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舟 《海洋世界》2011,(2):46-49
地中海可能会丧失其蓝鳍金枪鱼物种,高科技的捕鱼技术和不善的渔业管理,已经将金枪鱼的储量降低到了危险的水平. 世界海洋中,没有比巨型蓝鳍金枪鱼数量更多的鱼类了,成年蓝鳍金枪鱼身长可达4米,重达680千克,其寿命长达30年.它们在水下的速度却快得惊人,能达到每小时40千米,水下潜水深度能超过半英里0.8千米.  相似文献   

2.
观赏鱼分金鱼和热带海水鱼。金鱼单色者纯净无瑕斑;五花者,色点分布均匀,斑斓不俗。金鱼体型上左右匀称,特征明显,游动时姿态轻悠舒畅,兼备体型美、色泽美和运动美。热带海水鱼则以更为斑斓的色彩、古怪的身形、婀娜典雅的游姿、较强的观赏价值,为都市人所喜爱。各个海洋馆也争相饲养展出,热带海水鱼成为  相似文献   

3.
吴溪 《海洋世界》2008,(9):55-58
10米长,495千克重——2007年2月,巨型乌贼再次浮出水面。人类对巨型乌贼仍然知之甚少。最近的科学研究表明,巨型乌贼“块头很大,看似凶猛”,其实却是“行动缓慢,性格温顺”。  相似文献   

4.
《海洋世界》2008,(6):5-5
渔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06年德国人年均鱼类消费为15.5千克,2007年再创新高,达到16千克,2007年鱼类销售量增加了2.2%,约130万吨。随着水产品种类的日益丰富和人们对低热量健康食品的需求,德国鱼类产品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市场上涌现出了一批美味鱼制品。  相似文献   

5.
海獭     
红将 《海洋世界》2015,(4):40-43
<正>提起海洋哺乳动物,你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鲸、海象、海豚之类的"大家伙",与它们相比,海獭算得上是"娇小玲珑"了。海獭属于哺乳纲食肉目鼬科水獭亚科海獭属,和陆地上的鼬科动物比起来,海獭的体型要大得多,一般成体的雄性海獭的体长在1.47米左右,体重大约为45千克,雌性海獭的体长约为1.39米,体重约为33千克。经过长久的水中生活,海獭的体型已经完全适应了水中的环境,它们长着小小的脑袋、小小的耳廓、滚圆的躯体。海獭前肢短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野生摄影师理查德日前在加州圣迭戈对开海岸,意外拍摄到一只海狮"越级挑战",咬向一条重逾2000千克的翻车鱼。加州沿岸海域的海狮,一般可以生长至400千克重,主要吃鱿鱼、八爪鱼、三文鱼等鱼类。但这次海狮竟勇者无惧,挑战攻击比自己重5倍的翻车鱼,更将它整块鱼肉撕下。痛苦的翻车鱼在水中来回翻滚,但对自己背上海狮的凶狠啃咬却无计可施。  相似文献   

7.
蓝鲸     
<正>蓝鲸被认为是地球上出现过体型最大的动物。它的舌头大约重3吨,当它全部伸展开来时可以攫取100吨重的食物与海水。即使拥有这样巨大的嘴,蓝鲸的喉咙仍然无法吞下沙滩球那样宽的物体。它们的心脏重600千克,也是已知的生物中最巨大的。蓝鲸的主动脉则大约23厘米宽。在出生后的7个月内,幼鲸每天要喝400升的母乳。幼鲸的生长速度很快,体重每24小时增加90千克。即使才刚出生,幼鲸的体重就能达到2,700千克——相当于一只  相似文献   

8.
鲥鱼体长而侧扁,鳞大而薄。常见个体重1~1.5千克,最大者重3.5~4千克。吻尖,口大,口裂斜而上翘。体背暗绿,腹面银白。鲥鱼是江海洄游鱼类,平时栖息于海洋,生殖期溯河而上,在江河中、下游产卵。它们的食物主要是浮游生物。鲥鱼丰腴肥硕,合脂量高,几乎居鱼类之首。在分类学上,鲥鱼属鲱形目、鲱科、鲥属。  相似文献   

9.
基因工程技术与我国的海水鱼类养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ENETICTECHNOLOGYANDCULTUREOFMARINEFISHESINCHINA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海水鱼类的养殖,其主要的目的在于:(1)增加海水鱼的产量,缩短其商品化的周期;(2)增强海水鱼抵抗不利环境的能力,尤其要提高海水鱼的抗病性;(3)鱼类新品种的培育。本文拟就这一技术在鱼类养殖中的应用现状给予概述,并着重介绍对于我国海水鱼类养殖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技术。1转基因鱼技术1985年,朱作音等人将人生长激素基因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中,并检测到外源基因已整合到金鱼的基因组中,从而开始了转基因技术在…  相似文献   

10.
大鱼的脆弱     
《海洋世界》2009,(4):8-8
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地球上烟尘漫布,藻类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最终导致包括恐龙在内的几千种生物的灭绝,一些大型鱼类也在那次大灭绝中从地球上消失。最近,科学家通过研究推测,大型的掠食性鱼类比其他鱼类更容易灭绝,掠食性鱼类体型较大、上下颚闭合速度快,它们以捕食其他鱼类为生,是海洋中的顶级捕食者。但是,它们的个体成熟慢、种群发展速度慢。位于食物链的顶端意味着大鱼们缺少天敌,但那里同时是一个危险的位置——科学家表示,在灭绝事件中,受到最严重打击的往往是大鱼。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来源于锦鲤的细胞系,本文采用组织块法,对来源于锦鲤(Cyprinus carpio)鳍条、吻端、肌肉、心脏、鳔、肠道、卵巢等组织的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在25℃下,添加20%胎牛血清、0.2μg/mL表皮生长因子(EGF)和25ng/mL成纤维生长因子(FGF)的L-15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结果显示,鳍条、心脏、鳔、吻端、肌肉、肠道、卵巢分别在原代培养第3、6、12、13、15、3、3天,有细胞从组织块迁出;对长至单层的鳍条、心脏、肌肉细胞进行传代培养,鳍条细胞已传至第39代,心脏和肌肉细胞分别传到第2代和第4代;鳍条、心脏和肌肉细胞分别呈现上皮细胞样、上皮细胞样和上皮细胞样与成纤维状混合型.第6代锦鲤鳍细胞的染色体计数,结果显示,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布范围为55~154条,2n=100.病毒敏感性实验,发现锦鲤鳍条细胞对草鱼出血病病毒(GCRV)和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都敏感,且在24h内出现细胞病变(CPE);但对斑点叉尾鮰病毒(CCV)不敏感.锦鲤鳍条细胞系的建立为后期建立更多的锦鲤细胞系和鱼类病毒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白羽 《海洋世界》2013,(7):76-77
龟鳖类动物在生物学分类上共同隶属于龟鳖目,其中共包含侧颈龟科、平胸龟科等12个科。其中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海洋中的,我们平时统称为海龟。其共有两个科,分别是棱皮龟科和海龟科。棱皮龟为棱皮龟科的独属独种,简单的说,就是棱皮龟只有一种。此龟又名革龟,是所有龟鳖类动物中体型最大的,最大体长可达3米,龟壳长2米多,体重可达900千克。由于体型巨大,并不适合作为宠物饲养。  相似文献   

13.
章鱼、墨鱼、鱿鱼的祖先是鹦鹉螺,同属软体动物头足纲,在海洋动物中是一个大家族,号称“头足类三兄弟”,我们不妨戏称其为“软氏三兄弟”。“三兄弟”叫鱼,其实并非鱼类。它们没有鱼类的特征。“三兄弟”外形十分相似,都是流线体型,左右对称,头部连着胴体,故称头足纲;在头部、嘴的周围有8条腕(墨鱼和鱿鱼还有两条较长的触腕),这些腕柔软、富有弹  相似文献   

14.
正大王具足虫,又名巨型深海大虱、巨型等足虫,是世界上体积最大的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等足目漂水虱科动物。一般认为大王具足虫大量生活在冰冷的大西洋深海里。成年大王具足虫的体长可达19~37厘米,这样巨大的体型在深海动物中是很难得的。大王具足虫有7对关节肢,  相似文献   

15.
我们平常见到的鱼多是中等大小,特别大和特别小的都很难见到。生活在当今地球村的最大鱼类是几种鲨鱼,如鲸鲨体长可达25米,体重可达80吨;曝鲨体长可达15米,体重可达15吨。鲨鱼的近亲——鳐类也有最大者,如产于印度洋的巨鲼体宽可达7米,体重可达800千克。软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和RT-PCR技术研究了海藻酸钠微球和壳聚糖微球作为缓释激素载体在临床上对金鱼基础生物学指标以及CYP19A、GH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以检测两种缓释激素载体对鱼类生殖和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缓释材料埋植0、7、14、30、48d后,雌性和雄性金鱼处理组与对照组(埋植0.7%生理盐水组)比较,海藻酸钠微球埋植组和壳聚糖微球埋植组在基础生物学方面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不同处理组中实验鱼性腺组织切片卵巢和精巢的发育均处于同一时期(按照Мейен分期原则);海藻酸钠微球埋植组和壳聚糖微球埋植组中,各次采样组的CYP19A基因表达均没有出现明显性差异;海藻酸钠微球埋植组GH基因各次取样时间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雌性金鱼壳聚糖微粒埋植组GH基因的表达在0、7、14、30采样后显著上升(P<0.05),埋植48d差异消失,雄性金鱼壳聚糖埋植组未出现明显差异。综合显示:作为缓释载体,海藻酸钠微球在临床上的性能较壳聚糖微球更为稳定,而壳聚糖微球对雌性金鱼的GH基因mRNA表达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中国产的隶属于85科162种真骨鱼类的脑。根据脑各部分外部轮廓特征分为不同的形态类型,并认为这种不同鱼脑的形态多数与其体型和生态习性是相适应的;不同鱼类之间脑各部分的比例有很大的不同。真骨鱼类脑的某些特征可作为科或属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章鱼、墨鱼、鱿鱼的祖先是鹦鹉螺,同属软体动物头足纲,在海洋动物中是一个大家庭,号称“头足类三兄弟”。我们不妨戏称其为“软氏三兄弟”。“三兄弟”叫鱼,其实并非鱼类,它们没有鱼类的特征。“三兄弟”外形十分相似,都是流线体型,左右对称,头部连着肢体,故称头足纲;在头部,嘴的周围有8条腕(墨鱼和鱿鱼还有两条较长的触腕),这些腕柔软、富有弹性,每条腕的内侧都有吸盘。腕和吸盘是头足动物捕食和对付天敌的有力武器,8条腕蠕  相似文献   

19.
正剑鱼,亦称"箭鱼"。是世界上热带、亚热带海洋中一种常见鱼类,因其上颌向前延伸呈剑状而得名。剑鱼颜色各异,大多数剑鱼的鱼背和鱼身为棕偏黑色。剑鱼平均重量为68?113千克,平均长度2.1米,嘴占其身长的1/3。剑鱼的主要食物为鱼类和乌贼,分布于除北冰洋之外各大洋,其本身也是一种主要的食用鱼,具有重要的渔业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台湾海峡出产一种名贵的小型鱼类,学名叫香鱼。在海峡西岸的福建,俗称为“溪鳁”;在海峡东岸的台湾则称为“国姓鱼”。虽然香鱼分居海峡两岸,俗称也不同,却是地道的“一家人”。河里生,海里长香鱼属于鲑形目、鲑亚目、香鱼属。香鱼科在我国仅有一属一种,实为“独生子女”。香鱼体型较小,细长稍侧扁,长约20多厘米,重80克左右。体色随栖息环境而异,通常体背橄榄色,腹部为银白色,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