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斑岩型铜金矿床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斑岩型铜 (金 )矿床大都在造山带构造环境内产出 ,其中许多矿床与消减板块边缘的深成岩浆活动或火山作用具密切的成因联系。具经济价值的斑岩型铜金矿床既可在岛弧环境中 ,也可在大陆边缘产出。尽管其成矿时代多集中在中新生代 ,但是古生代和前寒武纪斑岩型铜金矿床实例也偶见有报道。大量统计数据表明 :斑岩型铜金矿床是铜或金矿床最重要的工业类型之一 ,在北美科第勒拉造山带 ,斑岩型铜矿床约占各类铜矿总储量的80 % ,斑岩型金矿床约占各类金矿床总储量的 6 0 % ,此外 ,从斑岩型铜金矿床回收的银约占全部银产量的 30 %。斑岩型铜金矿床在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拟对近年来斑岩型铜金矿床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简要总结 ,对斑岩型金属矿床的定义、产出环境、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讨论 ,进而提出斑岩型铜金矿床成因模式与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菲律宾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律宾铜矿资源比较丰富,总矿石储量达37亿吨,其中斑岩铜矿储量34亿吨,约占总储量的90%.该国也是世界上主要产铜国之一.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由于一批斑岩铜矿的发现与开发,使菲律宾铜矿储量和产量成倍增长,铜年产量从1960年的4万吨增到1977年的27.3万吨(增长7倍),跃居世界第七位.为了解菲律宾斑岩铜矿的分布规律及其地质特征,学习他们的找矿勘探经验,以扩大我国铜矿资源找矿途径,根据中菲科学技术合作协定,我组于1978年11月30日至12月30日对菲律宾斑岩铜矿进行了实地考察.现将菲律宾斑岩铜矿的分布概况、地质特征及找矿勘探方法整理如下,供有关地质工作者参考.由于能力所限,文中错误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斑岩铜矿及其找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年多来,我系矿床组几位同志,在对江苏某斑岩铜矿床进行初步研究工作的同时,还搜集了国外有关斑岩铜矿的一些资料,并对国内部分斑岩铜矿作了初步综合对比.徐克勤教授不仅经常给我们工作以指导,还直接参加了部分野外及室内工作.这里简略地介绍一下国外有关斑岩铜矿研究进展的情况以及我们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的粗浅体会,供有关同志参考.一、要重视斑岩铜矿斑岩铜矿是最重要的铜矿类型.估计此类矿床的储量占世界铜总储量的50%左右,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62%(1970).世界主要产铜国家美国、智利、秘鲁80~90%的铜矿资源来自斑岩铜矿.在我国,目前也占铜  相似文献   

4.
铜国智利     
铜矿床有多种多样,从全世界看来,多半的铜都产自斑岩型钔矿床,象黑矿矿床那样的块状硫化物矿床所产的铜仅占10%(见表1)。同时不仅对铜是这样,对钼来说斑岩型矿床也是个重要的供给来源。  相似文献   

5.
园珠顶大型铜钼矿床位于大瑶山隆起北缘、粤桂交界的广东省封开县境内。铜钼矿化普遍发育于斑岩体及其外接触带中,岩体内部见星点状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分布,但铜钼工业矿体主要产于岩体外接触带中,并围绕着岩体具椭圆形环状矿化分带特征,由内向外依次为钼矿化带→铜钼矿化带→铜矿化带,成矿作用与二长花岗斑岩有关。运用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离子探针和Re-Os分析技术,作者分别对矿区二长花岗斑岩和矿体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二长花岗斑岩的锆石U-Pb SHRIMP年龄为154±2Ma(95%可信度,MSWD=0.75,N=11),铜钼矿体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55±5Ma(95%可信度,MSWD=0.31,N=8),表明圆珠顶斑岩型铜钼区的成岩成矿作用都发生于中侏罗世晚期,成矿作用发生于华南拉张大地构造背景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斑岩铜(钼)矿的主要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试图从中国斑岩铜(钼)矿的时空分布规律、成矿斑岩的建造特征和矿化特征等几个方面对我国斑岩铜(钼)矿加以分析,并与国外有关资料进行简要对比。一、中国斑岩铜(钼)矿的时空分布规律早中元古代,中条山一带原始优地槽内,在喷发基性和中酸性火山岩系的同时或稍后,有中基性及中酸性次火山岩体侵入,形成斑岩铜(钼)矿萌芽状态的铜矿峪式铜矿。加里东运动后,这种萌芽状态的斑岩铜矿趋于消失。我国西起北天山以北,东至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北段属古亚洲地槽区。该区在华力西期(表1),在地背斜隆起上,或古岛弧带,生  相似文献   

7.
云南普朗印支期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岩石学及年代学特征   总被引:44,自引:14,他引:44  
曾普胜  李文昌  王海平  李红 《岩石学报》2006,22(4):989-1000
普朗斑岩铜矿位于云南西北晚三叠世义敦岛弧南段的滇西中甸弧内。义敦岛弧北部产有著名的呷村式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南部大量发育斑岩型铜矿床,普朗斑岩铜矿床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普朗矿床由南、北两个复式岩体(矿段)组成,两个矿段均由一系列NW向构造控制的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小岩株组成,是普朗铜矿区的主体,探明铜矿石量1.6亿吨,铜平均品位0.57%,铜金属量114万吨,伴生金金属量28.80吨,金品位0.18g/t;钼6399吨,品位0.004%。普朗斑岩铜矿床远景储量400万吨以上,为一个具有超大型规模远景储量的斑岩型铜矿床。普朗斑岩体容矿围岩SiO_2>56%,MgO 1.34%~2.73%,Sr 661×10~(-6)~909×10~(-6),Y 10.78×10~(-6)~17.92×10~(-6),Yb 1.07×10~(-6)~1.87×10~(-6),LREE富集,δEu 0.83~0.93,Sr/Y比值22~64,K_2O/Na_2O比值0.52,具有与洋壳俯冲产生的埃达克岩(Ⅰ型埃达克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普朗斑岩铜矿形成于印支期,在我国斑岩铜矿床中具有其特殊性(不同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期斑岩铜矿带,如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玉龙斑岩带等;也不同于古亚洲成矿域的海西期斑岩铜矿带,如土屋-延东斑岩铜矿带,以及中国东部的燕山期斑岩铜矿带,如德兴斑岩铜矿),无论对中甸岛孤带的基础地质还是矿产资源评价预测的研究,该类矿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普朗斑岩铜矿床含矿黑云石英二长斑岩的钾硅酸盐化(黑云母化和钾长石化)的成矿热液活动时间为235.4±2.4Ma~221.5±2.0Ma之间,石英-辉钼矿阶段的辉钼矿成矿(Re-Os)年龄大致为213±3.8 Ma;对矿区主矿体的热液黑云母单矿物的~(40)Ar/~(39)Ar测年,无论是含铜钼的矿化岩体,还是仅含铜的斑岩体,其成矿年龄(坪年龄)变化于为214.58±0.91Ma至216.0±1Ma之间,与辉钼矿Re-Os年龄非常接近,为晚三叠世诺利期。这表明普朗斑岩铜矿床的成矿作用在印支期完成。  相似文献   

8.
松贡铜钼矿床位于伊朗西北部,是特提斯成矿域中的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之一。资料表明,松贡矿床矿石储量为6.50亿t,其中含铜0.76%,钼0.01%。斑岩体呈岩株及岩墙状产出,铜钼矿化主要与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石英二长斑岩内也有少部分矿化,在侵入体外围的碳酸盐岩中还有矽卡岩型矿化,松贡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成矿年龄约为20Ma。Cu矿化主要分布在钾化带及部分绢英岩化带,以浸染状的形式出现在脉体及脉体晕中;在浅部,多数硫化物都被淋滤掉,铜蓝、辉铜矿及方辉铜矿等出现在氧化带盖层下面。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C、H、O、S)研究表明,与矿化有关的流体主要为岩浆水,后期有大气水加入(最多占混合流体的20%)。  相似文献   

9.
斑岩型矿床规模大,易开采,是Cu、Mo最主要类型矿床,亦是Au的重要类型矿床(Halter等,2002),因而近数十年来斑岩型铜(金)矿床一直是矿床学研究热点课题之一.研究结果表明,斑岩铜(金)矿床与与高氧逸度岩浆岩具有紧密的共生关系.这和铜、金及硫等元系在岩浆中的地球化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0.
雄村特大型斑岩铜金矿床主要以细脉浸染状产于强烈蚀变岩石中,赋矿岩石原岩成因类型存在争议。本文对多个赋矿蚀变岩石作了系统光薄片显微鉴定,在多个蚀变较弱的矿化样品中发现赋矿岩石具斑状结构,其基质主要为钾长石,斑晶主要为斜长石、钾长石及少量石英,显示石英正长斑岩及二长斑岩(少量)矿物组成特征。结合前人工作,可以认为雄村铜金矿床赋矿岩石为正长斑岩、火山岩及少量二长斑岩。正长斑岩发育斑岩铜金矿床成矿早期常见的钾硅化蚀变及磁铁矿化蚀变,锆石具高的Ce4+/Ce3+比值(334~3084,平均值为1169),显示高氧逸度岩浆特征,和世界斑岩铜金矿床成矿岩体一致;这表明石英正长斑岩为雄村铜金矿床成矿岩体。石英正长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73.7±2.1Ma(MSWD=0.23),石英正长斑岩钾化阶段形成的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48.3±0.9Ma(MSWD=1.58),远小于锆石U-Pb年龄却与矿区东北部始新世花岗岩基的年龄一致,显示Ar-Ar年龄受后期地质事件影响而发生重置。通过上述研究,可以认为雄村铜金矿床为与石英正长斑岩有关的斑岩型矿床,形成时代约173Ma,和新特提斯洋洋壳向北俯冲诱发的岩浆事件有关,矿区内云母受后期地质事件影响重置,不能记录其形成时代。  相似文献   

11.
斑岩铜钼矿床及其他斑岩型金属矿床(金、钨等),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屡有发现,并占有较大比重.这类矿床规模巨大,矿物分布均匀,开采成本低.其物质来源与侵入斑岩密切相关,斑岩铜矿通过次生富集作用可以形成次生硫化物-辉铜矿聚集体(帕森斯,1933).本文着重讨论普查、详查斑岩铜钼金等矿床的物化探方法,以期进一步扩大找矿效果. 斑岩铜钼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应用物化探方法普查斑岩矿床所依据的主要地质特征是:与斑岩矿床有关的构造、岩体、矿化蚀变带、矿石及其围岩间的各种物性和地球化学差异.  相似文献   

12.
脉状铅锌银矿(化)体及脉状独立金银矿(化)体通常分布在斑岩-夕卡岩铜钼金矿床外围,是斑岩-夕卡岩型矿床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斑岩-夕卡岩矿床系统的一个重要找矿标志。这种类型矿床实例在国内外已屡见不鲜,如长江中下游铜陵铜多金属矿床(毛景文等,2009),江西德兴斑岩铜矿床(毛景文等,2010),美国犹他州  相似文献   

13.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的碰撞后铜矿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处藏北高原的班公湖-怒江铜矿带是继藏东的玉龙斑岩铜矿带和藏南的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之后,在青藏高原上发现的第三条铜矿带。与前两条斑岩铜矿带不同的是,班公湖-怒江铜矿带的铜矿床类型具有多样性,包括:1多龙、雄梅斑岩型铜金矿床;2尕尔穷-嘎拉勒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3拨拉扎斑岩型铜钼矿床;4舍索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不同类型铜矿床的成矿时代集中在120~90 Ma之间,约30 Ma间隔内。文章通过沉积岩岩相学、火成岩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U-Pb与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代学的综合研究,指出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盆的闭合时间为早白垩世初(140~130 Ma之间),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的铜矿床都形成于碰撞后造山环境。该成矿带与铜矿化有关的侵入岩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在岩石地球化学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Ba、K、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显示出俯冲组分对岩浆生成过程产生的重要影响,与碰撞后岩浆作用特征相吻合。除了班公湖-怒江铜矿带外,青藏高原上的另外两条斑岩铜矿带(即藏东的玉龙斑岩铜矿带和藏南的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也是形成于洋盆闭合之后的造山带碰撞后环境,因此,青藏高原可以说是地球上碰撞后铜矿床的天堂。  相似文献   

14.
李泽琴  王奖臻  倪师军 《矿物学报》2007,27(Z1):275-276
在斑岩铜矿成矿过程中,不仅要求有足够量的铜,而且要求有大量的硫从岩浆中分离出来进入流体相.在分异过程中,铜与氯进入液相,而硫则主要呈H2S或SO2形式进入气相(Heinfich等,1999),铜与硫分离迁移(Heden-quist等,1994;Lowenstem,1994).因而要形成斑岩铜矿床,两种流体是如何混合,使得铜与硫能以硫化物的形式沉定聚积而成矿是斑岩铜矿床形成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西范坪斑岩铜矿床为例提出一种斑岩铜矿床成矿作用新模式-两期热液混合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斑岩型铜钼矿床是铜钼矿的重要类型。具有规模大、埋藏较浅、矿床成群出现,以及矿石可选性好、可综合利用等特点。在钢钼储量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据统计,斑岩铜矿的储量占世界铜总储量的50%左右,资本主义国家中占62%,苏联15.9%,特别是世界主要产铜国家中80-90%的铜矿资源都来自斑岩铜矿。在我国铜钼矿产资源中,该类型储量亦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目前,已在江西、山西、西藏、黑龙江、陕西、甘肃  相似文献   

16.
滇西北格咱铜多金属矿集区是西南三江特提斯构造域重要的Cu—Mo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燕山期伴随着构造—岩浆—热液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的斑岩—矽卡岩型Cu(Mo)多金属矿床。其中红牛—红山铜矿床是区内代表性矿床。笔者等在系统的野外工作基础上对红牛—红山铜矿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复式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斑岩富硅(SiO2=59.19%~72.20%)、富碱(K2O+Na2O=6.65%~12.33%),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含量(ΣREE=163×10-6~588×10-6,平均值为272×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高(LREE/HREE=17.2~31.7),负铕异常(δEu=0.64~0.84),相对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而相对亏损Nb、Ti、Ta、P等高场强元素(HFSE),为一套准铝质—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高分异I型花岗岩,有向A型花岗岩演化...  相似文献   

17.
周洁 《地质与勘探》2017,53(6):1070-1089
云南省永胜县分水岭矿区是近年发现的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铜矿化多产于斑岩体中部外侧(喇叭箐断裂两侧)及部分岩枝的节理裂隙中,矿化与斑岩体密切相关。矿区主要侵入岩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获得含矿石英二长斑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6.0±0.2Ma,表明分水岭矿区斑岩体为古近纪始新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全岩地球化学研究显示,斑岩体Si O2含量变化较大(53.7%~71.06%),高钾(1.67%~6.1%)和碱(Na2O+K2O平均值8%),A/CNK为0.35~1.03,属高钾的钙碱性-碱性、准铝质-过铝质斑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La、Nd、Hf)、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P、Ti),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具A2型花岗岩特征。斑岩体锆石Hf同位素研究,得到εHf(t)值为-8.70~+4.67,地壳模式年龄(tDMC)为533.7Ma~1062.8Ma,显示矿区始新世斑岩体来源于壳幔岩浆的混合。结合区域演化特征,认为分水岭斑岩体形成于造山期后的拉张环境,陆陆碰撞挤压后应力松驰,岩浆沿断裂及次级断裂上侵,进而形成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大宝山斑岩型铜矿床勘查突破及其区域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替资源勘查是广东省大宝山铜多金属矿近十五年的主题之一。本文在介绍矿床地质的基础上,回顾了大宝山英安斑岩中斑岩型铜矿的发现过程。陡倾细脉状石英硫化物是大宝山斑岩型铜矿的主要矿化形式,脉体倾向290°~310°,倾角65°~75°,脉幅主要为0. 5~10mm,脉频平均约22条/m。通过查明英安斑岩与铜多金属矿化之间的关系,将勘探线方向调整为120°,钻孔尽可能大角度穿切石英硫化物脉体,成为斑岩型铜矿勘查取得突破的关键。大宝山英安斑岩墙是早侏罗世晚期(175Ma前后)沿大宝山逆冲推覆构造侵位的浅成岩,铜硫多金属矿化与之相关。铜矿化强度与(黄铁)绢英岩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关系十分密切,蚀变分带较为发育,是特殊类型的斑岩铜矿。铜矿化品位主要为0. 10%~0. 60%,平均品位0. 43%。250m高程以上的大宝山英安斑岩墙中,初步估算新增铜资源量可达大型规模,深部依然是其找矿主攻方向。在粤北—赣南地区,加强与英安斑岩相关的铜、铅、锌、金、银等多金属找矿勘查工作,有望在该区落实一个北东向斑岩型铜多金属成矿带。  相似文献   

19.
任宇晨  李强  杨俊杰  王雯 《地质学报》2015,89(Z1):177-178
<正>新疆准噶尔北缘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结合部位,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Xiao et al.,2013),目前已发现一系列铜、镍、铁和金矿床,如喀拉通克大型铜镍矿、乔夏哈拉中型矽卡岩型铁铜金矿、哈腊苏中型斑岩铜矿、玉勒肯哈腊苏中型斑岩铜(钼)矿、索尔库都克中  相似文献   

20.
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是典型的大型斑岩型钼铜多金属矿床,二长花岗斑岩为其成矿母岩。对邦铺二长花岗斑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此二长花岗斑岩富硅(67.06%~73.70%)、富K2O(3.61%~7.642%)贫CaO(0.14%~4.40%)贫Na2O(0.140%~4.40%),属钾玄岩系列及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总量变化变化很大(22.01×10-6~107.606×10-6),稀土曲线为平缓的右倾型,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δEu的变化范围为0.592~1.064,具有微弱的负铕异常到无铕异常。岩石微量元素相对富集不相容元素(LILE),贫高场强元素(HFSE),即相对富集Rb,U,Cs和Nd而亏损Ba,Sr,P,Ti和Y。二长花岗斑岩形成的环境比较复杂,主要为同碰撞造山构造环境,即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造山带内,发育与碰撞后的地壳伸展环境,并可能涉及到冈底斯区域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多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