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沈其霖教授辨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经验。沈教授认为,本病属中医学“咳嗽”范畴,与“哮证”有所区别,在辨证上需注意从邪气的性质、咳嗽的性质、湿邪、大便、汗出5个方面进行辨别、分析,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和证候辨证论治,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其自创“久嗽汤”为本病专方,并以此方随证加减以宣肺散寒、降气化痰,临床效果显著,并辅以验案1则以佐证其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2.
介绍封继宏副主任医师运用疏风祛痰固本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经验。封师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与肺、肾关系密切,多因感受外邪导致气道挛急而发;病久入络,痰饮阻肺,气机升降失调,迁延难愈;后期正气亏虚,肾不纳气,一遇外邪引动,咳喘即发。治疗上首当疏风解痉,继之祛痰和络,后期注重固肾纳气,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循经推拿联合定喘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肺炎喘嗽患儿12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对照组采用定喘散穴位贴敷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循经推拿干预。干预7 d后,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咳嗽、咳痰、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7%(58/60),对照组为81.67%(49/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咳嗽、咳痰、肺部啰音平均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循经推拿配合定喘散穴位贴敷能有效缩短肺炎喘嗽患儿的咳嗽、咳痰、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效果颇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防风参百散治疗CV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V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防风参百散汤剂治疗,对照组采用苏黄止咳胶囊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6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咳嗽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风参百散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介绍刘以敏教授治疗风痰闭肺之肺炎喘嗽经验。刘教授认为小儿肺炎喘嗽常见风痰闭肺证,辨证以见面色夹青,或口鼻周青,或山根青,加之痰声漉漉为要,临证确立祛风涤痰、温肺定喘的治疗大法,擅用小白附二陈汤加味治疗,值得师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医辨证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EV1、FVC、PEF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重症哮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从针刺治疗咳嗽出发,系统阐释湖湘针推学术流派之“五经配伍”的理论基础、临床辨证、取穴配穴及应用特点,为针灸临床诊疗实践提供借鉴。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8.
介绍柏正平教授从“风”论治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经验。柏教授认为,风邪最易致肺病,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病位在于肺与咽喉,风邪侵犯咽喉、肺脏而发为本病。故以宣肺疏风止咳为主要治法,早期宣肺疏风、止咳平喘,中期加以养阴润肺、利喉开音,晚期加用活血祛瘀之法。予咳嗽经验方加减治疗,获得显效。  相似文献   

9.
介绍柏正平教授诊治呼吸系统疾病(咳嗽、哮喘、肺胀)的临证诊疗思路。柏教授认为呼吸系统疾病多属本虚标实之候,临床症状多见咳嗽、咳痰、气促,治疗总原则是一辨其病、二辨其症、三辨其证,在此基础上再分急性发作期与稳定缓解期,分期用药,灵活加减,临床效果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0.
主要论述壮医儿科外治法的施治特点。壮医儿科外治法主要包括针刺疗法(治疗小儿泄泻、疳积、遗尿、惊风)、放血疗法(治疗小儿惊风、麻疹)、药线点灸法(治疗小儿厌食症、因伤食引起的泄泻)、滚蛋疗法(治疗小儿伤风感冒、风寒咳嗽、关节疼痛)、鼻饮疗法(治疗瘴毒、中暑)、药浴疗法(治疗小儿感冒、泄泻、惊风、盗汗、麻疹、水痘)、刮痧疗法(治疗小儿高热、消化不良、厌食)、敷贴疗法(治疗小儿喘嗽、腹痛、疳积)、经筋疗法(治疗五迟五软、脑瘫)及推拿疗法(治疗哮喘、遗尿),临床应用时,应结合患儿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外治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介绍田仲成副教授从风论治咳嗽变异型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经验。田师认为本病属于“风咳”范畴,因风痰伏肺、肺失宣肃而发,急性期治疗当以祛风化痰、肃肺止咳为主,自拟祛风止咳汤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三焦辨证是中医学常见的辨证方法,也是温病学的辨证纲领之一,具有丰富的津液保护辨证特色,但在干眼的治疗中却应用较少。中医学认为干眼的发生、发展与津液代谢有关,具体表现为津液生成障碍和津液传输障碍。本文总结干眼发病的病机特点,以三焦辨证理论为纲领,以津液代谢为核心,从上焦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角度将干眼进行分型,以此辨证。本文辨治干眼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将三焦理论应用于干眼治疗,有利于临床的辨证施治,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肺-肠”轴理论实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现代延伸,是连接肺部与肠道的双向轴。近年来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参与多种肺系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咳嗽等。在“肺-肠”轴的调节下,肠道菌群的改变对于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发生及转归都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常见的哮喘患儿多为痰瘀互结,治疗时在使用降肺平喘的药物的基础上佐以通调腑气、活血化瘀之大黄,能起到维持肠道菌群稳定的作用,即通过运用中药调节肠道菌群而达到肺病治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介绍胡学军教授治疗咳嗽的临床经验。胡教授认为咳嗽主要分新咳与久咳。新咳病在肺卫,病因为风寒燥热诸邪等,尤以风邪为主,治以轻宣肺卫,再辨寒热虚实。久咳病涉肺脾(胃),病因可概之“风、痰、气、虚”,治以行气化痰为主,并重理肺健脾。理肺采用疏理(如宣肺、降气、清肺、温肺、行气、活血等)和调养(如益肺、养肺、温肺、敛肺等)之法;健脾则分健脾益气和益胃养脾。其认为久病复杂之咳嗽常为多因子致病,主张采用以“病证症”为主的多维辨证方法,综合治疗。善于采用药对、药组等,减缓不良药性、增强药物疗效,并附病案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5.
“和法”属于中医治则八法之一,是中医独具特色的治疗大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的思想在中医辨证治疗中的体现,为其提供了辨病辨证思路,并指导临床用药。现代中医“和法”,多侧重于其理论和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半表半里、脏腑气血失和、寒热往来、虚实夹杂的病证。  相似文献   

16.
介绍卜献春教授从气机论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经验。卜教授以气血津液辨证理论为指导,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为气机失调,临床分为初、后两期论治。初期为实证,以气郁为主,兼夹痰、瘀、火,疏肝行气为主要治疗原则,兼顾化痰祛瘀、泻火散结;后期为虚实夹杂证,以气虚为主,兼见心肾阴虚,补气养阴为主要治疗原则,兼顾补养心肾。其根据临床症状准确辨证,灵活用药,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7.
介绍孙增涛教授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的经验。孙教授认为UACS的病因多为外邪侵袭与脏腑内伤;其病位在肺,与脾肾相关;早期病性多实,后期可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病机为邪犯肺络,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临床将本病辨证分为风盛挛急、热壅肺窍、痰气交阻、气虚痰阻、肺阴亏耗五型,分别治以疏风通窍、清热化痰、降逆化痰、健脾化痰、养阴清热诸法,并兼顾利咽通窍,同时辅以针刺疗法、穴位贴敷、耳穴压豆、刮痧、拔罐、砭石疗法等治疗手段,并嘱患者注意预防和调护,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在临床上的证素分布及证素组合规律。方法:检索1994—2017年关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文献,对其进行证型证素的整理和提取,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及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构成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位证素有4种,以肾为主,其次为脾、肝、胃;病性证素有8种,以气虚为主,其次为阳虚、阴虚、血瘀、气滞、血虚、精亏、痰浊。结论:运用证素辨证可提高辨证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中药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PIC)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辨治本病提供参考。方法:以“小儿/儿童感染后咳嗽”“感冒后咳嗽”“外感后咳嗽”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QVIP)、万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1996—2016年有关中医治疗PIC的文献,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提取信息,建立EXCEL数据库,规范相关数据,对所用中药之性、味、归经、分类和药对的频数、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48篇,获取方剂62首,使用药物112味,用药总频次635次,单味药使用排序前10位依次为甘草、杏仁、桔梗、紫菀、陈皮、百部、麦冬、款冬花、茯苓、前胡;药物按功效分为26类,其中化痰止咳药用药频次最高,其次为补气药、清热药、解表药、补阴药;药性排序依次为温、寒、平、凉、热,药味以苦、甘、辛使用较多;药物归经主要为肺、脾胃、心、肝经;涉及中药传统药对27种,排名前5位依次为甘草与桔梗、半夏与茯苓、半夏与杏仁、黄芩与半夏、麻黄与地龙。结论:根据数据分析,中药治疗小儿PIC组方以止咳化痰药为主,经辨证多辅以补益药。  相似文献   

20.
介绍余在先主任医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余师认为临床上本病以脾虚为本,湿热或热毒蕴结、肠络瘀阻为主要病机。在辨治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四个方面:辨证与辨病结合、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结合、解毒活血,治病求本、扶正与祛邪并举。其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溃结灌肠方进行局部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