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心怡  高超 《地理教学》2021,(9):25-28,24
议题式教学是围绕议题以活动形式开展的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运用议题式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开展课程思政的优势,在丰富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落实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文章对高中地理课标中所蕴含课程思政的内容要求从区域发展、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三个维度进行划分,并以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四章第四节中的"国际合作"为例,进行议题式教学,设计总议题"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建设的挑战"及三个子议题,开展系列课堂活动,增强学生国家认同感,并提升其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周晶  王辉 《地理教学》2023,(22):17-20
课程思政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抓手,也是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改革方向。相比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基础教育领域的课程思政研究亟待加强。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写的上海版高中地理教材蕴含丰富的思政教学资源。融入思政元素的高中地理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激发国土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文化自信,培育生态文明理念等,在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学科优势。本文挖掘并梳理了上海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地理1》、必修《地理2》中的思政教学资源,以期为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以及发挥高中地理课程的立德树人作用提供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市域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有两方面,一是在市域内各中学通过教研机构协调组织的,依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实施高中选修Ⅱ地理校本课程的系列化开发;二是面向市域乡土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基于学校传统和学生兴趣进行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系列化开发。  相似文献   

4.
许悦琦 《地理教学》2023,(10):53-54+48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既能延伸、拓展教材内容,丰富地理课堂的教学资源,又能体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培养学生四大地理课程核心素养的理念。本文以“西藏自治区”为例,探讨了乡土课程资源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使学生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更加关注周围环境,更加清楚地认识我国国情,学会用地理的眼光观察世界,用地理的思维思考世界,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坚定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信念。  相似文献   

5.
高中地理新课程社会基点弱化的现状,不仅背离了地理课程的传统,也背离了新课程的既定目标。对此,教师应以"教师即课程"理念为引领,在必修课程教学中,适度开发基于社会中心的课程资源,尤其是要突破传统束缚,加强学情研究,渗透科学理性,凸显人文情怀,拓展外延,提升内涵,加强拓展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从而有效强化社会基点,达成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课程资源是课程开设的前提条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针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建议:“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按照课程资源存在方式来看,可以将课程资源分为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隐性课程资源也叫潜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一般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以教育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等方式存在,它通过学生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应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7.
章颖 《地理教学》2014,(11):19-21
正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需求进行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表明地理课程的开发需充分利用身边的乡土知识,从实践生活中挖取地理课程资源,并将所学地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生活,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而高考的压力和应试教育的思想,严  相似文献   

8.
将思政教育或思政元素融入相应学科的教学是落实学科育人的有效途径。文章基于课程思政,以认识区域地理条件、区域特征和发展方向为线索,对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的内容进行设计,探索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有效教学途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课程制作是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地理课程制品在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中能起到整合内容、创设情境、培育师生地理核心素养等作用。本文以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中的“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为例,选取“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设立”为情境,探索课程制作在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设计中的一般实施路径,同时融合思政元素,为国家安全教学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苏燕萍  郭国金 《地理教学》2020,(1):46-47,26
乡土资源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还能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结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相关要求,文章尝试性地利用乡土资源设计高中地理教学案例、编制地理试题和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等。  相似文献   

11.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地理新课程不仅建立了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还倡导教师根据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开发出配合高中地理教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2.
在地理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探索了大思政背景下的乡土地理课程设计原则,提出了“乡土资源时空整合”“思政元素融合提取”和“知识资源双向关联”三大课程内容融合策略,并以杭州市余杭区为例,设计了以“劳动的荣光”为主题的具体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13.
自课程思政理念提出以来,其相关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涉及范围也自大学向基础教育阶段逐渐拓宽。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高中地理”和“课程思政”为关键词检索出相关研究文献114篇,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梳理这些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总结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助力高中地理教学更好地落实课程思政的理念和要求。  相似文献   

14.
乡土地理作为学校地理课程的重要内容起源于清末,在培养学生爱乡爱国情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百年来乡土地理作为区域地理的组成部分,与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教学顺序发生了很大变化,乡土地理教科书的编写主体、教材结构、教材内容也不断演变。本文通过梳理我国乡土地理课程和教材的百年演变,以期促进深度挖掘乡土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优化地理课程结构,为乡土地理课程的建设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5.
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内涵是以思政价值为引领,以富于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地理学科内容作为载体和抓手,以问题驱动为导向,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支撑,以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为价值取向,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提升地理学科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课堂思政教育的基本路径有: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体现思政价值引领;对接区域发展理念,创设主题情境;问题驱动,引领协同探究;多维度评价,凸显实践和价值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中地理教学突出强调区域性和实践性,其中研学活动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的开发能够充分发挥地方性优势,实现地理教学走向生活化和实践化.本文依托安庆地区丰富的乡土地理资源,融合地理概念教学和问题探究式教学,分别从"教师引导式"和"学生自主式"两大视角,探究研学活动内容、活动实施、活动评价等各方面,实现乡土地理研学规范化、高效化.同时,针对研学实践过程进行反思探讨,进一步优化乡土研学设计.  相似文献   

17.
教学的“家”是课程目标,“路”是课程实施路径。针对高中地理教学普遍存在的唯分数轻育人、课程知识与生活世界相脱离、个体学习行为与生命价值体验相脱离的问题,本文践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理念,将区域资源融入高中地理课程,变“读背练考”的知识传授为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构建区域资源融入高中地理课程的路径,开展地理教学实践,让地理教学回“家”。  相似文献   

18.
江砥  汪卫民 《地理教学》2021,(21):53-55
《乡土地理调查实践》课程是高师地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实践类课程,也是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型课程形态.本文对课程目标、课程与教学改革重点问题以及课程建设与应用情况回顾总结,并探讨该课程的思政特色与教学改革实质突破,分析了创新内核驱动教学在培养高师地理学生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上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提出了今后持续改进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以"课程思政"为热点的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各类课程的思政教学探究日益丰富.本文以岭南师范学院人文地理野外实习课程为例,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深入挖掘实践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设计人文地理野外实习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将德育知识和地理知识有机结合,以期为高校地理野外实习课程思政育人工作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朱燕 《地理教学》2021,(6):29-32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将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作为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的探究则成为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方式。本文以乡土地理“黄河三角洲”为例,分析土地盐碱化,着力探究乡土地理生态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问题,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情景化教学和实验教学方式为手段,引导全体学生深入探究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