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15年完成的"台湾省区域地质志",较全面地收集了台湾地区的各类地质资料,尤其是近二十年来的区域性基础地质调查研究成果,较系统地总结了台湾区域地层、岩浆岩、变质岩、地质构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依据板块构造理论观点,将台湾地质发展演化划分为燕山和喜马拉雅两个构造旋回,划分五个级次的大地构造单元,直观反映了台湾"弧陆碰撞、东西分带"的地质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2.
上海代表团赴台进行地面沉降学术交流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5月17日至25日,上海代表团应邀赴台湾进行地面沉降学术交流与考察,取得圆满丰硕成果。 代表团由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副局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地面沉降研究中心主任张阿根教授级高工带队,率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副总工、地面沉降研究中心秘书长刘毅高工和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龚  相似文献   

3.
柏林 《安徽地质》2006,16(1):F0002-F0002
为了促进海峡两岸在环境地质及地质景观资源管理方面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促进我省地质界与台湾同行的民间学术交流,应台湾财团法人空间及环境科技文教基金会的邀请,安徽省地质学会于2006年1月3日至12日组团赴台湾进行学术交流和地质考察。该团共七人,主要是学会各部门单位的地质专家。此次交流考察是安徽省地质学会首次组织赴台学术交流和地质考察活动。2006年1月4日,学会与台湾财团法人空间及环境科技文教  相似文献   

4.
作为年青的一代地质工作者,我曾有幸跟随地质大师程裕淇先生一起工作.先生在我心中永远是高山仰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我于1987年到地质研究所工作,1991年转入程老等开创的变质岩和前寒武纪研究室工作,但一直到2000年初才有机会亲炙其门下,在太行山地区进行深熔作用和早前寒武纪地质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赴日本地质考察团1987年12月对日本九州南部的4个金矿山和中部1个铅锌矿山进行了实地考察。 1986年以来,日本政府通过金属矿业事业局,在矿产勘查方面采用招标方式,加强了金银和稀有金属矿产的综合调查工作,金矿的调查主要在伊豆半岛和九州南部的金成矿区内,  相似文献   

6.
2012年7月7~8日,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基于3S技术的野外地质工作管理与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组在地处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系东段支脉大坂山主脊与青海省地质调查院"青海省门源县青石嘴地区矿产远景调查"项目组在野外工区进行了联合测试与示范研究。工作人员在数字填图路线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北斗卫星定位与通讯技术在海拔2900~4100m之间的高山山地、低山丘陵、盆地河谷三种地貌单元展开了野外地质人员态势管理、路线示踪、短信收发和通  相似文献   

7.
何春荪 《地质论评》1947,12(5):397-424
绪言台湾自一八九五年被日占领迄一九四五年复归吾国,其沦陷时期共有五十一年之久。在此期中,因中日隔阂甚深,日人在台所作之地质矿产调查与研究素未能为国内地质界人士所瞭  相似文献   

8.
台湾地质概要台湾地区位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板块的交接地带,是我国时代最新的活动构造区。该区主要地层基本上与台湾岛的长轴平行,呈狭长带状展布。地质分区由西向东可分为:1、澎湖群岛(更新世溢流式玄武岩);2、滨海平原(冲积层);3、西部麓山地质区(以新第三...  相似文献   

9.
<正>崩塌与土石流是台湾山区常见地表地质作用,亦是台风豪雨期间造成台湾岛山区居民财务损失重要致灾现象,尤其在超大降雨时,常发生土石流,造成桥梁、道路与民房损毁。在诸多土石流调查与研究中,土石流与降雨的关系研究因受限于现地监测资料,进展较缓。该研究利用SPOT及福卫二号卫星影像,判释台湾中部浊水溪流域板岩区内,自1996年贺伯  相似文献   

10.
北淮阳构造带的电性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北淮阳构造带位于大别造山带与华北陆块会聚的地带,紧邻郯庐断裂带和大别山带,处于中国东部大地构造的重要部位,该区的地质研究势必涉及若干大地构造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许多学者(刘文灿等,1999;王道轩,1987;张廷秀,1987;等)对北淮阳构造带进行了研究;由于当时客观条件限制,研究工作偏重于地面地质调查。本次研究工作以近年完成的高精度电法剖面为主线,结合其它资料,解剖了北淮阳构造带的地质结构,取得的新成果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海峡两岸三地地质科学讨论会”暨“世界华人地质科学讨论会”于1999年8月7日~1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台湾大学地质学系及香港地质学会联合主办。会前出版了论文摘要集,共收入论文摘要94篇;120余位来自大陆、台湾、香港及世界各地华人地质学家参加了讨论会,大会交流论文16篇,分组讨论60多篇。这些论文包括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与矿物学、矿床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地质勘查技术以及其他地学领域。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前国内外地学研究的进展和热点问题。 出席会议的台湾学者22人,由台湾大学副校长陈正宏教授带队;香港学者5人,由香港地质学会会长、香港大学李作明  相似文献   

12.
△1987年7月6日—10日在南非(阿扎尼西)的约输内斯堡召开地质史上隐爆发与灾祸的国际会议,即用白垩系/第三纪限制在短距离范围内的特殊方面进行模拟实验。会议采用现场参观实验和讨论的方法交潜进行。 △由澳大利亚矿物和金属研究所主持筹办的太平洋地带地质、地质构造、成矿作用、有效介质国际会议将于1987年8月26—29日  相似文献   

13.
该系统为地质行业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1987年由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承担研制任务,经过三年工作,初步完成了系统样机和系统软件的实验运行。  相似文献   

14.
60年代初提出的环境地质概念已被社会广泛接受,并引起国际地学界的关注。海螺沟作为冰川旅游区已于1987年10月正式向国内外开放。因此,对于其环境的研究,就显得十分迫切.本文在研究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流域内水体和土壤进行了本底调查,并作出初步评价,为海螺沟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旅游区的环境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四川地质学报》2006,26(3):187-187
据柏林报道,为了促进海峡两岸在环境地质及地质景观资源管理方面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应台湾财团法人空间及环境科技文教基金会的邀清,安徽省地质学会于2006年1月3~12日组团赴台湾进行学术交流和地质考察。  相似文献   

16.
《地质论评》1987,33(4):388-392
中国地质学会“六五”地质科技重要成果学术交流会于1986年12月3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情况在《地质论评》1987年第2期中已进行了报道。根据出席会议的专家特长和论文性质,分基础地质、能源地质、有色金属矿床、铁铜和非金属矿床以及水文工程  相似文献   

17.
《岩土力学》2007,28(10):2035-2035
2007年8月20—21日第三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学术论坛在台湾新竹交通大学召开,来自祖国大陆、香港、台湾和奥地利、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6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论坛由台湾交通大学、中华大学、淡江大学和亚兴工程顾问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以河海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地质与地理研究所、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长江科学院等10余单位共19名专家、教授组成的代表团专程赴台参加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18.
毕承思 《地质论评》1988,34(5):484-484
1987年,由地质矿产部562综合大队、矿床地质研究所、成都地质学院三单位在新疆东准噶尔地区发现(新疆第一地质大队钻探验证)一处与碱性花岗岩有关的锡矿——萨惹什克锡矿。该矿矿床工业类型属  相似文献   

19.
规模空前的“国际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讨论会——第三届全国构造地质大会”,于1987年8月24—28日在北京怀柔县召开。这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得到了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石油学  相似文献   

20.
《国外铀金地质》2009,(4):F0002-F0002
潘蔚,男,1963年8月生,江西万载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放射性普查勘探专业,1987年于核工业部北京第三研究所(现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获放射性地质学硕士.2009年获北京理工大学光学工程博士。现就职于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遥感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