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心系病患者常见证型的脉象分布差异,探索弦脉的特征性脉象参数,为中医临床心系病的脉诊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运用ZM-Ⅲc型智能脉象仪收集入选患者的脉象信息,将入选患者分为气血虚、阴虚、阳虚、气阴两虚、气滞、寒凝、血瘀、痰饮8种证型,探索其脉象分布特点与差异,并进一步寻找弦脉的特征性脉象参数。结果:在211例心脏病患者中,以气阴两虚型、气滞型、血瘀型较为多见,脉象分布以结代脉和弦脉为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3、h4、h5、h3/h1、h4/h1、h5/h1、w对弦脉的诊断价值较高,其中h3的ROC曲线下面积达0.847,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79、0.808。结论:脉象仪可为临床心系病诊治过程中的辨证分型提供准确、可靠的客观依据,当心系病患者出现弦脉时,可初步推断患者的外周阻力高、血管弹性差,对心系病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对外感病证的理法方药论述是现代医师用来治疗普通感冒的尺晷。本文以《伤寒论》相关条文为文本,结合临床现状,分别从张仲景对感冒的态度与治疗原则阐述其对感冒的整体认知观,即爱身惜命、忌忍病;知传变、明寒温;服药可不拘时。冀临床工作者在对待普通感冒上应“勿以善小而不为”,以达治病防微杜渐的警醒效果。  相似文献   

3.
湿邪致病临床广泛多见,病情繁杂多端且不易诊断。作为中医特色诊法的脉诊是临床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3种与湿邪有密切关联的脉象——缓脉、细脉、濡脉,来探讨湿邪致病脉象的变化及其特点,认为湿邪致病初期阶段多见濡脉,湿邪加剧,气血始衰可见细脉,湿邪致病日久,气血大虚,阳气衰微而见濡脉,以期为湿邪致病提供有效的辨证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是世界上应用海洋药物治疗疾病最早的国家之一。历代医药本草典籍,如《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等,收载了数以千计以海洋药物为主体的方剂(含食疗方),收录的海洋本草药物有详细记载的达11 0余种。海洋本草的应用与研究积累的大量文献资料,为现代海洋药物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基础信息。中国现代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就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中药研究的迅速发展,被认识和发掘的海洋本草的种类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和特色,笔者结合《内经》对《伤寒论》“观其脉证”法进行解析。认为详观脉证是辨证的前提,临床面对患者应四诊合参,以脉为先、善抓主症、动态观察,同时注重个别症状。审证求因是辨证论治的关键环节,应依脉证辨阴阳、辨病邪类型、辨病位、辨虚实、辨实热。  相似文献   

6.
多寐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发作性嗜睡病、精神病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多寐与脾胃关系越来越密切。《周易》提出脾为五脏之始,《黄帝内经》从经络循行、卫气产生及作用阐述了多寐与脾胃关系;古代众多医家论述了多寐可归咎于脾胃气虚、脾胃阳虚、痰湿困脾;现代各医家从脾胃论治多寐,效果甚佳。脾胃虚弱是多寐之本,中医论治多寐当以脾胃为先,根据临床情况,同时兼顾调理其他相关脏腑。  相似文献   

7.
介绍赵英强教授从弦紧脉辨高血压病预后的经验。赵教授认为弦紧脉在判断高血压病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根据脉象的弦紧变化判断高血压病的顺逆和预后。脉象由紧转弦,疾病向愈,预后较好,血压稳定;脉象由弦转紧,疾病进展,血压不稳定,此时应及时干预,防止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8.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10):F0002-F0002
海洋药物领域首部大型志书《中华海洋本草》首发仪式于2009年9月27日上午在北京京西宾馆隆重举行。国家海洋局,以及国家发展与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和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等有关单位领导,医药界、海洋界多位院士、专家及《中华海洋本草》编纂委员会主要成员等出席仪式。  相似文献   

9.
介绍蒋士生教授运用黄连治疗脾胃病的临证经验。蒋教授在脾胃病的治疗中擅于运用黄连,认为黄连一药具有清热燥湿、除满消痞、厚肠止泻、泻火解毒等功效,适用于中焦脾胃虚热证。其临证细查舌脉象,把握黄连用量,并灵活配伍,善用药对,如黄连配党参、黄连配半夏、黄连配干姜、黄连配木香等,其通过病证结合、辨证配伍,将黄连用于多种脾胃病的治疗中,并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附典型病案1则以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介绍胡陵静教授运用治血四法论治膀胱癌血尿的经验。胡教授认为膀胱癌血尿主要病机可概括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及气不摄血、血溢脉外,湿、热、瘀、虚是其病理因素,临证借鉴清代唐容川《血证论》中治血四法的学术思想,临床主张辨因止血,急则治其标;消瘀止血,血止不留瘀;宁血调气,从脏腑论治;培补脾肾,邪祛后扶正。临床创制经验方滋阴止血汤,随证加减,屡获佳效。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应用规律。方法:依托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录入所收集的医案,建立数据库,利用频次统计、关键词分析、黄金分割法、关联规则法及聚类分析法分析本方证的发病规律、症状规律、用药规律及药-症关系、症状间关联度。结果: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核心症状为失眠、烦躁、胸满、心悸、大便干、口苦、口干、纳差等,常见舌质为红舌、淡舌,常见苔质为薄苔、腻苔,常见脉象为弦、细、沉、滑。本方证涉及的中医疾病以心系疾病为主,西医疾病以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主。临床上使用此方,加味药物多属寒、温性,五味以甘、苦、辛为主,主入脾、肝、心经。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病位主在肝胆,主症为胸胁胀满、烦惊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该方有枢转少阳、镇静安神之功,作用于半表半里及三焦,主治疾病以抑郁、癫狂等情志疾病为主。运用数据分析挖掘本方的临床应用规律,可为正确应用经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温经汤方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金匮要略》部分,同期的本草著作是《神农本草经》。本文从《神农本草经》角度解读张仲景对温经汤组成药物的运用,分析和总结该方的组方规律,并对温经汤方证进行探析,得出温经汤方证中有风寒湿外邪、虚热、瘀血、水饮等四种病理机制,全方“辛苦甘”合用,意在用甘味药填补血脉,用辛味药佐以苦味药使气血流通,且药力缓和持久,共奏温经除痹、益气养阴、活血消癥、化饮散结之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诊断预测模型,探索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特征对疾病预测的实际意义。方法:本研究使用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逻辑回归、K近邻算法等,首先构建标准化的症状、证型获取途径;再分别融合中医治疗数据特征。结果:本文通过对321篇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章的诊疗信息统发现有21个证候类型、99个主观症状、13个中医脉象表现、23个中医舌象、232味中草药、20个中医穴位。其中气阴两虚、口燥咽干、细脉、脾俞穴分别为高频;决策树、支持向量机、逻辑回归算法的评估效果最佳。结论:决策树是预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类的最佳算法。构建包含中医主观症状、舌象、脉象,有助于根据早期症状表现划分中医证候类别。  相似文献   

14.
总结潘敏求教授运用肺复方治疗肺癌的经验。潘教授认为,肺癌患者多有“气阴两虚,邪毒蕴郁”的病机特点,其充分实践“补益攻伐相间而进”的治疗思想,并提出“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的治则,拟中药复方肺复方,提倡肺脾肾三脏同治,重视脏腑间及舌象、脉象与预后之间的联系,依据患者在临床是否接受手术、放化疗,是否转移,是否合并其他部位癌症等情况随症加减,获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李东垣认为饮食不节、形体劳役导致脾胃虚弱,元气不足。脾与其他四脏关系密切,脾病可致他脏病,他脏病亦可导致脾病。其调理脾胃虚弱,常根据症状、季节、脉象的异同灵活用药。心脾同病须用泻心火之药,肺脾同病须用泻肺之品和益气扶正之药,肝脾同病须用风药泻之,肾脾同病须用泻肾水及泻阴火伏炽之药。并强调治疗肝、心、肺、肾,或补或泻,都不可忽略调理脾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傅山乃明末清初著名医家,不仅精通医学,更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书法家,世人称其为“医圣”。其著《傅青主女科》以其医论独到、立法严谨、制方精良、用药精简、疗效卓著等特点对后世影响颇深,是中医妇科之经典著作,临床实用价值颇高。笔者研读该书之血崩篇,发现其治崩之法及组方用药精炼巧妙,不禁叹然,自觉获益良多。现从其治病求本、治法独到、组方精要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析《证治准绳》中痞满治疗的用药规律。方法:搜索整理《证治准绳》中关于中药治疗痞满的医案,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8)采用频次计算、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处方86首,涉及中药136味,药物总频次为752次,排前10位的中药有甘草、陈皮、半夏、人参、木香、茯苓、白术、厚朴、枳实、青皮。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辛、苦、甘味为主,归经以脾、胃、肺经为主。排前3位的功效为燥湿化痰、清热解毒、补脾益气。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药对19对,聚类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4组,复杂网络分析获得治疗痞满的核心药物为甘草、陈皮、人参、茯苓、半夏、木香、厚朴、白术、干姜及青皮。结论:《证治准绳》中痞满的主要治法为益气健脾、温中补虚、理气燥湿、消食除胀,并注重燥湿化痰、清热解毒、补脾益气类药物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脾胃与心在生理上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为用,心气调畅,助血生成、心为脾之母,助脾主运化、心脾相安,神志守舍;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异常、血运异常、脾胃失和三个方面。在脾胃病的治疗上配合调心之法,给予心理疏导和辨证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拓展临床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斑海豹的生殖和生长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斑海豹(Phoca vitulina largha Pallas)在系统分类中,隶属于鳍脚(Pinnipedia)、海豹属(Phoca)。是1811年由帕拉斯(Pallas)定名的。早在1119年,我国宋朝名医寇宗奭就在《本草衍义》一书中,对我国斑海豹的产  相似文献   

20.
通过整理《理虚元鉴》中的劳嗽相关记载,总结劳嗽的病因为先天不足、后天内伤、外感风邪、医药误治,病机以肺脾肾虚为本、风寒痰火为标,治则为清补兼施、中和为治,以清金百部汤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结合咳嗽变异性哮喘病因及临床特征,从未病先防、分期辨证、处方用药、调摄养护4个方面探讨劳嗽理论在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防治咳嗽变异性哮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