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由中国气象学会第 2 4届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主办 ,上海台风研究所、热带气象学委员会和海洋气象学委员会协办 ,宁波市气象局承办的第 1 2届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于 2 0 0 2年 4月 9~ 1 2日在浙江宁波市召开。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主任委员陈联寿院士主持了会议。本届会议是新世纪第 1次全国台风学术盛会 ,也是这一系列性全国台风科学盛会创立 3 0周年。本届会议邀请了原中国气象局局长温克刚到会指导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还邀请了从 2 0世纪 5 0、6 0年代即开始从事台风科研和预报工作、并对我国台风科研、…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气象学会海洋气象学委员会主持召开的全国海洋天气和气候学术交流会,1988年12月3日到6日在桂林召开、来自全国气象、海洋、地矿、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  相似文献   

3.
王福志 《气象》1990,16(12):65-65
“1990全国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科学讨论会”于9月15日至18日在青岛举行。 会议由中国气象学会海洋气象学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青岛海洋大学、南京气象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青岛海洋环境预报区台及山东省航海学会和上海、山东、大连、青岛的气象学会等单位参加联办。 出席这次科学讨论会的共有117人。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85篇。会上交流了55篇专题论  相似文献   

4.
袁慧 《气象》1988,14(5):8-8
为促进卫星气象学在气象和非气象领域的发展和应用,1988年1月27—29日中国气象学会卫星气象学委员会第一次年会在卫星气象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研讨卫星气象的发展,明确主攻  相似文献   

5.
中国气象学会(21届)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88年4月21—23日在北京召开。主任委员陈联寿,副主任委员丁一汇、唐新章主持了会议。会上就本届委员会的大部分领域如大气环流、台风、天气预报业务现代化、极地气象学、强对流和超短期预报、暴雨和高原气象等的现状、水平、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讨。会议还对本专业委员会和各学组今后的工作进行了研究讨论,并作了具体部署。会议重申,21届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的宗旨  相似文献   

6.
本刊记者陈晓梅报道 :世纪之交的一次全国台风学术交流盛会———第十一届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 ,于 1999年12月 15~ 18日在江南名城苏州市召开。会议由中国气象学会第 2 4届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主办 ,热带气象学委员会和海洋气象学委员会协办。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主任委员陈联寿和江苏省气象局局长胡辛陵主持本届会议。我国是世界上登陆台风最多 ,灾害最重的国家。据统计 ,我国平均每年有7个台风登陆 ;近 4年来 ,我国大陆平均每年单因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达 2 46亿 ,死亡人数 5 70人 ,受灾农作物 5 35 0万亩 ,倒塌房屋 39万间。因…  相似文献   

7.
魏原 《气象》1988,14(6):51-51
中国气象学会(21届)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第二届会议于1988年4月21—23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委员会委员和各学组成员。中国气象学会、北京市气象局、国家气象局科教司、国家气象局业务发展司、气象出版社和“中国气象”、“气象学报”、“气象”、“气科院院刊”等编辑部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最后一次全国台风会议——第11届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于1999年12月15~1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隆重召开.这次世纪末的盛会是由中国气象学会第24届天气与极地气象委员会主办,热带气象学委员会和海洋气象学委员会协办,江苏省气象局和苏州市气象局承办.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各省市气象系统、军事气象部门及大专院校的科学家达一百余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会还特邀了从事台风科研和预报数十年并作出了重要贡献的22位资深科学家参加会议.大会收到论文一百余篇,综合报告8篇,会上报告七十余篇,其余由大字报形式…  相似文献   

9.
国家气候委员会、中国气象学会气候和长期预报委员会、水文气象学委员会、农业气象学委员会以及甘肃省气象学会和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于1989年9月5日至9日在兰州联合召开了全国干旱气候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60名,收到论文101篇,参加交流的81篇,其中气候和长期预报方面的42篇,水文气象方面17篇,农业气象方面22篇.会议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集中讨论. 一、干旱地区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改造干旱包括旱灾和气候干燥两层意思.旱  相似文献   

10.
1989年11月13日-17日,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了第三次南半球气象和海洋国际会议。会议由美国气象学会、阿根廷气象学会、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气象学教研室、阿根廷气象局和边界气象组织举办。会议的执行主席是数值天气中心(NMC)的Eugenia Kalnay和Kingtse C. Mo两位女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记者王淑民报道:中国气象学会第24届农业气象学委员会暨’99学术交流会于1999年8月21-24日在乌鲁木齐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位代表参加会议。农业气象学委员会副主任郑大伟教授主持开幕式,农业气象学委员会主任李湘阁教授致开幕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协党组书记魏柳根和自治区气象局局长、新疆气象学会理事长徐羹慧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词。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56篇,内容涉及遥感与GIS技术应用、农业气象服务、农业气象灾害、农业气候和气候变化、农气适用技术等方面,基本反映了90年代我国农业气象科研和业务工作的水平。有…  相似文献   

12.
曹鸿兴 《气象》1994,20(1):55-56
全国统计气象、干旱气象、水文气象学术会议1993年11月15—18日由中国气象学会统计气象学委员会,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气象、地质、水文统计委员会,中国气象学会干旱气象学委员会,中国气象学水文气象学委员会,杭州大学,浙江省气象学会联合发起在杭州召开了全...  相似文献   

13.
“1990全国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科学讨论会”于9月15日至18日在青岛海军潜艇学院举行。这是继1987年(青岛)、1988年(大连)我国召开的海气新学科研究的第三次大型学术活动。 这次会议是由中国气象学会海洋气象学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青岛海洋大学、南京气象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青岛海洋环境预报区台等行政单位及山东省航海学会和上海、山东、大连、青岛的气象学会12个单位参加联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气象学会统计气象学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统计气象学研讨会于1991年8月26—29日在浙江省建德县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有37人,其中学科委员会委员19人,学组成员7人,特邀代表7人。 会议听取了主任委员周家斌的工作报告,并就学科委员会的任务和今后四年的学术活动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统计气象学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统计气象学进入了深入发展的新阶段。代表们对此感到由衷的高兴和鼓舞,大家一致认为学科委员会应通过组织学术活动,团结统计气象学界广大的科研、教学和业务人员,努力促进我国统计气象学的应用,促进气象业务预报和管理工作,促进我国统计气象学科的发展,促进统计气象学队伍的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15.
消息     
新成立的《气象学报》编审委员会于1987年3月20日在北京国家气象局会议室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首先由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彭光宜同志宣布,经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批准,气象学报编审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向到会编委颁发了聘书。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气象学会动力气象学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八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于2013年7月17-19日在山西省大同市召开。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依托中国气象学会动力气象学委员会的强大阵容,已连续32年成功举办,成为气象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会议之一。  相似文献   

17.
黄嘉佑 《气象》1990,16(11):57-57
由中国气象学会动力气象委员会统计动力学组发起,第四届全国统计气象会议于1990年8月27日—8月31日在山西忻州召开。这次会上,有关统计气象学方面的科研及业务成果,内容广泛,充分反映近年来这一学科的发展。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1985年8月5日至16日,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名科学工作者聚会美国旅游胜地夏威夷州的火奴鲁鲁参加“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物理学协会与国际海洋和物理科学协会联合会议”(下简称IAMAP/IAPSO会议),共同讨论气象和海洋方面的学术问题,我国以叶笃正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了会议。气象学界和海洋学界的知名学者参加了  相似文献   

19.
“1990全国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科学讨论会”于9月15-18日在青岛海军潜艇学院举行。这是继1987(青岛)、1988(大连)我国召开的海气新学科研究的第三次大型学术活动。 这次会议是由中国气象学会海洋气象学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青岛海洋大学、南京气象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青岛海洋环境预报区台等行政单位及山东省航海学会和上海、山东、大连、青岛的气象学会等12个单位参加联办的。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气象学会和美国气象学会共同发起,世界气象组织(WMO)、国际气象学与大气物理学协会(IAMAP)以及中国气象学与大气物理学协会(CCMAP)共同赞助的“北京国际辐射会议”(BIRS)于1986年8月26—3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的名誉主席是叶笃正教授(中方)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 J·London 教授(美方),执行主席是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周秀骥教授和美国犹他大学气象系廖国男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