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利用1:20万区域化探资料,研究了微量元素在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中的分布,明确了元素含量在水系沉积物中基本能反映土壤中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通过研究微最元素含量分布对人体健康及农作物的影响,确定了Γ、Cu、Sn、MgO、Be、Mn、Ni、Sr、Cd等元素过剩或缺乏与地方病的关系,明确了Zn、Cu、Mo、P、K2O、Mn等元素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对区内与地球化学环境直接有关的疾病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峡库区土壤与水系沉积物Cd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长江三峡库区段不同介质中Cd的分布特征和长江水系沉积物在垂向、横向剖面上的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发现,残坡积型土壤与长江干流水系沉积物Cd含量差异较大,水系沉积物具明显的高Cd异常;各个沉积时期的水系沉积物中均存在Cd异常,上游来源的Cd是引起三峡库区水系沉积物高Cd异常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对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中Cd的含量影响明显,在厂矿、码头、生活垃圾场等地区土壤中Cd的含量远高于一般地区土壤中Cd的含量,城市排污水系沉积物Cd的含量也高于长江干流水系沉积物Cd的含量。自然源是沿长江流域Cd异常普遍存在的根本原因,而人为源却有可能是高Cd异常主要沿长江干流及支流两岸大中城市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前言在东育空地方水系沉积物中微迹元素的分布有几种多元素的共生组合.这些暂时归因于基岩地球化学和次生环境对水系沉积物金属含量的影响.主要成果表明:(1)在主要由古生代页岩导生的沉积物中,Mo和V的含量级次增高,而Cu、Cr和Ni的含量增高的程度不大.(2)酸性水系(pH值小于4.5)沉积物中Mn、Ni、Co和Zn的含  相似文献   

4.
以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表层土壤B、Cu、Mn、Zn、Mo 5种元素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微量元素含量状况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从成土母质、土地利用方式、pH值和有机质含量4个方面来分析其对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利用GIS空间分析法、SPSS数理统计法和相关分析法对揭东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揭东区表层土壤B、Cu、Mn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0 mg/kg、14.5 mg/kg、313 mg/kg,含量均处于缺乏水平;Zn元素的平均含量为77.3 mg/kg,总体处于较丰富水平;Mo元素的平均含量为1.31 mg/kg,含量丰富。相关分析表明B、Cu、Mn、Zn、Mo均受到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在粉砂岩成土母质区土壤中B和Mn含量最高,凝灰岩成土母质区土壤中Cu和Mo含量最高,Zn在第四纪沉积物中含量最高;比较各种利用方式的土壤,B、Cu在农用地中含量最高,Mn、Zn和Mo在建设用地中含量最高;土壤pH值与B、Cu、Mn、Zn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有机质与B、Cu、Zn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  相似文献   

5.
区域化探扫面资料在农业及环境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了分析对比的方法将河北省1:20万青龙幅和山海关幅的区域地球化学资料应用于农业及环境问题的研究。通过对研究区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中元素分布特征的比较,表明该区水系沉积物中元素含量能够在区域上反映土壤中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将历年来农作物产量及疾病死亡率分布与地球化学元素分布进行对比,发现有一定的关系。并发现该区大面积缺锌、钼、铜元素,影响了某些农作物产量的增长。还发现了环境中钼元素的分布对食道癌的影响,铬元素的分布对高血压、糖尿病的影响。文中还提出了潘家口水库上游的铬、砷、铅异常的潜在威胁。根据上述结果,初步确定了各元素在该区的正常、过量及缺乏限,并尝试性地编制了标有“缺乏区”“潜在缺乏区”“潜在过剩区”的锌、铜、钴、钼、铬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图。  相似文献   

6.
地质背景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以渝北地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地质背景对土壤元素的控制特征,可为区域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种植施肥和农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网格化定位与化学分析的方法,结合GIS技术和相关评价标准,探讨了地质背景对Cl、Mn、B、Zn、Cu和Mo元素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渝北地区土壤Mn、Cu、Zn元素含量整体处于适中与丰富水平,Mo、B元素丰缺参半;B、Mo元素含量显著高于重庆主城区,Zn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全国水平。受地质背景影响,B、Cl、Cu、Mn元素呈现高度空间相关性,结构性空间变异起主导作用;Mo、Zn元素表现中等空间相关性,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因素双重控制。地层的组对元素含量分布起主控作用,土壤元素含量分布形状在空间上与地层组相对应。成土母岩决定土壤元素含量,是土壤元素含量水平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其影响因素主要为岩石类型,其次为岩石形成的地质时期。土壤类型显著影响元素含量,总体上,Mn、Cu、Zn、Mo、B在石灰岩土中含量最高;除B、Mo元素外,其他元素在黄壤中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7.
通过辽宁铁岭地区柴河流域的多介质采样研究,系统阐述了铅锌矿开采对流域地球化学特征和生态地球化学特征的改变,揭示了元素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对矿区居民的影响。矿山开采造成其下游土壤、水、水系沉积物中Ca、Mg、Cd、Hg、Pb、Zn和s等元素的高度积累,受河流沉积作用影响而表现出纵向和垂向上的有规律变化。土壤、水、水系沉积物等介质中的重金属积累通过河流活动对生态环境构成影响,造成不同种植区域农作物籽实中含量的差异性。重金属元素通过进食和饮水等生理活动进入人体,在头发中聚集,使矿区居民头发中cd等重金属含量高于辽宁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8.
胡小梅  龚鹏  李娟  闭向阳 《地质通报》2014,33(5):741-750
以江西省武宁县石门寺钨铜矿区燕山期和晋宁期岩体风化作用过程中W、Cu等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反映风化程度的化学风化指数CIA、风化作用过程中组分得失的估算、不同介质中W、Cu等成矿元素的含量变化及大离子亲石元素表生地球化学行为等方法的研究表明,石门寺钨铜矿区2个时期岩体元素淋失与风化强度有关,土壤剖面中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大量淋失,而W、Cu等成矿元素在土壤B层中显著富集;从岩石到土壤、再到水系沉积物风化过程中,W、Cu等成矿元素含量逐渐升高,为此,一级水系沉积物和B层土壤是赣北九岭W、Sn、Cu、Mo多金属矿集区地球化学找矿的绝佳采样介质,是矿集区内找矿新突破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以江西省武宁县石门寺钨铜矿区燕山期和晋宁期岩体风化作用过程中W、Cu等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反映风化程度的化学风化指数CIA、风化作用过程中组分得失的估算、不同介质中W、Cu等成矿元素的含量变化及大离子亲石元素表生地球化学行为等方法的研究表明,石门寺钨铜矿区2个时期岩体元素淋失与风化强度有关,土壤剖面中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大量淋失,而W、Cu等成矿元素在土壤B层中显著富集;从岩石到土壤、再到水系沉积物风化过程中,W、Cu等成矿元素含量逐渐升高,为此,一级水系沉积物和B层土壤是赣北九岭W、Sn、Cu、Mo多金属矿集区地球化学找矿的绝佳采样介质,是矿集区内找矿新突破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铜绿山铜铁矿床尾矿砂中重金属元素的释放迁移地球化学过程及其扩散范围,运用ICP.MS对大冶铜绿山铜铁矿床尾砂库的尾矿砂及其相关的水系沉积物和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稀土元素进行了测试分析.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发现,研究区重金属元素在尾矿砂垂向剖面和水系沉积物中具有较明显的垂向和横向空间分布规律;尾砂库西北边水稻田土壤明显受到Cu、Zn、Cd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及微量元素比值研究揭示了污染原因可能是水稻田土壤继承了附近废弃的选矿厂和矿体的特征;尾矿砂和水系沉积物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及微量元素比值的变化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重金属元素在垂向和横向空间上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东北黑土地1:2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对黑龙江省讷河市土壤中微量元素B、Cu、Mo、Fe、Mn、Zn元素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土壤表层Mn元素含量丰富,Fe、Mo元素含量较丰富,B、Cu、Zn元素含量较缺乏;②土壤表层微量元素Cu、Fe、Mn、Zn有效态含量丰富,B有效态含量中等,Mo有效态含量缺乏;③黑土剖面中微量元素淋溶淀积程度明显,表现为以淋溶层较低,表层和淀积层较高,而草甸土淋溶淀积不明显.依据土壤中微量元素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分布特点,应选择施用微量元素肥料,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东北黑土地1:2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对黑龙江省讷河市土壤中微量元素B、Cu、Mo、Fe、Mn、Zn元素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土壤表层Mn元素含量丰富,Fe、Mo元素含量较丰富,B、Cu、Zn元素含量较缺乏;②土壤表层微量元素Cu、Fe、Mn、Zn有效态含量丰富,B有效态含量中等,Mo有效态含量缺乏;③黑土剖面中微量元素淋溶淀积程度明显,表现为以淋溶层较低,表层和淀积层较高,而草甸土淋溶淀积不明显.依据土壤中微量元素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分布特点,应选择施用微量元素肥料,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藏吉隆盆地沃马剖面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藏吉隆盆地沃马剖面上变价元素Fe、Mn的赋存形态分析, 根据变价元素不同赋存形态含量与古气候的关系, 探讨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的环境变迁历程.应用元素地球化学原理, 参考常规常量元素指标和测年资料, 确定了该剖面10.0~1.7 Ma来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该剖面地层沉积时的地球化学环境历经强还原状态到弱氧化状态再到还原状态的变化过程, 其对应古气候呈现由干冷转向暖湿再到干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四川江油河西乡附子产地表层土壤中B、Mo、Zn、Cu、Fe、Mn等微量元素及其有效态含量、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状况的评价,讨论了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与其全量、pH值以有机质含量之间的关系,针对其有效态含量特征,提出了附子种植过程的土肥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广东韶关地区某些有矿、矿化和无矿花岗岩在造岩组分、成矿元素钨、微迹元素及其成岩时物理化学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提出K/Na比值、全岩和黑云母的H_2O~+含量、岩体钨丰度及钨随岩浆结晶分异过程的富集程度、黑云母WO_3含量、微迹元素(Mo、Cu、Ag、Bi)的丰度和统计参数、岩体形成过程中压力、氧化条件的变化等特征均可作为评价该区燕山期花岗岩类含矿性的地球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五常地区土壤肥力及环境健康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农业用地的角度,以地球化学为主要手段,对黑龙江五常地区的土壤肥力指标及环境健康指标进行了筛选,并对其中各元素指标的地球化学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参考1990年出版的《中国土壤元素背景》以及依据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得出结论:五常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及植物所必需大量元素中N、K、C、Mg、S的含量相对于全国土壤(A层)背景值较为丰富, P、Ca较缺乏;对Hg、Pb、Zn、Cu、As、Cr、Ni重金属元素进行综合评价, 99%以上的土壤达到了一级标准;必需微量元素中Fe、Mn相对于全国土壤(A层)背景值较为丰富,B、 Mo、Zn、Cl较为缺乏。  相似文献   

17.
The elemental geochemistry of major, minor and trace elements in iron–manganese cutans and the corresponding matrix soils, collected from three Alfisols in central China, are studied using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s as well as correlation and factor analyses. Fe–Mn cutans accumulate high concentrations of MnO2 and Fe2O3. Mean values of these two elements in cutans are about 13.7 and 1.4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matrix soils. pH, clay contents, extractable X-ray noncrystalline Fe (Feo) and the ratio of Feo to free Fe-oxide (Fed) in cutans are notab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rresponding matrices. Cutans are also enriched in some bases and heavy metals. Averages of K, Na, Co and Pb concentrations are about 2.0, 1.4, 15.4 and 6.0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matrices. Statistical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Co, Ni, Li, Cu and Zn are abundant in Mn minerals of cutans, while Pb exists mainly in iron minerals. Fe–Mn cutans constitute an active microzone of solid–solution–plant–air interaction, element movement and exchange in soils, which cause the contents of Fe- and Mn-oxides, elemental concentrations, and geochemical behavior of cutan to show marked differences in matrix soils.  相似文献   

18.
火山热液型铅锌矿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预测指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火山热液型铅锌矿床赋矿围岩、后期脉岩和蚀变岩石中成矿元素铅锌银含量高,矿体元素组合复杂,原生异常发育,并存在着原生分带现象。矿体前缘元素为I、Hg、As、Sb、B、Ba;近矿指示元素是Pb、Zn、Ag、Au、Cd、Mn、Cu;尾部或矿下指示元素为Cu、Mo、W、Sn。根据矿床指示元素的分布规律和原生晕的分带性,研制了判别矿床剥蚀程度和评价异常的地球化学指标,建立了该类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标志。  相似文献   

19.
北山地区植被属戈壁荒漠植被类型,主要植物群落为红沙,红沙中多数元素特别是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的含量和变化系数矿区大于背景区,元素含量背景区呈对数正态分布,矿区呈偏对数正态或多峰分布,红沙中的元素组合分类背景区为Au,Cu,Pb,Zn,As,Sb,Mo,V,Mn和Ag,Sn,Sr,Ba及Ti,Cr,Co,Ni,金矿区为Au,Ag,As,Sb,Mo,Mn,Sr和Cu,Pb,Zn,Sn,Ba及Co,Ni,Ti,V,Cr,铜矿区为Cu,Pb,Zn,Mo,Au,Ag,Ba和As,Sb,Sn,Mn及Ti,V,Cr,Co,Ni,Sr,矿区红沙中浓集系数较大的元素多数在矿区岩石中的浓集系统亦较大,金,铜矿床红沙和岩石中的特征元素分别都有Au,Ag,Ag,Sb,Mo,(Mn)和Cu,Pb,(Ba,Ti,Cr)。在金,铜矿床(体上方分别发育有良好的Au和Cu的生物地球化学异常和元素组合及分带,根据红沙的地球化学特征能,判断金或铜矿种类型,并能对掩埋,隐伏金,铜矿床(体)进行定位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