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增氧机在国内外淡水渔业中早已得到广泛应用[1,3],台湾及东南亚一些进行集约化养殖对虾的地区和国家,也在虾池中使用增氧机。目前我国有的地区在养虾中也有所应用。本文就虾池中如何正确使用增氧机及效果进行报道。1使用方法试验所用增氧机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工程研究所研制的1.5kw螺旋桨水流增氧机[2]。试验地点为牟平县宁海镇养虾场。1991年在养虾三区1号池(8亩,长180m,宽29.6m)安装了2台,以相邻的2号池(35亩)作对照池。1992年在养虾一区10号池(35亩,长400m,宽58.3m…  相似文献   

2.
沙蚕养虾能增大对虾规格、提高对虾产量、降低饵料成本、防止池底污染[1]。但目前仍有许多养虾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清池药物将养虾池内的沙蚕杀死,造成一定的损失。为找到虾池常用药物对沙蚕的安全浓度,笔者于1992年5~6月用漂白粉、茶子饼、CuSO4、生石灰对沙蚕的毒性进行了试验。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日本刺沙蚕(Neanthesjaponica)[2]取自寿光县第二水产养殖公司111号养虾池,选用健康、肢体完整的个体,规格2.5~3.5cm(CuSO4毒性试验沙蚕规格4.5~5.5cm)。漂白…  相似文献   

3.
1993年,于文登市小观海珍品育苗养殖场,在海湾扇贝和对虾育苗结束后,利用其配套的单胞藻培养地进行真鲷育苗,利用对虾育苗池和卤虫孵化池培养轮虫。在不增加任何设备的前提下,育成全长3.01~6.50cm,平均全长3.44cm的真鲷商品鱼种161116尾,从仔鱼培育到商品苗种的成活率达到24.72%,平均单位水体出苗量达到2685尾,1993年7月19日通过了文登市科委组织的验收。正材料和方法1.1育苗设施亲鱼产卵池(1个)和鱼苗培育池(6个)皆用单胞藻培养池(规格为3.8m×3.7m×0.8m,水…  相似文献   

4.
于举修 《海洋科学》1995,19(2):11-12
1试验条件与方法1.1利用大型试验缸,水体0.2m3,配制6个梯度的药液浓度,进行对对虾、文蛤的毒性试验。1.2利用圆玻璃缸,水体6500ml,2000ml,分别配制6个梯度的药液浓度,对青蛤、沙蚕作毒性试验。1.3利用底面积0.4m2的试验缸,水深20cm,缸底投放附着青苔的石板,然后按底面积计算,配制4个梯度的用药量,试验对青苔的杀灭效果。1.4本试验用的扑草净购于江苏省阜宁县施庄多种经营服务部。2试验结果见表1,2,3。3生产试验1991年乳山三虾场10号池,由于提前纳水肥地方法不当,长起…  相似文献   

5.
1基本情况与结果1992年5月,我们利用莱州市渔业公司养虾场一个47.2亩的虾池进行海湾扇贝保苗。该池东西长、南北短,海湾扇贝苗安排在有排水闸的东半部,占虾池面积23亩。5月29日,贝苗壳高达到2~4mm,全部出地移到海上。保苗过程中,部分小苗钻出苗袋,脱落到虾池中.6月15日,将该池水放干重新换上新水,每亩放养体长3cm的虾苗19000尾,进行虾贝混养。日常管理均按对虾养殖的方法进行,虾贝生长皆很好。由于海湾扇贝大量滤食池水中的单细胞藻类和有机碎属等,虾池东半部逐渐变清,到7月中旬后,虾池东半…  相似文献   

6.
1993年,苍南县水产局从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 Miers)幼蟹开始,经苗种培育和养成两个阶段,完成整个池塘养殖试验过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场地苍南县沿浦镇沿浦村对虾场1号塘,面积10667m2(16亩)。设闸门一处,大潮汛直接进、排海水,小潮依靠抽水机改善水质。水位可保持1~1.5m。在该塘内侧原高坡面修建一口长38.6m,宽12.15m大规格蟹种养成塘,编号为2。塘水进出通过1m宽的缺口,与大塘相通。水位达0.6~0.7m。又在大塘中,以网片围成无底…  相似文献   

7.
刘克强 《海洋科学》1995,19(6):68-69
全身性细菌感染引起的红腿病,是一种重要的弧菌病,主要影响幼虾和成虾,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可以造成整池对虾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大量死亡,是对虾养成期间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为了防治对虾红腿病,我们在室内进行了药物饵料筛选试验,在筛选的基础上,研制出复合抗菌药物(FTL),在对虾养殖生产中进行了应用试验,获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1材料和方法1.l室内药物筛选试验试验用病虾1991年7月采自青岛黄岛区对虾养殖场,病虾体长约6.5cm,病症表现为游泳足、步足和其它附肢及尾扇变红。病虾取回后放于室内暂养,试验…  相似文献   

8.
1993年全国大面积暴发流行性虾病,无棣县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全县养虾总面积45000亩,平均32.5kg/亩(其中精养面积20000亩,平均49kg/亩,规格11cm),纯效益较往年大幅度增长,创历史最高水平,据初步统计在20x106元以上,比1992年增加15x106元左右。1无棣县养虾的环境条件无棣县历来是山东乃至全国养虾水平最低的区域之一,大部分养虾场远离海岸,最远的距海岸约15~20m,属典型的河道提水养虾,水源盐度变幅大(0~35),河道污染严重,主要污染物质为石油类、重金属、硫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虾对日本刺沙蚕的摄食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96年6月在山东莱阳市养殖场采集中国对虾(体长4.5-6.0cm体重1.2-3.7g)和日本刺沙蚕(体长1.0-5.0cm)通过持续20的室内实验,研究中国对虾对日本刺沙蚕的摄食率,实验条件为:水温21-23℃,海水盐度30-31,pH=8.2-8.6,室内自然光照,实验结果表明,中国对虾对日本刺沙蚕的摄食率C(g.g^-1.d^-1)与体重W(g)的关系为C=0.153W^0.7072,在  相似文献   

10.
对虾养殖池生态环境生物监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1991年在山东半岛南部五垒岛湾地区,对浮游植物和纤毛虫原生动物等与对虾生长关系密切的生物进行监测与控制,使虾池形成和保持适宜的生物构成;对日本刺沙蚕[Neantnes japonica(Izuka)]幼虫密度进行监测,适时抽水采集沙蚕幼虫入池,使虾池沙蚕幼体密度达到5000~10000个/m2。从而为对虾生长创造了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1条件与方法1.1试验池及条件试验地选在山东半岛南部五垒岛湾的烟台警备区养虾场,位于高潮区以上,通过河道进排水,每半月大潮汛期间,只能抽水6~7d,半月…  相似文献   

11.
1993年,唐山市对虾养殖业遭受了暴发性流行病的袭击,现将调查结果简述如下:l993年对虾流行病调查概况1.l调查范围本次调查范围为乐亭、滦南、唐海、丰南四县13个集中养殖区,总面积34510亩,占全市对虾养殖面积的17·25%。1.2调查初步结果1.2.1虾病基本情况从调查中发现,一池虾发病到全部死亡仅2~3d;其体征:虾肝胰腺白浊,肿大,尾扇红、游泳足微黄,进一步可发展成虾体微粉红,肌肉白浊,前足变白;死虾规格4~8cm,平均6.4cm,7月l~15日为发病高峰期,流行期104d。单方水体超…  相似文献   

12.
1993年青岛流亭镇对虾爆发性流行病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岛流亭镇位于胶州湾东岸。对虾养殖面积6000余亩,虾池350余个。从80年代初开始养虾,产量逐年上升,1990~1992年达到全盛阶段,平均亩产250kg左右,最高可达500kg,每亩净利达3000~5000元。虾池面积大多10~20亩,配备水泵2~3台(300m3/h)。1993年暴发的对虾流行病[2],流亭一带也未幸免于难,从7月28日第一家因病出虾开始,到8月10日前后仅10余天时间,90%左右的养虾户被追将虾出池,虾规格约8cm,平均亩产30~50kg.仅为往年的20~30%,直接经济损…  相似文献   

13.
黑鲷苗种一般要经过一个“越冬”到翌年秋后才能达到商品规格。我国北方气候条件(春、冬低温时间长)严重影响黑鲷的生产养殖,致使北方黑绸的养殖一直处于试验和小规模生产状态。本试验选择了工艺简单、不需要耗能源、管理简便、成本低廉的地膜棚对黑鲷苗种进行室外越冬,取得了较好的试验结果。1实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场地条件1.1.1试验苗种是1991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黄岛试验站人工培育的。1.1.2试验场地条件室外越冬场地为一长95m,宽6m,深2,3m(有效水深Zm)呈东西走向的石砌地沟。其面积为5…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虾日摄食节律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外界环境因子对对虾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对环境因子与对虾生理活动的关系做了不少研究。而有关环境因子对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摄食和生长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对中国对虾的日摄食节律进行了观察,并研究了浮游植物环境、温度、光照、日投饵次数等因子对中国对虾摄食和生长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中国对虾日摄食节律的观察在6个底面积为13m2的水泥池中,放养平均体长为7.88cm的中国对虾539尾,池底铺有20cm厚的底泥。使用直径30cm的饵料盘投喂配合饵料,将饵料盘…  相似文献   

15.
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Lamark)]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始于50年代 ,但最有研究成效的却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 ,但此后缢蛏人工育苗技术未见进展 ,至今缢蛏养殖苗种仍来源于野生群体。鉴此 ,作者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1~5]的基础上 ,于1997~1998年进行了缢蛏人工育苗试验 ,且两年均获成功 ,现将采取的技术措施简述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主要设施催产、育苗池 :面积为5m×6m水泥池 ,共10只 ,池顶盖为玻璃钢瓦。自然海区培苗田 :面积为60~100m2,共10块 ,合计800m…  相似文献   

16.
聂宗庆 《海洋科学》1995,19(5):32-32
福建省自然海区仅有杂色鲍分布,以东山县略多,其北至连江县海区少见。福州市水产科研所科技人员,先后于1986年12月从日本长崎引进盘鲍(日俗称黑鲍);1990年5月从大连引进皱纹盘鲍;1991年11月从台湾引进九孔鲍;再以本地的杂色鲍,在福州海区同时进行了4种鲍的生长、养殖与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1)当地的杂色鲍生长极为缓慢,经3a喂养平均体长仅为3.1cm,体重才2.9g。因而不宜作为养殖对象。(2)台湾的九孔鲍在福州市夏季生长很快,其他季节很少生长或完全停止,需2a才达到5cm以上的商品鲍…  相似文献   

17.
1997年作者进行了大黄鱼的越冬试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要搞清楚大黄鱼的停食温度,极限致死温度和进食温度等,为大黄鱼产业化养殖在越冬方面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鱼种来源大黄鱼鱼种来源于我公司1997年5月16日放养的规格为2.5cm/尾的鱼苗,经过6个多月的养殖,体长达到16~18cm/尾,体重达到50~75g/尾的体质健壮的大黄鱼鱼种。1.2 方法1.2.1虾池大棚越冬 虾池局部地区挖深到3m左右,边长6m×6m以上,在池内安装3m×3m×3m的网箱一只,池上搭建塑料大棚。大黄鱼入大棚前…  相似文献   

18.
林琼武 《台湾海峡》1995,14(3):288-293
初步评估了复方有机疗效助长剂在日本对虾养殖中的应用效果。在水湿19-29℃、盐度17-28下,经40d饲养,实验池对虾的平均体长为3.94cm,增长率为0.8mm/d平均体重显0.78g,而对照池对虾的平均体长是2.54cm,增长率为0.43mm/d,平均体重为0.25g。实验池对虾的平均体长与体重分别是对照池的1.55倍、3.12倍。  相似文献   

19.
1992~1993年福建南部地区虾病的调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2年7月~1993年11月,福建养殖对虾发生了数起严重的流行性虾病.病发高峰期分别出现在1992年7月(发病对象为长毛对虾和斑节对虾)、1992年9月(日本对虾)、1993年5月(中国对虾,斑节对虾,长毛对虾和日本对虾)和1993年10月(日本对虾)。本文对上述4次虾病做了调研,探讨了细菌、病毒和某些生态因子的变化与虾病的关系。l材料与方法1.1细菌的检测材料取自同安西柯万亩对虾养殖地(表l),采集方法按微生物调查规范[1],3h内带回实验室。检测按陈和范等[2,3]方法分离、培养、鉴定和…  相似文献   

20.
徐君义 《海洋科学》1994,18(4):66-67
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海区环境因子 本试验在乐清湾漩门水域进行。网箱泊置海区为泥沙底质,水深15m,5~10月份水温17~31℃,比重1.008~1.017,海水透明度300~500cm。试验期间海区曾遭受热带风暴潮袭击。1.2网箱结构和规格试验在规格为3m×3m×4m的板框式浮动网箱内进行。箱体为单层聚乙烯网衣结构,用铁锚和沉石固定。网衣网目大小分别是20目,0.6cm和1.0cm网径。1.3养殖措施1.3.1苗种及放苗数第一茬养殖于5月4日将体长0.8~1.2cm的中国对虾苗20000尾直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