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以连续进行波浪测量的仪器被通称为“自记波浪仪”。按其测量讯号的传输方式划分,可分为有线传输型自记波浪仪和无线传输型自记波浪仪两类。 使用无线传输型自记波浪仪进行海上波浪测量,具有便于取得大风天气下的波浪资料、可长时间(几天或几十天)在离岸较远的海上连续进行波浪测量和节省调查费用等优点。笔  相似文献   

2.
温度、盐度和深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海洋水文测量。温盐深(STD)这一专业术语最初出现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1964年以后,现场的电子式温盐深装置作为基本的水文调查设备被推广运用。温盐深仪器的出现是对传统的水文调查设备的革命。在那以前,海洋界使用颠倒温度表和南森采水瓶获得温度和盐度相对深度的分布。测定一般对标准水层进行。数据的读取、图表的绘制、化学滴定等工作不仅繁重费时,而且数据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的细心程度和技巧的熟练。温盐深仪实现了电子化和自动化,可以连续测量,具有自容内存或实时的电缆传输等特点,配备有多种形式的数据处理设备,从而为其它水文仪器的现  相似文献   

3.
在调查海区 ,布设的若干条有代表性标准断面上 ,布设若干测站 ,按预定时间定期在断面各站进行长期调查和观测调查方式。中国于 1 960年开始的中国近海海洋水文标准断面调查 ,是继全国海洋普查以后开展的一项常规海洋调查工作。其目的是对测区的主要海洋现象 ,实施长期调查观测 ,以了解和掌握其相互关系和变化的基本规律 ,为生产、科研、军事、预报和环境保护等部门提供海洋基础资料。中国近海海洋水文标准断面调查自 1 960年 1月至1 962年末 ,由中央气象局在渤海、黄海、东海 3个海区布设 2 0条调查断面 ,进行每月一次的标准断面调查。 1 96…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测量海水温度、盐度是海洋水文调查的主要任务。目前CTD仪(温盐深剖面仪)已广泛应用于海洋调查,与以往的温盐测量仪器相比,它具有操作简便、测量快速、能获取连续的海洋剖面资料的特点。 CTD资料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调查和资料处理两个重要环节。调查过程包括出海前后标定、维护和保养、现场测量和比测等,要求有关技术人员严格遵守调查规范和仪器操作规程,确保原始资料质量;资料处理则是将原始资料进行技术校正和处理,它不仅可以提高资料的精度和质量,也为  相似文献   

5.
设计高压工作条件下的电导率(盐度)传感器是研制深海水文测量系统的久键技术之一。本文介绍的感应式电导率(盐度)传感器是作者在参加我国第一套深海水文测量系统(SZC11型6000m温盐深剖面自记仪)的研制过程中设计的。该传感器没有沿用国内外现有产品的技术和工艺,而是采取了新的特殊结构设计。这种传感器不仅性能达到设计要求,而且具有成本低,制作容易和可靠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SZC10—1型浅海温盐深剖面仪是为浅海应用的一种小型电子式水文调查仪器,本文主要介绍该仪器的技术性能和海上实测的结果,同时对仪器的结构和工艺以及在数据处理方面运用单板机的情况也给予了重点说明。  相似文献   

7.
CTD剖面仪是现场获取水文数据的主要仪器。准确的现场定标和误差分析对于保证水文测量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海洋工作者来说,这两个课题都是非常敏感和重要的,本文就当前国内外CTD剖面仪的现场定标技术和误差分析方法的现状以及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深海水文观测中,不能对自容式声速剖面仪测量数据进行实时监测的问题,提出对声速剖面测量数据进行时延差编码,采用高精度的水声信号时延差估计技术,进行声速剖面测量遥测,为实时分析海洋水文数据,及时调整水文观测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基于雷达海冰图像互相关的冰漂流场测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的渤海和黄海北部在每年冬季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冰情,它直接影响结冰海区的石油平台、船舶以及港口等设施的正常作业,对海冰的观测与预报随着上述海区的开发利用越发显得重要,利用航海雷达连续准确地跟踪海冰漂移运动轨迹,是当今观测、调查、研究冰漂流移动规律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国的科研人员利用雷达成像技术对渤海的冰情进行了长期的雷达海冰观测、研究,在由雷达海冰图像对海冰的物理特征的识别、分类以及冰漂流场测量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1-4]。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海月平均海面的变化及其原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本文所说的中国近海系指渤海,黄、东海西部和南海北部(为说明问题,在叙述过程中,也会涉及一些相邻海区).整个海区由于受季风的影响比较显著,又有众多河流的注入,加之暖流黑潮主干及支流经过这里等原因,以致水文状况错综复杂.而月平均海面的变化,就是多种水文状况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渤海锦州20-2北和21—1油田海区海水及沉积物腐蚀性因子调查结果,阐述了该海区电阻率、溶解氧、Fe^3 /Fe^2 、Eh、有机质、Es等腐蚀因子特征。在对腐蚀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基础上指出,调查区海水腐蚀因子的数值与临近海区大体一致,但本海区海水腐蚀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全浸区的海水腐蚀性远大于潮间区与浪溅区,因而该海区海水腐蚀性将大于渤海南部一些海区。调查区内表层海土腐蚀性不强,但管道在经过海土时有可能发生电偶腐蚀,故提出了防腐蚀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CTD资料质量控制浅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许建平  苏纪兰 《海洋学报》1999,21(1):126-132
物理海洋学调查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以来,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调查方法和观测仪器也已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就海水温盐度测量而言,由当时的颠倒温度表、南森采水器和BT(深度温度仪)等机械式观测仪器发展到XBT(抛弃式温深计)、AXBT(机载抛弃式深度温度计)和CTD(温盐深仪)等电子仪器设备.  相似文献   

13.
引言 渤海深深地嵌入中国大陆内部,仅以渤海海峡与北黄海相通,属内陆海。整个海区水深较浅,平均深度只有20米左右。且为典型的季风场区,冬季多东北风,夏季则为西南风。 渤海环流制约着该海区的水温、盐度等水文要素的分布状况,又决定着该区与北黄海水交换的进程。因此能够将渤海环流给以理论上的数值模拟,从而分析流场分布特征及其动力机制,这对发展海上生产力、航运交通、石油开采、污染控制等项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夏季渤海悬浮物粒径与浓度分布特征,我们利用现场激光粒度仪LISST于2015年6月、7月和8月在渤海海域进行了264个站位的悬浮物观测。观测结果表明,夏季渤海悬浮物存在左峰型(峰值范围在4-20μm)、右峰型(峰值范围在100-250μm)、双峰型和混合型4种主要粒径分布形态。悬浮物平均粒径和体积浓度空间分布都是近岸高,外海低;底层高,表层低。夏季渤海悬浮物浓度在6月、7月和8月存在显著变化,其中渤海表层、10m层和底层悬浮物体积浓度变化程度最大的海区分别为莱州湾、渤海中部海区和渤海湾,变化幅度分别为207%,240%和97%。  相似文献   

15.
2014年秋季渤海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  王俊  马武  王宏  高燕  刘克奉 《海洋学报》2020,42(8):89-100
基于2014年秋季在渤海进行的水文、化学和生物方面的综合大面调查,研究了渤海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结果显示:2014年渤海秋季共鉴定浮游植物3个门42属96种,其中以硅藻为主,为34属79种,占总物种的82%;甲藻门7属16种,占总物种的17%;金藻门1属1种。其中,角毛藻属的种类最多,共17种;其次为圆筛藻属,共13种。浮游植物总细胞丰度介于(0.71~72.15)×104 cells/m3,平均为13.88×104 cells/m3,硅藻与甲藻细胞丰度比值为2∶1,硅藻在莱州湾的细胞丰度极显著高于其他海区,甲藻在渤海中部海区的细胞丰度显著高于其他海区。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为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威氏圆筛藻(C. wailesii)、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梭状角藻(Ceratium fusus)和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渤海秋季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水平分布不均,局部海域由于单一优势种过量繁殖多样性降低,低值区分布于辽东湾和渤海海峡海域。与历史同期资料对比,渤海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出现明显的物种演替现象,甲藻中的角藻逐渐兴起,其在渤海中部及辽东湾的优势地位已经超过角毛藻属和圆筛藻属,渤海秋季局部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已经由硅藻控制转为硅藻和甲藻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6.
曹平 《台湾海峡》2001,20(3):292-297
水位是江,河,湖,海水势变化的标志,水位观测是水文测验中最基本的项目之一,而水位观测仪器的质量,性能直接关系到水文资料的收集及其成果质量,因此,选择水位观测仪器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资料收集的连续性和成果质量的可靠性,对于实现水文技术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长江口区各潮位站自记水位计的工作原理,可靠性,资料精度进行了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选用水位观测仪器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海上石油水文勘探调查涉及海浪、海流等多种水文要素,S4 ADW浪潮仪作为为数不多的能同时测量海浪、海流要素的设备,在浅海观测中灵活度高,应用广泛,采用坐底式观测,不易受海上恶劣环境的破坏,能够持续得到石油水文勘探调查所需要的海浪、海流的同步观测数据.但是在实际操作和后期数据处理过程中该仪器尚存在一些自身问题,限制了该仪器的观测能力.本研究就S4仪器自身及其波浪处理软件方面所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供了一套实用的解决方案,填补了该仪器使用经验方面的空白,可供国内外S4用户参考.  相似文献   

18.
渤海海区COD分布及对海水富营养化贡献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2002年8月10~18日和2003年8月12~28日对渤海海区进行了海水水质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化学耗氧量(COD)平均浓度分别为0.70 mg/L±0.21 mg/L和0.63 mg/L±0.18 mg/L,其中相对高值区(>1 mg/L)主要分布在辽东湾北部,莱州湾南部和中央海区西北部海域,而相对低值区(<0.6 mg/L)主要分布在中央海区东南部。分析表明,调查海域COD浓度不仅远远低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而且也大大低于渤海沿岸水。进一步分析表明,COD对于调查海域富营养化的贡献仅为1/4左右,这一结果证明了造成渤海海区富营养化的化学污染物不是COD。  相似文献   

19.
在海洋调查研究过程中,对海水温、盐、深的测量是最关键的几个水文要素。目前国内对于该数据的获取大多是采用定点温盐深仪(简称CTD,如海鸟系列、XR系列等)进行测量。该方法是根据研究需要,在某些断面预先设定好需要观测的站点,然后分别对这些站点进行定点测量,通过所得的站点数据对整个断面进行分析。但由于仪器等方面的原因,这些断面上设定的站点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20.
高精度CTD剖面仪电导率传感器的研究和实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高精度CTD剖面仪是海洋863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洋调查和水文观测必不可少的仪器,本文详细论述了CTD剖面仪中电导率传感器的研制方法和过程,并给出传感器现已达到的水平,提出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的工作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