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DEM生成小比例尺分省彩色晕渲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基于DEM数据的自动晕渲生成的意义 ,介绍了我国 1∶2 5万DEM数据库的结构 ,同时在对 1∶2 5万DEM重采样生成多尺度空间数据的基础上生成晕渲图片 ,比较、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貌晕渲图是指利用数字高程模型( DEM)来生成,可以很好地反映地形、地势的变化,具有较好立体感的地图。本文以地貌晕渲基本理论为出发点,利用Global Mapper软件实现对制图数据的地貌晕渲图自动生成。对制图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地貌晕渲图在计算机上实现的关键技术,整体性考虑对地貌晕渲图效果的影响,合理分析设置Global Mapper软件中的各类参数,并利用Photoshop软件对地貌晕渲图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数字地貌晕渲图像的地形信息量计算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数字图像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对晕渲图像进行处理,通过判定晕渲图地形特征像素,得到晕渲图的特征图,再基于信息论相关理论计算得到数字晕渲图的地形信息量。并利用不同地形区域DEM进行地形信息量的计算与验证分析,实验发现,基于该方法所计算出的数字晕渲图像的地形信息量与其所基于的原始DEM的信息量具有相似的对应关系,表明该方法所计算得到的信息量具有可比性,对数字晕渲图的地形信息量评估及其与要素叠加的尺度一致性和信息载负量研究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雷  付超 《现代测绘》2009,32(4):46-48
分析了基于DEM数据的自动晕渲地图生成的意义,介绍了将1:5万数据库中等高线文件转换到CartoShading软件中,利用软件本身功能生成晕渲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阐述《安徽省地图集》中地貌晕渲图的研究和实践。介绍了地貌晕渲制作的技术准备,分析了利用国家1:25万DEM数据库和1:5万DEM数据库DEM数据的获取方法,描述了晕渲制作过程中高程抬高系数的选取、地形高度表的划分及分层设色、生成的晕渲图像与矢量图形的配准问题等。这些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在综合性地图集生产中具有示范性与推广性。  相似文献   

6.
晕渲图是一种表现地貌地势的常见手段。在1∶50 000核心要素数据生成大范围的DEM和晕渲图的处理过程中,使用Python语言处理数据可以使数据处理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较系统的地貌彩色晕渲图设色方案,根据任意高程范围内的DEM数据,自动采用相应模式,生成了满足专业制图标准的彩色晕渲图。  相似文献   

8.
在对HSV色彩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造了一组由地形高程、坡度及地表法线方向到HSV色彩空间分量的映射模型,并利用ARC/INFO实现了对DEM数据的晕渲的HSV色彩分量计算处理。该方法制作的晕渲图具有动态范围大、立体感强、色彩丰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晕渲图的设计与制作一直是地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使用晕渲图展示地形直观、形象、立体感强.目前有多种思路被提出用于改善晕渲图的显示效果,但是在制作小比例尺晕渲图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地形破碎导致难以把握地形宏观骨架,缺少海洋地形或海洋地形过于具体干扰到陆地要素表达,传统的DEM与山影数据叠加的模式使得美观与地形清晰无法兼得,这就需要重新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本文以晕渲图的基本理论为出发点,采用地貌晕渲与分层设色相结合的方法,讨论全球范围的晕渲图制作过程中,不同显示比例尺下DEM分辨率配置技巧、海洋地形展示方法与地形可视化新思路.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保证晕渲图在每级显示比例尺下都能展示出良好的地形效果,为中小比例尺晕渲图增强表现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析我国1:25万DEM数据库的结构和实用化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全国1:25万DEM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压缩、分层设色、图片生成、图片拼接、图片处理、要素添加,研制出全国普通参考晕渲图.  相似文献   

11.
用InSAR技术进行形变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InSAR)通过对地面同一地区两次或多次平行观测成像得到的复图象对进行处理可获得数字地面模型,用以监测地表面变化。本文简单叙述了(InSAR)基本原理、处理流程及方法,并通过天津SAR数据的处理,详细介绍了SAR数据处理整个过程,之后给出了基于ERS-2天津地区原始数据的实验结果形成的干涉图及数字高程图。  相似文献   

12.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source data are subject to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errors owing to improper instrument operation, physical limitations of sensors, and bad weather conditions. These factors may bring a negative effect on some DEM-based applications requiring low levels of positional errors. Although classical smoothing interpolation methods have the ability to handle vertical errors, they are prone to omit horizontal errors.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concept of the total least squares method, a total error-based multiquadric (MQ-T) method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reduce the effects of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errors in the context of DEM construction. In nature, the classical multiquadric (MQ) method is a vertical error regression procedure, whereas MQ-T is an orthogonal error regression model. Two examples, including a numerical test and a real-world example, are employed in a comparative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MQ-T for surface modeling of DEMs. The numerical test indicates that MQ-T performs better than the classical MQ in terms of root mean square error. The real-world example of DEM construction with sample points derived from a total station instrument demonstrates that regardless of the sample interval and DEM resolution, MQ-T is more accurate than classical interpolation methods including 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 ordinary kriging, and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DEM. Therefore, MQ-T can be considered as an alternative interpolator for surface modeling with sample points subject to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errors.  相似文献   

13.
针对道路建设引起的路域DEM数据变化范围的标定问题,该文探讨了基于多源数据的标定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取设计成果的外边界作为核心变化区,再根据该区域100m范围内道路建设前后的遥感影像提取出植被发生明显变化的区域作为野外调查和建模处理的区域,并对该区域内融合构建的DEM数据和原有带状地形图构建的DEM数据进行差异分析,求出最终的DEM数据变化区。以杭瑞高速毕都(毕节至都格)段为例开展的实验研究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可以精确地标定因道路建设引起路域DEM数据的变化区域,可直接用于DEM数据增量的采编与更新操作。  相似文献   

14.
Geostatist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local DEM error is usually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of a stationary variogram model which requires the mean and variance to be finite and constant in the area under investigation. However, in practice this assumption is appropriate only in a restricted spatial location, where the local experimental variograms vary slowly. Therefore, an adaptive method is developed in this article to model non‐stationary variograms, for which the estimator and the indicator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spatial variation are a Voronoi map and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mean values displayed in the Voronoi map, respectively. For the adaptive method, the global domain is divided into different meshes with various sizes according to the variability of local variograms. The adaptive method of non‐stationary variogram modeling is applied to simulating error surfaces of a LiDAR derived DEM located in Sichuan province, China.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ocally adaptive variogram model is more accurate than the global one for capturing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patial variation in DEM errors. The adaptive model can be considered a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modeling non‐stationary variograms for DEM error surface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15.
可视化技术为DEM误差的分析处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目前,DEM误差可视化的方法主要有误差地图法、等高线套合法、二维图表法及多维可视化法等.面对DEM误差的多源性,如何合理的区分和使用可视化方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研究了当前主要DEM误差可视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并在圆形平行坐标系方法基础上融合DEM误差,提...  相似文献   

16.
利用等高线生成DEM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种基础数据。高质量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是DEM应用的重要前提。等高线地图作为生成DEM的重要而廉价的数据来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介绍数字高程模型的概念、表示方法和主要表示模型等理论基础。论述了从等高线建立规则格网(Grid)和不规则三角网(TIN)的常用方法,对这些方法作了比较分析。就如何从等高线建立高质量DEM为目的,具体论述了从等高线的预处理、等高线的赋值、等高线的简化直到最后生成DEM整个过程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DEM的地形曲率计算模型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形曲率是地形表面几何形态和地学建模的基本变量之一。本文首先对曲率计算模型进行了归纳,然后通过数据独立的DEM误差分析方法和实际DEM的分析验证,对目前九种曲率计算的三类曲率计算模型进行了量化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DEM数据精度比较高时,高次曲面(四次曲面)能给出较高精度的曲率计算结果,而当DEM误差较大时,低次曲面(二次曲面)由于具有误差的平滑作用而能产生较高精度的曲率值。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复杂地形景区对三维地图导览的需求,构建更为清晰的三维地图模型,提供良好的三维导览地图设计方案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与卫星影像进行贴合,DEM数据的采样密度要与卫星影像的分辨率一致。本文通过对比当下常用的四种空间插值方法的适用范围与运用特点,设置相关阈值及权重,直观比较了四种插值方法产生的插值结果,选择更适合复杂景区DEM插值的插值方法并对其进行精度提升,以此得到符合精度要求的DEM数据。最后利用相应地区的卫星影像进行地图投影及影像贴图,两种数据结合构建复杂景区的三维地图模型,给游客带来更为精确直观的定位信息和空间要素信息。  相似文献   

19.
利用机载激光点云数据生产DEM的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重分析了利用机载激光点云数据提取DEM的关键技术:预处理、点云滤波与分类、高精度DEM制作与质量评价技术;建立了基于机载激光点云的DEM生产技术流程,并将其应用于宁波市地理国情普查市情专项——高精度地表模型制作项目中;构建了宁波市建成区规则格网1:2000比例尺的高精度DEM模型,为宁波市地理国情普查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的基于矢量地图数据的地表纹理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阐述了基于矢量地图数据生成具有真实感3维地景纹理的思路和方法,详细论述了在Mapviewer和Photoshop环境下,地形背景纹理的制作,植被纹理的制作,水系纹理的制作以及其它要素纹理制作的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