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风廓线仪研究现状与应用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风廓线仪是新一代大气遥感测风系统。简述了风廓线仪的工作原理,介绍了其应用研究现状,采用澳门和香港风廓线仪资料分析了热带风暴“圆规”影响时的特征,表明在热带风暴的影响下,风向转变非常快,并且在其登陆前后风向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从澳门和香港风廓线仪资料的对比及香港风廓线仪资料与探空资料的对比分析可见,风廓线仪测量的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应用的前景是很广阔的。  相似文献   

2.
边界层风廓线仪多普勒频谱高度图综合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志根  丁若洋  郑杰  陈浩君  查亚峰  李建成  胡平 《气象》2011,37(8):1006-1017
文章介绍了边界层风廓线仪多普勒频谱高度图的原理,并且给出了无降水、有降水、降雪、速度折叠、地物杂波、外界信号干扰等典型的多普勒频谱高度图型。研究发现,多普勒频谱高度图除了可以从中提取测风产品所需的数据外,该在线显示的图形还实时提供了许多其他潜在的气象信息,并可用于:连续监视测站上空天气;提前了解测站上空风的垂直切变;发现并确定降水起始时间;在线估测风向风速;实时判别降水云底高度和0°层的范围;验证和解释风羽剖面图产品中的奇异现象;帮助固定和移动风廓线仪选址;诊断风廓线仪系统故障;评价风廓线仪系统软/硬件性能优劣等。文章指出:深入发掘边界层风廓线仪在降水天气系统中进行高时间密度探测的潜力,使得它可以晴雨两用,对今后将边界层风廓线仪配备到一般气象观测站,提高单站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和开展精细化天气预报意义深远。文章还对当前商业化的边界层风廓线仪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以满足频谱在线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边界层风廓线仪应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志根  沈利峰 《高原气象》2010,29(3):801-809
根据多年来在上海地区边界层风廓线仪布设和应用中取得的经验和研究结果,详细介绍了边界层风廓线仪在大城市组网、选址和建站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针对边界层风廓线仪受地物杂波干扰和降水污染影响的问题进行了典型个例分析。  相似文献   

4.
1985年5—6月期间,在堪萨斯和俄克拉何马中心进行了一次研究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的试验,在试验过程中使用了许多大气科学领域内最新的测量技术。其中有3台50 MHz风廓线仪。通过初夏发生在美国高原上强对流环境下的两次飑线系统描述了廓线仪的性能。6月10—11日的飑线比较强烈和有组织;6月26—27日的飑线系统不太紧密。对于较强的天气,在飑线经过的前后时期,两个廓线仪都提供了很好的时间-高度范围内的水平风,但是当强对流线正在当地上空时不能很好地观测。相比之下,诺曼的廓线仪较好地提供了整个弱系统持续时间内的水平风资料,虽然有几个与廓线仪性能无关的数据失测。由风廓线及无线电测风资料证明两个飑线系统的中尺度结构相同。例如,在飑线后中层后部人流下有强烈的逆转风廓线,在飑线前面低层为顺转风廓线。在两个飑线系统的层状云区廓线仪比无线电探空测风仪探测的范围更完全些。但一个重要的问题是,50MHz廓线仪无法探测到地面以上1.5到2.0km的风。  相似文献   

5.
不同天气条件下脉冲激光风廓线仪测风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2012年5月21日-8月16日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气象观测站内脉冲激光风廓线仪WINDCUBE V2与气象站内的100 m测风塔进行同步观测试验,在经过观测数据同步性调整、有效性检验和代表性样本筛选基础上,分大小风和有无降雨天气过程,对杯式测风仪、超声风速仪与激光风廓线仪的同步测风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脉冲激光风廓线仪与杯式测风仪测量水平风参数的相关性较好,10 min平均风速、风向的线性拟合度均大于0.99,3 s阵风风速的拟合度大于0.96,湍流强度的拟合度大于0.67,风速标准差的拟合度大于0.79;大风情况下,激光风廓线仪对风参数的测量效果更佳。无降雨情况下,激光风廓线仪的测量效果较降雨时略好,10 min降水量小于15 mm的降雨对这款激光风廓线仪的风速、风向、湍流强度、3 s阵风风速的测量没有显著影响,对风速标准差有一定影响。当水平风速增大和有降雨时,激光风廓线仪对垂直速度的测量效果欠佳。该对比分析可为激光风廓线仪观测数据的可靠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青岛风廓线仪系统防雷工程项目概况,并根据其实际情况,从直击雷、雷击电磁脉冲等各方面对该工程进行了具体的防护措施设计。以保证风廓线仪的安全、正常运行,为2008年奥运会帆船、帆板比赛气象服务提供保障,并有效提高青岛大气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风廓线仪与气球测风资料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风廓线仪和气球同步探测风场资料对比,分析了风廓线仪探测风场资料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稳定天气过程中,由于风廓线仪的探测盲区和地物杂波的影响,自地面至高空200m范围内,廓线仪探测的风向、风速与气球探测的风向风速值有一定偏差,200m高度以上风廓线仪和气球探空所测得的风场廓线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在复杂天气过程中风场廓线形状出现较大偏差,主要原因是由于气球探空资料在各高度层之间的整体连续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而风廓线仪的观测资料无论在各高度层之间还是整体连续性方面都明显好于气球探空。这与在较高海拔地区,气球观测期间的大气局部不稳定有关。由于气球在经过某高度层时的取值明显受到当时大气层局部小湍流活动或者较强的下沉或上升气流影响,使气球经过该点时的位移与其相邻两点之间出现明显的飘逸,从而造成气球在某个高度范围内的风资料观测值出现较大偏离。但由于探空气球的资料不连续,无法准确判断气流扰动情况,而风廓线仪获取的不同高度上的风资料是10min内的平均观测值,一般不受小范围的空气扰动而出现较大偏离,另外,风廓线仪的观测是连续的,每组观测值之间只存在10min的时间差,通过对前后几组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明显看出当时气流的扰动情况。因此,风廓线仪探测在资料的连续性和分析气流扰动情况,尤其是大尺度湍流活动方面更有探空气球不可替代的作用,风廓线仪观测资料的可靠性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风廓线仪系统探测试验与应用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简述大气风廓线仪和电声探测系统结构及探测原理的基础上, 对廓线仪探测资料与同步探空仪资料进行了对比, 验证了风廓线仪资料的可信度, 并应用风廓线资料分析了梅雨锋期间中尺度降水的对流特征和相关问题。结果表明:大气风廓线仪对水平风的垂直结构有较强的探测能力, 能实时监测中尺度降水期间风的垂直切变和对流特征, 有助于提高临近天气预报的精度, 准确预报降水。  相似文献   

9.
风廓线仪探测降水云体结构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风廓线仪用于探测大气三维风的分布,当有降水出现时,受雨滴下降末速度的影响,不能直接得到大气的真实风在垂直方向上随时间的演变。风廓线仪与多普勒天气雷达都是采用脉冲多普勒体制,因此对于有降水时的风廓线仪资料,通过雷达气象方程能够获取探测空间附近的降水回波强度垂直剖面结构、云中降水含水量以及测站上空雨滴下降的平均多普勒速度;同时利用雨滴下降的平均多普勒速度对风廓线仪垂直观测资料进行修正,可以得到降水云体中三维风随高度分布的演变。  相似文献   

10.
一次长江三角洲飑线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利用多种气象资料(包括常规观测、卫星云图、自动气象站、多普勒气象雷达以及风廓线仪资料),综合分析了2002年8月24日发生在长江三角洲的一次飑线过程。发现该飑线产生于一个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当中,地面冷锋、副高边缘的高能水汽输送带与高空小槽配合,使该MCS得以发展和加强,副高南撤和下游有利的动力和层结条件使得MCS中的雷暴群发展为飑线,并迅速东移南压,产生了大范围雷雨大风天气。多普勒雷达、自动站及风廓线仪的资料还很好地揭示了该飑线的发生、发展、爆发过程及其回波和风场的空间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大气廓线综合探测系统及其应用技术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介绍了大气廓线综合探测系统——风廓线仪与RASS雷达的工作原理,并以具体实例来说明这种探测技术在国外高空探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它可以被用来推算湿度廓线,探测锋的热动力结构与垂直风结构,诊断热带地区行星边界层和降雨云系统。通过对中日科技人员2002年夏季在安徽省肥西县进行的中尺度天气观测试验资料分析,阐述了用风廓线仪和RASS雷达资料反演0.2~2.2km高度范围内湿度廓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北京市观象台2014—2018年风廓线仪资料和同期探空及MICAPS地面资料,对不同降水条件下风廓线仪水平风与探空资料的误差和相关性进行分析,为风廓线仪资料在降水预报中的深入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总体上,各高度层风廓线仪的U分量风均比探空资料偏小;有降水时U分量风误差小且相关性好,其在850 hPa的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均有较大变化,说明云底对风廓线仪探测U分量风有一定影响。500 hPa以上U、V分量风误差较大。(2)风廓线仪探测的U分量风在降雨和雷阵雨时均比探空资料偏小,且在降雨时误差相对较小,相关性较好;阵雨(雪)时不同高度误差变幅大;雷阵雨时700 hPa平均误差绝对值最大,850 hPa次之,其他降水情况基本是高层误差大于低层。降雪时V分量风比探空资料偏大,且700 hPa高度以下均方根误差比降雨、阵雨(雪)和雷阵雨时小,700 hPa以上则相反;雷阵雨时700 hPa误差大,相关性较差;降雨时均方根误差、相关系数在各高度层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3.
该文将"中国登陆台风外场科学试验"(CLATEX)中得到的风廓线仪探测资料加入到模式中进行牛顿张弛逼近(nudging)四维同化分析,并讨论在同化过程中不同nudging时间间隔以及不同逼近因子对风场及降水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将风廓线仪探测资料通过nudging技术同化到模式中,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对降水的数值模拟结果;单纯应用nudging技术及单点的风廓线仪探测资料,通过缩短nudging时间间隔以最终改进同化效果有一定局限性;合理的选择逼近因子值(4.0×10-4s-1)得到的同化结果与实况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4.
风廓线仪拥有高时、空分辨率探测能力,可做为多普勒雷达的重要辅助手段,为短时临近天气预报预警提供重要的监测信息。本文利用位于长春市气象站的CFL-03边界层风廓线仪并结合其它探测手段,对2008年9月17日发生在吉林省境内的区域性强雷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风廓线产品对冰雹预警的指示性作用,揭示了风廓线产品在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88年10月29日至11月4日的一周内,在丹佛的Stapleton国际机场进行了地基大气廓线试验(GAPEX).GAPEX的目标是用最新的遥感探测器获取和分析大气温度与湿度廓线资料.探测器包括6光谱通道被动微波廓线仪(MWP)、能提供1500个以上光谱通道的被动红外高分辨率干涉仪探测器(HIS)、以及主动无线电声学探测系统(RASS).用交叉台链(Cross-Chain)LORAN大气探测系统(CLASS)为现场热力学观测提供研究质量保证,用来检验3种遥感探测器中每一种的准确度和分辨率特性.本文给出这一试验项目的初步结果,向气象界通报GAPEX外场试验阶段所取得的进展.这些结果也显示了这种准确性高、连续运行的热力学廓线系统配合NOAA未来的业务用风廓线仪使用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资料用户的角度评论美国风廓线仪的应用现状和前景,简要介绍了有关技术问题,但不是重点。总结了现有风廓线仪网和计划中的系统,包括NOAA、NASA和大学的系统。描述了资料同化研究的范围和关系。讨论了业务应用和研究项目,包括数值天气预报、航空和空气污染。最后考虑有关风廓线仪在最终取代目前常规无线电探空仪高空系统中的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过去本站是用EL电接风向风速仪观测和记录风向风速的,近两年改成了EN风数据仪以后,不少测站都发现容易漏记飑线现象.经分析发现,EN风数据仪记录风向风速是每一个定时正点和非定时正点打印一次风向风速,同EL电接风向风速仪比较,很明显的区别就是,它缺乏风向风速的连续记录,不能把风向风速随时间的变化完整地记录下来.当有飑线过境时,就很容易遗漏掉.但是,只要掌握了其中的诀窍,飑线漏记现象还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8.
地面大气电场资料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大气电场仪对2008年6~10月天津地面大气电场变化进行连续监测。讨论晴空、稳定型降水、飑线和暴雨天气下地面大气电场强度特点,结合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对2008年9月4日飑线过程和2008年7月14日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大气电场仪曲线在雷暴发生前15~50min剧烈变化,在强对流天气的雷电监测中有明显的指示作用。结合雷达资料和闪电定位仪资料能够提高雷电预警和短时临近预报的准确率,多站点的大气电场仪数据能够扩大雷暴监测范围并且判断雷暴云移动路径。  相似文献   

19.
唐民  梅珏 《气象》2009,35(10):25-31
2006年6月22日从中午至半夜,上海浦东机场连续发生了3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对飞行安全及航班的正常都造成了很大影响.利用各种常规观测、多普勒雷达、卫星云图及风廓线仪等资料,对6月22日的连续性对流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此连续对流过程中3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过程具有明显差异,其触发机制也各不相同.其中第一次强对流天气为局地热力对流;第二次强对流天气为锋面过境引起的飑线过程;而第三次强对流天气是伴随中尺度低压环流的对流过程.在各次强对流过程发生前,浦东机场风廓线仪资料中均出现明显的风向的垂直切变,具有较好的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刚 《河南气象》2004,(1):48-48
过去本站是用EL电接风向风速仪观测和记录风向风速的,近两年改成了EN风数据仪以后,不少测站都发现容易漏记飑线现象。经分析发现,EN风数据仪记录风向风速是每一个定时正点和非定时正点打印一次风向风速,同EL电接风向风速仪比较,很明显的区别就是,它缺乏风向风速的连续记录,不能把风向风速随时问的变化完整地记录下来。当有飑线过境时,就很容易遗漏掉。但是,只要掌握了其中的诀窍,飑线漏记现象还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