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健康旅游发展需求,利用云南省丽江市、贵州省习水市和锦屏县历年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基于"黄金分割法"的人体舒适度指数和等级划分方法,对3个著名旅游城市的气候舒适度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集中期、集中度指标,探析3地广义舒适期的集中程度和时段的互补效应,并结合当地相关疾病资料,初步探究其气候康养效应。结果表明:丽江市与习水市广义舒适期长,分别集中在2—11月和3—11月,且夏季各月气候舒适程度高、呼吸系统发病人数少,气候康养效应明显。锦屏县属于春、秋气候舒适型,4、5、9月和10月的气候舒适程度高,且在广义舒适期内各类疾病发病率相对低。总之,上述3地夏季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养效应最好,循环系统疾病次之,且3地最佳气候舒适期及其康养效应在时间上具有互补性,拥有气候康养旅游集群的潜在优势。这些成果可为游客针对自身状况,恰当择机、择时去上述3地进行康养旅游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广西巴马县近十年旅游舒适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近10年气象资料逐日计算人体舒适度,平均每年舒适天数239d,为一类地区;适宜旅游的时段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是巴马县最好的旅游季节.  相似文献   

3.
利用贺州市八步区1957-2012年56a逐日平均气温资料,根据中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152-2012)气候季节划分方法,计算建立5d滑动平均气温序列,依据该序列找出常年和逐年的春、夏、秋、冬气候季节的起止日和气候季节长度,并加以分析得出:新行业标准可以更加科学、合理的划分八步区的四季,从新的四季划分情况看出气候变化使得八步区的四季起始与终止变化幅度较大,气候季节长度也出现变化,总的趋势为夏季变长,春、秋变短,冬季略短,另外逐年极端最低、最高气温都有升高的趋势,与气候季节长短变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濮阳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濮阳市的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后认为:濮阳市一年中4、5、9、10月的舒适指数在 1~-1(暖-凉)之间,风效指数在-a~-b(暖风-舒适风)之间,这4个月是濮阳市适于旅游的季节,其中10月是最佳旅游季节.旅游优势在于春、秋两季;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可充分利用农业生态园区景观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开展避暑和室内生态旅游等活动.  相似文献   

5.
气候康养旅游指数是人体舒适度在气候康养旅游中的应用,旨在表征旅游目的地气候环境状态,是综合衡量旅游者气候幸福感的指标。本文检索了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可视化分析,阐释气候康养旅游和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内涵,总结气候康养旅游和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历史演进,探讨气候康养旅游指数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期为未来气候康养旅游指数的深入研究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1)英文研究更关注旅游满意度和竞争力,而中文研究更关注人体舒适度、气候舒适度和康养旅游。(2)人体舒适度指标主要由气象因子和服装热阻等构成,旨在反映人体对环境舒适度的感受,而气候康养旅游指数不仅涵盖了气象因子、审美因素,还考虑了空气质量、氧含量等康养因素,旨在综合评估旅游活动的适宜性和旅行者气候康养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桂林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选取了桂林市区综合舒适度指标对桂林市的旅游气候适宜性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表明:桂林市的旅游舒适程度高,舒适期长,年平均舒适指数为3.73,为舒适,很适合旅游;舒适期(S≤6.95)为4~11月份,不舒适期(S6.95)为12月至次年3月份,极不舒适期(S9.00)为冬季的1~2月份。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成都地区14个区(市)县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980~2016年的日平均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数据,采用温湿指数对成都地区气候舒适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地区4月和10月为非常舒适月份,无极度不舒适月份,春季和秋季为非常舒适季节,夏季为不舒适季节,冬季为较不舒适季节,近37年气候舒适度总体变好。相比,成都西北部、中部和蒲江县的气候舒适度较好。气候舒适度突变多发生在2009~2013年,冬季的突变发生在1984年,冬季气候舒适度向好转向的特征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
气候舒适的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影响旅游发展和人类居住环境适应性的重要因素。基于1981 2010年普洱市10个县区气象站的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及风速等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季节划分、气温极值和平均气温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计算舒适度指数(包括温湿指数、风寒指数、人体舒适度指数),研究了普洱市的宜居气候舒适性。结果表明:普洱市夏季90%的区域平均气温为20~24℃,仅有东部和中部少数河谷地带超过24℃;冬季90%的区域平均气温均在10℃以上。冬半年全市最低气温低于0℃的年平均日数不足1天,夏半年全市最高气温高于35.0℃的年平均日数不足4天。因此普洱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有6~9个月的春秋宜人气候,是典型的全年"人体感觉舒适"的宜居气候区,尤以夏半年最为舒适。近10年普洱市快速增长的旅游总人数和完成的GDP进一步说明普洱市的宜居和旅游的气候适宜性。  相似文献   

9.
1966—2018年秦皇岛气候舒适度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6—2018年气象资料,采用气候舒适度评价及趋势分析方法,对秦皇岛地区近53 a气候舒适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秦皇岛北部山区、中部平原和东南沿海三个区域的气候舒适度变化趋势一致,存在空间差异性。整体上,秦皇岛气候舒适度以舒适至冷凉特征为主,各区域舒适和较舒适等级占47%—49%,冷不舒适等级占34%—37%,炎热及更热不舒适等级极少。近53 a,夏季、冬季气候舒适度均呈增暖趋势,冬季增暖幅度大于夏季。热不舒适日数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激增且持续偏多,寒冷不舒适日数呈逐年代减少态势;在空间上,热不舒适日数随着测站高程和纬度的降低而增多,寒冷不舒适日数与之相反。5—10月气候舒适或较舒适,秦皇岛全域皆为旅游、疗养适宜期;7—8月无酷暑,“微热”的天气为人们提供畅游大海的有利气象条件;3月、4月和11月气候偏冷凉,是户外登山的大好时机;12月至翌年2月寒冷不舒适,不适宜大众旅游疗养,适宜开展冰雪旅游活动。因此,可以认为秦皇岛全域、全季皆适宜旅游,由此为秦皇岛市旅游开发与规划及研究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提供依据,为来到“秦皇山海、康养福地”的康养群体提供生活和出游气象服务指导。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干湿概况与干旱发生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气象干湿气候等级指标对海南岛进行了逐月的划分,并分析干旱发生的特征.结果表明:从11月份开始海南岛进入旱季,干旱区从西部东方县开始逐渐向东扩展;1到3月份全岛均处于干旱状态;从4月份开始,干旱区逐步向西退缩.海南岛一年四季均有干旱发生,冬春季节为季节性干旱,夏秋两季降水的时间分布不均会发生短暂干旱.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加之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人口老龄化日趋凸显,广大民众追求舒适环境进行旅居康养的需求逐年提高,气候康养产业也逐渐成为热门产业。本文基于人体舒适度,概括了国内外气候量化表征的研究成果,归纳了不同舒适度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利弊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气候康养理念,康养气候资源及其康养效应,以及康养地的适宜性评价进行了梳理,展望了相关学科研究及产业发展动向,旨在促进气象医学发展,为加快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青岛和济南1967—2016年的气象观测数据,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和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对比分析沿海和内陆城市各气候要素之间及气候舒适度的差异。结果表明:(1)两市各个季节及年际平均气温均呈增温趋势,各个季节及年平均风速均呈减小趋势,年平均相对湿度均呈不明显减小趋势,四季及年日照时数均呈显著减少趋势。(2)温湿条件方面,两市感觉舒适以上的月份均为4个月;人体感觉舒适风的月份青岛为3个月,济南为4个月;穿配有衬衫或常用便服的月份青岛为4个月,济南为3个月。(3)青岛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绝大多数月份呈明显上升趋势,穿衣指数呈明显下降趋势,综合舒适度指数6—9月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余月份呈明显上升趋势。济南四类指数除2—3月升降趋势显著外,其余大多数月份升降趋势不显著。(4)气候舒适期均在逐渐延长,较舒适期以上等级,青岛有8个月,济南有7个月。青岛舒适度比济南增加明显,全年气候舒适度高于济南。  相似文献   

13.
选用贺州气象站1982-2011年30a气温、风速和湿度等资料作为影响贺州市旅游舒适度因子,以旬为单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贺州市气候旅游舒适度分析,结果显示:贺州市总体气候舒适度状况良好,较舒适指数以上天数占57.57%,每年4-6月和9-11月是贺州适宜旅游的季节。最舒适的时段是4月中旬至6月初,9月初至11月初,不舒适时段集中冬季11月底至来年的3月初和盛夏的7月初至8月中旬。  相似文献   

14.
基于近50 a四川省33个国家地面气象站的逐日观测资料,利用熵值法、距离法和百分位法,针对不同台站的海拔差异,对四川省气候舒适度进行了有效订正,并建立了气候舒适度指数在不同季节的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从未订正的综合气候舒适度指数看,除川西高原部分地区外,春、秋季四川省均为较舒适或舒适;除盆地东部部分地区外,夏季四川省由于天气凉爽,气候舒适度较好;冬季四川省气候普遍偏冷,大部分地区较不舒适;春、秋和冬季舒适地区多集中在四川盆地。(2)海拔高度对气候舒适度影响较大,海拔订正后的综合气候舒适度指数总体呈由高原山地向盆地逐渐增大的分布特征,即人体感觉由高海拔到低海拔变得逐渐舒适,达州万源市为四川省春、夏、秋季人体体感最舒适地区。(3)不同季节气候舒适度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必须对应选取适宜的物理因子构建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5.
利用玉门市1971—2014年逐日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资料,运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和人体舒适度指数4种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指数,计算玉门市旅游舒适度指数,确定了玉门市旅游气候舒适期及天数;构建综合舒适度指数模型,并对各指数进行了突变检验。结果表明,玉门市较舒适期为4月下旬中期至9月下旬末,约160 d;舒适期为5月中旬至9月中旬,约124 d。其中,5、6、8月最适宜旅游,7、9月为适宜旅游,11月—次年的3月,由于气候寒冷,不适宜旅游。玉门市的温湿指数舒适期天数从1983年开始明显增多;风寒指数舒适期天数从1990年开始明显增多;着衣指数舒适期天数从1991年开始明显增多;人体舒适度指数舒适期天数从1986年开始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6.
以候鸟丹顶鹤为例,利用相关气象站点数据,统计分析丹顶鹤栖息地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并分别根据温湿指数、基于黄金分割法的人体舒适度进行舒适等级划分,探索季节性迁徙的气候养生特征与内涵。研究发现:(1)丹顶鹤迁徙过程中所处日均气温在2℃~22.5℃范围内,相对湿度处于45%~80%之间,当气温升到3℃(春季迁徙)、气温降到13℃(秋季迁徙)、相对湿度降到60%左右是丹顶鹤开始迁徙的临界值,温度是影响丹顶鹤迁徙的主导气象因素。(2)通过对比南北两地各月的气温、相对湿度、舒适度等级天数以及空气质量指数,11月至次年3月北方严寒,南方舒适湿润,两地温差可高达40℃,以海南岛、东南沿海一带为最舒适旅居区;4月至10月南北两地温差可高达25℃,北方城市处于广义舒适域中,更适合作为季节性旅居地。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80-2018年商洛7县(区)和西安地区逐日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商洛和西安的气温、降水量、日温差、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要素,并运用基于黄金分割法构建的人体舒适度计算方法对商洛7县(区)和西安市区进行舒适度等级划分,通过比较西安和商洛各地"舒适(0级)"日数时间分布特征给出商洛开展气候康养旅游的建议。结果表明:商洛市雨热同期,夏季降水量和相对湿度都较西安高,夏季平均气温为23.34℃,较西安低2~3℃,且商洛适宜的风速能舒缓炎热,气温日较差高利于夜间睡眠,具有优越的气候康养旅游资源;商洛7县(区)年均"舒适"日数均高于西安,可达60 d及以上,其中柞水和镇安县年均"舒适"日数最多,均为69 d,气温最高的7月洛南县的"舒适"日数最多,可达7 d;建议游客春季可前往"舒适"日数最多的镇安县进行康养旅游,夏季可选择"舒适"日数较多的洛南和柞水县,秋季则可选择"舒适"日数最多的丹凤县。  相似文献   

18.
气候季节划分标准在贵州地区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贵州省8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日气候标准值和1980年1月1日~2014年5月31日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对中国气象局2012年11月1日制定实施的国家气象行业标准——气候季节划分(QX/T 152-2012)在贵州地区常年气候季节划分和当年气候季节划分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贵州地区常年气候季节可以明显分为无夏区、无冬区和四季分明区,无夏区主要集中在省西部地区,无冬区主要集中在省西南部边缘;常年春季和夏季最早开始于省西南部边缘,然后逐渐由南向北、自东向西入季,秋季和冬季最早开始于省西北部,随后逐渐自西向东、由北向南入季;1981~2013年逐年气候季节划分结果表明春、夏、冬基本服从正态分布规律,但春、夏入季日期整体略偏早,秋季入季日期不服从正态分布,异常偏早概率较大;通过对逐年入季日期异常偏早的成因分析发现,贵州地区季节交替期间气温起伏较大,季节内气温变化规律不稳定,且"标准"中对逐年入季日期判断条件中没有限定起始日的最早阈值,是该"标准"对贵州地区春、夏、秋入季日期确定偏早的主要原因。总体来说,该"标准"对贵州地区常年气候季节的划分比较合理,具有可适用性,但对当年春、夏、秋入季日期的确定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不能完全适用于贵州地区当年气候季节的划分。  相似文献   

19.
以河南省24个站点1961 2005年近50 a气象资料为基础,利用人体舒适度气候指数评价模型,计算获得各点舒适度气候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人体舒适度的年变化特征和各季节空间分布规律、不同季节人体舒适度年际变化与温度变化的相关性、人体舒适度指数距平值的年际变化,以及不同地区体感"舒适"天数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20.
基于广州市从化区1987—2016年国家气象站数据,采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穿衣指数和人体舒适度指数等,对从化区气候舒适度进行了测算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从化最舒适的月份为3、4和11月,较舒适的月份为1、2、10和12月;另外,1987—1998年气候舒适度逐渐上升(趋于温暖级别),1998—2008年逐渐下降(趋向最舒适级别),2008—2016年逐渐上升;人体舒适度指数中,平均年舒适日数为239d,每年舒适日数均在200d以上(205~262d),2013年舒适日数最多(262d),气候舒适期长且连续,有利于户外活动的开展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针对从化的气候舒适度特点提出了旅游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