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课堂活动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场所。目前地理课堂活动的开展存在受地域等现实条件限制的问题,利用VR技术组织课堂活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本文通过挖掘Free Rivers桌面VR软件的功能与特点,探讨其与地理课堂活动相融合的课堂活动模式,并以“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节内容为例进行教学案例设计,挖掘该软件的地理教学价值,并为其运用于地理课堂活动组织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地协调观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桌面式"森林探索者"VR软件能够使学生与软件中的虚拟森林产生交互,有助于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形成.本文梳理了VR软件的功能和特点,构建了VR环境下的学习生成模型,阐述了模型的构成要素和核心环节,并进行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课例设计,探索了"森林探索者"VR软件应用于地理教学的实施路径,以期为一线地理教师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人群在虚实场景中的时空行为特征与异同是虚拟地理实验的一个研究热点。该文以大型商场局部双向通道为例,在考虑人群群组活动的情况下,设计了基于PC与VR一体机两种终端设备的协同虚拟地理实验,并从群组轨迹间距离和群组运动偏向角差两方面,同现实场景下的人群活动轨迹采集数据进行可视化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现实人群活动轨迹采集数据,基于PC端和VR一体机端的协同虚拟地理实验数据,在人群群组的活动轨迹上存在明显的差异,降低了人群的群组性;同时,相比于PC端,基于VR一体机端的协同虚拟地理实验,在人群的群组性上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最后结合对比分析结果,分析了造成协同虚拟地理实验中人群群组性降低的原因,以及相比于PC端,使用VR一体机进行协同虚拟地理实验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王亦茹 《地理教学》2022,(6):54-57+53
为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丰富高中阶段地理课程资源,落实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目标,本文聚焦浙江省高中校园内的地理研学资源,设计、实施校园地理研学实践课。依托浙江省某高中校内土壤资源,从研学资源挖掘、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学习评价等方面,通过“教学情境生活化”“研学资源深度化”“研学活动多元化”“知识生成自主化”“表现评价过程化”优化地理研学实践课的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5.
周义钦 《地理教学》2021,(4):42-44,35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新课程的实施,如何在教学中将地理实践力“落地生根”成为一线中学地理教师的关注点之一。本文以沪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实践活动“利用三维GIS观察典型地貌形态”为例,应用谷歌地球GIS软件平台,对疏勒河冲积扇这一典型地貌的模拟考察活动进行教学设计,以期展示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具体做法与过程,为一线地理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郭忠 《地理教学》2021,(10):46-48
现代信息技术Google Earth是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重要工具.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地理教师所设计的基于Google Earth的地理实践案例,探讨其5E教学内涵,在教学模式、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思路等方面为我国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7.
地理实践是地理科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中学地理学科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应结合乡土地理资源,充分挖掘当地可供考察的自然、人文素材,形成丰富的乡土地理实践案例。本文以“女山古火山地质公园实践活动为案例”,探究乡土资源在地理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也是中学地理课程关注的核心概念,更是中学地理教材编写遵循的“主线”。本研究从理论出发,通过专家咨询法形成中学地理教材的“人地关系分析框架”,分析地理教材的内容组织和案例。地理教材可以“人地的相互作用”为明线,按地理要素组织内容;也可以“人地关系的时空变化”为明线,按区域组织内容。典型的人地关系案例应当至少阐明一条三级指标,全面客观阐明人地的相互影响,并说明人地关系的时空变化。这一框架对我国地理教材编写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受限于概念认知、学情校情差异等因素,基于地理实践力的课堂教学实践是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本文以新湘教版必修一“风成地貌”一课为例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探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地理实践活动项目开发、实施和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教学的“家”是课程目标,“路”是课程实施路径。针对高中地理教学普遍存在的唯分数轻育人、课程知识与生活世界相脱离、个体学习行为与生命价值体验相脱离的问题,本文践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理念,将区域资源融入高中地理课程,变“读背练考”的知识传授为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构建区域资源融入高中地理课程的路径,开展地理教学实践,让地理教学回“家”。  相似文献   

11.
虚拟地理实验概念框架与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实验科学与实验地理学的角度,结合空间信息与虚拟地理环境技术,讨论"虚拟地理实验"概念、特征及研究理论与框架.以辽宁浑河沈阳城市段防洪为案例,介绍虚拟地理实验在城市洪水模拟和防洪工程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上位和具有统摄地位的大概念,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核心价值观和育人价值。基于“人地关系”大概念设计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可将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与实践活动内容有效整合。以“人地关系”学科大概念为线索,将整合的学科课程内容应用到实践活动中,推进“人地关系”大概念的学习进阶,既能提高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也有利于学生构建与深入理解学科大概念,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研学旅行被纳入学校综合实践必修课程后,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热议不断。本文以英国FSC课程“地理中的技术”为例,介绍实施过程、分析课程特点,为我国开发地理研学课程、开展地理研学旅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地理研学是高校地理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地理研学能够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培育学科综合素养。针对现有研究较少探讨本科阶段地理研学,以及现有研学实践相对忽视“流空间”视角的不足,本文提出了“流空间”视角下高校地理研学的初步构想。在介绍人口流动、供应链物流、基础设施廊道、物种迁徙和流域水系等几类典型地理流研学路线的基础上,本文从研学主题确定、研学方案设计与实施三个方面探讨了“流空间”视角下开展地理研学的总体思路,并通过一个竞赛获奖案例分享“流空间”视角下研学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研究有望拓展地理研学的思路,改进地理学类专业认知实习的组织逻辑,提升高校地理研学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相似文献   

15.
张天中 《地理教学》2020,(10):22-25
本文结合文献研究和高中区域地理教学实践构建了“区域”统摄下的核心概念体系学习进阶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定位分析和课标对比分析,初步制定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概念进阶模型。结合本校高二选考地理班学生的学情,以“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一节为例,笔者尝试设计促进学生从水平二向水平三进阶的教学案例,并就学习进阶设计与实施、核心素养落实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张钰莹  龙泉 《地理教学》2023,(23):39-42
2022年4月份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贯穿课程内容,强调地理学科的实践性。2012年美国地理课程标准《面向生活的地理: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第二版)》也强调“实践地理”理念。本文从地理实践的培养目标、地位、参考案例三个方面比较两者的差异和共同点,发现两者地理实践的培养目标略有差异,所占地位及实施路径也有所不同,但都重视地理实践的价值与意义。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研读课程标准—利用地理工具—创设教学情境的地理实践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姚振兴  常丽霞 《地理教学》2023,(10):17-20+9
地理实践力是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同时,上海版必修《地理1》在附录部分着重撰写了“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方法指导”。教师如何设计与实施指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活动,已成为“双新”背景下的又一个新的教学挑战。本文以“青草沙水库‘避咸蓄淡’”为例,通过前期准备(确定考察主题、制定考察计划)、实践实验(野外考察实施、室内实验过程)、活动总结(撰写方案建议、开展表现性评价)三个阶段,呈现了综合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科学考察活动。  相似文献   

18.
王燕 《地理教学》2007,(5):16-17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能否有效,一个很大的决定因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向学生提供一个适宜的、好的案例。现行的湘教版教材为教师有效地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典型案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地理教师必须明确:面对教材提供的典型案例,教师不能完全奉行“拿来主义”,教师有必要联系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教材”,即对教材提供的案例进行加工、再创造,从而真正发挥案例在缩短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教学功能,有效地提升案例教学的效益。本文以湘教版“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节为例,对如何有效地加工教材中的地理案例,谈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理》课程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融合“开发校本课程”“优化分级教学”“践行混合教学”“深化学科群建设”“丰富课外实践”“建构多元评价”六个教学环节,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解决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的难题;将“研”“学”“赛”“练”等环节深度联结,实现《中国地理》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互联网技术在产业领域全面渗透的发展形势,部分学者提出“网络空间邻近性将取代地理空间邻近性”的论断,而另一部分研究结论坚持认为网络信息技术与平台是线下产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同时提出线下实体产业自身及其关联产业之间的地理要素对线上虚拟平台的构建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此,文章从地理空间的视角,试图阐释体育场馆虚拟集群构建的地理学研究基础和关注重点,分析体育场馆地理聚集效应无法形成的原因,总结归纳产业虚拟集群具有促进产业聚集形态、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建立分工协作关系、带动合作与竞争氛围、形成柔性化创新模式等作用,提出构建虚拟集群是未来体育场馆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中国体育场馆产业虚拟集群是横向各成员间合作与竞争的利益价值链,纵向是供需两端线上下产销价值链,共同构成了集群基本的结构体系;根据集群产业的主体规模、地理位置、产权属性和网络化程度等,场馆产业虚拟集群可分为单体型、连锁型、联盟型;而根据场馆产业集群的结构体系和功能特征,其发展过程需历经技术融合、产品改造、结构优化3个升级阶段。最终,建议通过正确认识场馆虚拟集群构建的地理性涵义,持续提升线下场馆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发挥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牵头结盟作用,建立场馆虚拟集群成员准入监督机制,为虚拟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