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海洋学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日本刺沙蚕摄食沉积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日本刺沙蚕为典型的沉积食性底栖动物,通过大量吞食沉积物来获得能量,以维持自身的营养需求。作者于1996年10月在山东省丁字湾北部泥滩潮间带采集日本刺沙蚕,利用肠道内含物分析方法测定了日本刺沙蚕对自然沉积物的摄食率,其结果为5.71±2.76mg.mg-1.d-1,并估算出日本刺沙蚕饱食沉积物所需时间约为6.58h。日本刺沙蚕在摄食沉积物时偏向于选择较大的颗粒,这与最适觅食模型的结论相反。这一结果可用底栖生物对其栖居环境适应方式的特殊性来解释。  相似文献   
2.
丁字湾潮间带日本刺沙蚕幼体对底栖微藻的摄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位素 14 C现场同步示踪技术 ,测定了丁字湾北部泥质潮间带不同体长日本刺沙蚕幼年个体对底栖微藻的摄食率。结果表明 ,日本刺沙蚕的个体摄食率与虫体体长呈正相关 ,其总体摄食率为 0 .5 399× 10 -3 h-1,相当于摄食底栖微藻 1.985μg C· 10 cm-2 · h-1。同时得出 5月份现场条件下底质表层初级生产力为 38.2 4 μg C· 10 cm-2· h-1。  相似文献   
3.
紫彩血蛤的生物扰动对沉积物颗粒垂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玻璃珠作为示踪颗粒,研究底栖双壳类软体动物紫彩血蛤对沉积物的扰动。室内实验的结果表明,在整个实验周期10d内,沉积物表层的示踪颗粒有47%向下迁移,最大迁移深度12cm,垂直迁移率为1.80×10-5·g-1·cm-2·d-1。沉积物10cm深处的示踪颗粒分别有45%和15%向上和向下迁移,向上及向下迁移率分别为1.89×10-5·g-1·cm-2·d-1和0.63×10-5·g-1·cm-2·d-1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虾对日本刺沙蚕的摄食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96年6月在山东莱阳市养殖场采集中国对虾(体长4.5-6.0cm体重1.2-3.7g)和日本刺沙蚕(体长1.0-5.0cm)通过持续20的室内实验,研究中国对虾对日本刺沙蚕的摄食率,实验条件为:水温21-23℃,海水盐度30-31,pH=8.2-8.6,室内自然光照,实验结果表明,中国对虾对日本刺沙蚕的摄食率C(g.g^-1.d^-1)与体重W(g)的关系为C=0.153W^0.7072,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