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义忠 《水文》1990,(2):63-64,F003
  相似文献   

2.
3.
刘金平 《水文》2005,25(3):42-45,55
即将颁布实施的《水情信息编码标准》是我国水情工作的一项重大革新。阐述了编制《水情信息编码标准》的背景、基本原则和与《水文情报预报拍报办法》的本质变化;描述了水文要素标识符的构成原则、水情信息编码的分类及其可编列的内容;介绍了《水情信息编码标准》中A、B、C等3种基本编码格式及其实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蔡阳  常志华 《水文》1994,(3):25-28,6
实时水情信息微机网络系统蔡阳,常志华,林钧岫(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一、引言原水利部水调中心担负着全国七大江河的雨情、水情信息的收集、处理、预报等重要任务,因此建立具有现代化水平且适合我国国情的自动化水文情报系统是必要的。1985年原水调中心已研制了一...  相似文献   

5.
6.
7.
中国的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钮茂生 《地下水》1996,18(1):1-2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中把水利放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这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水利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水利部部长钮茂生写的《中国的水》一文对我国的水情作了全面而详尽的评述,本刊刊登这篇文章,希望能以此帮助广大读者充分认识我国的水情,增强水的忧患意识,深刻理解党中央把水利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之首这一决策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9.
李长祝  王学义  宋少文 《水文》1992,(2):61-64,52
为了加强水文行业的科学管理,我省从1986年以来,进行了水情工作的目标管理系统试点。4年来的实践表明,目标管理对水情工作促进很大。现将我省水情工作目标管理系统简要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王祯 《水文》1989,(4):45-47
为了及时监视江河在汛期可能发生的水情变化,我们研制了一个数据通信计算机实时处理系统。用于实现对黄河、永定河沿河主要测站的水情实时监视。通过近几年的实际运行,基本上达到了原设计的目的,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陈文军  聂秀敏  李军社 《水文》2003,23(5):24-27
介绍了陕西省水情信息系统及其功能和特点,对水情信息系统开发的总体目标、功能模块、数据库设计和预报模型集成化结构进行了探讨。该系统经过2001年、2002年2个汛期的应用,系统运行稳定,功能齐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流程合理,预报精度优良,标准化与先进程度较高,满足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总体要求,提高了水情工作现代化的整体水平,并在实际使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应用趋势分析灰色模块—均差插值法预报近期地下水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方法和程序对大连地区进行地下水情预报,通过实测资料的验证,趋势分析灰色模块-均差插值法,明显优于其它方法。该方法只需水位(水质)的序列资料,不需任何其他水文地质参数,即可对地下水位、水质进行近期预报。  相似文献   

14.
天山南波昆马力克河冰川阻塞湖暴发洪水及其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景时 《水文》1993,(1):25-30
  相似文献   

15.
水情自动测报软件系统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恭肃  曹韵霞 《水文》1996,(4):41-43
水情自动测报软件系统中的几个问题张恭肃,曹韵霞,朱星明,安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面对全国为数不少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它的建设和维护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其软件系统在建设和运行中所遇到的若干技术关键问题,结合我们参与这项高新技术的开发研制的...  相似文献   

16.
水情信息系统整合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林江  张志强 《地下水》2010,32(6):163-164,166
分析和研究了陕西省江河水库管理局多年来水情信息传输的使用情况,针对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进行了整合的探索,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原有的水情分中心系统、渭河中下游地理信息系统、防汛信息系统进行了整合。介绍整合的技术、内容和实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鲍智良  刘云 《水文》1997,(5):26-29
介绍了我国邮电部门公用数据通信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水情数据传输的特点,探讨了水情传输网规划建设中的几种通信手段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崔永升  杨广云 《水文》2000,20(5):55-57
阐述了应用分组数据交换传输水信息的原理、方法及应用,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意见。  相似文献   

19.
罗泽旺  秦岳峰 《水文》1998,(6):47-51
@罗泽旺@秦岳峰¥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1问题的提出多年来,我国的水情报汛手段主要是靠邮政电报,因其耗时长、费用高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防汛的需要。近年来,各地利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建设“全国防汛计算机网络”(以下简称全国网)解决地(市)级及其以上防汛单位的水情信息...  相似文献   

20.
张宇平 《水文》2003,23(6):47-50
景德镇水情分中心是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示范区之一,在全国20个示范区工程建.设中首先通过验收,示范区的建设大大地改善了该地区的水文信息采集手段,实现了水位雨量观测长期自记、固态存储、自动传输,同时实现了水文数据远程下载以及水文资料整编、水情预报自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