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熏蒸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分]、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痉挛程度[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7%,对照组为8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GMFM、BBS、M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有较好疗效,对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极佳,有利于患儿的健康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抗痉挛体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 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 例。对照1组采用普通头针治疗,对照2组采用靳三针头针治疗,治疗组采用靳三针头针加抗痉挛体针治疗,每组同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3组患儿下肢肌张力与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儿治疗后的腓肠肌、腘绳肌以及内收肌的肌张力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患儿的下肢肌张力改善优于对照1、2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患儿的下肢髋关节(内收度、外展度以及屈伸ROM)、膝关节(屈曲度、伸展度以及屈伸ROM)、踝关节(背伸度、跖曲度以及屈伸ROM)的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儿的下肢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1、2组(P<0.05或P<0.01)。结论:靳三针头针加抗痉挛体针能较好改善痉挛型患儿下肢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头针联合听觉统合训练治疗精神发育迟缓伴语言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 例精神发育迟缓伴语言障碍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 例,对照组采用听觉统合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针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采用医用事件相关电位仪检测2组治疗前后事件相关电位听觉 P300 潜伏期和波幅;采用脑电记录仪测定双侧额区、双侧颞区Lemple-Ziv Complexity(LZC)值,对患儿进行格赛尔(Gesell)整体发育评估、语言发育商(DQ)评价、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中智力发育指数(MDI)评价、韦氏幼儿及儿童智力量表(WISC,包括操作智商、全智商、语言智商)评价,比较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4%(40/42),对照组为80.95%(34/4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事件相关电位听觉 P300波幅、事件相关电位听觉 P300峰潜伏期,左额区、右额区、左颞区、右颞区LZC值,Gesell、DQ、MDI评分,操作智商、全智商、语言智商评分,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头针联合听觉统合训练可提升精神发育迟缓伴语言障碍患儿各区LZC值及P300波幅,降低P300峰潜伏期,改善患儿脑电活动,提升其认知功能、语言发育状态及智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五音疗法结合针刺促进小儿脑瘫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瘫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五音疗法进行干预。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89%(40/45),对照组为71.11%(32/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瘫患儿给予五音疗法结合针刺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头针与MOTOmed康复训练联合治疗对中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52 例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 例。对照组予单纯MOTOmed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头针(取穴瘫痪对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百会、四神聪)联合MOTOmed康复训练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上肢Fugl-Meyer量表中上肢部分(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及上肢、手Brunnstrom分期的改变。结果:对照组脱落1 例。治疗后,2组Fugl-Meyer、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上肢、手Brunnstrom分期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头针联合MOTOmed训练的康复治疗对中风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疗效颇佳,并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膏肓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头针结合膏肓灸法治疗,对照组单用头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8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评分及疲劳量表-14(FS-14)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膏肓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80例给予头针治疗,治疗组84例给予头针联合体针治疗。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病情轻重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情轻重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治疗效果明显,可改善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悬吊运动疗法(SET)治疗脑性瘫痪(CP)患儿的疗效,为SET的推广运用提供一定的循证医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从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在Web of Science、 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关于SET治疗CP患儿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及偏倚风险评价后,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1336 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SET在提高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D区评分[MD=6.08,95%CI(3.17,9.00),P<0.0001]、GMFM E区评分[MD=6.54,95%CI(4.91,8.18),P<0.00001]、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MD=5.29,95%CI(3.71,6.86),P<0.00001]、Fugl-Meyer评估量表(FMA)评分[MD=11.51,95%CI(9.28,13.74),P<0.00001]及降低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MD=-0.55,95%CI(-0.68,-0.43),P<0.00001]方面,均优于常规运动治疗。结论:SET对CP患儿的运动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可为CP患儿的临床康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芪柏塌渍膏在20%甘露醇所致小儿静脉炎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02例采用静脉留置针静脉滴注20%甘露醇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1例。观察组在静脉输注甘露醇时在穿刺点上方5cm处给予芪柏塌渍膏外敷,对照组给予50%硫酸镁外敷。比较2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与发生时间、静脉滴注疼痛程度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3.73%(7/51),低于对照组的52.94%(27/51);发生时间为(5.70±1.58)d,较对照组的(3.56±1.42)d延长;静脉滴注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芪柏塌渍膏外敷可有效预防20%甘露醇所致的小儿静脉炎,减轻患儿的痛苦,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辅助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功能性便秘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首先给予开塞露通便治疗,而后运用四磨汤口服液及妈咪爱治疗,同时结合饮食调理及排便习惯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儿推拿辅助治疗。2周后观察2组患儿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优于对照组的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推拿辅助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疗效良好,操作简便,患儿及家属均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护联合宣教对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依从性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32 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66 例。2组患儿均接受支气管肺炎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护联合宣教。统计2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肺功能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定量表对患儿家长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患儿按时服药、体育锻炼、饮食调理、自我检测的各项依从性评分及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出量(FEV1)、最大呼气中期流速(FEV25%~75%)和最大呼气流(P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平均平喘时间、止咳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医护联合宣教可有效提高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依从性,促进肺功能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朱氏头皮针长留针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7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2组均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朱氏头皮针长留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头针治疗。连续干预2周。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记录患者的简式 Fugl-Meryer运动功能(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各个时间节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 (P<0.05);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FMA评分、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朱氏头皮针长留针法可以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韦杏  邹敏  冯志琼 《应用海洋学学报》2020,36(3):1900/1/1 0:00:00-3
目的:观察壮医龙盘止咳方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的患儿,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壮医龙盘止咳方治疗,对照组予小儿宣肺止咳颗粒治疗,治疗5d后观察2组患儿的疗效、白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NF-γ)含量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66%(26/29),对照组为76.67%(23/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L-4高于对照组,INF-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龙盘止咳方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烟艾灸治疗小儿风寒袭肺型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小儿风寒袭肺型咳嗽患儿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无烟艾灸进行干预。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及中医症状评分。结论: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 %(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烟艾灸治小儿风寒袭肺型咳嗽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味止痒合剂对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4例慢性瘙痒性皮肤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加味止痒合剂治疗。分析比较2组止痒效果、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治疗满意度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34%,对照组为86.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表及治疗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止痒合剂治疗慢性瘙痒性皮肤病效果显著,能有效止痒且可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护理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效果。方法:选取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98例,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所采取的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的痉挛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3.88%(46/49),高于对照组的75.51%(37/4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痉挛情况恢复良好,肌张力1级与1+级患者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实施中医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痉挛情况,极大地提高患者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银质针配合推拿治疗肩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肩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银质针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单用推拿治疗,比较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评分(JOA)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83%,对照组为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和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肩关节炎患者采用银质针配合推拿治疗,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对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肩关节功能(C-M评分)及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16%,对照组为76.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M评分、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肩周炎疗效优于单用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芒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芒针治疗。对比2组综合疗效及疼痛程度、腰椎功能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芒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确切,腰部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均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激痛点火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激痛点火针疗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并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及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激痛点火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腰背部功能,优于普通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