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水池塘混合施肥养殖台湾红罗非鱼的鱼产力和负荷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5年7—9月,在烟台市黄海水产集团公司第二养虾场,采用围隔实验法研究了海水池塘混合施肥养殖台湾红罗非鱼的鱼产力、负荷力和最适放养量。实验中每个围隔面积为 5m×5m,各设 1台 90W的搅水机(4 800r/ h)。每日施肥基准为:鸡粪干物质, 25kg/ha:氮肥, N0.15× 10-6;磷肥,P0.015× 10-6。结果表明,静水海水池塘混合施肥的鱼产力为0.79g/(m2·d),池塘对台湾红罗非鱼的负荷力为1796.0kg/ha,鱼(体重70g/ind)的最适放养量约为8000ind/ha。  相似文献   

2.
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荷那龙罗非鱼的AFLP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和荷那龙罗非鱼(Oreochromis hornorum)的种群遗传多样性。提取2种鱼的基因组DNA,经EcoR Ⅰ和Mse Ⅰ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并加接头,从16对选扩引物组合中选出3对扩增结果较好的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PAGE胶电泳、银染,检测其多态性。3对引物在2种罗非鱼的40个个体中共扩增出94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6条,占总扩增条带的80.9%,2个群体的多态性条带比例分别为71.6%和52.4%。根据Nei氏(1978)统计分析得出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种群内遗传相似系数为0.765。荷那龙罗非鱼的为0,821,表明2个罗非鱼种群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种群内遗传多样性相对更高些。2种罗非鱼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279,推测该杂交组合可能具有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3.
同种罗非鱼(Tilapia)不同地区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微卫星标记分析技术,选用36对微卫星引物对罗非鱼原始群体和引种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原始群体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保种的奥利亚罗非鱼("夏奥1号",ZA)、埃及尼罗罗非鱼("99品系",ZN),引种群体为广西水产研究所从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引进培育的奥利亚罗非鱼群体(GA)和埃及尼罗罗非鱼群体(GN)。结果显示19对引物具备多态性,比率为52.8%,ZA与GA两个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平均期望杂合度、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10、0.15、0.12,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9867,平均近交系数(FST)与基因流(Nm)分别为0.0379、6.3408;而ZN与GN两个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平均期望杂合度、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7、0.49、0.43,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7696,平均近交系数(FST)与基因流(Nm)分别为0.1146、1.9309。分析结果表明:(1)两个奥利亚群体中ZA与GA遗传多样性小,群体间遗传距离小,相似度较高,选育出的奥利亚群体遗传结构相对稳定;(2)两个尼罗群体中ZN与GN遗传多样性适中,群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距离,相似度低,ZN与GN两个埃及尼罗群体具备进一步选育出新品系的潜力;(3)基因座UNH896、UNH995、UNH999可应用为鉴别奥利亚群体与埃及尼罗群体的特异性标记。  相似文献   

4.
罗非鱼的味觉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氨基酸和配合饵料的水提取液刺激罗非鱼上唇的味蕾,记录面神经纤维上的生物电变化,研究罗非鱼味觉的生理特征。罗非鱼的味觉反应全部是瞬间的位相性变化,反映了味觉的快适应性。在试验所用的12种刺激物中,以精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配合饵料水提取液的刺激效果最强,我们认为,这是由于外周味感觉器对于摄食信息物质具有特殊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EDTA对罗非鱼嗅觉的影响及其解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敏娟  陈荣 《台湾海峡》1998,17(4):462-467
将5种浓度的EDTA和9种含有不同比例的重金属离子、EDTA混合液分别灌注罗非鱼嗅囊,观测这些溶液中甲硫氨酸引起的嗅电图的影响,研究EDTA对重金属染毒钱瓣可行性和最佳配方,并探讨了其可能机理,结果如下:(1)EDTA对EOG有抑制和促进两方面影响。当浓度低于372mg/dm^3时,EDTA抑制EOG反应、浓度越低,抑制作用越明显。当浓度大于372mg/dm^3时,则促进EOG反应,浓度越高,促进  相似文献   

6.
罗非鱼对钝顶螺旋藻摄食、消化、吸收的示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螺旋藻的开发应用研究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墨西哥、法国、印度、日本以及我国台湾省,都设有相当规模的螺旋藻工厂,生产培养藻粉,除用作医药工业原料外,很大部分用作畜禽、鱼类的饲料和饵料,甚至作为食品工业的原料,加工成高档食品供市场需要。我国从70年代以来,相继开展了有关螺旋藻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室内外的培养、生产,取得了成套的经验和系统的科学资料,在螺旋藻应用于饲料、饵料和食品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1 IntroductionSecretion is a basic function of all living organ-isms. In fish, like in mammals, neurotransmitters,hormones, enzymes and other macromolecules aresecreted in several neuronal, neuroendocrine and ex-ocrine organs and tissues located in brain,…  相似文献   

8.
9.
尼罗罗非鱼内耳的形态:其中有骨迷路组成骨块;膜迷路半规管和耳石器官的组成、大小、形状;三块耳石的大小和形状;壶腹脊和听斑的形状、位置;膜迷路上皮细胞、壶腹脊和听斑中的感觉毛细胞、支持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  相似文献   

10.
尼罗罗非鱼对两种网目定置网片反应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厚才  何大仁 《台湾海峡》1991,10(4):380-385
本文就尼罗罗非鱼对两种网目(12.6和8.4cm)定置网片的反应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网片邻近区域内的分布尾次数较中间区域为少;随着时间推移,其分布重心有移向大网目网片一侧的倾向。此外,罗非鱼对两种网目网片的趋网、碰网、穿网尾次数及趋网、碰网、穿网时刻也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海水实验围隔中放养罗非鱼的生态学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围隔实验和在围隔内进行的其他实验结果表明,台湾红罗非鱼(简称罗非鱼)对食物的选择性及其生态学效应与食物资源状况有关。放养罗非鱼的围隔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生产力往往较高,但罗非鱼密度超过8000尾/hm2后可明显压制海洋原甲藻等大型鞭毛藻类。当罗非鱼食物丰富时其对围隔中桡足类的压制作用相对较弱,当其他食物资源缺乏时往往选择捕食个体较大的桡足类。放养罗非鱼对围隔水中氮浓度和COD的影响较小,但加快了磷的循环,罗非鱼密度超过8000尾/hm2的围隔中PO4-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围隔。  相似文献   

12.
许健全 《台湾海峡》1998,17(A12):129-131
本文报道了以芦笋皮替代酒糟、糖泥养殖尼罗罗非鱼的试验。结果是:其饲料系数基本相同,而且无发现鱼病,说明芦笋皮作为尼罗罗非鱼饲料填充物可行又具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蓝罗非鱼鳞片表面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扫描电镜技术对蓝罗非鱼侧线上鳞、侧线下鳞和侧经鳞进行了形态结构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蓝罗非鱼体表睛属栉鳞,外形呈近圆形,分为顶区、基区和侧区三个部分;顶区边缘具细小齿状棘突,区内分布有癌状或棒状突起;基区具有清晰致密的鳞纹和放射状排列的鳞沟,年轮线处鳞纹密集排列;侧区较为平滑,无明显的鳞沟;侧线鳞具有粗壮的侧线管口。  相似文献   

15.
尼罗罗非鱼对不同颜色定置网片的反应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初步研究了尼罗罗非鱼对红、黄、绿、蓝、青灰色定置网片反应特性,并探讨了该鱼对青灰色网片的适应特性。结果表明:绿色网片对罗非鱼的阻拦作用最大,青灰色网片次之,红、黄色网片再次,蓝色网片最小。罗非鱼对青灰色网片具明显的适应现象,它们完成整个适应过程所需的实验重复次数约为7次。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引进的红罗非鱼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繁殖育种及海水驯养等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得出:①亲鱼的怀卵量与体长呈正相关(关系式为:Y=124.78L—588.8),在北方地区每年产卵3—4次,产卵量为怀卵量的1/2;②水温25—30℃,11—18d受精卵孵出鱼苗;③红罗非鱼不仅可在淡水中生存,且在自然海水和半咸水中均能生存,是海水养殖的优良品种;④红罗非鱼同虾混养,可提高鱼虾成活率,增大养成规格。  相似文献   

17.
方展强 《海洋与湖沼》1991,22(3):221-225
于1986年11月—1987年2月,对冬季培育在普通池塘(矿化度150.00mg/L)和温泉池塘(矿化度89.73mg/L)的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脑垂体前叶超微结构观察比较的结果表明:降低水环境矿化度会导致催乳激素分泌细胞高的活性。对温泉池不同温度组罗非鱼脑垂体催乳激素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形态学比较以及进行细胞胞体和胞核体积测定比较的数据证明:温度变化是影响催乳激素分泌细胞活动的重要因素;在温泉环境中,催乳激素分泌细胞的体积无明显昼夜变化。  相似文献   

18.
海水养殖尼罗罗非鱼尾鳍腐烂病的病原菌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珍  邹晓理 《热带海洋》1993,12(1):100-102
  相似文献   

19.
黄玉霖  贾俊成 《台湾海峡》1996,15(2):182-190
罗非鱼球状囊微音器电位是一个双峰波。峰频与刺激声频成2:1关系;在20-80Hz电位波形不规则。在300-900Hz电位波呈矩形。实验表明,球状囊不同区域对一一的声频敏感性不一样;延脑-脊髓连结处的诱发电位与球状囊微音器电位相似,但在130Hz电位呈单峰波;罗非鱼可闻频域在20-900Hz,最大敏感声频在130Hz,其相对敏感性为23.01dB;延脑-脊髓连接处诱发电位最大值在63Hz和130Hz  相似文献   

20.
罗非鱼嗅觉对15种常见氨基酸的RSE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敏娟  曾建平  于淼 《台湾海峡》2001,20(Z1):63-68
用15种常见氨基酸刺激罗非鱼嗅上皮,观察由此引起的嗅电反应(嗅电图,下简EOG),研究各种氨基酸对嗅觉的相对有效刺激性(下简RSE).结果表明①15种氨基酸对鱼类嗅觉的RSE顺序如下L-Ser>L-Met>L-Lys> DL-Met>L-Arg>DL-Ser>L-Cys>L-Asn>L-Thr>L-His> L-Ala>L-Glu>DL-Pho>L-Phe>L-Asp;②在6种鱼类必需氨基酸中,RSE的排列顺序为L-Met>L-Lys>L-Arg>L-Thr>L-His>L-Phe;③氨基酸对鱼类嗅觉的RSE与其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