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基于文献对中药治疗小儿肺炎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近10年中药治疗小儿肺炎的相关文献,运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采用SPSS 26.0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17篇,报道病例7368例,收集处方117个,涉及药物102种,其中使用频次排前10位的药物依次甘草、杏仁、麻黄、石膏、黄芩、川贝母、鱼腥草、桑白皮、半夏、陈皮;根据药物种类进行归类,发现化痰止咳平喘药应用最多(32.8%),其次为清热药(26.8%);根据聚类分析结果提取出7组常用药物组合,依次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黄芩、川贝母-桑白皮、陈皮-半夏、金银花-连翘、桔梗-紫苏、紫菀-款冬花。结论:目前中医辨治小儿肺炎以治痰、热为主,以治肺为关键,兼顾脾胃;治疗多以止咳平喘、清热化痰、解表散寒为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收集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文献。使用SPSS 21.0软件,采用频次和聚类分析对中药处方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有效文献108篇,含处方113首,其中涉及中药176味,频次1357次,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黄芪、茯苓、党参、白术、白花蛇舌草。中药用药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聚类分析显示补脾益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是临床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法则。结论: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基本法则;黄芪、党参、白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白芍、柴胡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挖掘中医药治疗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的用药特点、潜在关联规则及配伍规律,并借助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高频药物干预CINV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发表的中医药治疗CINV的随机对照文献,采用统计描述、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中药治疗CINV的用药规律。利用 TCMSP数据库收集相关活性成分,进行靶点预测,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分子对接技术对核心化学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101篇,涉及中药141味;高频核心药物主要有甘草、半夏、茯苓、白术和陈皮,中药功效以补虚和化痰为主;关联组合提升度较高者为“半夏-大枣-甘草→生姜”等;共筛选得到核心药物活性成分131个,作用靶点151个,认为高频核心药物可能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和5-羟色胺能突触等作用机制对CINV发挥作用。结论:中医药治疗CINV以健脾化痰止呕为法,多采用补虚药、化痰药、理气药,其中甘草、半夏、茯苓、白术、陈皮为高频核心药物,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高频核心药物治疗CINV的微观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分析中医药治疗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关于中药复方治疗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文献,分析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频次、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及聚类等。结果:共纳入文献98篇,处方103首,中药197味。频次≥20次的中药有18味,排前10位的依次为葶苈子、茯苓、白术、黄芪、大枣、甘草、泽泻、桂枝、半夏、薏苡仁。四气以寒、温、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肺、脾、胃经为主。排前3位的功效依次为补虚、利水渗湿、化痰止咳平喘。用药频次≥20次的中药组合有37组,排前4位的依次为茯苓-葶苈子、白术-茯苓、茯苓-黄芪、大枣-葶苈子。支持度≥25%的核心药物为黄芪、白术、茯苓、甘草、葶苈子、大枣、桂枝、泽泻。中药聚类分析提取到4个核心组合。结论: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多属晚期,以气血阴阳俱虚为本,饮停胸胁为标,病机多虚实夹杂。中医药治疗此病多以甘温益气补虚治本,苦寒泻肺利水治标,同时兼以温阳化气。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舒兰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AR)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堂门诊经舒兰教授诊治的小儿AR中药处方,经过筛选,共获得有效处方206首。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分析,总结药物的应用频次、药对组合、新方组合。结果:用药频次>60次的药物依次为:甘草、辛夷、白芷、鸡内金、苍耳子、桔梗、薄荷、石菖蒲、路路通、桑叶、黄芩、茯苓、菊花。得出频次>89次的药对共35对,排前6位者分别为:甘草-辛夷、白芷-甘草、鸡内金-甘草、甘草-苍耳子、苍耳子-辛夷、白芷-辛夷。并得出核心组合18个,新处方10首。结论:舒教授临床治疗AR多从风邪论治,重视祛风抗敏,根据所兼夹寒、热之邪的不同,或以辛散温通,或以清宣通利,兼以健脾、化痰、养阴、散结,获效颇佳,为中医药治疗小儿AR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的中医药治疗NAFLD相关文献,建立中医药治疗NAFLD的方药数据库,统计每味药物使用频次,同时对所有药物的功效、性味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67篇,涉及方剂69首,药物179味,共计1038药次。179味药物中出现频数前5位者依次是丹参、泽泻、郁金、茯苓、山楂;按药物功效可分为18类,按频率排前3位的依次为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药性频数统计中,前3位依次为寒、温、平;药味频数统计中,前3位依次为苦、辛、甘。结论:中医药治疗NAFLD总的治则是祛痰化瘀,同时兼顾肝脾同治,辨证施以健脾疏肝。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2.0研究国医大师治疗水肿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读秀(DUXIU)中第一、二批国医大师治疗水肿经验方的相关文献,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2.0系统建立国医大师治疗水肿经验方数据库,统计药物使用频次,并对其功效、性味、关联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统计的经验方共74首,药物252味,共计796频次。其中出现频次排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泽泻、茯苓、白术、陈皮、猪苓;按药物功效可分为10类,按频次排3位的依次为利水渗湿药、利水消肿药、泄热药;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辛、苦、淡为主,多入肺、脾、肾经,茯苓-泽泻、白术-茯苓为常见药对。结论:国医大师治疗水肿多采用利水渗湿、消肿、泄热之药,同时辅以健脾、补气、理气之品,虚实兼顾,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医药治疗肝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关于中医药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文献。检索时间为自建库以来至2020年6月23日。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库中的中药、药性、药味及功效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90篇,其中纳入研究的方剂98首,涉及中药151味,频次>20次的中药共12味,依次为茵陈、赤芍、大黄、丹参、栀子、郁金、茯苓、白术、甘草、虎杖、牡丹皮、黄芩。涉及19种中药功效,排前10位的依次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泻下药、止血药、消食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温里药。排前3位的药性依次为寒、温、平,药味依次为甘、苦、辛。结论:肝衰竭主要病因为热毒、湿浊、瘀血,治法以清热解毒、利湿化浊、行气活血为主,其用药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古代湖湘医家与现代医家治疗癫痫的用药规律。方法:挖掘《湖湘名医典籍精华》丛书及网络数据库中关于癫痫的医案,运用Excel 2010创建数据库并进行频次分析,采用SPSS 25.0进行聚类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Venny 2.1.0进行关联规则与集合分析。结果:古代湖湘医家治疗癫痫的处方168首,中药226味;排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甘草、半夏、茯苓、朱砂、人参;排前3位的功效为补虚、清热、安神;排前3位的归经依次为脾、肺、心经;药物关联规则以半夏-陈皮药对支持度最高。现代医家治疗癫痫的处方93首,中药176味;排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半夏、甘草、茯苓、石菖蒲、天南星;排前3位的功效分别为平肝息风、补虚、化痰止咳平喘;排前3位的归经为肝、肺、脾经;药物关联规则以半夏-陈皮-茯苓药组支持度最高。两者药性均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主要为苦、甘、辛。其共同关联药对及药组为陈皮、茯苓、半夏、甘草等药物之间的相互配伍。结论:古代湖湘医家治疗癫痫善补虚治本,重在补脾胃后天之本,兼顾祛湿化痰,若神机气乱,则需治神,标本兼顾。现代医家认为肝风内动致其病者多,故重视从肝论治,平肝息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寻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治疗小儿病症的用药经验及处方规律,以期指导儿科临床实践。方法:收集孙氏二书中治疗小儿病症的口服方药,建立数据库,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Microsoft Excel进行药物使用频次及性味归经频次统计;使用R4.2.0 apriori函数进行关联分析;利用IBM 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 3.9.0构建核心中药共现网络;并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对核心中药进行无监督的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纳入方剂102首,涉及中药168味,药物使用累计频次达699次,使用频次≥15次的有甘草、大黄、桂心、黄芩、芍药、麻黄、苦杏仁、石膏。药物四气以寒性居多、温性次之;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主要集中在肺、肝、胃、脾、心经。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黄芩-大黄(支持度21.57%);常用的角药有大黄、甘草-黄芩(支持度14.71%,置信度71.43%),茯苓、芍药-大黄(支持度8.82%,置信度100.00%)等。聚类分析得到的潜在处方有“桂心、紫菀、生姜、半夏、苦杏仁”“石膏、甘草、麦冬、芒硝”等。结论:通过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小儿处方用药分析,发现孙氏治疗小儿病症往往遵循“病证结合、重视脏腑辨证”“寒温并用以调阴阳”“攻补兼施以祛邪扶正”的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9—2019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国内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的文献,统计分析临床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的处方、药物组成及功效。结果:共纳入106篇文献,出现54种处方名称,组成中药共计100味,总频次1117次;根据中药的功效及分类,使用频次较多的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涉及药物种类数较多的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使用频次前2位的化痰止咳平喘药为半夏、瓜蒌,活血化瘀药为丹参、川芎,补虚药为甘草、白术,理气药为陈皮、薤白。结论:为临床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挖掘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热壅肺证的药物配伍规律及核心处方。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有关中药治疗AECOPD痰热壅肺证的文献,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21年10月31日。对检索到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处理与规范化后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对导入的中药数据进行频次分析、中药属性归经分析、关联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1篇,中药140味,总频次1102次,频次≥14次的中药共20味,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为黄芩;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为主,多归于肺经;关联分析得到的强关联药对为苦杏仁-黄芩、桑白皮-黄芩;筛选出的核心药物组合为黄芩、桔梗、茯苓、甘草、桑白皮、苦杏仁、瓜蒌、鱼腥草、浙贝母。结论:治疗AECOPD痰热壅肺证的中药具有寒温并用、升降相因的组方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文献总结,分析临床上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搜集近十年来关于中药治疗心律失常的100个确效方剂,建立Excel表格,统计所用药物,将所统计的药物按其功效分类,计算各类药物及各单味中药出现的频率和频次,发现用药规律。结果:100个复方中,统计出各类中药129味,共涉及17类药物,以补虚、活血化瘀、清热、安神药为多见;各类药物共出现975次,其中甘草、麦冬、丹参和五味子的使用频次最多。结论:临床治疗心律失常以补气、补阴、清热、化瘀药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内1996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中医药治疗COPD稳定期的文献,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结果:COPD稳定期治疗最常见的基础方剂为六君子汤、金匮肾气丸、金水六君煎、参苓白术散和二陈汤等;排名前10位的药物依次为甘草、茯苓、白术、党参、黄芪、陈皮、半夏、五味子、丹参和葶苈子;药物类别使用频数中补气类药物频数排第1位,排第2~4位的药物频数依次为止咳化痰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结论:COPD稳定期治疗主要以补虚类方药、化痰止咳类方药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小儿遗尿症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主题词检索,纳入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近20年中药治疗小儿遗尿的相关文献,运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97篇,收集处方97首,涉及药物107种,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依次为益智仁(71次,73.20%)、桑螵蛸(68次,70.10%)、山药(47次,48.45%)、石菖蒲(45次,46.39%)、黄芪(42次,43.30%)、麻黄(39次,40.21%)、乌药(37次,38.14%);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种类为补虚药(372次,41.98%),其次为收涩药(187次,21.06%);补虚药中以补气药(48%)、补阳药(40%)占比最高,收涩药中以固经缩尿止带药(81%)占比最高。结论:小儿遗尿临床治疗多以健脾温肾、收敛固涩止遗为法,用药以补气药、补阳药、收理药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手段分析国医大师治疗肾系疾病的共性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读秀(DU XIU)中第一批、第二批国医大师治疗肾系疾病经验方相关文献,建立标准化医案,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2.2.1对数据进行处理,对经验方剂的药物性味、归经、使用频次、常用药对、核心处方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统计的经验方共320首,药物550味,共计3553频次。使用频数前5位的依次是茯苓、泽泻、白术、甘草、熟地黄;使用频次≥45次的中药多具有利水渗湿、利尿通淋、健脾利水、滋阴等功效,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是茯苓-泽泻、白术-茯苓,药性以平、寒、温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多入肾、脾、肺、肝经。结论:国医大师治疗肾系疾病多用利水渗湿、利尿通淋之药,同时辅以健脾、滋肾阴之药,虚实兼顾,标本同治。本研究可为临床治疗肾系疾病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中医古籍挖掘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华医典》数据库及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中搜集关于采用中药内服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医案。运用Excel建立原始数据库,进行频次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 25.0和SPSS Modeler 18.0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医籍71部,医案195则,方剂195首,药物206味,累计用药频次共2561次,排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丹参、黄芪、甘草、川芎、当归。排前5位的药物功效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化痰止咳药、解表药。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心、肝、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丹参、黄芪、川芎、甘草为核心中药。关联强度排前3位的药对依次为川芎-丹参、丹参-黄芪、丹参-甘草。频次最高的2组药物组合为丹参-川芎、丹参-黄芪。聚类分析显示药物分类有4类。结论: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需谨守本虚标实之病机,尤为注重补虚药和活血药的使用,益气活血,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王旭高临证医案》“痰饮篇”的处方用药,探寻王旭高治疗痰饮的用药规律。方法:运用SPSS 25.0、SPSS Modeler 18进行频数、性味归经、中药种类、聚类、因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通过整理得到处方55首,共使用药物104味,总使用频次597次,高频药物(频次≥11次)共14味,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茯苓、半夏、陈皮、白术、甘草、干姜、桂枝、熟地黄、附子、杏仁、五味子、人参、款冬花、泽泻;104味药物按功效分类法收录并分类的共96味,涉及药物种类17种,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补益药与化痰止咳平喘药;性味归经统计结果显示,药味以苦、甘、辛为主,药性多温;归经以肺、脾、肾、胃经为主;关联分析得出常用药对35组;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得到3个类方,5个公因子。结论:王旭高辨治痰饮以温化为总则,重视肾脏对痰饮尤其是虚痰的影响,不畏滋腻,助肾纳气,兼以临证化裁,对当今临床仍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软件,整理总结抗精神病药物(APS)所致闭经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自建库起至2020年1月1日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有关中医药治疗APS所致闭经的文献,对文献中用药进行属性、功效、频次、关联、聚类、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筛选出文献91篇,收集处方111首,中药140味。中药性味以平、温、微寒、微温为主,药味以甘、苦、辛、酸为主,归经以肝、脾、心、肾为主;药物功效多为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疏肝解郁、补血活血;高频药物有当归、柴胡、甘草、川芎、白芍、茯苓、桃仁;关联分析得出常用药物组合有当归→川芎、甘草→当归、当归→柴胡等;系统聚类提取共获得4个核心聚类群;复杂网络分析提示核心方药组成为:甘草、当归、茯苓、柴胡、白芍、丹参、生地黄。结论:中医药治疗APS所致闭经用药以活血调经、疏肝解郁、补血活血等为主要治法,并善用逍遥散、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左归丸等名方灵活辨证化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R语言探析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有关中药灌肠治疗UC的方药信息,建立“UC中药灌肠治疗方药信息数据库”,使用R语言软件对用药频次、用药关联及药物聚类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得到有效处方1270首,涉及中药220味,总用药频次10032次,使用频次>100次的药物中以清热药最多,止血药、补虚药次之。四气以寒性药为主,五味以苦味药最多。关联规则分析提示白及、黄连、黄柏、地榆、白头翁之间存在较强关联;聚类分析获得3类。结论:UC的灌肠治疗以清热药、止血药为主,核心药物有白及、黄连、黄柏、地榆、白头翁,治疗大法为清热化湿解毒、凉血止血,兼以收敛固涩、健脾益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