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云图纹理特征的抽取与云的自动分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卫星云图的灰度分布,计算灰度共生矩阵,然后抽取一组纹理识别特征量,组成卫星云图云自动分类方程,从而实现云图微机自动分类。  相似文献   

2.
卫星面降水估计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和卫星云图估计降水的原理.从GMS红外卫星云图资料中抽取12个降水云图特征量,构造了网络结构为12-98-7的降水估计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用1993年的小时地面雨量资料和GMS数字云图资料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用1992和1994年资料对该神经网络模型分别进行测试.在日面降水估计试验中,地面雨量计值和卫星估计降水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97,相对误差分别为41%和32%.  相似文献   

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GMS云图四类云系的识别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较成功地识别了GMS云图中的四类云系,并与传统的统计识别方法进行了对比,得出结论:神经网络方法更适合于云系的特征识别。还研究了神经网络本身的问题,取得一些网络设计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利用局部二值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s,LBP),结合局部云图的方差信息(VAR),对全天空红外测云系统获得的红外云图进行了分类研究。首先建立了器测云状分类与传统分类的对应关系,其次分析了层状云、积状云、波状云、卷云和晴空5种类型天空的LBP谱和VAR特征,最后对274个样本进行了分类识别,并与人工观测结果比较,结果表明,层状云、积状云、波状云、卷云和晴空的识别正确率分别为100.0%、84.2%、70.3%、64.7%、99.0%,平均正确率达到87.2%。  相似文献   

5.
普查南疆1998-2000年3aGMS5静止卫星红外云图,共有192次云系影响南疆,分为5种类型,南疆云系出现的次数较少,常造成中弱以下降水天气,有云无降水的情况较多,并讨论了云系的TBB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冬季南疆阴雾天气在红外云图上其TBB值为-10℃的闭合中心。  相似文献   

6.
省气象信息网络中心自1995年8月份起处理、上网GMS—5卫星云图,给各网络用户提供三个通道、二种投影共五类云图图象产品,即红外兰勃脱图、红外麦考托图、可见光麦考托图、水汽兰勃脱图和未投影的可见光图.本文介绍了卫星图象产品的特点、接收情况及各种云图的观测原理,供大家参考.1 新卫星与GMS—4卫星的不同点及接收简况GMS—5卫星是1995年3月份日本发射的静止卫星,它与GMS—4相比作了一些改进,将GMS—4的红外探测通道波段10.5~12.5μm分割为两个通道,红外1:10.5~11.5μm,红外2:11.5~12.5μm并增加了红外3为水汽通道,波段为6.5~7.0μm,可见光波段从0.55~0.75μm改为0.55~0.90μm.  相似文献   

7.
1991 年6月江淮持续暴雨的云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GMS静止卫星的红外数据处理,获得了1991年夏季江淮梅雨期暴雨大范围的平均云分布。对1991年6月6次江淮暴雨过程逐时和3小时的GMS红外云图动画和照片的分析,得到了该地区梅雨期暴雨的三种中低纬云系相互作用的云型演变模型图,并利用由卫星气象中心处理的NOAA卫星的TOVS水汽反演资料,结合低层的θse和急流分析,给出了1991年6月江淮暴雨的水汽输送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利用卫星云图资料估算黄河中游面雨量的基本方法将GMS卫星1 h间隔的可见光和红外云图作为判别的两个特性进行分类,确定红外线资料的所有最小值点作为对流核;参照Negri-Adler的方法,应用斜率参数消除卷云;应用一维云模式确定红外线图上对流核的降水率,层状云降水通过一个温度阈值给出.另外,通过对2001年7月26日至28日黄河流域出现的一次较强降雨过程进行应用分析,得出结论--利用卫星云图估算黄河中游地区平均面雨量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颖  石汉青 《气象科学》2006,26(3):294-300
本文利用静止气象卫星GMS-5的红外卫星云图的云系特征结合天气形势分析了1997年7月副高的一次进退过程,并以9711号台风的红外云图对副高进退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高西侧积雨云、西北侧云系边缘的反气旋性云系、副高内部一些小的积云块以及台风对副高的南北进退具有指示意义,通过对云系影响副高进退的成因的详细分析,提出利用卫星云图云系特征对副高进退进行预报的方法,为气象卫星资料应用于副高进退预报的研究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在基于机器学习的云图识别中,由于不存在公认的云分类样本库的现实条件下,带来的训练样本数量不足和不平衡,从而难以获得可靠的分类模型的问题,利用迁移学习中的多源加权Tradaboost算法(内部采用极限学习机作为分类器)来进行卫星云图云的检测。利用多人(多源)标注的大量厚云的样本,构成多源辅助样本集;利用少量标注的薄云样板构成目标样本集。使用迁移学习和辅助样本集,对仅在薄云样本集下的训练获得的极限学习机分类器进行辅助训练,提高其薄云识别率。基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HJ-1A/B的卫星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迁移学习可以充分利用容易获得的大样本厚云辅助样本知识,对同类型有关联的小样本薄云分类器进行识别提高。实验表明,迁移学习算法可以进一步用于更多多源样本和其他云分类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对有利于火箭人工增雨的天气条件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石家庄容易出现对流天气的天气形势特征及关键指标,通过编程实现关键指标的客观判断,达到提醒预报员灾害天气发生的可能。常规资料和每小时一次的自动站资料可以较高时效来判断对流天气的威胁区,尤其通过自动站资料计算得到的假相当位温高值区配合风场辐合带可以更高精度预测强降水落区;每小时一次的卫星云图和亮温资料可以跟踪云系、云团的演变,判断云系的发生、发展、维持情况,文中给出了判断云系发展、维持、移向和移速的云系特征,为提前寻找适合于增雨作业的时间和部位打下基础,为山区火箭增雨作业争取了时间。  相似文献   

12.
利用静止卫星云图和天气图,分析了1981-2004年6-8月发生在湖北省的14场特大暴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些特大暴雨过程发生、发展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水汽输送,而且还存在着大量的液态水输送,表现为特大暴雨区的上游方向,在850hPa和700hPa存在一个或几个中尺度的水汽(近饱和)和液态水(饱和)源,在这些暴雨过程的形成过程中,这些源持续向暴雨区输送水汽和液态水。特大暴雨的触发系统对应的云系多为中尺度涡旋云系和准纬向斜压叶云系。文章还分析总结了湖北省特大暴雨过程的若干卫星云图环境云场特点和形成过程的物理图像特征,进而讨论了特大暴雨的形成机理,认为特大暴雨是由中尺度涡旋或高空急流东移叠置在“露点锋”上或暖湿空气上触发而成,CISK是其主要作用机理。“露点锋”在特大暴雨的触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9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天气图、台风年鉴、GMS卫星云图、ECMWF格点资料等分析总结了199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风暴的活动特点,并对这些特点做了天气气候背影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利用大量的卫星云图观测资料来提高台风暴雨的预报能力,解决并提高对台风强降水云系变化的预报精度,延长对未来云系变化的预报时效,构建基于合作对策Shapley-模糊神经网络的华南区域台风卫星云图非线性智能计算滚动集合预测模型,对增强卫星云图资料在台风暴雨天气预报中的实用性和及时性具有重要意义。依据2013—2016年华南区域台风影响过程的卫星云图,采用类似于数值预报模式的集合预报方法,通过对间隔6 h的卫星云图云顶亮温样本序列做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将提取出的时间系数作为云图预报建模的预报分量。考虑台风云系的发展变化主要受云团环境物理量场的影响,利用数值预报模式的物理量预报产品作为各预报分量的预报因子,并采用k-近邻互信息估计的分步式变量选择算法,通过两步过程实现相关变量的选择与弱相关变量的剔除,分别建立相应时间系数的Shapley-模糊神经网络集合预报模型,进一步将预报得到的各时间系数与空间向量合成,重构得到未来时刻的卫星云图预报图,实现了云图6—72 h的长时效客观滚动预测。试验结果表明,新方案所预测的云图与实况云图相关较高,重构云图的基本轮廓、纹理特征分布、清晰度以及云系强弱方面都比较接近原始云图。另外,研究进一步基于相同的云图预报因子,针对同样的建模和预报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案进行和新方案一致的云图预测。对比结果表明,这种非线性预报模型比线性方案能更好地预报未来较长时效台风云团的发展、移动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趋势,其预测的云图与实际云图的主要特征更相似。云图预报时效达到了72 h,具有业务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卫星云图形态特征提取和表示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可变形模型与形状分解相结合,给出了卫星云图形态特征提取和表示的一种方法。首先用阈值法进行云图分割,再提取出可基本代表云图内容的若干主要云块,之后用圆形可变形模型作用于每个主要云块,并结合形状分解的思想将其用圆形基元的组合来表示。对GMS5云图的实验表明,该方法是简单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2002.6.30”滇中低涡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荣芬  鲁亚斌 《气象》2003,29(2):29-33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和GMS卫星云图,3830—C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对2002年6月30日发生于滇中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和分析,发现暴雨过程由中低层低涡切变造成,暴雨区与垂直速度及涡度所表现的强烈上升区对应,并伴有高能高湿条件;同时卫星云图上有中尺度低涡云团发展。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分析表明,暴雨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中尺度系统,如中尺度辐合线、中尺度气旋、逆风区等,具有典型的对流型特征。  相似文献   

17.
利用GMS数字化卫星云图资料与常规气象资料、预报经验相结合,建立了一套集智能网络模型、统计回归、云指数等多种方法于一体的自动化定量短时大、暴雨预报应用系统。经1995—1996年汛期试用表明,该系统对短时大、暴雨的预报准确率较高,有较好的业务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