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竺可桢同志关于发展地理学的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竺可桢同志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数十年如一日,始终战斗在科研前沿,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我国科学事业受人爱戴的领导人之一。竺老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他在科学事业上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正1《地理学报》80年来的发展1.1从《地理学报》创刊80周年看中国地理科学发展刘昌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报》主编)1934年9月,由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奠基人竺可桢先生在创刊第一期上首撰的论文拉开了《地理学报》的发展序幕,至今已有80年。作为大学科的平台的《地理学报》刊登了反映学科综合性、区域性特色性的权威作者论文与大量具有深入地理成因研究的专业文章,极大地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在1934年9月至2014年9月的80年间,《地理学报》共出  相似文献   

3.
1984年2月7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浙江大学联合召开了“竺可桢逝世十周年纪念会”,对竺可桢教授的学术贡献作了全面的评价。 竺可桢教授(1890—1974年)是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创始人。他的地理学术思想体系可以概括为下列几点: 1.地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综合性科学。 2.地理学研究的是地球表面,即研究地球外壳的发生、发展、分布和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转化与相互制约。 3.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两大分支,都很重要。 4.地理学家必须对地理学的全部内容有一定了解,对其某一部门要有深入的研究。 5.我国丰富的历史资料是研究地理学的宝库,要十分重视历史自然地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黄秉维与自然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勤业  郑度 《地理学报》2010,65(9):1146-1150
黄秉维先生是世界著名地理学家,是继竺可桢之后的地理学一代宗师,我国现代自然地理学的奠基人.早在20世纪40年代,黄秉维先生就深入开展了自然地理学的综合研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自20世纪50年代起,黄秉维先生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的主要负责人.在地理学,尤其是自然地理领域不断开拓进取.  相似文献   

5.
呂炯教授(1902-1985)是中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在襄助竺可帧教授开创我国的气象事业中,在组织、发展中国的气象学,海洋气象学、农业气象学、古气候学,气候学研究等方面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他是一位深受我国气象、海洋、农业和地理界尊敬的老前辈.他的逝世对我国科学事业是一大损失.悼念吕炯教授莫过于从他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中吸取教益,学习他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勇于进取的精神,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而努力.  相似文献   

6.
1989年3月13-16日,中国地理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简称出版委员会)在新中国地理学奠基人竺可桢先生的故乡浙江上虞县召开了成立大会。国际地理学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吴传钧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瞿宁淑研究员、中国出  相似文献   

7.
《竺可桢文集》1979年即将在北京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文集选载了竺可桢同志著作79篇,反映了他近六十年的教育和科学活动;收集了竺可桢公开发表的271篇论文目录。文集还以“竺可桢生平与贡献”为题概述了他一生对于推动和组织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竺可桢文集》1979年即将在北京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文集选载了竺可桢同志著作79篇,反映了他近六十年的教育和科学活动;收集了竺可桢公开发表的271篇论文目录。文集还以“竺可桢生平与贡献”为题概述了他一生对于推动和组织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姚鲁烽  何书金 《地理学报》2004,59(6):1082-1084
1934年春天,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竺可桢教授发起组织在南京成立了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理学会第一届年会在江西庐山召开,会议决议创办《地理学报》。9月,《地理学报》在南京创刊,由中国地理学会出版委员会主持编辑,张其昀任总编辑(第一任主编),中国著名现代地理学家竺可桢撰  相似文献   

10.
曹廷藩教授传略刘琦(中山大学地理系广州:)曹廷藩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他从1937年去英国留学正式开始攻研地理科学起,直到1990年1月22日逝世止,半个多世纪,他辛勤地在地理科学这块土地上耕耘,为发展中国地理科学事业,特别是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献...  相似文献   

11.
尹泽生  李炳元  王守春 《地理学报》2012,67(7):997-1001
杨逸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貌学家, 他将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祖国的地理科学事业。1959-1998 年他前后20 余次到青藏高原考察, 其中二次在喜玛拉雅山库拉岗日峰和南迦巴瓦峰参加登山科考, 八次进入雅鲁藏布大峡谷考察。他五次深入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考察。2001 年后, 他还开展了对台湾澎湖、兰屿、绿岛的历史环境考察。他曾四次到日本考察并开展学术交流, 2003 参加了北极考察。他在多年实地考察基础上, 以丰富的资料和测量数据, 参与论证和确认我国雅鲁藏布大峡谷作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科学地位, 为中国地理学赢得了世界声誉。  相似文献   

12.
由于张彭熹院士在长期的地质科学工作中为国家地质科学进步做出的突出贡献,特被授予第七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是为了纪念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我国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之一李四光对我国科学事业和地质事业的巨大贡献,继承和发扬他从国家建设需要出发、积极参加科学实践、不断创新、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和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献给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鼓励地质工作者为祖国建设多做贡献而设立的。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是面向全国地质行业的最高层次的荣誉奖。长期从事地质工作,热爱祖国,…  相似文献   

13.
颜世明 《地理学报》2014,69(11):1736-136
正20世纪70年代竺可桢先生组织编写《中国自然地理》丛书,其中分册之一即《历史自然地理》,198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由此掀起研究历史自然地理的热潮。随着地理科学技术进步,历史史料再度发掘,《历史自然地理》难以满足现实需求。邹逸麟、张修桂先生在《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基础之上,吸收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历史学、  相似文献   

14.
《地理科学进展》2013,(4):F0002-F0002
黄秉维先生是我国现代地理学的重要开拓者,国际著名地理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院士),并长期担任原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2013年2月是黄秉维先生诞辰100周年,为纪念他对中国现代地理学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弘扬其学术思想和优良学风,服务地理学创新与发展,3月29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与中国地理学会在地理资源所联合举办了“黄秉维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
《世界地理研究》2006,15(4):110-111
中国地理学会(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缩写:GSC)是由全国广大地理工作者自愿组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公益性、学术性的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发展地理科学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学会办事机构现挂靠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因积劳过度而中风卧床,多年受病疴折磨的朱震达先生不幸仙逝的噩耗传来,深感震惊和痛惜。作者追忆在中国科学院工作的一二十年间有幸在先生的领导下开展沙漠研究,朝夕过从,受其指导和帮助,获益良多;同时也深对他执着的事业心,一生为沙漠事业奋争,为创建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建立和发展中国沙漠科学所倾注的心血和作出的巨大贡献,致足钦佩。今试书短文,以表敬佩先生之心,并缅怀其诱掖之情。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人口问题,过去研究者,不乏其人,在国内有竺可桢翁文灏陈长蘅陈华寅诸氏,在国外则有洛克斯佩克莱西诸氏,或则偏於人口数字之研究,如陈长蘅陈华寅等均是,或则偏於人口分布之研究,如竺可桢翁文灏洛克斯佩克莱西诸氏均是。最近本刊创刊号,曾有张印堂君之中国人口问题之严重一文,而本期则有涂长望君对於张君论文之讨论;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口问题,过去研究者,不乏其人,在国内有竺可桢翁文灏陈长蘅陈华寅诸氏,在国外则有洛克斯佩克莱西诸氏,或则偏於人口数字之研究,如陈长蘅陈华寅等均是,或则偏於人口分布之研究,如竺可桢翁文灏洛克斯佩克莱西诸氏均是。最近本刊创刊号,曾有张印堂君之中国人口问题之严重一文,而本期则有涂长望君对於张君论文之讨论;  相似文献   

19.
<正>黄秉维先生是我国现代地理学的重要开拓者,国际著名地理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院士),并长期担任原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2013年2月是黄秉维先生诞辰100周年,为纪念他对中国现代地理学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弘扬其学术思想和优良学风,服务地理学创新与发展,3月29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与中国地理学会在地理资源所联合举办了"黄秉维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来自国家自然  相似文献   

20.
本届国际地理会议开会日期为一九三四年八月二十三日至三十一日为止,地点为波兰京城华沙。先是,在七月中余接竺可桢先生来信,嘱代表中国政府及中国地理学会出席本届会议;是时余方卧病德国弗朗克府医院,旬日後始得出院,亟返校预备结束功课,(艹盍)德国大学夏季学期一律在七月底作结束也。校课甫毕,印赴柏林,小住旬余,同时与国际地理学会秘书处接洽出席该会事先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