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探索平原湖区“林水结合”抑螺防病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位于湖北洪湖市的湖北昌兴农林开发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条"清沟洗淤、疏渠造林,林水结合、公司运营"的平原水网造林之路,破解了平原湖区林业发展和农田水利建设难题,是"林水结合"建立抑螺防病林模式的开创者。这家农林开发公司,将目光从荒滩荒坡造林逐步转向少人问津的河道沟渠。仅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林业血防工程提供技术支持,并为工程建设树立样板,在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长江外滩建设了长江中游江滩地抑螺防病林试验示范区,建设内容包括抑螺防病林造林技术与优化模式建设示范工程、抑螺防病林植物材料收集保存与选育示范工程、抑螺防病林工程技术示范工程和抑螺防病效益监测工程。试验示范区边建设、边示范、边创新、边推广,达到了预期目的,已成为我国林业血防长期的科学试验基地、宣传教育基地、技术推广基地和定位观测研究基地,充分发挥了其示范作用,促进了血防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滩地抑螺防病林的幼林抚育技术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 1)松土除草:滩地抑螺防病林的幼林期,林木与杂草、芦苇的竞争力弱,因此,在造林后的2~3年,林木未郁闭前,要加强松土除草和毁芦工作,提高土壤通透性,增加肥力,以保证林木正常生长.尤其是滩地芦苇多,芦苇萌生性很强,单靠一次整地毁芦是不彻底的,必须反复进行多年,才能奏效.  相似文献   

4.
滩地林业血防工程抑螺效应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洞庭湖区滩地对不同类型杨树抑螺防病林采取定位观测的研究方法,对滩地钉螺种群变化与抑螺防病林营造措施、林龄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郁闭前,通过林农复合等林地土壤管理措施,改造钉螺孳生环境,可有效降低活螺和感染螺密度;林分郁闭后,林地水分、光照、植被等环境因子朝着不利于钉螺孳生的方向演变;滩地抑螺防病林生态系统抑螺效果具有显著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实施林业血防生态工程是血防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明显的抑螺防病和生态环境改良效果。根据抑螺防病林的建设要求,阐述了疫区抑螺低效林分改造的内容和主要技术措施,为抑螺防病林的深入研究和巩固林业血防的抑螺成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林业血防生态工程抑螺防病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抑螺防病林建设控制血吸虫病的策略,并从生态系统中各相关要素及其变化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抑螺防病林生态控制血吸虫病的机理,为抑螺防病林的深入研究和林业血防生态工程建设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7.
我国开展抑螺防病林研究有近30年的历史,在血吸虫病疫区建立了大量的抑螺防病林,为疫区人民生命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全国林业血防生态工程的实施与推进,如何加强疫区各省、各县林业血防生态工程实施管理,实施监测疫区钉螺滋生动态、动态跟踪评价抑螺防病林的抑螺防病效果,为实现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进行抑螺防病实时监测预警,初步提出了构建我国林业血防生态工程定位监测网络体系的设想,旨为今后开展全国林业血防生态工程的定位监测研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指导林业血防工程的实施,由湖北省林业厅提出、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起草的湖北省地方标准《抑螺防病林营造技术规程》日前通过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评审。该标准是湖北省林科院林业血防项目组在广泛调查研究、吸收林业血防工程建设经验、并参考最新科研成果和国家林业行业标准《滩地抑螺防病林营造技术规程》的基础上编写制定的。该标准结合湖北生产实际,分别规范了湖沼型、水网型和山丘型抑螺防病林营造技术,其发布实施对提高林业血防工程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湖北林科院胡兴宜供稿)  相似文献   

9.
在解析山丘区钉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浅丘区的抑螺林划分及体系布局。结果表明:①该流域钉螺平均密度为4.05只/0.11m2,活螺框出现率为34.0%;②钉螺密度和活螺出现率均以林地最低,旱地其次,而水田、河滩、荒坡和沟渠较高;③不同环境类型活螺出现率依次为:洲滩>湖滩>沟>河>林地>塘。该区域的抑螺防病林可分为河渠抑螺林、坡地抑螺林、农田抑螺林和多功能抑螺林4种类型,各种林分类型在树种选择、组成、功能上各有不同,但抑螺林的布局必须以降低钉螺密度、减少人畜感染机率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经济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滩地杨树抑螺防病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滩地杨树抑螺林12年轮伐期内,采取沿时间序列定位观测及以空间换时间的调查研究方法,对滩地杨树抑螺防病林的造林地选择、钉螺种群消长与水因子、林龄及整地措施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对滩地杨树林的防浪护堤、阻滞水流和泥沙、降低地下水位等生态效应进行了分析,对林下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动态监测和研究,为有螺滩地的综合治理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四川省在山丘型林业血防工程建设中,把林业血防工程与林业产业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竹产业,促进了疫区经济的发展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是血吸虫病的重灾区。为了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大力推进"山、水、田、林、路、螺"综合治理,紧紧围绕抑螺防病这个中心,改变钉螺滋生环境,抑制钉螺  相似文献   

12.
抑螺防病林林下经济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产实践研究总结出林粮、林油、林药、林菌、林菜、林花、林茶、林禽、林渔等适合抑螺防病林开展的林下经济模式,这些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复合经营模式既可保证高效稳定的抑螺效果,又可取得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对促进林业血防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树抑螺防病林林下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滩地杨树抑螺防病林草本植物层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8年动态监测。随林龄增加,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降低、个体总数增加;部分喜光性物种被更加耐荫的植物种类所更替,其β多样性增加;原有物种和优势种的保持率分别为56.3%和66.7%,草本层组成保持相对稳定。与造林前期比较,主伐阶段林下草本层α多样性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4.
利用林业血防建设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了山丘区抑螺植物材料选择标准和模式配置要求,最后根据山丘区钉螺分布及地形特点,划分了山丘区抑螺防病林类型。  相似文献   

15.
血吸虫病的生态防治与抑螺防病林消除钉螺孳生环境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吸虫病是发展中国家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历史悠久,传播广泛,危害严重。研究表明,血吸虫是血吸虫病的病原体,哺乳类动物(终末宿主)和钉螺(中间宿主)是血吸虫的两个宿主。由于钉螺寄生终末宿主哺乳类动物种类多样,活动区域繁杂,人类难以控制,抑制中间寄主——钉螺的繁生便成了血吸虫病防治的有效对策。钉螺具有水陆两栖特性,其中卵的孵化、幼螺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钉螺分布和数量受土壤和植被环境因素影响,并对栖息地具有严格的选择性。依据钉螺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彭镇华和江泽慧提出通过林业生态工程对血吸虫病进行生态防治的思路——兴林抑螺。参照前人研究结果,综合分析了抑螺防病林改变钉螺孳生环境的机制:(1)在林木个体耗水、林分耗水、小流域耗水和林冠降低径流等方面,抑螺防病林降低了土壤水分含量,使得林地土壤水分无法满足钉螺的生长和发育条件;(2)从林木自身生物化学物质对钉螺外在生存和内部代谢环境影响角度,分析了林木自身代谢产物对抑制钉螺的生存和繁殖的作用及抑螺防病林抑制钉螺生存的生理生化机制。抑螺防病林除了具有抑制钉螺生长发育、控制血吸虫病的功能以外,还兼有人工林的多重效益。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与水网和江滩地区的地形、地貌及钉螺分布的特征比较,详细阐述了山丘区抑螺防病林的作用机理及功能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滩地人工林营林措施对钉螺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滩地不同经营措施的杨树人工林内钉螺种群影响的长期定位观测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在低海拔淹水时间达60天的滩地,采用挖沟抬垄整地是确保人工林造成功和有效抑螺的重要措施;②在幼林阶段,采用林农复合经营是抑螺防病林经营的有效措施;③随着林木的生长,树木对林地环境的改善强度加大,其对钉螺种群的抑制效果逐渐加强,使钉螺种群密度保持较低的水平。因此,对钉螺滋生的滩地采取针对性的造林技术和措施,即可增加林地的经济产出,更为重要的是可有效抑制钉螺的种群数量,同时辅以对家畜的管理,可使林地内的感染性钉螺隆至零,达到了滩地利用与抑制钉螺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8.
抑螺防病林建设中生物材料的筛选及抑螺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林业血防生态工程建设是防治血吸虫病的有效手段,生物材料的筛选是林业血防建设的重要环节。阐述了抑螺防病林建设中生物(植物、微生物)材料筛选及研究进展,并从钉螺生理响应和解剖结构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生物材料抑螺机理。  相似文献   

19.
滩地人工林营林措施对钉螺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滩地不同经营措施的杨树人工林内钉螺种群影响的长期定位观测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在低海拔淹水时间达60天的滩地,采用挖沟抬垄整地是确保人工林营造成功和有效抑螺的重要措施;②在幼林阶段,采用林农复合经营是抑螺防病林经营的有效措施;③随着林木的生长,树木对林地环境的改善强度加大,其对钉螺种群的抑制效果逐渐加强,使钉螺种群密度保持较低的水平。因此,对钉螺滋生的滩地采取针对性的造林技术和措施,即可增加林地的经济产出,更为重要的是可有效抑制钉螺的种群数量,同时辅以对家畜的管理,可使林地内的感染性钉螺降至零,达到了滩地利用与抑制钉螺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20.
以江西省都昌县为例,对鄱阳湖地区抑螺防病林建设中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