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总结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所表达的治疗血证的独特经验。唐氏善用小柴胡汤治疗诸血证,全书单以小柴胡汤为处方治疗血证者即有56处,涉及各个篇章,取柴胡、黄芩和解少阳之义者更广。通读全书发现唐氏之义,可知小柴胡汤不仅为少阳病主方,因其通达三焦阳气故加化瘀之品可散三焦腠理瘀血;因其达木郁故可解郁热、行结气,以清化内郁之相火;因其通上焦津液、展布气机,故加宣发卫气之药,可解血家表证而无伤津动血之患。  相似文献   

2.
介绍胡陵静教授运用治血四法论治膀胱癌血尿的经验。胡教授认为膀胱癌血尿主要病机可概括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及气不摄血、血溢脉外,湿、热、瘀、虚是其病理因素,临证借鉴清代唐容川《血证论》中治血四法的学术思想,临床主张辨因止血,急则治其标;消瘀止血,血止不留瘀;宁血调气,从脏腑论治;培补脾肾,邪祛后扶正。临床创制经验方滋阴止血汤,随证加减,屡获佳效。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扩张症是呼吸科常见疾病,临床医家对其著述颇丰。笔者结合方约之治崩三法及支气管扩张咯血临床诊治经验,认为“塞流”“澄源”“复旧”可作为支气管扩张咯血的基本治则和根本大法。急性出血期当截留止血,以防亡脱;止血过程中寓“澄源”于“塞流”,辨证审因,或清或补或消;血止之后,补虚固本以复其旧,三法同施,塞流不离澄源,澄源不忘复旧。此外,“塞流”“澄源”“复旧”可作为一切血证治疗大法,关键之处在于把握病证,随症而治,如此便可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4.
基于肠道微生态探讨黎月恒教授运用“保胃气”思想治疗恶性肿瘤经验。黎教授认为,在恶性肿瘤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应注重“保胃气”思想的运用。“保胃气”思想包括健脾和胃,保护胃气;行气理气,调畅胃气 ;补中和胃,扶助胃气;培补后天,恢复胃气;预后吉凶,胃气为本。中医学“保胃气”与“肠道微生态”理论关系密切,认为肠道微生态定位在肠,功能属胃。肿瘤患者手术后、放化疗后均可在肿瘤经验方的基础上配伍 “保胃气”中药,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5.
介绍黄贵华教授治疗便秘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黄教授认为便秘是由于人体气滞、寒凝、湿阻、热结、气血阴阳亏虚,使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临床上分虚实两端,辨为热秘、气秘、湿热秘、气虚秘、血虚秘、阳虚秘6个证型,予承气汤、四逆汤及自拟经验方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介绍胡陵静教授运用解毒消斑汤治疗肺癌靶向药物相关性皮疹经验。胡教授认为本病主要病因病机为禀赋不受,邪毒侵袭。本病病机传变可为气分传营入血,或者卫分之邪越传营血分以及热邪直中气、血,传变规律以气血合病为主。参卫气营血理论,临证以清气泄热、解毒凉血为法,运用解毒消斑汤治疗,获得较好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7.
总结刘常春老中医治疗吐血经验。刘老认为吐血有虚实之分,与嗜食醇酒厚味、情志过极、劳倦过度、久病损伤有关,引起吐血的病因虽复杂,但其病机主要关乎火热偏盛致迫血妄行、虚失摄致血溢脉外。治疗须辨明轻重虚实,分别以止血、化瘀、宁血及补虚为治疗大法。以1例病案为佐证,以期提供救治吐血急症之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片联合血安1号方治疗气不摄血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不摄血型ITP患者60 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甲泼尼龙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安1号方治疗,2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小板计数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0%(24/30),对照组为63.33%(19/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外周血小板计数水平、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甲泼尼龙片联合血安1号方治疗气不摄血型ITP比单用甲泼尼龙片疗效更好,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陈慧侬教授治疗高泌乳素血症不孕的经验。陈教授认为,肝气郁结、冲气上逆是高泌乳素血症的主要病机,治疗以疏肝理气、平冲降逆为大法,以定经汤加减治疗。临床根据症状遣方用药,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0.
介绍谈珍瑜教授治疗产后身痛的经验。谈教授认为,产后身痛以气亏血虚为其本,且以血亏为主,气亏为次;瘀血阻滞、感受外邪为其标。治疗上常以扶正固本为主,重在治本,本固标去。以补益气血为大法,祛风通络、温经止痛,运用四物汤为基础方加味或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之,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11.
介绍车树强教授运用补肾活血法为主分期治疗IgA肾病血尿的经验。认为IgA肾病血尿病机关键是肾虚血瘀,治疗以补肾活血为基本大法,辅以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补心益脾、补气摄血、益气养阴等治法,并根据本病进展特点将其分为急性期、进展期和慢性期,分期论治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刘以敏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1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刘以敏门诊治疗小儿ITP的病案,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的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分析其治疗ITP的用药频次、药性归经、核心处方等。结果:共纳入处方120首,中药136味,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仙鹤草、当归、小枣、甘草、茯苓、黄芪等,功效以收敛止血、解毒为主,性味以平性、甘味为主,归经以脾、肺、肝经为主,高频药物组合主要有甘草-仙鹤草、当归-仙鹤草、小枣-仙鹤草等。聚类分析获得核心处方4首。结论:刘以敏治疗小儿ITP首辨虚实,用药平和,多从血分论治,常用收敛止血、解毒之药,调血亦祛邪,兼顾补血活血、补脾益气,虚实同治。  相似文献   

13.
介绍王永宏教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遗留慢性盆腔痛经验。王教授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以正气亏虚为本,瘀血阻滞为标,与肾、脾、肝密切相关。根据“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这一理论,治疗上重在补肾健脾、疏肝行气、祛瘀止痛,并结合调周法,辅以中医外治法如妇科外敷包外用热敷小腹,同时强调情志疏导,日常养护。临证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灵活化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介绍黄贵华教授治疗血液病的中医思路。黄教授认为凡血证总不离肾精亏虚,乃因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精生髓,精血同源。其以调水火、调脾胃、祛湿热治其标,待其标去再以补肾填精固其本为基本治疗思路,为血液病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朱明芳教授运用清消补三法论治过敏性紫癜的经验。朱教授认为过敏性紫癜的发病与“风、热、湿、瘀、虚”相关,将其分为初期、进展期及恢复期三期辨证论治,应用清消补三法进行个体化治疗,以“清”凉血消斑,以“消”祛瘀除湿化斑,以“补”扶正止血退斑,遣方用药灵活,祛邪补虚,从源头治病、防病,并将消法贯彻本病治疗的始终。如久病耗伤气阴,兼感风热之邪,当清补并用,祛邪避免伤正,补虚切勿留邪,并配以少量行气活血化瘀之药以促进皮损消退,退后不留瘀;若因虚致痰湿、瘀血内生,则应消补并行,标本兼治。朱教授认为明确其病因病机,切中要害,灵活结合清消补三法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症状,同时减少复发,缩短病程,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介绍国医大师潘敏求教授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临证经验。潘教授认为放射性肺损伤病位在肺,以气阴耗伤、瘀毒壅肺为基本病机,多辨为气阴亏虚、瘀毒内结证,临床治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化瘀散结为主。潘教授临床多以经验方肺复方配合经方加减治疗,并注重分期论治,放疗过程中易损伤脾、肾二脏,故其临证亦强调健脾益肾,并认为热毒贯穿疾病始终,整个病程可适当加以活血化瘀、清热凉血等药物,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7.
介绍江劲波教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经验。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江教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为外邪入里、脏腑功能失调、七情内伤等致火热内盛,迫血妄行而发病;或气血亏虚、阴阳亏损而致病。临证辨为火热迫血妄行证、心脾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火旺证、脾肾阳虚失血证,分别以三黄四物汤、八珍汤、二至丸合茜根散、附子理中丸治疗,并随症加减,获得佳效。  相似文献   

18.
介绍蒋益兰教授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经验。蒋教授认为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病机主要为脾胃亏虚、肾精不足,从而导致气血亏虚、精亏髓少,故以健脾益胃、补益气血、填精生髓为治疗原则,用药以扶正培本为主,且注重顾护脾胃之气,恢复脾胃运化功能。方药主要以经验方脾肾方为基础,随症加减,灵活变通,临床疗效显著。并附验案2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9.
介绍朱莹教授从湿热论治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证经验。朱教授认为,本病活动期发病的主要病机多为湿热互结、气血壅滞,其中脾胃气虚贯穿于UC的整个病情发展过程。朱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活动期UC在治疗上应从湿热、气(气滞)、血(血瘀)入手,以清化湿热、调气行血、抑肝扶脾为治疗大法,并强调健脾之法应贯穿始终。同时,活动期慎用收敛固涩之品,以免闭门留寇,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0.
介绍薛莎教授采用“塞因塞用”之益气养阴法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经验。薛教授认为,老年人因年老体衰、脏腑功能减退而易发功能性便秘,其中气阴两虚是其发病的关键,因此主张以“塞因塞用”之益气养阴法治疗。临证治疗中,薛教授通过合参药理,巧用经方,固本为基,兼以通导,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