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沿海河口海陆分界线的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厚成 《海洋科学》1993,17(4):67-70
河口岸线是整个大陆海岸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在实地或地形图上量测河口岸线的长度时,对河口岸线的划分具有一定的要求,划分的正确与否,对全国大陆海岸线的长度与陆域面积的大小均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从地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国家测绘局和国家海洋局组织实施的全国国土面积量算和全国海岸线长度与海岸带面积量算任务,对流入渤海、黄海、东海、南海4大海  相似文献   

2.
海岸线作为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是海域管理的重要界限和基础地理数据,也是地图编绘、海洋调查和海岸带演变研究的重要内容,准确掌握其位置、长度等信息,是提高海域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文章结合广东省海岸线修测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围海养殖区海岸线界定方法进行探讨。针对养殖区已进行土地确权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以自然属性为主要依据判定海岸线位置;承认土地权利人的权利在先;围海养殖区的海岸线统一以靠陆一侧的外边缘线进行界定等解决方案。期望可以为海岸线修测和海域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现代海岸线划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把海岸线定义为"平均大潮高潮时海陆分界的痕迹线",其长度以1∶50 000比例尺精度量算.但这条划分海陆的地理环境界线绝大部分时间是裸露的,1个月内海水可以到达的时间也仅有2~3 h.人们为什么不以海水浸淹和裸露时间各半的地方划分海陆界线呢?究其原因,是因为陆生植物即便遭受短暂的海水浸淹也难以存活.实质上,海岸线是划分喜盐生物与淡水环境生物的界线,这是海岸线最基本的内涵.不同海岸地貌类型海岸线按以下原则划定:(1)具陡崖的海岸线位于陡崖与海滩的交接线,即后滨的后缘,是高潮时大风浪可以到达的地方.(2)具滩脊的海岸线在滩脊顶部向海一侧的大潮平均水位上方,激浪流或上冲流可以达到的最远位置;如果有潟湖发育,则潟湖岸线应量计在内.(3)潮滩海岸线附近的盐蒿、柽柳、芦苇等骤然减少,且植株变小,潮滩海岸线一般划在耐盐植物群落生长状况发生明显变化的地方;同样,发育潮滩滩脊(贝壳堤)的潮滩海岸,堤后潟湖岸线应列入海岸线计量.(4)在河口湾型河口(包括水域),岸线应划在河口区中段的中部.河口中段是过渡区,有一定长度,把水域岸线划在枯水季节咸水入侵界.如果用水的含盐度界定,即枯水季河口区出现水样氯度≤3 150 mg/L的位置,这是一个已使陆生植物完全不能成活的盐度值.(5)凡永久性的人工海岸构筑物,且构筑物所形成的岸线包络足够多的陆域面积,多为城市和种植用地,此构筑物形成的岸线即视为人工岸线.而一般窄而长的防浪、防沙堤或观光堤坝形成的岸线则不计入岸线统计范畴.盐田岸线的划分是个难题.盐田不能生长淡水生物,晒盐要引入海水,且一般趁涨潮自然吸纳或人工辅助吸纳.根据海岸线划法的内涵,应把有涨落潮水自然口门(潟湖口、湾口)纳水的盐田区划归海洋,岸线亦相对沿盐田边缘划出,如盐田区用地下卤水制盐则可例外.一般在海滩、潮滩上建的养殖池等仍以海洋对待.  相似文献   

4.
海岸线是陆地与海洋的分界线,一般指海潮时高潮所到达的界线。文章以深圳市为例,以1988—2015年的多景Landsat和SPOT影像为数据源,分类提取5个时相的深圳市海岸线,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手段,系统分析岸线类型、长度、位置变化特征,并用实测数据加以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多时相遥感数据可以快速、准确、客观地提取不同类型海岸线的空间和类型信息,从而构建科学、准确、响应快速的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5.
广东海洋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静态和动态分析,勾画广东省海洋产业发展态势.静态分析选取了海岸线长度、岸线系数、浅海滩涂面积、泊位密度、海洋产业三次结构特点及比例等指标;动态分析则主要包括全省多年海洋产业总值变化轨迹、海洋产业增加值预测及主要海洋产业多年产值变化等.  相似文献   

6.
海岸线是陆地和水体交界的重要标识,海岸带是我国第一海洋经济区域,研究海岸线的变化对海岸带生态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遥感和GIS技术获取了福建省2002、2006、2010年3个时期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数据,采用目视解译和自动解译的方法分别提取出了各时期的福建省海岸线,进行叠加分析,对比统计3个时期福建省海岸线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程度,总结分析了其变化趋势和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在2002~2010的8a时间里,福建省的海岸线长度整体为增长趋势,共计增长了291.84 km,三沙湾区域和泉州附近变化较大,厦门岛内变化也较大.其中泥沙淤积、填海造地、港口建设和渔业设施建设这4个因素为主要增长因素.  相似文献   

7.
唐山市海岸线变化特征及环境影响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唐山市1979-2012年以来5个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进行解译,结果显示33年间海岸线长度增加了81.8 km。岸线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变化对应了经济发展的三个时期:1979-1991年是海洋工业和海水养殖业从起步到迅速发展的阶段,盐田、养殖池等人工堤坝岸段快速增长;1991-2000年是港口发展起步,海洋工业和海水养殖业平稳发展的阶段,各类岸线长度增长缓慢;2000-2012年是曹妃甸区、唐山港等重大工程建设迅猛发展的阶段,港口岸线迅速增长。受海岸线变化的影响,唐山沿海沙坝—泻湖地貌体系遭到了破坏,曹妃甸海域海洋水动力条件发生了改变。预测至2020年,在沿海经济开发的影响下唐山市海岸线长度将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洋灾害状况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林之 《海洋预报》1998,15(3):79-83
一、前言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我国大陆海岸线总长度为18000km,拥有面积500m2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海岛海岸线长度14000km。海洋是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故乡,气候的调节器,交通的要道,资源的宝库。海洋为沿海地...  相似文献   

9.
盛辉  张驰  万剑华 《海洋科学》2021,45(5):16-22
海岸线是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海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岸线位置确定原理,即将多时相瞬时水边线上边界近似作为海岸线,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时相水边线的海岸线自动提取方法,该方法应用区域生长与边缘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瞬时水边线,然后采用海岸线自动判别算法进行海岸线的提取。首先计算归一化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图像,利用区域生长算法进行海陆分割,得到海陆分割二值图;然后利用Canny边缘检测对海陆分割结果进行边缘检测,得到瞬时水边线;最后利用海岸线自动判别算法得到多时相瞬时水边线上界作为海岸线。本文以马六甲海峡部分海岸作为研究区域,应用多期Landsat 8遥感影像进行了海岸线提取和分析。为验证海岸线提取精度,对获取时间接近高潮时的一景哨兵二号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得到人工解译的海岸线,与本文提取海岸线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本文算法得到的海岸线平均偏移量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1.01 m和21.96 m,能够满足30 m分辨率遥感图像的精度要求,相比采用单景影像提取海岸线,精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利用组件化思维并结合海洋遥感算法自身专业特点的海洋遥感实用算法集成技术方案.为开发海洋遥感实用算法模块,为在海洋遥感应用领域建立标准和完备的算法库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途径.本方案共分为海洋实用遥感算法搜集整理、实用海洋遥感算法分析、基于组件技术的算法分解、模块化封装技术和算法测试5大部分.其中,利用组件技术进行算法分解为方案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通过遥感影像稳定获取大范围、连续性海岸线数据,是开展海岸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传统边缘检测算法处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存在的噪声敏感性、阈值不稳定性等问题,引入一种强鲁棒性的结构森林边缘检测(Strected?Forests?Edge?Detection,?SE)算法,对海口市西海岸砂质岸线进行识别,并提出基于Bruu...  相似文献   

12.
海岸线的动态变化监测可为海岸带防护、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决策支持提供理论支撑。文中基于1973-2017年覆盖连云港市的Landsat系列和GF系列卫星影像数据,结合海岸线分类体系,提取了连云港市10期海岸线信息,并分析了海岸线演变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 2017年连云港市海岸线总长度为205.90 km,主要岸线类型为建设围堤和港口岸线,两类岸线总长为120.52 km,占总岸线长度的58.53%;(2) 1973-2017年连云港市海岸线长度整体呈现增长态势,44年间海岸线长度共增长了57.17 km,年增长率约为1.3 km/a。连云港市海岸线主要增长的岸线类型为建设围堤、港口岸线和生物岸线;(3) 44年间,连云港市海岸变化主要的海岸线类型为粉砂淤泥质岸线、生物岸线、港口岸线、建设围堤和盐田围堤;(4) 2017年连云港市自然岸线长度为69.15 km,占总岸线长度的33.6%,44年间,自然岸线长度减少了28.8km,年减少率为0.65 km/a。自然岸线减少的原因主要为养殖业发展、城市扩张建设和港口建设。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海岸线遥感调查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孙美仙  张伟 《台湾海峡》2004,23(2):213-218,i001
本文论述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海岸线信息提取的实现方法,提供了完整的遥感调查技术路线,确定了海岸线的遥感解译标志和解译原则,完成了福建省海岸线信息解译工作.利用TM卫星遥感资料解译得出福建省大陆海岸线长度为3102km,其中淤泥海岸约740km,沙滩海岸约268km,基岩海岸约1367km,人工海岸约695km,河口海岸约32km.  相似文献   

14.
利用遥感影像和GIS技术相结合获取福建省1995、2001、2010、2017年共4期海岸线的时空分布情况,并结合网格法计算各时期海岸线的分形维数,结合获取数据分析海岸线的时空变化特征、海岸线长度变化与分形维数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海岸线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995—2017年福建省海岸线长度呈持续增加趋势,共增加388.99 km。从时间方面来看,2010年之后海岸线长度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其中2010—2017年是海岸线长度变化最显著的时期;从区域上来看,以宁德和莆田岸线变化最强烈,其他地市相对较稳定。1995—2017年研究区海岸线分形维数总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其中宁德、福州、泉州分形维数变化比其他地市要复杂。研究区历史海岸线长度变化与分形维数变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对各地市海岸线长度变化与分形维数变化统计分析表明,总体来看局部海岸线长度的增加或减小会导致整体海岸线分形维数增大或减小,且呈正比例变化。对1995—2017年研究区各时段海岸线变化对应的面积汇总情况来看,人类活动是影响研究区海岸线变化的主要原因,与人类活动相比,自然变化如河口淤积与侵蚀等对海岸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胶州湾近期海岸线、水深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胶州湾1952,1985和2005年的海图为依据,对海岸线位置、海岛、海礁、等深线及水深等自然信息数字化后,对胶州湾近期海岸线、水深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952年至今胶州湾海岸线由自然岸线向人工岸线不断转化,岸线长度一直呈现为减少的趋势;1952年至今胶州湾海岸线长度减少了30.39%.1952-1985年之间胶州湾2,5,10 m水深区域面积减小,而20 m水深区域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而1985-2005年之间胶州湾2 m水深区域面积有少量减小,但5,10,20 m水深区域面积均有少量增加.水利工程、围海工程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是引起胶州湾岸线和水深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海岸线提取算法基础上,以环渤海的Landsat7 ETM+影像为数据源,以基岩海岸线和淤泥质海岸线两种典型的海岸线为研究对象,采用Sobel边缘检测算法、阈值分割法和K最邻近分类算法进行海岸线提取实验。通过实验对比分析,归纳和总结了针对不同类型海岸线提取算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分形理论对于海岸线性质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分形插值方法作为处理此类问题的全新手段,可以根据少量数据刻划景物特征,产生预期的景物图像.扼要介绍了分形插值函数,据此可得到景物曲线的分形模拟图像、分维和长度.在此基础上,结合Visual Basic环境和国产全组件式GIS软件SuperMap Objects组件开发平台,开发相应的分形插值计算系统,然后以天津市海岸线为实例,实现海岸线的分形模拟图像,计算出海岸线分维,并归算得到海岸线的实际分形长度.结果表明,应用分形插值系统可以一举获得海岸线的分形模拟图像、分维和长度.  相似文献   

18.
结合国内外海岸线分形研究进展 ,以江苏省海岸线为例 ,系统地探讨了不同比例尺地图上海岸线长度与分维的变化及其规律。指出海岸线长度与地图比例尺之间存在有 lg L =algk b的基本关系 ;其次 ,对于同一条海岸线来说 ,使用量规法和网格法计算所得分维结果是不同的 ,使用量规法的计算结果大于使用网格法的计算结果 ;再者 ,在不同比例尺地图上 ,同一海岸线的分维是不同的 ,随着地图比例尺的逐渐变小 ,海岸线分维相应地逐渐变小 ,且在不同比例尺间使用量规法计算所得海岸线分维结果的差值大于使用网格法计算所得海岸线分维结果的差值  相似文献   

19.
海岸带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地带。本文主要依托谷歌地球平台提供的时序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提取了 2010-2017 年珠江河口地区海岸线信息,对不同时期的海岸线长度、类型及围海造地面积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引起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1) 2010-2017 年珠江河口海岸线呈现先减少、后缓慢增长趋势。2010-2011 年由于海面整治工程,海岸线长度略微缩减,2011-2013 年为快速增长阶段,2013 年后海岸线长度变化不大,略微呈现增长; (2) 在基岩海岸线、砂砾质海岸线、淤泥质海岸线、人工海岸线、生物海岸线五种海岸线类型中,人工海岸线最长,占总长度的比例始终在 85 %以上,年均正向变化强度最大,达到 0.28 %,呈现稳定扩展趋势;淤泥质海岸线的负向变化强度最大,为-0.28 %,呈现稳定萎缩趋势; (3) 围海造地面积呈增加态势,年均变化面积为 0.25 km2;引起围海造地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为港口和码头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