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 “静止气象卫星中规模利用站处理系统”(CMAPPS) 用户应用软件接口运行用户程序, 实现卫星云图自动上网、CMAPPS云图格式到广西区气象台广域网云图格式(. PMM) 的自动转换和云图文件自动管理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周伟隆 《广东气象》1999,(1):31-32,34
引 言  9210工程的组成部分———微机版MICAPS系统能处理显示红外云图(I图)、水汽云图(W图)、可见光云图(V图)3种云图。系统携带有6种云图调色板,使用与各种云图对应的调色板显示云图时,W图颜色过浅,对云系及水汽的分布及形状难以辨认;V图则过暗;I图的彩色显示颜色较单调。云图与常规资料迭加时,因前景及背景色相近,难以辨认各站点的资料。由于隐含调色板的缺陷,使MICAPS系统一些很好的功能无法发挥作用。因此,需要对MICAPS系统进行二次开发,以生成适应各地业务的多种调色板。1 云图…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可在盟市气象台推广应用的GMS卫星云图数据处理系统在气象业务应用中的作用及其必要性,并针对目前使用的GMS—4卫星云图处理系统进行了论述,阐明了新系统研究的指导思想、技术理论及软件功能,论证了系统所具有的推广应用价值和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4.
卢绍宗 《广西气象》1999,20(3):41-42
通过“静止气象卫星中规模利用站处理系统”(CMAPPS)用户应用软件接口运行用户程序,实现卫星云图上自动上网,CMAPPS云图格式到广西区气象台广域网云图格式(*·PMM)的自动转换和云图文件自动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5.
胡少校  左雄 《四川气象》1995,15(4):42-44
通过讨论了WINDOWS环境下图形显示与DOS环境下的区别,阐述了在WIDOWS环境下图形输出的一般处理方法,并针对中国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开发的GMS微机处理系统中的卫星云图图象数据格式,详细地质了如何在WINDOWS环境下显示卫星云图。  相似文献   

6.
例1故障接收不到云图,计算机能够计算天线运行轨道坐标,天线也能够按照轨道坐标运行,接收机在接收云图时的面板信号电压表无信号指示,但有噪声电压指示。该系统由全方位天线、天线控制器、接收机、微机前置机、云图工作站五部分组成。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高,天线控制系...  相似文献   

7.
卫星云图综合分析业务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简要介绍了利用GMS-5云图资源研制的《卫星云图综合分析业务系统》,系统在静止卫星资料定量应用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黄本峰  李刚 《山东气象》1999,19(3):42-44
主要介绍了“9210”工程下传的卫星云图的基本格式以及 Y S———9000 电视图文制作系统中云图转换功能,实现了利用“9210”工程下传的卫星云图资料用于电视预报节目制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天气雷达联网拼图与卫星云图综合实时处理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万玉发  陈少林  罗建国 《气象》1994,20(8):26-31
在MYTRONS系统的综合处理环节中,设计和研制成功具有双重功能的MYWMS系统。它不仅系统FRONTIERS工作站一样,能综合处理雷达网和卫星图象,作出云雨场的分析和外推预报,而且还具有长江中游雷达网自动拼图的中央处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
柳振华  徐建平 《气象》1997,23(4):55-57
叙述了俄罗斯GOMS-N1卫星及其播发的低分辨率云图,简述了试验接收低分辨云图的情况并给出了试验接收结果,分析了接收低分辨率云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异地气象卫星地面站的时间同步方案及误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爱军  赵立成  何成 《气象》2006,32(8):47-53
时间统一是跨区域多个气象卫星地面站顺利完成卫星数据接收任务及全系统业务正常运行和控制的重要要素。时间的标准有世界时、原子时及世界协调时等,提供时间标准的源有专用时统设备、全球定位系统(GPS)授时设备、天文台短波广播接收设备等。系统内的时间差异将使系统不能协调工作,导致接收任务的部分失败或完全失败。首先介绍了时间标准,和时间在业务系统中传输的常用方法,然后介绍一种利用GPS授时设备提供时码源,实现全系统时间统一的解决方案,最后讨论了采用该方法给系统授时的时间误差分析方法。该方案在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中成功应用,并可靠工作。此方案在多雷达组成的探测网,自动气象站网及其他气象业务网络中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极轨气象卫星森林火灾实时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新开发的极轨气象卫星林火实时监测系统的原理、功能及其数据处理流程.其特点是在卫星过境的同时就可处理出森林火灾信息,解决了目前同类气象卫星林火监测系统不能实时监测的问题.极轨气象卫星林火实时监测系统是由3台计算机组成的并行处理系统.该系统将火点判识的时序从模糊到确定分3步进行,并将数据接收、火点判断、火点定位、显示等的运行时序分配在3台计算机中同步运行.该系统于2005年在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投入业务运行.与原有卫星遥感林火监测系统比较,该系统对森林火灾监测的时间可提早约30 min.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在气象领域应用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耀生 《气象》1994,20(6):9-14
简要回顾了10年来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在我国气象领域进展的情况,它包括专家系统,人工神经元网络,智能数据库,天气过程的计算机理解和仿真,以及卫星云图的分析识别等方面,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4.
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日益庞大网络环境越来越复杂,各分系统在同一个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网络区域内相互传递数据信息,存在随着网络规模越来越大,路由器设备增加,导致每台路由器所维护的LSDB(Link State Data Base)也逐渐变得臃肿的问题。庞大的LSDB计算会消耗更多的设备资源,导致设备负担加大,一旦网络拓扑变化将会引起整个域内所有路由器的重新计算。本文利用OSPF动态路由具有选择协议区域划分的特性,对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整体网络结构进行层次化分割,控制区域内路由器访问其他区域的路由路径,将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泛洪被限制在区域内,减少了维护LSDB的数量及路由表路由条目,节约了控制层面的资源,把有效的资源用于数据层面的数据转发,从而提高卫星地面应用整体网络系统的数据转发率。整体网络的区域划分可有效地把拓扑变化的影响控制在本区域内,任意一区域网络拓扑发生变化,不会影响整体网络系统变化,从而提高卫星地面应用整体网络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和扩展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GMS数字化卫星云图资料与常规气象资料、预报经验相结合,建立了一套集智能网络模型、统计回归、云指数等多种方法于一体的自动化定量短时大、暴雨预报应用系统。经1995—1996年汛期试用表明,该系统对短时大、暴雨的预报准确率较高,有较好的业务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吸取欧洲国际雷达网以及英国NIMROD系统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实情,以长江中游数字化雷达网和GMS卫星为主要技术手段,并结合数值风场预报,研制成大范围降水实时定量监测和预报的自动化系统LARORAS。研究成功定量测估长江流域大范围降水累积量的实时处理技术,其产品对防汛抗洪和大型水库工程建设具有重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多阈值和神经网络卫星云图云系自动分割试验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卫星云图自动分割是实现卫星云图云系自动识别的基础.选用1992~1994年和1997~1998年夏季有典型天气系统的177幅GMS红外云图建立了云系模型库, 云系分类样本3079个, 包含16类云系, 云系分割样本2764个.利用云系分割样本集进行神经网络试验, 训练集为从32幅云图中抽取的484个样本, 测试集为从145幅云图中抽取的2280个样本, 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正确率达到98.8%, 测试正确率为86.4%.用1997年7月18~21日和1998年6月15~17日的两组卫星云图做自动分割应用试验, 结果经专家判识, 正确率达到90%以上.本文的工作表明:用多阈值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方法对卫星云图进行云分割在实际应用中是可行的. 卫星云图自动分割系统的输入是GMS红外云图, 输出是分割出的每一个云区, 同时还包括云区的边界链码、起始点、周长、面积, 并保留了原始图像数据.在下一步的云系识别过程中, 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云系分类识别试验.  相似文献   

18.
高原低涡研究和TRMM卫星资料应用的相关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天气系统对青藏高原及其下游地区的降水有重要影响。高原低涡是活动于高原主体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TRMM卫星的应用为研究高原天气系统提供了新方法。本文回顾了部分关于高原低涡和TRMM卫星资料应用的研究成果,包括高原低涡的定性认识、结构及其和背风坡浅薄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TRMM卫星的基本资料、其在非高原地区和高原地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存档与服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依托风云卫星工程,对多批次工程建设采取统一设计、滚动开发、分批扩展的方法,建成气象卫星数据存档与服务系统。系统架构于多个高性能计算机集群,应用可配置的动态加载容器和多机作业负载均衡并发处理技术将集群构建为高扩展性、高可用、高效率的业务系统。对Internet的全集数据共享技术、分布式时空一体化数据库存储技术、基于WebGIS的全球卫星影像发布技术、可视化处理与显示技术、三维地球影像发布技术、多源数据融合处理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为用户提供多种数据共享服务方式,提高了数据下载效率。目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已存档国内外21颗气象卫星801类共1150 TB数据,为24258个注册用户提供各类数据共享服务,该系统亦可通过配置扩展,适应未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数据存档与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