l)铀矿化位于不同规模的地球物理场或异常的边缘,尤其是大规模的铀矿化产在区域重力低异常(对应于地壳增厚区即地幔拗陷区)的边缘;(2)深部地质作用如莫霍面的起伏、深部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和深断裂作用是铀成矿的重要控制因素;(3)花岗岩体不仅是花岗岩型铀矿化,而且也是碳硅泥岩型铀矿化的铀源体,且岩浆的动力场愈强烈,岩体的铀含量愈高,对铀成矿愈有利;(4)与铀成矿有关的热液流体为非岩浆成因,具有很强的去碰能力,花岗岩为热液循环提供动力;(5)与铀矿化密切共生的黄铁矿主要源于岩体的“磁性壳”;(6)铀矿床形成于中-低温、浅地表的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14.
埃及西奈半岛西南部Um Bogma地区是埃及著名的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区,区内盛产锰铁矿、铜矿、铀矿、高岭石和石英砂等矿产,铀矿化与三水铝石体关系密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分析鉴定,从三水铝石体和铀矿(化)体的时空分布、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化学成分、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特征等方面,分析探讨了该地区三水铝石体与铀矿(化)体的内在联系,认为该地区广泛发育于石炭系Um Bogma组中的三水铝石体是红土化作用的结果,铀矿化与三水铝石体的关系十分密切,富含三水铝石、高岭石、蒙脱石等粘土矿物的三水铝石体是铀的良好聚集剂,在长期的表生风化过程中,从岩石活化淋滤出来的铀以微粒及超显微颗粒逐渐被三水铝石体所吸附而形成铀矿(化)体.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收集整理龙川江盆地已有的1200个钻孔资料及9个施工钻孔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岩性_岩相_地球化学剖面图58张,研究了盆地内砂岩型铀矿基本特征与成矿模式,并对不同构造部位矿体的定位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发育于造山带内部的小型山间盆地,由于盆地规模小,物源丰富,砂体发育厚度大,再加上地层时代新,后生氧化作用发育不充分,氧化带发育部位上、下翼有部分砂体不能被完全氧化。典型的潜水层间氧化带除具有与层间氧化带相似的舌状体前锋氧化还原界面外,在舌状体翼部亦形成上、下翼氧化还原界面,从而发育氧化带前锋与上、下翼3个板状或透镜状铀矿体,既不同于定位于层间氧化带前锋部位氧化还原界面附近的卷状铀矿体,也与定位于潜水氧化带底部氧化还原界面附近的层状、似层状铀矿体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6.
赣南大富足花岗岩体西部铀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南大富足花岗岩体位于南岭构造带北部,与武夷山构造带南段交汇处,为印支-燕山期复式花岗岩岩体。岩体西部的河草坑铀矿田是中国重要的铀矿田之一。大富足花岗岩基由小富足、上寮、赤泥、富城、草桃背5个岩体组成,均为富硅、贫铁镁、铝过饱和的钙碱性花岗岩,具有较高的铀背景值。岩体西部边缘有一长10 km、宽1 km的紫色蚀变带,其下为绿色蚀变带,铀矿体赋存于紫色带底部与绿色带界面上下。铀矿经过了花岗岩成矿阶段、火山岩成矿阶段和淋积叠加成矿阶段。文章通过分析基底地层、岩体特征、构造、区域蚀变及铀矿化控制因素等,总结了该区"铀源丰富、热源充足、构造发育、蚀变强烈、剥蚀适中"等5个有利铀成矿条件,在此基础上确定半岭及大坪山2处为最有远景的地段,分别位于岩体西部火山机构附近铀矿隐伏区及北部地堑区。  相似文献   

17.
二连盆地哈达图铀矿床是我国大型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矿体埋深大、品位富,研究其地电化学等综合物化探特征,可为建立覆盖区航放异常有效查证技术方法提供依据.基于矿床地质及航磁航放特征的分析,开展组合物化探方法测量及特征分析.研究表明:哈达图铀矿床位于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北东向、北北东向中等磁场区及中等-弱磁场的梯度带;航空及地面...  相似文献   

18.
萨瓦布其铀矿床为经构造抬升破坏残留的古矿,矿体产状陡立,品位高。它主要有两种成因类型,即层间氧化带砂岩型与后生煤岩型,前者为主要类型。通过对萨瓦布其地区侏罗系沉积特征的研究,识别出4种沉积相,划分出7个沉积旋回,指出砂岩型铀矿化主要产于辫状河三角洲相砂体中,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相山铀矿田中磷灰石对生成特富铀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研究特富矿体中含磷矿物的成分及矿物学特征,配合特富铀矿石硅酸盐化学分析结果的矿物计算及对特富铀矿石与蚀变岩、低品位铀矿石的化学成分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对铀成矿热液体系下一系列反应方程的热力学计算进行实验模拟。实验模拟的结果表明,氧化还原介质的变化不是磷灰石形成的重要条件,溶液体系中的pH值降低是特富矿形成的重要条件。磷灰石在弱酸性介质中吸附铀构成"铀磷共沉淀"之后,由于磷灰石的结晶,造成"铀、磷分离",从而使铀变得更富。这一研究成果很好地解释了富矿中磷灰石大量存在,而贫矿中磷灰石很少出现的客观地质事实。  相似文献   

20.
中国铀矿床分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