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余志豪 《气象》1985,11(5):11-13
全国热带环流和系统学术会议于1985年1月11—15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近40名。会议共征集到论文报告60余篇。上述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两年来我国热带气象研究工作蓬勃开展的  相似文献   

2.
《热带气象学报》是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前身为《热带气象》,创刊于1984年。主要刊登:海-气相互作用、中低纬相互作用、低频振荡及遥相关、低纬大气环流异常及其机制、热带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季风动力学、热带气旋动力学与运动学、热带应用气象、热带大气探测、热带大气物理、热带大气环境与化学、热带气候变化及其与全球变化的联系、热带大气科学试验、以及相关方面等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3.
多普勒雷达四维变分分析系统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带气象学报》是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由气象出版社出版;其前身是《热带气象》,创刊于1984年,已经连续出版20年了。《热带气象学报》主要刊登热带大气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研究方面的论文、热带地区天气预报的先进方法和成功的经验、推动学科发展的综合评述和学术动态。当前一段时间的刊登重点是:海气相互作用,中低纬大气环流相互作用,低频振荡及遥相关,低纬大气环流异常及其机制,热带大气环流异常对全球天气、气候的影响以及季风动力学、热带气旋动力学与运动学等的学术成果。由于国家重视气象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编后记     
正今年是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热带气象学报》编辑部专门编发了这期专刊作为纪念。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以下简称热带所)是中国仅有的以热带和海洋气象作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专业气象研究所。廿十世纪七十年代建所之初,研究工作集中在热带天气系统与热带数值天气预报,同时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试验与大气环境评价。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曾主导了华南前汛期暴雨试验、热带环流  相似文献   

5.
1985年3月18日至22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了国际应用气象和气候会议。会议由美国气象学会,菲律宾气象学会,世界气象组织等联合召开。出席会议的共六十六人,来自美国、菲律宾、中国、日本、泰国、南朝鲜,印度尼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这次会议涉及的范围较广,主要有:大气环流、气候学、农业气象、热带分析和预报、卫星资料应用、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等许多领域。会上共报告了三十多简论文,每个报告后都有热烈的讨论。我国的三位代表均在会上做了报告。  相似文献   

6.
蒋全荣 《气象》1982,8(7):35-35
全国热带环流与系统学术会议于3月21—26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出席会议的共有21个单位。会议共收到论文38篇,反映了近两年来这方面的主要科研成果。从内容上看,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1.热带环流的中期变化,2.热带环流的季节变化,3.热带天气系统的结构与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全国热带环流和系统学术交流会,于一九八五年元月十一日至十五日在福建省夏门市举行。来自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气象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杭州大学、南京气象学院、空军气象学院、山东海洋学院和广西、福建、湖南等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广东省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等单位的正式代表41人,福建省气象局组织省内有关台站的列席代表32人,交流了近二年来的研究成果。会议还邀请南京大学黄士松教授、北京大学陈秋士副教授和大气物理研究所李崇银同志分别作了题为“厄·尼诺现象与南方涛动”“热带  相似文献   

8.
《热带气象学报》2018,(6):866-866
《热带气象学报》主要刊登热带大气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研究方面的论文、热带地区天气预报的先进方法和成功的经验、推动学科发展的综合评述和学术动态。当前一段时间的刊登重点是:海-气相互作用、中低纬相互作用、低频振荡及遥相关、低纬大气环流异常及其机制、热带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季风动力学、热带气旋动力学与运动学、热带应用气象、热带大气探测、热带大气物理、热带大气  相似文献   

9.
<正>《热带气象学报》主要刊登热带大气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研究方面的论文、热带地区天气预报的先进方法和成功的经验、推动学科发展的综合评述和学术动态。当前一段时间的刊登重点是:海-气相互作用、中低纬相互作用、低频振荡及遥相关、低纬大气环流异常及其机制、热带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季风动力学、热带气旋动力学与运动学、热带应用气象、热带大气探测、热带大气物理、热带大气环境与化学、热带气候变化及其与全球变化的联系、热带大气科学试验以及相关方面等的学术成果。《热带气象学报》为双月刊,正文为大16开144页,逢2、4、6、8、10、12月的月底出版。  相似文献   

10.
1990年5月12日至15日在上海召开了第八届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此次会议是由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基金委员会台风项目评审组、上海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和海洋气象学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出席本届会议的有中央和地方有关的气象科研和业务部门,有关大专院校,军队气象部门和海洋系统有关部门共48个单位,代表98人。  相似文献   

11.
1973年由中央气象局组织,委托广东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主持,在南京大学气象系、中科院大气所及广西、云南、福建省气象局协作下,成立了热带天气科研协作组及领导小组。以后,该协作组下设四大课题组,其中之一就是“热带环流和系统课题组”,主要由南大气象系负责。参加单位除  相似文献   

12.
《气象软科学》2007,(4):167-168
2007年10月17日一21日,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为团长的中国气象代表团一行七人(余勇、周恒、矫梅燕、刘扬、应宁、肖红宪)赴澳大利亚出席中澳气象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第十二次会议。会议期间,双方在友好、坦诚务实的气氛下围绕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数值天气预报、全球大气观测、热带气象,包括热带气旋和季风、南极气象、教育与培训、气候和气候变化、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李晓东 《气象》1991,17(2):65-65
由中国气象学会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新疆及广东气象学会联合召开的“大气环流与中期预报科学讨论会”于1990年12月25—28日在广州召开。会议还得到江苏、河北、内蒙气象学会的资助。来自有关省、市、区气象台,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的74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142篇。会议采用大会和分组两种形式进行报告和讨论,学术气氛浓厚。 会议论文集中地反映了低频振荡活动的规律,地域分布,可能的机制及低频振荡同大范围天气和气候异常的关系;大气环流对  相似文献   

14.
梅雨期及其前后东亚地区的经向环流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1983年江淮流域入梅前、梅雨期以及出梅后东亚地区各期平均的经向环流结构及其演变特征。在不同时期,印度热带季风环流和东亚热带及副热带季风环流具有显著差异。研究指出,江淮流域梅雨是亚洲夏季三个季风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东亚副热带季风系统中经向环流上升支中的产物,同时又与其它两个季风系统密切相关,梅雨结束则与印度热带季风环流减弱南撤、西太平洋高压加强西伸、东亚副热带季风环流北上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利用福建省66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NOAA逐日OLR资料,分析福建省2018年3—6月干旱事件的大尺度环流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2018年3—6月降水均偏少,暴雨日偏少,持续性暴雨过程弱,导致严重气象干旱。受拉尼娜的滞后影响,福建处在下沉气流中心,阻塞高压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弱、偏南、偏东,福建处于水汽通量辐散异常中心区,这是造成福建该时段干旱的环流背景。环流变化显示,前期的阻塞高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对流北传均不活跃,导致暴雨日偏少,干旱发展;后期环流呈现阶段性振荡特征,南北系统的有效配合为持续性暴雨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条件,干旱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16.
1985年3月23—29日,中国气象学会委托动力气象和数值天气予报专业委员会主持召开的全国大气环流及异常问题学术讨论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继1959年和1963年以来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规模的大气环流学术讨论会,也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动力气象专业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气象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气象学院等二十三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和部队系统的气象科学工作者共180人,其中教授级的气象  相似文献   

17.
《气象科技》1986,(5):32-35
一、引言热带和副热带环流对我国的天气尤其是汛期降水天气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中低纬度环流系统的长期天气预报研究也就受到更多的气象工作者的重视。1983年3月在上海汛期预报会商会上,副热带环流的长期演  相似文献   

18.
梅雨期及其前后东亚地区的径向环流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1983年江淮流域入梅前、梅雨期以及出梅后东亚地区各期平均的径向环流结构及其演变特征。在不同时期,印度热带季风环流和东亚热带及副热带季风环流具有显著差异。研究指出,江淮流域梅雨是亚洲夏季三个季风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东亚副热带季风系统中径向经向环流上升支中的产物,同时又与其它两个季风系统密切相关,梅雨结束则与印度热带季风环流减弱南撤、西太平洋高压加强西伸、东亚副热带季风环流北上有关。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气象学会、广东气象学会与新疆气象学会联合主办的大气环流与中期预报科学讨论会,于1990年12月25-28日在羊城召开。来自全国各地气象、水文部门的7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收到论文142篇。新疆有两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是4年一次的中期预报会议。它主要反映近年来对大气环流的研究以及中期预报的进展。通过交流,促进中期天气预报水平的提高。北京大学仇永炎教授致开幕词并做了会议总结。会议期间,应广大中期预报员的要求,还专门组织了中期预报员座谈会,就中期天气预报如何发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中期天气预报应以数值天气预报为基础,更好地进行检验、订正;中期天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气象学会于今年七月在兰州市召开了全国天气与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这次会议是天气与动力气象专业第一次学术会议。 会议收到的论文有二百篇左右,内容涉及到天气分析和预报、大气环流以及动力气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