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oss caused by earthquakes: rapid estimate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Frolova  N. I.  Larionov  V. I.  Bonnin  J.  Sushchev  S. P.  Ugarov  A. N.  Kozlov  M. A. 《Natural Hazards》2016,84(1):63-76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and increased economic activity impose an urgent challenge on the sustainabil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 Beijing. Water resources system is a complex uncertain system under climate change which is of vulnerability. But water resources system vulnerability research is relatively weak.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a multifunctional hierarchy indicator system for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vulnerability (WRV) under climate change. We established an evaluation model, i.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combining set pair analysis (AHPSPA) model, for assessing WRV, in which weight is determined by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method and the evaluation degrees are determined by the set pair analysis (SPA) theory.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cientificalness, representative, completeness and operability, the index systems and standard of water resources vulnerability evaluation are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ensibility and adaptability which include five subsystems: climate change, water resources change, social and economic infrastructure, water use level and water security capability. The AHPSPA model is used to assess water resource vulnerability in Beijing with 26 indexes under eight kinds of future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Certain and uncertain information quantity of the WRV is calculated by connection numbers in the AHPSPA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the WRV of Beijing is in the middle vulnerability (3 or III) under above-mentioned different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The uncertain information is between 37.77 and 39.99 % in the WRV evaluation system in Beijing. Compared with present situation, the WRV will become better under scenario I and III and will become worse under scenario II, scenario IV, scenario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RCP)2.6, scenario RCP4.5, scenario RCP6.0 and scenario RCP8.5. In addition, we find that water resources change and water use level factors play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water resource vulnerability in Beijing. Finally, we make some suggestions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of Beijing.  相似文献   

2.
Yang  Xiao-Hua  Sun  Bo-Yang  Zhang  Jian  Li  Mei-Shui  He  Jun  Wei  Yi-Ming  Li  Yu-Qi 《Natural Hazards》2015,76(1):63-81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and increased economic activity impose an urgent challenge on the sustainabil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 Beijing. Water resources system is a complex uncertain system under climate change which is of vulnerability. But water resources system vulnerability research is relatively weak.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a multifunctional hierarchy indicator system for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vulnerability (WRV) under climate change. We established an evaluation model, i.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combining set pair analysis (AHPSPA) model, for assessing WRV, in which weight is determined by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method and the evaluation degrees are determined by the set pair analysis (SPA) theory.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cientificalness, representative, completeness and operability, the index systems and standard of water resources vulnerability evaluation are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ensibility and adaptability which include five subsystems: climate change, water resources change, social and economic infrastructure, water use level and water security capability. The AHPSPA model is used to assess water resource vulnerability in Beijing with 26 indexes under eight kinds of future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Certain and uncertain information quantity of the WRV is calculated by connection numbers in the AHPSPA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the WRV of Beijing is in the middle vulnerability (3 or III) under above-mentioned different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The uncertain information is between 37.77 and 39.99 % in the WRV evaluation system in Beijing. Compared with present situation, the WRV will become better under scenario I and III and will become worse under scenario II, scenario IV, scenario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RCP)2.6, scenario RCP4.5, scenario RCP6.0 and scenario RCP8.5. In addition, we find that water resources change and water use level factors play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water resource vulnerability in Beijing. Finally, we make some suggestions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of Beijing.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特殊的水文水资源特点,从水资源赋存、供水状况、用水状况、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管理等五个方面构建了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择SPA(集对分析法)对贵州省2001-2015年水资源安全状况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2001-2007年水资源处于临界安全状态,2008-2015年水资源整体处于安全和较安全等级(除2009干旱年份外)。从影响水资源安全的5大要素类的变化看,水资源赋存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显著,H2值较不稳定;供水状况因受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2001-2015年H2值由0.53上升到0.90;用水状况因生产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的提高,H3值由2001年的0.87下降为2015年0.20;水资源利用效率因万元GDP用水量以及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的显著下降,H2值由2001年的0.26增加到2015年的0.88,向安全和较安全等级转变明显;水资源管理受生活污水处理率、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的影响,H2值由2001年的0.09增加到2015年的0.58,由原先的极不安全等级提升到临界安全等级,但在某些方面,如万元GDP污染物减排率等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供水状况、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管理这几个方面均表明人类行为对水资源安全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基于DPSIRM框架模型的高原湿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趣  梁振民  刘安乐  赵增友 《冰川冻土》2020,42(4):1363-1375
综合考虑高原湿地生态安全的资源、 环境、 生态、 社会、 经济等影响因素, 以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框架模型建立高原湿地生态安全DPSIRM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灰色关联法对各评价指标赋权重值, 运用集对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 对威宁草海2011 - 2016年的湿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 单位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 生活污水排放量、 化肥施用强度、 农药施用强度、 人均水资源量、 物种多样性、 水土流失率、 物质生产、 湿地面积退化率、 污水处理率、 物质生活指数、 环保投资指数和政策法规实施力度等是影响威宁草海湿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 威宁草海湿地生态安全逐渐转好, 2011 - 2012年草海湿地生态安全属于不安全等级, 2013 - 2016年属于临界安全等级; 从各子系统情况看, 驱动力子系统为较安全等级, 压力、 状态、 影响、 响应和管理子系统均为临界安全等级, 响应子系统为不安全等级, 成为影响威宁草海湿地生态安全的重要系统。研究成果可为威宁草海湿地的生态安全和环境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安全是耦合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防灾等多维视角的复合概念。为提高水安全评价的系统完备性,避免各维度间概念重合,提升问题诊断的精确性,基于对水安全定义、内涵及评价维度的总结述评,构建了由数量充足性、水质符合性、可持续性、成本可承受性和防洪安全保证性5个评价维度构成的区域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专家群决策进行指标权重量化与数据标准化。该评价体系体现了资源安全中关于数量保障与可持续性保障的概念内涵,相比单纯利用资源禀赋指标评价水资源数量安全,更能科学辨析区域真实缺水原因;补充前人研究较少涉及的成本可承受性,保证了水安全内涵的系统完备性。以中国各省为例,结合聚类分析开展水安全评价的实例应用,评价结果较好地诊断了中国各区域主要水安全问题,符合中国现状,说明该评价体系具备较好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SPA的喀斯特地区水安全评价——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苏印  官冬杰  苏维词 《中国岩溶》2015,34(6):560-569
根据目前公认的水安全内涵,将水安全分为三个子系统。水资源子系统、水环境子系统和水灾害子系统。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时变的水安全系统。基于水安全的基本原理和喀斯特区域特有的水循环机理,依据 “驱动力(D)—压力(P)—状态(S)—影响(I)—响应(R)”模型建立了贵州省喀斯特区域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集对分析理论,引入能够体现系统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同异反联系度计算公式,建立了城市水安全的评价模型。将集对分析法运用到水安全的评价中, 可以先通过计算评价样本与评价指标之间的联系度对样本作初步的排序, 再对样本作进一步的同一、差异、对立的集对分析,以判断出评价样本的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在水资源安全状态方面,贵州省9个州市中4个处于安全状态,2个处于基本安全状态,2个处于不安全状态,1个处于危机状态;(2)在水环境安全状态方面,2个处于安全状态,4个处于基本安全,3个处于不安全;(3)在水灾害安全状态方面,1个处于非常安全,4个处于安全,1个处于基本安全,2个处于不安全,1个处于危机;(4)在水安全综合状态下,有3个处于安全状态,有4个处于基本安全状态,有2个处于不安全状态,没有处于非常安全和危机状态。   相似文献   

7.
陈超  郭高轩 《城市地质》2012,7(2):14-17,5
地下水资源价值的影响因素众多,价值系统具有模糊性和复杂性。建立了北京市第四系地下水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模型对北京市地下水资源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对合理制定水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汉石桥湿地引水工程为例,结合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从水资源承载能力出发,收集和调查项目区的水资源状况和供水现状,分析项目需水合理性,供水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本地区水资源条件对项目用水的保障程度等,以及项目用水对区域水资源和其他用户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9.
流域水安全预警评价的智能集成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筛选指标体系、确定各评价指标和各子系统的权重,用BP神经网络模型滚动预测评价指标,用集对分析方法构造评价指标样本值隶属于可变模糊集"水安全评价标准等级"的相对隶属度函数,建立了流域水安全预警评价的智能集成模型(IMI-FEM)。IMI-FEM对巢湖流域水安全系统未来5年的预警评价结果说明: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灾害防治安全子系统的安全状况将分别处于2.73~2.74级、3.30~3.32级和2.54~3.43级,社会经济安全子系统的安全状况将维持在3.33级,流域水安全系统的总体安全状况将处于2.98~3.20级,处于临界安全;主要限制指标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人均水资源量、单位面积水资源量、万元农业产值用水量、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生态环境用水率、环保投资占GDP比例、单位面积蓄水工程总库容、水利工程投资占GDP比例、区域开发指数、人口密度和科技教育投入占GDP比例。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安全系统模拟及对策比较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系统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中国水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中国水安全动态模型.模型从生命安全、经济安全、粮食安全、生态系统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六个子安全出发,在按常规发展的模拟,技术革新模拟,体制改革和引为诱导模拟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拟四种不同情景下进行系统模拟.结果表明:只有加速技术创新,增强水生态和节水意识,加强水管理,中国水安全才能得以保证.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支持北京市岩溶水资源量准确、高效计算,使用均衡法构建区域水资源量计算模块。模块设计以Arc GIS平台为依托,使用C/S模式来构建,模块数据库由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影像数据库、元数据库组成。模块主要功能包括:补给量计算、排泄量计算、储存变化量计算、可开采量评价、资源量评价结果专题图制作功能等。经岩溶区试算,证明评价模块的构建为北京岩溶水资源量的准确、高效计算和成果的可视化提供重要的信息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短缺状况变得愈发严峻,许多地区都面临着水资源危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给出对水资源安全情况的动态评估方案,本文首先对水资源进行定性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上的分类将其分为消费水平及供给水平两部分,再对每个部分进行更加详细的分类,随后选取相应数据进行具体分析,拟合得出其随时间变化的函数。由此建立微分方程组,从动态的角度综合考量各指标及互相间的关系,进而得出评估一个地区是否能够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水资源的数学模型同时进行假设检验。最后,选取北京市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该模型进行水资源安全评估,得到北京市在未来10a左右的时间内水资源安全情况的趋势,同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水电顾问集团北京院是中国水电行业最早成立的大型勘测设计研究院,也是全国勘察设计单位综合实力百强企业。北京院管理信息系统是由理正第二代管理信息系统和微软MOSS2007系统全面集成的综合系统,主要包括:企业信息门户系统、综合办公、知识图档、人力资源、经营管理、技术质量、项目管理系统、Exchange邮件系统、LCS消息系统。尤其在生产项目管理方面摸索出一套针对大型项目管理的计划分级编制、审批、执行、汇总、变更的应用模式,并对设计过程进行了有效控制。本项目顺利实施得益于我院对信息化项目的精心组织和策划,也充分体现了理正第二代管理系统平台在系统规划、系统集成、系统快速开发等方面的强大功能。  相似文献   

14.
刘丽颖 《中国岩溶》2020,39(5):714-723
探讨气候变化下水资源安全的时空演变规律,对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安全的保障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采用GA-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了贵州省水资源安全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分析其对气候要素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水资源安全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2001-2015年,黔南的水资源安全一直是全省最差的地区,贵阳的水资源安全改善最为明显,变化幅度最小的是安顺;(2)当变动率相同时,年平均降雨量的变动对水资源安全的影响最大,其增加10%时水资源安全指数上升0.95%,单位地表水资源量变动的影响其次,单位地下水资源量变动的影响最小;(3)对年平均降雨量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是遵义、毕节、六盘水和黔西南。研究结果可为贵州省水资源的调控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地质环境区划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地质环境区划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地质环境质量,对有效保护地质环境、履行地质环境保护管理职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充分分析研究江苏省地质环境资料及成果的基础上,以地质环境问题为导向,人地和谐统一的思路,基于地质环境安全、地质资源保障及社会需求的原则,从地质环境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考虑,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山体资源保护、地质遗迹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等6个专项区划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一套由7个目标层、16个约束层和40项指标构成的江苏省地质环境综合区划评价指标体系,为合理评价江苏省地质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贵阳地区的枯水资源系统是一个耗散结构,同时也是一个灰色系统。本文把耗散结构中的熵和灰色系统、协同理论结合起来,并以贵阳地区的6个水资源分区为研究对象,建立枯水资源系统演化方向判别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贵阳地区1998年到2003年其枯水资源系统的有序度变化从增加到减小再到增加, 2003年以后灰关联熵又开始增加,系统有序度又有增强的趋势。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有序化调控措施,从而使贵阳地区的枯水资源达到有序状态,实现贵阳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际上水资源综合管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近年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河长制等一系列政策,不断探索完善水资源综合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为加强对水资源综合管理的认识,推动中国水资源综合管理的实施,结合国际社会对水资源综合管理认识和实践新成果,主要梳理总结水资源综合管理理念的形成过程、主要组成、实施状况、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结果显示:(1)随着对传统水资源管理存在分散化等问题的认识,水资源综合管理的理念逐渐形成,并已被国际社会所接受;(2)水资源综合管理实施"综合"途径管理水资源,强调通过完善实施的环境条件、机构框架、具体管理手段和稳健的水基础设施投资机制,实现用水效率、社会公平、环境可持续的均衡;(3)许多国家已把综合管理的理念和措施纳入到其水资源管理政策和体制框架设计中,并在水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取得新进展;(4)国际上水资源综合管理理念和经验为进一步完善中国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启示和借鉴;(5)未来水资源综合管理将进一步得到推广实施,从理念到解决具体水问题的实践过程将进一步加强,并呈现多样性和动态性特征。尽管面临由于气候变化影响和水与社会经济交互作用导致的不确定性、复杂性等问题的挑战,随着水资源综合管理的实践和水科学研究进步,水资源管理将进一步采用整体、多学科和可持续的途径,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对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现状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并结合实例阐述了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关系。用可持续的观点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数学规划模型。同时指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根本前提在于节水。  相似文献   

19.
张照志 《地质与勘探》2023,59(1):188-210
矿产资源储量家底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根基,矿产资源及矿产品(含重要工业产品)是一个国家实施工业化及促进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要以科学的精神,评价矿产资源。有多少家底,办多大事情,一步一个脚印地支撑国家经济建设。本文在回顾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70余年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基础上,对自1952年以来中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与评价历史进行系统评价,经综合集成研究,总结提出中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与评价的发展演变规律,所得出的研究结论与认识对于推进我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与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研究认为:矿产资源在我国工业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中国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体制及职能的变化,以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为核心,将中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与评价的发展演变阶段划分为5个时期:启动期(1952~1965年)、规范期(1966~1993年)、改革期(1994~2006年)、发展期(2007~2017年)与深化期(2018年-),阐述了各时期的特点与发展演变规律,以及查明资源储量和矿产品的变化规律。在每个时期,我国均依靠国家力量,组织...  相似文献   

20.
灰色系统理论在矿床经济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灰色理论为基础,结合石材矿床实例,详细介绍了综合灰色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以及灰色局势决策分析等方法的灰色经济评价方法体系,并给出了石材矿床实例应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