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荣敖 《中国沙漠》1986,6(1):56-57
1986年3月10日至14日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了"国际旱地退化与恢复经济学会议"。这次会议是由澳大利亚政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美国东西方中心发起,在英联邦秘书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同盟和联合国教科文等组织的支持下召开的。非洲、拉美、泰国、印度、中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十二个国际组织的一百四十九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1 会议概况一九九一年十月三十日至十一月五日在新加坡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所属的区域英语中心国际会堂举行了第十二届亚洲遥感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有亚洲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170人,邻亚洲国家代表17人以及非亚洲十一个国家和组织的代表38人,共计225人。以遥感应用所所长童庆禧研究员为团长的中国科学院代表团一行九人及国家科委周心铁副研究员、中山大学等单位的代表、海外留学生共18位中国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的学术活动采用了论文报告、论文展示、技术报告和商业展览等多种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3.
1996年8月12日至23日在日内瓦召开了第十八次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来自45个国家的90位专家,代表了专家组内的17个语言/地理分部和三个国际组织。我国由王际桐(团长)靳尔刚、杜祥明、阮平、赵晓阳五位同志出席了会议。 会议共有21个议程,散发的工作文件和参考文件共102篇。与会各语  相似文献   

4.
由国际地貌学家协会(IAG)、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支持,国际地貌学家协会丹霞地貌工作组和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主办,广东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管委会承办的“国际地貌学家协会丹霞地貌工作组第一次会议暨第二届丹霞地貌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11 年10 月28-31 日在广东省韶关市隆重召开。来自新西兰、波兰、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韩国、日本、中国等9 个国家95位专家、学者及景区技术与管理人员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朱建钢  张洁 《极地研究》2007,19(3):244-245
2007年9月3—8日,SCAR-COMMNAP南极数据管理联合委员会第11届大会(JCADM-11)在意大利罗马举行,来自荷兰、英国、美国、意大利、法国、南非、比利时、德国、新西兰、挪威、澳大利亚、阿根廷、马来西亚、韩国和中国等20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GCMD(全球变化主目录)也派特约代表出席了会议,本次大会是历届会议中出席代表最多的一次。首先,JCADM主席回顾了过去一年所做的工作。取得的进展有:在数据管理方面,数据目录从2006年的3000余条增加到目前的4300多条;中国南北极数据中心在2006年—2007年7月期间向AMD(南极主目录)提交元…  相似文献   

6.
共同努力促进湿地与人类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7年湿地国际在中国举办湿地论坛,说明中国湿地保护已日益吸引世界的目光,也表明国际上湿地与自然保护等组织与中国的合作不断加强。出席论坛的各界代表和专家怀着真诚的  相似文献   

7.
《干旱区地理》2005,28(5):653-653
2005年8月20—21日,“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藏羚羊联合保护协调会议”(Coordination Confrence on Integrated Protection of the Tibetan Antelope in Qinghai Province,Tibet and 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s,China)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召开。来自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国家濒危物种保护管理办公室、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家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国际野生生物学会(WCS)、海关、边防部队,青海、西藏和新疆林业局及可可西历里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羌塘高原自然保护区、中昆仑自然保护区、西昆仑中——美野生动物调查项目组等部门和单位的代表和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8.
董兆乾 《极地研究》1997,9(2):84-84
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1997年年会在俄罗斯彼得堡召开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IASC)1997年会议于5月5日至7日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召开,来自17个国家、6个国际组织和机构的46名代表、观察员和特邀人员出席了会议。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和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9.
由英国地貌研究组(British Geomorphological Research Group)发起和主持,1985年9月在英格兰的曼彻斯特大学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地貌学大会,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综合性地貌学术会议,有来自54个国家的65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收到论文摘要近700篇。我国派出了以王乃梁(团长)、施雅风(副团长)为首的33人的大型代表团襄与了这一盛会,他们分别来自各高等院校、科研机关和生产部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测绘学会和中国地理学会最近在郑州联合召开了全国地图编制与地图复制学术会议。出席会议代表共160人,来自中央和27个省、市、自治区制图生产部门、地图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中国测绘学会、中国地理学会和河南省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这是继1978年第三届全国地图学术会议之后又一次规模较大的地图学术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30多篇。其中大会报告6篇,分组报告77篇。这些论文涉及地图学理论,普通地图和专第三次世界地理学术交流会议于1981年9月11—16日在厦门举行,出席代表近70名,来自全国44个单位(除高等院校地理系及世界地理研究机构的教学与科研人员外,还有相邻学科的世界地区研究所的同志们),提交论文约70篇。会议交流了从1978年春第  相似文献   

11.
张永利 《湿地科学》2011,9(4):380-381
今天,在这里举办国家湿地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这是湿地保护工作的一件大事,必将对全国湿地保护科学决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林业局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受贾治邦局长的委托,我代表国家林业局党组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2.
国际地理学会(IGU)工业空间组织委员会1999年区域会议于6月l9日至26日在以色列海法和比尔.萨瓦市召开.今年大会的主题是;"促进增长:新产业、政策和主导(管理)形式".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共35名工业地理学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钟功甫应邀出席布鲁塞尔国际学术会议应比利时皇家海外科学院和荷兰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的邀请,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钟功甫偕夫人于今年5月15日至19日出席了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农渔牧综合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15...  相似文献   

14.
一、学校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如何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探寻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以英、法、德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抢救和保护工作主要通过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指导和财政支持这一国家艺术投资方式来实现。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侧重于通过法规和政府杠杆鼓励各州、各企业、各集团以及全社会对其进行抢救和保护。我国已经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到新的历史日程上,国家已经启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不少艺术工作者提出了诸如政府财政专持、完善守法等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尤联元 《地理研究》1989,8(4):114-115
1989年9月,在西德的法兰克福大学召开了第二届国际地貌学大会,来自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的论文摘要近650篇,其中有370余篇在会上宣读,余为展示。我国有24人襄与了这一盛会,他们分别来自高等学校、科研机关、生产部门以及正在西德工作和学习的人员,还包括了来自台湾大学的两名代表。  相似文献   

16.
何书金 《地理学报》2004,59(5):i001-i001,i002
由国际地理联合会(IGU)主办的“第30届国际地理大会”(30thIGC)于2004年8月16日至20日在英国的格拉斯哥会展中心隆重召开。来自世界各地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名地理学者出席了大会。中国地理学会组织60多位大陆地理学家参加了这次盛会,另外还有近20位来自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的代表和海外华人地理学家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贯彻中国地理学会南宁科普工作会议和河南省科协“二大”会议精神,在河南省1982年的“科技年”中做出新的成绩和贡献,河南省地理学会于1982年3月26—28日 在驻马店市召开了地理科普工作会议。省学会理事长尚世英、付理事长、正副秘书长、科普组的正付组长和成员,以及各地市分会的负责同志、热心科普工作的积极分子代表、列席代表等三十余人出席了会议。驻马店地区科委、科协、教育局的负责同志也出席了会议。地区行署的领导同志也光临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测绘学会于1978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地图学术会议。参加这次会议有来自120多个单位的代表180人,其中列席代表20人。会议参加单位之多和出席代表之广超过了前两届会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测绘学会于1978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地图学术会议。参加这次会议有来自120多个单位的代表180人,其中列席代表20人。会议参加单位之多和出席代表之广超过了前两届会议。  相似文献   

20.
第三次世界地理学术交流会议于1981年9月11—16日在厦门举行,出席代表近70名,来自全国44个单位(除高等院校地理系及世界地理研究机构的教学与科研人员外,还有相邻学科的世界地区研究所的同志们),提交论文约70篇。会议交流了从1978年春第二次世界地理学术交流与工作会议以来各单位世界地理工作的情况,着重就世界地理如1981年10月5日至10日在西德的曼海姆举行了德国第43届地理年会。这一届刚好是德国地理年会100周年纪念日,所以非常隆重,内容也十分丰富。参加会议有来自奥、美、比、丹、法、日、希、意、挪、瑞士及土耳其的地理学家达1,650余人。在西德学习进修的三位中国地理科研工作者也参加了会议。开幕式在曼海姆的木扎尔特大厅举行,西德总统和有关部、州的领导到会祝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