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以专利授权量来表征创新产出,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空间自相关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等方法对1986-2014年江苏省县域创新产出的差异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县域创新产出发展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2012年以后,江苏省县域创新产出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呈下降趋势。(2)南京市区的创新产出,在九五时期之后呈弱化趋势,苏州市区、昆山市、无锡市区等苏南地区创新产出提升较快。(3)江苏省县域创新产出在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带的创新产出梯度递减,呈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4)苏北地区的大部分县域"低-低"集聚,并有向苏中地区扩散的趋势,"高-高"集聚的县域较少,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5)空间交互作用是江苏省县域创新产出差异的重要原因。(6)区域创新环境对县域创新产出具有显著影响,而政府政策因素作用相对较小。(7)在具体因素方面,表征经济基础、研发投入、科技人才、传统基础设施、通讯基础设施及FDI的回归系数相差不大,大多在0.090上下波动,其中国际互联网用户数的系数最大,达到0.094,而科技政策的回归系数较小,仅为0.012。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工业环境效率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BM模型和ESDA等方法,以县域为研究单元,探讨了2002-2014年江苏省工业环境效率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苏省工业环境效率总体差异和空间集聚性呈缩小趋势,苏南、苏中和苏北3地区内部差异是全省工业环境效率整体差异的主因;高效率县域集中分布于苏南地区,低效率县域分布于苏中、苏北地区,整体上呈现两极分化型空间格局,近年来有向橄榄球型格局演化趋势;空间关联上,"H-H"型县域集聚于苏南,而"L-L"型县域集聚于京杭大运河苏北段,形成两大趋同俱乐部;经济水平、能源利用率、产业结构、政府调控、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是江苏省工业环境效率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经济水平是对其空间差异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依据2007年江苏省各县域单元FDI,本文采用ESDA技术方法和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分别对江苏省FDI区域差异和分级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FDI分布两极分化现象明显,这是导致江苏省FDI总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随着FDI增大,江苏省FDI分布具有从苏北向苏中、苏南地区过渡地趋势,换句话说,具有由经济落后的苏北内陆地区向经济发达的沿海与沿江地区集聚的特点;江苏省FDI空间分布多圈层集聚现象明显,根据FDI重心曲线将其划分为集聚核心区、高度集聚区、中度集聚区和低度集聚区4大类型区。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人口空间格局演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江苏省为例,选取人口数及人口密度为研究指标,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通过人口密度、空间自相关、不均衡指数、重心移动及偏移—分享分析,描述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江苏省人口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近20 年来,江苏省人口密度有“南高北低”的特征,该现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江苏省人口分布存在一定的空间关联性,在长江中下游各县市形成空间人口密度高的集聚区域,在苏北平原形成空间人口密度低的集聚区域,随时间推移人口集聚趋势不断减弱;江苏省人口呈不均衡分布状态且不均衡趋势加强,人口重心逐渐向西北方向迁移;江苏省人口增长速度在变慢,集聚人口能力在3 大区域之间有明显差异,苏中相对不足,苏南不断增强而苏北不断减弱。  相似文献   

5.
王建伟  毛韬  付鑫 《干旱区地理》2013,36(2):329-336
利用探索式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分析了2004-2010年西北地区市域尺度的公路网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变化特征,并结合定性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公路分布差异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公路网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全局正相关关系,存在明显的集聚特征,公路网空间差异趋势愈加明显,公路网集聚模式发生明显变化的区域集中在陕甘宁交界地带,“陕南-关中-陇东-青东”地区形成公路网“高-高”集聚类型分布的连绵区域,“低-低”集聚类型区域分布在河西走廊、新疆、青海地区;(2)公路网密度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区域规模数量呈增长态势,其中“西安-兰州-西宁”地区的公路网密度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该地区已形成具备向外扩张能力的交通带;(3)自然环境状况是约束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基本条件,而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格局及其空间溢出效应是形成公路网分布差异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空间自相关和Tobit等方法,以县域为研究单元,探讨了2002~2014年江苏省工业碳排放强度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苏省工业碳排放强度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苏南、苏中和苏北3地区差异程度低,各区域内部差异是江苏省工业碳排放强度整体差异的主因;H-H型县域集中分布于苏中、苏北地区,L-L型县域分布于苏南地区。经济水平、能源利用率、产业结构、政府调控、人口规模和技术创新是江苏省工业碳排放强度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对工业碳排放强度表现为正向驱动作用,而能源利用率、产业结构和政府调控的驱动作用则相反。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研发产业空间差异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发产业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及实现经济转型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对研发产业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薄弱。本研究以专利授权数来表征研发产业,采用变异系数、标准差及 ESDA 方法对1996-2009年江苏省研发产业的时空差异演变及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1)江苏省研发产业的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在2004年以前变化不大,其后二者都逐渐增大,尤其是在2006年以后更为显著;(2)江苏省研发产业空间格局在1996-2009年没有太大变化,苏州和无锡一直是研发产业较为发达的区域,苏北地区较为落后,在空间上低低集聚有向苏中蔓延的趋势;(3)江苏省研发产业具有向苏州、无锡和南通集聚的趋势,上海对江苏省研发产业空间结构演变影响显著。(4)区域创新环境及开放程度对研发产业具有显著影响,在打造区域创新环境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政府的作用;其次是市场需求因素。最后要注意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要注重信息通讯设施等与研发产业相关的配套服务的建设,加大教育和培训的投入。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2000~2012年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差异及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呈现由南而北的阶梯状递减趋势,不同尺度空间差异各异;从演变趋势看,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高水平县域向苏南地区集聚,且空间范围呈扩大趋势,而中心城市与外围县域的发展差异呈缩小之势;据此,将江苏全省划分为4个类型,即新型城镇化高水平区、新型城镇化较高水平区、新型城镇化较低水平区、新型城镇化低水平区。  相似文献   

9.
研发产业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及实现经济转型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对研发产业的空 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薄弱。本研究以专利授权数来表征研发产业,采用变异系数、标 准差及ESDA方法对1996-2009 年江苏省研发产业的时空差异演变及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发 现:(1 )江苏省研发产业的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在2004 年以前变化不大,其后二者都逐渐增大,尤 其是在2006 年以后更为显著;(2 )江苏省研发产业空间格局在1996-2009 年没有太大变化,苏州 和无锡一直是研发产业较为发达的区域,苏北地区较为落后,在空间上低低集聚有向苏中蔓延的 趋势;(3 )江苏省研发产业具有向苏州、无锡和南通集聚的趋势,上海对江苏省研发产业空间结构 演变影响显著。(4 )区域创新环境及开放程度对研发产业具有显著影响,在打造区域创新环境的过 程中,尤其要重视政府的作用;其次是市场需求因素。最后要注意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要注重信 息通讯设施等与研发产业相关的配套服务的建设,加大教育和培训的投入。  相似文献   

10.
刘洋  陈英  张玉娇  宋文 《干旱区地理》2018,41(1):195-204
为深入研究村民关联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利用河西走廊15个县(市、区)的调查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测算村民关联的水平,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法测评村民关联的空间格局与区域差异,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村民关联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河西走廊地区村民关联水平普遍较低,空间格局差异明显,存在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2)河西走廊村民关联具有“点-带-团”状结构特征。村民关联水平较高的县级单元主要处于石羊河流域,形成了分值较高的聚集“点”;村民关联较低的疏勒河流域的敦煌市、玉门市、瓜州县形成了低值分布“带”;张掖市、酒泉市所辖县形成了村民关联低值“团”。(3)村内因子和村间因子与村民关联都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空间分异特征明显。村内影响因子的回归系数在空间上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而村间因子形成了河西走廊东部和西部的高值聚集中心,呈现出空间地域上“两头高中间低”的“哑铃”结构。剖析村民关联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的内在机理,为促进农地制度有效合理变革进而提高农地利用效率,提出保护农地权益的合理化建议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双循环”发展背景下,城市创新能力成为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选取2010年、2014年和2018年作为时间节点,运用改进TOPSIS和耦合协调模型对安徽省城市创新能力及其子系统间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规律进行实证评价与分析。研究表明(:1)安徽省内城市综合创新能力差异逐渐扩大,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安徽省城市创新投入能力整体逐渐上升,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创新产出能力差距逐渐缩小,空间分布差异不显著;城市环境支持能力差距逐渐拉大,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3)安徽省城市“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环境支持”能力的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较低,在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中心-外围”分布特征,以中度失调和轻度失调两种类型为主。(4)安徽省城市创新能力耦合协调性无法进一步提升的原因主要受2个或3个复合限制因素的影响,其中城市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环境支持能力同时滞后的城市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区域创新产出空间分异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蒋天颖 《地理研究》2014,33(10):1825-1836
通过构建总体差异测度指数,并结合运用核密度估计等多种空间统计方法,分析浙江省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2年,浙江省区域创新产出总体存在较大差异,并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浙江省区域创新产出分异增强,空间核密度呈现出由相对均匀到极化的演化趋势;浙江省区域创新产出整体上呈现高值和低值集聚分布,且集聚程度逐渐增强;各县域创新产出同样具有空间集聚性,杭州与宁波市辖区成为热点区域;空间指向性明显,整体表现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趋势面分布;由回归分析得出该时期浙江省区域创新产出空间分异主要受经济基础、政策制度、技术溢出和空间区位四个主要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探究高速铁路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机制将深远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运用ESDA、SDM和求偏微分等方法,测算了由高铁开通带来的时空压缩对区域创新产出产生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通过分地区回归对异质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集聚程度不断增强,“核心-外围”区域基本形成,创新活动具有一定的锁定特征;其中,R&D人员投入、FDI、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和居民消费支出是影响区域创新产出的重要因素;高铁开通对创新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R&D人员全时当量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大,东北和中部地区则同时依赖于R&D人员和R&D资本投入,西部地区并未受到极化影响,反而因时空压缩产生了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4.
以江苏省苏南地区为案例地,获取Airbnb网站房源数据,运用泰尔指数、DBSCAN聚类算法等分析方法,从多尺度视角对共享住宿价格的空间分异进行探讨,采用OLS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从房源内部和房源外部相结合的角度对比分析共享住宿价格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苏南整体和各地市来看,共享住宿房源价格在城市内部和区县内部的差异较为明显,在城市之间和区县之间的差异较小;(2)不同价格水平共享住宿的空间聚类中心存在显著差异,高、中、低档次共享住宿对于水域的依赖逐渐降低,整体上,空间聚类中心呈现“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分布;(3)共享住宿房源价格是内部属性和外部属性共同耦合驱动作用的结果,对比来看,房源价格受到内部属性如房源卫生间个数等指标的影响较大,受到外部属性的影响较小,同时不同影响因素对于同等价格水平共享住宿房源的作用方向和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性和分层性。  相似文献   

15.
正确认识区域产业同构状况及演变趋势,对于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政策,尤其是产业发展政策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陕北能源开发区-榆林市为研究对象,根据1995-2015年三次产业数据分析了榆林市产业结构模式,通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测度了榆林市产业同构,并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对产业同构进行对比分析,另采用R/S分析法,对未来产业同构的演变趋势进行预测。研究发现:(1)榆林市产业呈现典型的"二三一"产业结构模式,第二产业比重较大,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2)榆林市北六县和南六县内部产业结构趋同度属于较高层次,产业结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尤其以神木县-府谷县(0.976 2)和佳县-清涧县(0.967 5)最为突出,南六县与北六县绝大多数区县间产业同构度都低于0.9,产业趋同现象不明显。(3)榆林市南六县与北六县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H(1995-2015)=0.611 2>0.5,如果在原有条件下继续发展,榆林市未来产业同构化程度将有所强化,但存在周期性变化。研究认为在相似的能源条件、经济交流与联系日益紧密及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接近的条件下,榆林市产业结构的趋同发展具有一定必然性,在未来制定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时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地价总体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城市住宅地价的GWR模型,对1997、2005和2008年3个时间点的江苏省城市住宅地价影响因素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探究,揭示了各因素因子对住宅地价的影响程度和区域差异,丰富和发展了城市地价影响因素时空变化规律的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距中心城市距离对住宅地价的影响呈负相关,3年回归系数绝对值的平均值逐渐增大且高值分布区域逐渐扩大;②GDP与住宅地价呈正相关,GDP对住宅地价影响最大地区逐渐北移,且高值区域逐渐减小;③城镇化率与住宅地价呈正相关,从空间看,沿江地区是苏南、苏中两大经济板块的纽带,对住宅地价影响变大,从时间看,城镇化率对住宅地价的影响逐步减小;④对外交通状况对住宅地价贡献为正,南部地区回归系数较高,向北系数逐渐减小,从时间角度看,其影响程度逐步增大;⑤从业人口数量对住宅地价的贡献为正,南部地区回归系数较高,向北回归系数绝对值逐渐减小,从业人口数量对苏南影响比苏北大;⑥房地产投资总额北部地区回归系数较高,向南系数逐渐减小,苏北房地产投资总额对住宅地价影响高于苏南地区。  相似文献   

17.
以国家中心城市郑州的旅游类兴趣点数据为基础,运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空间相关性分析等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郑州市旅游资源空间格局特征及便利度进行分析,为郑州市旅游空间布局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郑州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整体上表现为“北多南少、北密南疏”的格局,呈现出面状集聚和点状分布并存的局面,市辖区的旅游资源远多于其他区县;(2)郑州市旅游资源相对较分散,各类旅游资源主要沿“东南-西北”“东北-西南”的方向分布,且存在一定的向心性;(3)餐饮、酒店、交通等服务设施与不同城市旅游资源类型的空间匹配度不同,其中交通设施与旅游资源的空间匹配度最高,旅游资源倾向于分布在交通发达、食宿方便的区域;(4)郑州市旅游资源便利度在空间上表现为“中间高,四周低,城区连片,郊区分散”的整体格局。  相似文献   

18.
江苏沿海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洪全  张云峰 《地理科学》2016,36(2):283-288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以GDP和人口为指标,运用绝对差异指标和相对差异指标等经典统计方法,以及可分解的泰尔指数和区域分离指数,分析了2002~2012年江苏省沿海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趋势和空间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江苏沿海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一直在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基本呈缓慢缩小趋势。总体差异在波动中逐渐下降,其主要来源于区内差异,其中盐城区内差异贡献率最大。区域分离系数以2006年为拐点,呈倒“U”型变化特征,区域差异逐渐趋同。导致区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历史基础、区位条件和政策措施。空间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政府发展战略的连续变化过程,体现了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DEA-ESDA的农业生态效率评价及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郑德凤  郝帅  孙才志 《地理科学》2018,38(3):419-427
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Slack-Based Measure)模型,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对甘肃省各县(区)2000~2014年的农业生态效率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虑非期望产出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农业生态效率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而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农业生态效率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在研究期内甘肃省农业生态效率呈持续上升态势,但整体效率偏低;空间变化趋势呈现自西向东、自南向北递减态势,但南北差异小于东西差异。 从全局空间分异来看,除2001~2003年外,甘肃省各县(区)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正相关特征,空间集聚现象显著;从局部空间分异来看,处于空间正相关地区数量在研究期内逐渐下降,区域农业生态效率的集聚现象减弱。农业生态效率高高(HH)集聚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及甘南地区,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向邻接地区扩散的趋势;低低(LL)集聚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中部地区,空间分布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20.
在对新疆县域经济发展评价基础上,分析了新疆县域经济分异的特征,探讨了经济分异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对策。新疆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分异、民族分异在很大程度上叠加为民族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新疆县域经济分异与国家安全形势长期面临威胁时的经济建设投入差异、各民族就业人员比例差异、各民族人口的就业行业差异及各民族人口空间分布有关。应当增加对新疆特别是疆内落后县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并努力使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协调起来;增加基础教育投资,同时加大职业技术教育;鼓励实行少数民族人口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子女的政策,以减轻家庭负担,提高学生入学比例,才能大力迅速提升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协调好各民族、各县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