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大气透明度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我国68个日射站晴天直接辐射资料,对大气透明度系数P_2、P_d、P_w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得出了计算大气透明度系数各分量(P_L、P_d、P_w)的比较合理的方法。对影响大气透明度系数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分析,绘制出大气透明度系数(P_2、P_d、P_w)的空间分布图,并讨论了它的规律,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Mauna Loa和南极站点月均观测大气CO_2和δ~(13)C资料分析了大气CO_2浓度的年际变化特征,发现大气CO_2浓度年际变化与ENSO呈正相关而与火山喷发指数呈负相关。大规模火山喷发能够降低强ENSO对大气CO_2浓度的年际变化的影响,不仅与喷发强度有关,还与持续作用时间有关。ENSO与火山喷发共同影响大气CO_2浓度年际变化,而分析期间内的El Chichon和Pinatubo喷发后大气CO_2和δ~(13)C年际变化的差异则受ENSO和火山喷发的强度以及两者的相对起始时间的影响。δ~(13)C分析结合Keeling Plot计算表明,ENSO对大气CO_2浓度年际变化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生产量的变化,而火山喷发对其影响则通过因温度降低和海洋施肥效应所引起的海洋吸收增加。  相似文献   

3.
读图     
<正>火山喷发的气候效应在美国科学院(NAS)最新发表的关于火山喷发的研究报告中,描绘了不同量级和持续时间的火山喷发对地球大气的影响。图中用喷发持续时间和岩浆量描述火山对大气的影响。来源:NAS亚洲高原冰川:区域应对干旱的重要缓冲机制  相似文献   

4.
火山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靖  张德二 《气象科技》2005,33(3):193-198
重大的火山喷发对气候的影响表现为地面温度降低,由于火山喷发存在季节、纬度和强度的差异,因此喷发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对辐射的影响也不同,降温出现的时间和降温的幅度不一致。中高纬喷发的火山主要影响发生喷发的半球,而中低纬的喷发可影响到全球,且影响时间较长;不同季节的火山喷发后,高纬度的温度响应较低纬明显,夏季的温度响应较冬季明显。有关火山活动对降水的影响目前已有了一些研究,但由于降水序列中火山信号较弱,同时还有ENSO等其他因子的影响,客观地分辨出火山的影响较复杂,目前尚无一致结论。  相似文献   

5.
火山活动与我国旱涝、冷暖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先恭  张富国 《气象学报》1985,43(2):196-207
本文根据近五百年的火山资料,研究了大火山的喷发与我国旱涝、冷暖的统计关系。发现火山活动对气温的影响比对降水的影响要明显得多。而且在火山喷发后我国有两次降温,分别出现在火山喷发后第8个月和第18个月。第二次降温比第一次降温要强烈得多。1951年以来,我国东北地区夏季低温冷害的发生可能与≥2级的火山喷发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6.
近50年火山喷发和太阳活动对我国气候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贾朋群  石广玉 《高原气象》2001,20(3):225-233
利用特征向量分析与时序叠加分析和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近50a来我国地面气温和降水场中火山喷发和太阳活动的气候信号,强烈的火山喷发导致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温,喷发1a多以后降温最明显,并能持续约半年。除这个主信号以外,青藏高原、东南沿海和东北地区都可能出现较为复杂的温度变化,温度变化与太阳活动之间的联系更多地反映在二者的振荡关系上。在降水场中的火山信号较弱,表现为火山喷发后的秋冬季节南方地区降水偏多。在青藏高原积雪和深层地温的变化中,没有发现火山和太阳活动信号。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本世纪发生的21次火山喷发个例与齐齐哈尔市温度变化的关系,得出很有意义的结果,火山喷发后,当地夏季降温最明显,其影响滞后10个月以上;降温幅度与火山喷发的强度和距离呈正相关,火山喷发后,生长季积温减少,易出现氏温冷害。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数值实验结果表明:火山喷发主要造成全球性降温,火山所在的纬度和喷发的季节都可以对喷发后全球温度变化的形式产生影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火山喷发,尤其是北半球高纬春夏季节的喷发,能产生很强的冷夏作用,可能会对全球天气、气候的变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火山喷发和太阳活动对我国温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特征向量分析、时序叠加分析和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了近50年来我国地面气温场中较为清晰的火山喷发和太阳活动信号。强烈的火山喷发导致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温,降温最明显的时段是喷发1年多以后,并能持续约半年。除这个主信号以外,青藏高原、东南沿海和东北地区都可能出现较为复杂的温度变化。温度变化与太阳活动之间的联系更多地反映在二者的振荡关系上。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中国西部干旱地区太阳直接辐照度随大气质量和透明度变化的经验关系式,计算出纬度φ=28°—50°N,间隔2°,透明系数P_2=0.55—0.85,间隔0.05的可能直接辐射月辐照量。  相似文献   

11.
火山活动对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系统地总结了火山活动对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主要结论如下:近百年至千年的气候变化和火山活动关系密切,强火山喷发可造成平流层4℃以上的增温和地表年、月平均温度约0.4℃、1℃的下降。地表温度下降的时空分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火山喷发特征(包括喷发位置、季节、强度等);海陆分布;火山气溶胶的光学特性;及其由直接辐射强迫引起的经向潜热输送的变化等等。同时还回顾了1991年皮纳图博喷发的有关研究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可能影响的数值模拟工作。  相似文献   

12.
王炳忠  潘根娣 《气象》1982,8(1):6-8
大气的混浊多是由工业微尘的扩散,火山的喷发、林火的发生等造成的,同时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及其他杂质也对此有重要的影响。它们都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反过来,如果我们对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进行监测,就可以了解大气混浊程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大气透明状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炳忠  潘根娣 《气象学报》1982,40(4):443-452
根据全国65个甲种日射站自建站起至1978年9:30,12:30,15:30各时次直接辐射的观测资料,计算了大气透明系数。为了便于各地间的比较和绘制全国分布图,所有各时次的资料都统一订正到M=2的情况下,计算中太阳常数取值S_0=1.98卡厘米~(-2)分~(-1)。 就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论,地势对大气透明度的影响最为显著,直接的结果是:高原为透明度高值区,盆地为低值区。 分析了影响大气透明度的两个重要因子——水汽和气溶胶的分布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水汽对辐射的吸收系根据探空资料求得的整层大气的含水量按Mugge和Muller的公式计算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2年3月—2013年2月新疆巴里坤国家基本气象站地基GPS反演的大气可降水量(P_(WV))、降水量逐时资料,研究分析了P_(WV)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GPS/P_(WV)资料能够反映巴里坤地区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变化。其中,P_(WV)月变化呈典型的单峰型分布,7月最大,1月最小;P_(WV)日变化呈1峰2谷变化,最大值出现在10:00,最小值出现在04:00和20:00。降水较最大P_(WV)出现时间明显滞后,春、夏季降水多发生在P_(WV)最大值出现后1~3 h,秋、冬季降水多发生在P_(WV)最大值出现后2~4 h;P_(WV)最大值与小时降水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P_(WV)最大值出现有降水产生共39次,占总次数62.9%,但与小时最大降水对应仅有18次。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朔州市气象局观测站1961~2009年日照、云量、风速及烟、霾、浮尘、扬沙、沙尘暴等气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初步分析了朔州市日照时数的年、季、月的变化特征、趋势及引起日照时数变化的因子。结果表明:朔州市年日照时数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其趋势变化率为-118.1h/10a,并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的特征;1980年之前为日照时数偏多期,1980年后日照时数开始减少,1990年后减少趋势明显加快;从季节变化来看四季总的趋势是减少的,其中夏季比较明显,且变化幅度最大,对年日照时数的变化影响较大;各月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不同速率的减少趋势,其中5月最为明显。近50a朔州市的年风速呈明显减小趋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快速减小,与朔州市自1990年代起经济规模的快速增长特别是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加快相对应,说明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排放污染物的急剧增长,导致大气气溶胶增加,空气污染逐年加重,加之风速逐年减小,利于大气气溶胶在低空积聚,造成大气透明度降低,日照时数减少。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1979年5~8月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日射观测资料.对高原夏季大气透明度特征以及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并对高原上大气透明度的表征方法以及各种特征量的物理含义作了较详细的描述,给出了计算高原上大气透明度的经验方程和大气透明度的空间分布。最后,还对卡斯特罗夫系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曾晓梅 《气象科技》2006,34(2):183-183
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没有上个世纪的几次火山爆发向大气中注入大量的灰尘和气溶胶,现在的海水温度会比目前高。这些火山喷发的影响与部分人类活动导致的海平面升高相抵消。根据12个新的、最先进的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研究人员发现,由于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Kraka-toa)1883年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61-2010年安徽省气象台站的定时观测资料,采用国标法计算安徽省近50年大气稳定度、混合层厚度和大气环境容量系数,并结合合肥市空气质量逐日观测数据初步分析了大气环境容量系数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徽省大气稳定度以中性类居多,稳定类其次;近50年来,中性类稳定度呈明显下降趋势,不稳定类和稳定类呈显著上升;不稳定类和稳定类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中性类不明显。年平均混合层厚度显著下降;春季混合层厚度在2000年左右发生转折,夏、秋、冬三季下降趋势显著;春、夏季混合层厚度高于秋、冬季,冬季最低,春季最高。安徽省大气环境容量系数以沿淮中部、大别山区南部和沿江中西部最大,淮北大部、大别山区北部和江南南部最小,各地均呈现一致的显著下降趋势,并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年内大气环境容量系数呈"双峰型"分布,秋、冬季为低值时段,大气对污染物容纳能力较差,不利于扩散和清除,空气质量较差。总的来看,1961-2010年安徽省大气稳定度显著增加,混合层厚度较明显下降、风速快速减弱是全省大气环境容量系数变小、大气自净能力减弱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利用1998年瓦里关地区太阳辐射资料,计算了大气透明度系数P2和太阳直接辐射在大气中的各种衰减。并对高原清洁地区大气透明度系数和太阳直接辐射减弱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青海高原太阳辐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西宁莫家泉湾和玉树辐射观测站的资料分别进行了订正和插补,对青海省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年际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省年总辐射量高,总的分布趋势西高东低;20世纪70年代是总辐射高值时期,而80年代处于明显的低值时期,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有所回升,但90年代中期后处于下降状态。70年代的高值期和80年代低值期的出现与该时段青海省云雨状况和全球重大火山喷发事件密切相关,火山喷发是导致80年代总辐射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