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成岩相是在一定沉积和成岩环境下经历了一定成岩演化阶段的产物,包括岩石颗粒、胶结物、组构和孔洞缝特征及其演化的综合面貌。成岩相的研究已成为低孔渗砂岩当前勘探阶段的研究重点。将广安地区须家河组四段划分为五种成岩相类型:粗中粒砂岩火山岩屑较强溶蚀低孔特低渗成岩相、火山岩屑弱溶蚀—强压实特低孔超低渗成岩相、中细粒砂岩压实致密相、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硅质胶结致密相以及方解石胶结致密相,并建立了不同类型成岩相的测井曲线特征。在单井成岩相分析基础上,通过编制成岩相的厚度百分含量等值线图、厚度等值线图、成岩相平面分布图等对成岩相进行了半定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2.
冷湖地区侏罗系地层油源丰富,储层致密化程度高,为查明低孔低渗储层成因机制,剖析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全岩X衍射矿物分析、物性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对研究区侏罗系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物性与成岩作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研究区侏罗系储层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孔隙类型以次生溶孔为主,原生孔隙残留少,微孔隙占比高,孔隙度平均为9.96%,渗透率平均为2.26×10-3μm2,属于特低孔、超低渗致密储层。(2)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以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为主,成岩演化主要处于中成岩A期,成岩序列可概括为:机械压实改造-少量早期方解石胶结-长石、岩屑轻微溶蚀-石英I期加大-有机酸流体侵入、长石岩屑强烈溶蚀-黏土矿物广泛出现-石英Ⅱ期加大-长石、岩屑、黏土矿物伊利石化-少量含铁碳酸盐胶结。(3)多种成岩作用综合制约着致密砂岩储层的发展进程。煤系地层富含水生、陆生动植物遗体,沉积后至成岩早期有机质分解产生腐殖酸并形成酸性环境,早期碳酸盐胶结物不甚发育,碎屑颗粒间欠缺方解石胶结物支撑,压实...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华庆地区长6段岩心铸体薄片及物性资料分析,研究了其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孔渗特征及成岩作用。认为研究区长6储层发育三角洲前缘及深水浊积扇沉积,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上扇主沟道是储层分布的主要相带,主要发育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粒间孔及长石溶孔是主要储集空间。孔喉分布表现为小孔微细喉,非均质性强;孔隙度平均为9.5%,渗透率平均为0.38×10-3μm2,为一套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研究区砂岩埋藏后经历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蚀作用。强烈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使孔隙大量消失、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而溶蚀作用,特别是长石、岩屑及浊沸石溶孔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4.
霍宏亮  刘成林  李闻达  臧起彪  李国雄  卢振东  苏加佳  杨易卓 《地质论评》2024,70(3):2024030011-2024030011
为揭示深水重力流沉积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笔者等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简称长7段)为例,通过岩芯描述、铸体薄片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结合物性数据以及分析化验资料对研究区长7段沉积、储层岩石学、孔隙类型以及成岩作用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沉积和成岩作用特征研究基础上探讨了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据此建立了湖相深水重力流致密砂岩储层质量的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合水地区长7段储层岩性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溶蚀孔和残余粒间孔,属于特低孔—超低渗储层,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胶结和溶蚀作用。重力流致密砂岩储层质量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共同影响,限制性水道中沉积的砂体由于具有强的抗压实能力、少的伊利石和碳酸盐矿物含量以及较多长石、岩屑溶蚀孔隙,储层质量最好。不同沉积环境中的砂岩在颗粒粒度、分选、沉积厚度方面存在差异,通过影响成岩作用类型与强度综合控制储层质量。研究成果可为相同类型储层的预测和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俞昊  林春明  周健  张霞  徐深谋 《沉积学报》2012,30(2):240-250
松辽盆地南部腰英台地区早白垩世登娄库—泉头组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岩石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不高,为超低孔超低渗和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登娄库组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Y81井区。以YB4—Y8102—Y8101井一线为界,西部孔渗值较高、物性较好,东部孔渗值较低、物性变差。泉头组储层孔渗值总体上由南向北递减,其中渗透率值递减速率较快。研究区目的层段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胶结、溶蚀、交代以及次生加大五种作用;成岩演化处于晚成岩A期和B期,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其中压实、胶结、交代和次生加大作用使储层原生孔隙迅速减少、渗透率降低,是导致研究区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溶蚀作用则是次生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研究区砂岩的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苏77区块盒8下亚段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勘探潜力巨大,但因储层非均质性强、优质储层成因机理和展布规律不清,使得该区的勘探开发部署备受制约。利用岩石普通薄片及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常规压汞及物性测试等资料对储层低渗成因及优质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较低。孔隙类型以溶孔为主,晶间孔次之。储层低孔低渗且微观孔喉结构相对较差。压实作用是储层低渗的根本原因。硅质胶结物、碳酸盐胶结物、黏土矿物胶结物以及大量塑性岩屑的存在是储层低渗的主要原因。优质储层的发育受多种因素控制:有利沉积微相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强烈的溶蚀作用是形成优质储层必不可少的条件;适量的绿泥石薄膜和硅质胶结物能增强岩石的抗压实强度,保护原生孔隙;适量的结晶完好的高岭石晶间孔和裂缝的发育有助于改善局部储层的物性。辫状河心滩微相砂体厚度大,杂基含量低,溶蚀强烈,物性较好,是研究区的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量岩芯、铸体薄片、扫面电镜及物性资料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油层组砂岩的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孔渗特征及储层物性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东北部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西南部发育深湖浊流亚相.砂岩储层主要由长石砂岩以及岩屑长石砂岩组成.岩石中胶结类型有碳酸盐胶结、自生粘土胶结、硅质胶结.通过对储层孔渗参数的研究,得出长6油层组主要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根据毛细管压力曲线形态,研究区目的层孔喉结构主要为Ⅱ类,孔喉分选差-中.成岩作用是影响其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7,(2)
综合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阴极发光、高压压汞等方法,在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原组砂岩储层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太原组进行了成岩相的划分以及深入探讨了成岩相与储层物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太原组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具有明显的"富岩屑,贫长石"特征;填隙物主要为伊利石、高岭石、硅质和碳酸盐;孔隙类型主要为岩屑溶孔以及少量粒间溶孔和晶间孔;喉道以细孔-微细喉为主;储层属于典型的低孔-特低渗储层;太原组储层可划分为5种成岩相带,储层物性明显受成岩相的控制;伊利石胶结岩屑-粒间强溶蚀相,物性最好,是太原组最有利的成岩相带;伊利石+硅质胶结岩屑溶蚀相,物性较好;伊利石+高岭石胶结晶间微孔相,物性较差;碳酸盐胶结致密相和泥质胶结压实相,是太原组非储集成岩相带。  相似文献   

9.
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岩性致密、低孔低渗、自然产能低等典型特征,如何有效地勘探和开发这类储层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因此,对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特征、孔隙发育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以后的油气的勘探开发提供有力的地质依据。大安油田区域构造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凹陷区大安—红岗阶地二级构造带中,研究区位于阶地最深洼槽轴线上,目的层位扶余油层是主要的开发层位。通过岩心观察、测井资料、普通薄片分析、铸体薄片分析和室内分析化验,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对松辽盆地大安油田扶余油层三角洲相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和致密储层的物性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扶余油层是受西北物源控制的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早期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主要发育的微相类型有分流河道、决口扇、决口河道、溢岸薄层砂、天然堤、分流间湾等,晚期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发育的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水下分流间等。2)扶余油层储层主要发育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岩屑和长石含量高,岩屑含量为33%~38%,长石含量约为36.8%,石英含量相对偏低,约为28.2%,具有低成分成熟度的特点;储层砂岩粒度细,多为细砂岩和粉砂岩,颗粒分选较差,磨圆程度成次棱角状,具有低结构成熟度的特点;储层物性特征为平均孔隙度为8.02%,平均渗透率为0.172×10-3μm2,孔渗相关性好,是典型致密砂岩孔隙型储层;储层发育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混合孔隙三种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隙和微孔隙为主。3)研究区储层物性主要受到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具体来说:a)沉积作用是控制储层物性的最基本因素,控制着储层的宏观分布,影响着岩石的粒度、组分等,分流河道砂体作为研究区内的骨架砂体,物性相对好,是优质储层发育区。岩石组分对储层物性有很大影响,石英颗粒抗压实,埋藏过程中增加原生孔隙的保存,长石颗粒易溶蚀,产生溶蚀次生孔隙,增加孔渗性,碳酸盐胶结物易堵塞孔隙和喉道,使储层物性变差;沉积碎屑颗粒粒径越大,原始孔隙结构越好,孔喉越粗,储层物性越好。b)成岩作用对储层的物性有决定性的影响,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本区储层致密的主要因素,沉积埋藏后强烈的机械压实作用使得塑性矿物易被压弯变形,定向排列,颗粒排列紧密,多呈点-线接触和线接触,孔渗性明显变差;研究区胶结作用主要类型有碳酸盐岩胶结和黏土矿物胶结及硅质胶结,胶结物进一步堵塞孔喉,使储层物性明显变差,是储层致密的重要因素;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有一定的改善,长石、岩屑颗粒和部分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蚀,易形成次生溶蚀孔和微孔隙,改善储层物性,是致密储层中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川东北元坝地区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巨大,但储量探明率低、测试效果差异大,主要原因之一是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强、优质储层分布规律不清。本文充分利用测录井、岩心及相关分析化验等资料,在分砂组刻画沉积微相展布的基础上,开展了须二段沉积演化过程、储层特征及其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元坝西部须二段经历了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辫状河三角洲演化过程,沉积控制了砂体规模、粒度和矿物成分的空间变化;(2)须二段砂岩类型多样,整体致密,为低孔、低渗储层;储层物性与砂岩粒度,长石、石英和方解石胶结物含量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主要受沉积和后期成岩作用控制;(3)须二段发育块状中粒长石岩屑砂岩和交错层理中粒石英砂岩两类有利岩石相,前者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薄、呈条带状展布,后者呈不连续土豆状,主体分布于西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1.
明红霞 《地质与勘探》2015,51(2):395-404
利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压汞实验及物性分析等资料,系统研究了马岭油田北三区延1021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延1021储集层以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中等或偏低的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为主,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储层内部构型以泥质夹层为主。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孔隙结构微观非均质性强,较大喉道控制储层渗流能力。沉积相带的差异导致储层物性的差异,并影响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压实、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的主导因素,溶蚀作用在改善储集空间的同时,还增强了孔喉连通性。微观孔隙结构可有效反映储层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西北地区苏盖特布拉克组发育一套潮坪相沉积,是该层系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基于什艾日克剖面、奇格布拉克剖面、肖尔布拉克剖面的地质测量,采用薄片鉴定、阴极发光、扫描电镜、流体包裹体测温及黏土矿物X衍射等分析手段开展海相碎屑岩成岩作用和成岩演化研究,为塔里木盆地苏盖特布拉克组进一步开展油气勘探部署和甜点储层预测提供地质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苏盖特布拉克组发育潮坪沉积环境的砂体,砂岩类型以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为主,偶见长石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2)苏盖特布拉克组砂岩经历了压实(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及交代作用等成岩作用,压实作用是造成储层致密的直接原因,钙质胶结和硅质胶结是储层致密化的根本因素;(3)苏盖特布拉克组砂岩的成岩演化阶段已达到中成岩B期,成岩演化序列为:压实作用/自生黏土矿物(绿泥石)环边—第一期长石、岩屑溶蚀作用—第一期硅质胶结—第一期泥微晶方解石胶结/压溶作用/黏土矿物的伊利化—第二次硅质胶结/第二期铁方解石胶结—钙质胶结物溶蚀。据此建立的成岩演化模式为塔里木盆地超深层致密砂岩中甜点储层预测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晓晨 《地质与勘探》2018,54(1):193-202
以鄂尔多斯盆地苏77、召51区块山_2~3段储层为例,利用测井资料,岩心资料和铸体(普通)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及压汞等实验,对储层基本特征、成岩作用特征、成岩相类型及平面展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以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较低,物性低孔-特低渗。成岩作用以中等-强压实、中等-强胶结及强溶蚀为主,处于中成岩B期。依据成岩作用强度、典型自生矿物和孔隙类型,划分出4种成岩相。优势沉积微相与有利成岩相密切相关,分布于边滩或河道砂坝主砂带上的中等压实-石英弱加大-粒间孔-溶蚀相属最有利成岩相带,中等压实-中等-强伊利石、高岭石胶结-晶间孔-溶蚀孔相次之。  相似文献   

14.
四川广安地区须家河组四段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川广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砂岩储层是四川盆地内主要的天然气储层之一, 其储集岩主要为细-中粒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及石英砂岩, 该砂岩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在对该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宏观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 对该气藏储层的成岩作用、孔隙演化及其对储集物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认为研究区砂岩经历了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以及破裂等多重成岩作用, 已达到了中成岩阶段B亚期。成岩作用是控制该区储层物性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孔隙演化过程中, 压实压溶、胶结作用主要起破坏性作用; 而溶蚀作用、环边绿泥石胶结主要起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川西坳陷大邑构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成岩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坳陷大邑构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天然气的重点勘探层位.大量的薄片观察和鉴定发现,储层原始孔隙已破坏殆尽,以各类次生孔隙为主.该区须家河组经历了多种成岩变化,其中以压实作用和各种胶结充填作用表现较为强烈,而溶蚀作用相对较弱,对储量孔隙度的影响非常大.目前该区砂岩已达到中成岩阶段B期,岩屑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石英砂岩与岩屑砂岩(富岩屑砂岩)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成岩作用的发生和发展,进而影响孔隙度演化.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集层是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的典型低孔低渗储集层.长6油层组储集层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盆地北部砂体具有长石含量高和石英含量低的特点,西南地区具有长石含量低、石英含量高和杂基含量高的特点.储集空间以剩余粒间孔和次生溶蚀孔为主.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北黄海盆地是我国近海勘探及研究程度均较低的中新生代叠合断陷盆地,下白垩统砂岩储层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层段,储层致密是制约该区油气勘探的“瓶颈”之一.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扫描电镜观测、压汞分析、物性统计等研究,对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下白垩统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从沉积、成岩、埋藏史等方面对其致密化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下白垩统储层以扇三角洲沉积为主,物性总体较差,属于特低孔特低渗的致密砂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有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微裂缝等次生孔隙,属孔隙—裂缝双孔介质储层,孔隙结构复杂.该储层特征主要受沉积相带、成岩作用及埋藏史等因素控制,储层砂体以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成分及结构成熟度中等,原始储层物性差,高含量的塑性岩屑不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沉积物粒度决定微裂缝的发育程度.成岩作用起主导作用,受早期深埋—中期抬升剥蚀—晚期再次深埋的这一特定埋藏过程影响,早期强烈压实,后期石英自生加大、方解石胶结、自生矿物晶出等胶结作用导致储层整体致密.长石的溶蚀和粘土化促进了次生孔隙的形成,但烃类充注时间晚、酸性流体活动弱,溶蚀作用受到抑制.后期构造作用产生的微裂隙则是改善储层物性的另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成岩作用及储层物性的综合分析,该区主要油层组长9、长8、长6及长2的岩石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差,均经历了晚成岩A期。压实作用降低了储层的孔隙度,致密的碳酸盐岩胶结降低了孔隙度并阻止了次生孔隙的产生。该区储层为低孔低渗储层,孔隙度在4%-8%之间,渗透率多小于0.1×10^-3μ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