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通过野外节理、断层等构造形变的观测分析,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古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自中生代以来,研究区南、北段古构造应力场在不同时期均有所不同:印支期,北段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W-SE向,南段为NE—SW向;燕山期,北段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WW-SEE向,南段为NEE-SWW向;喜马拉雅期,北段主要受拉张应力,方向为NNW-SSE向;南段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NE-SSW向。据研究区所处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以及地球动力学背景,分析了研究区构造应力场演化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厘清胶东金矿矿集区控矿断裂性质及其演化历史,本文以焦家断裂带的次级断裂——望儿山断裂为研究对象,在宏观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含矿节理统计与共轭节理判别,恢复出测区成矿前和成矿期的构造应力场。该断裂是河东金矿和上庄金矿的主要容矿断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局部与玲珑型花岗岩和郭家岭型花岗闪长岩接触带复合。节理统计显示,与主断裂带成小角度相交或近平行的节理往往充填有黄铁矿,通过含矿共轭剪节理恢复的河东与上庄矿区成矿期主压应力方向分别为277°∠13°和291°∠21°,即望儿山断裂在成矿期呈逆断层性质;河东矿区的一组共轭剪节理恢复的主压应力方向为188°∠2°,指示望儿山断裂曾发生过左行平移运动,这与焦家断裂带形成的地质背景相吻合,指示为成矿前断裂性质。对望儿山断裂旁侧次级断裂性质分析和产状测量以及Win Tensor软件分析结果表明,望儿山断裂在成矿后受到99°∠63°方向主压应力作用,断裂呈拉张性质。  相似文献   

3.
邯郸-峰峰矿区构造应力场分析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明忠 《中国煤田地质》2006,18(4):13-14,24
通过野外露头共轭剪节理的产状测量,采用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期配套,总结了邯郸-峰峰矿区地台盖层沉积以来主要经历的三期构造应力:第一期为印支期,主压应力近南北向,影响较弱;第二期为燕山中期,主压应力为南东一北西向,影响较强烈;第三期发生在中生代末期至古近纪喜山期,主压应力为北北东一南南西向,主要表现为北西西-南东东方向的拉张。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海南岛东北部侏罗纪以来水平主压应力的方向及其演化,对海南岛东北部二叠纪与侏罗纪花岗岩中大量节理的产状进行了野外实测与室内计算分析。节理特征表明,研究区二叠纪与侏罗纪花岗岩均有三组共轭剪节理。这三组共轭剪节理的错动关系及室内计算分析表明,研究区的水平主压应力方向由北北东—南南西(35.8°~215.8°),依次演化为南南东—北北西(143.1°~323.1°)、南东东—北西西(94.4°~274.4°)。区域构造活动期、岩浆作用期、成矿期的对比研究结合节理所在花岗岩的时代、所处的空间位置表明,侏罗纪以来太平洋板块运动事件对本区产生的挤压作用,较好的解释了研究区侏罗纪以来的水平主压应力方向及其演化。南东东—北西西(94.4°~274.4°)的水平主压应力方向及其在本区最为发育,可能是喜山期哀牢山-红河韧性剪切带大规模左行走滑从而产生南东东—北西西向的水平主压应力。之后的板块运动亦可能对研究区的应力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胶西北红布金矿地质特征及构造解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胶西北红布金矿在焦家金矿田独具特色,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是发育在断裂带两侧花岗(闪长)质岩石中受密集节理裂隙带控制的细脉,网脉状金矿,构造解析表明红布金矿体主要形成于主断裂发生右行走滑的构造应力环境,基信压应力方位大致为SWW-NEE,主压应力轴近水平,含矿裂隙表现为张剪性质。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造地质演化分析, 将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巴楚地区二叠纪以来具有较强构造变形的构造应力场分为3期:晚古生代二叠纪末、中生代三叠纪—古近纪和新生代新近纪以来。通过对巴楚地区岩墙、节理、擦痕、褶皱与断层等应力感构造的测量分析, 对各时代地层中应力感构造的发育特征进行对比与分期总结, 同时对节理等进行分期配套, 发现巴楚地区二叠纪末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向, 与中天山岛弧和塔里木板块的斜向碰撞有关; 三叠纪—古近纪为北北东向, 可能与侏罗纪塔里木盆地的顺时针旋转受到抑制有关; 新近纪以来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碰撞, 巴楚地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南北向。利用二维有限元方法对巴楚地区新近纪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刘耀荣 《湖南地质》1991,10(1):59-67
本文应用PC—1501机对香花岭矿田的节理进行了优势产状求解、定量配套、主应力轴方向计算及方位图的绘制。证实该区自古生代以来的三期构造应力场分别为:南北向、东西向及北西向主压应力作用的结果,它们分属于加里东期、印支期及燕山期构造运动的产物,其压应力在三度空间上呈波状传递,较好地解释了现今宏观构造的格局。并从构造的角度得出北东向节理裂隙是本区最佳容矿构造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招远黄埠岭金矿断裂构造性质及其控岩控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斌  李守生  孙林  覃鹏 《矿产与地质》2006,20(3):211-213
黄埠岭金矿主矿体产于灵北断裂带主断裂上盘次级断裂中,根据7号和10号矿体旁侧小角度斜交剪节理与矿体锐夹角指向的判断,控矿断裂具左旋性质。根据7号矿体旁侧节理统计及共轭剪节理产状的分析,黄埠岭矿区含矿断裂形成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30°∠37°。NE向次级断裂是成矿前煌斑岩脉侵位的重要空间,也是主要的容矿构造。灵北主断裂带则主要扮演了一种导矿构造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野外构造形变资料的研究,确定了厦门地区中生代的两期(侏罗纪、白垩纪)构造应力场及其主应力方向;利用最新一期共轭剪节理和震源机制解资料,确定了第四纪以来的构造应力场及其主应力方向。最大主压应力轴的优选方位分别为:侏罗纪SE138°,∠8°,白垩纪SW205,∠12°,第四纪以来NW312°,∠21°。 采用石英错密度法,估算了中生代古构造应力值,侏罗纪为88.5MPa,白垩纪为81.5MPa。利用岩石力学声发射技术,测定了现代构造应力大小,在标高为3——-151m(埋深为18——151m)的范围内,最大主压应力值为2.55——16.2MPa,最小主压应力值为1.1——10.1MPa。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位于华北陆块和秦祁昆山造山带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之间的过渡带内,特定的大地构造背景使其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历程及特殊的煤田构造格局。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由贺兰山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和六盘山东麓逆冲推覆构造系统组成,具有"南北分段、东西分带"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探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煤田构造格局的形成演化及区域构造控制因素,本文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和煤田勘查资料,恢复了本区自晚古生代以来的沉降抬升史和古构造应力场特征。印支期:研究区北部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南东向,南部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北东-南西向;燕山期:北部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西-南东东向,南部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北东东-南西西向;喜马拉雅山期:北部受北西西-南东东向拉张应力,南部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北东-南西向。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煤田构造格局的形成与区域构造的演化的关系,强调北段贺兰山逆冲推覆构造系统的形成与阿拉善地块的向东挤出逃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鄂西远安白垩纪盆地的宏观构造变形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垩纪远安盆地是江汉盆地西北缘的次一级地堑构造,发育有多种类型的低温宏观构造变形机制,包括变形带、断层、节理、脉体和缝合线。除断层外,其它构造变形机制的分布明显受不同岩性地层或单层厚度的控制。节理主要发育在盆地南、北两边上白垩统跑马岗组中至厚层粉砂岩与泥岩互层里,缝合线和方解石脉只形成在盆地西缘上白垩统罗镜滩组砾岩里,变形带只出现在盆地南部上白垩统红花套组块状砂岩里。主要根据变形构造交切或限制关系,本文将这里的宏观变形构造划分为四期,并恢复出各期的构造应力场。前两期属于拉张成因,出现在晚白垩世裂谷阶段,第一期的拉张方向为近EW向,第二期拉张方向NWW-SEE向;后两期属于挤压成因,出现在晚白垩世以后的后裂谷阶段。相应的水平最大主压应力分别呈NNE-SSW向和NWW-SEE向,具有顺时针旋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冀东宽城-青龙-金厂峪金矿集中区早燕山期地壳运动与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区内NE向、EW向与NW向压扭性-扭性主干断裂构造-岩浆带与20多个金矿床。早燕山期构造应力场对这些断裂的形成演化与金矿的成矿作用有重要的控制意义。在野外调研与古构造应力测量的基础上,确定受力方式、位移方向与若干地点的差应力值,进而应用有限元计算模拟方法,剖析早燕山期区域平面构造应力场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该金矿集中区早燕山期区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以NW-SE向为主,最小主压应力方向以NE-SW向为主;区域构造应力值变化于2.5-220MPa;构造应力方向、构造应力大小与应力梯度带对金矿化均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节理的断裂力学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节理的断裂力学机制研究进展.从岩石断裂力学观点出发,节理是以张开位移为主的断裂构造,节理面结构可以通过由裂源点、羽纹和奋状标志组成的羽状构造表征.研究表明,节理起源于局部张应力.在压应力场下,颗粒接触面、包裹体、孔隙及微裂隙等均可产生局部张应力,因而在这些部位都可能成为节理的起始点.孔隙液压的存在是节理形成的重要因素.节理扩展特性可通过岩体应力强度因子(K)或应变能释放率(G)加以研究,单一型(Ⅰ型、Ⅱ型或Ⅲ型)及复合型(Ⅰ—Ⅱ型、Ⅱ—Ⅲ型或Ⅰ—Ⅲ型)节理的扩展特性主要取决于应力强度因子比 K_Ⅱ/K_Ⅰ或 K_Ⅲ/K_Ⅰ的数值.  相似文献   

14.
张性结构面的力学性质与主应力关系解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武红岭 《地质论评》1999,45(5):449-455
依据弹性理论分析了张性结构面的应力,应变与两向主应力的对应关系。笔者认为在挤压应力条件下,甚至双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完全有可能在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两侧一定角域内产生张性或张扭性结构面。在两向压缩应力作用下,只有当σ2/σ1≥0.5时,才不会有张性构造区域出现。  相似文献   

15.
花垣铅锌矿田位于上扬子地块东南缘的湘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铅锌产地(邓文龙,1985;杨绍祥,2006,2007)。笔者通过野外实地勘查,对矿田范围内构造现象进行了测量分析。矿田内断裂主要有茶洞-花垣大断裂及其伴生的小断裂(图1 F1),褶皱主要李梅背斜(图1 F2)、太阳山向斜(图1 F3)、渔塘背斜(图1 F4)及其伴生的小型短轴背向斜。野外勘察发现,在花垣矿田容矿层及其上、下地层中发育有构造节理和断层面擦痕,为了很好的确定最大主压应力方向,笔者在矿田范围内选择了22个地质构造点进行了节理统计和断层面上擦痕侧伏向、侧伏角的测量。利用吴氏网进行投图(上半球投影),得到节理走向玫瑰花图,对于共轭节理,根据典型共轭节理锐角等分线指示最大主压应力σ1的原理,利用D. Delvaux教授研发的Win-Tensor古应力分析软件,对研究区共轭节理和断层面上擦痕进行了主应力分析。  相似文献   

16.
香港西贡粮船湾组火山岩石柱区次生节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香港世界地质公园西贡火山岩区,白垩纪粮船湾组发育有目前世界已知面积最大的流纹质碎斑熔岩石柱群。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粮船湾组火山岩石柱区的次生节理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柱状节理岩体的构造变形特征及过程。粮船湾组火山岩石柱区次生节理主要包括陡倾的纵节理及缓倾的横节理。前者多具有共轭剪节理的特征,形成于不同方向的挤压构造环境下;后者切割早期构造面理,形成于重力垮塌的构造环境,多发展为正滑断层。粮船湾组火山岩石柱总体上受次生节理改造明显,共轭节理反演的构造应力环境表明石柱区在140 Ma左右经历了快速的构造转换,主挤压应力由近NE-SW向转换为近NW-SE向,可能与莲花山断裂的构造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17.
古构造应力场对芙蓉矿区煤与瓦斯突出起主控作用。本文采用煤镜质体有限应变分析、Etchecopar电算、共轭剪节理解析以及有限元模拟等方法对其作了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矿区现存构造是在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分别为194°∠23°和145°∠29°的两期应力场作用下产生的,对应构造差应力分别为21MPa和23MPa,使全区各级构造呈北东向和东西向为主的复合叠加规律。这些不同构造型式对矿区煤层气赋存及煤与瓦斯突出具有不同的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四川地区北西向新构造的形成时间、切割关系、水系控制、内部压力、断裂活动、震中分布、裂度展布等特征,采用平面应力状态理论分析方法,确定现今区域主压应力为NE-SW向,在其控制下的局部发震机制及主压应力方向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有别,并有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四川地区北西向新构造的形成时间、切割关系、水系控制、内部压力、断裂活动、震中分布、裂度展布等特征,采用平面应力状态理论分析方法,确定现今区域主压应力为NE-SW向,在其控制下的局部发震机制及主压应力方向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有别,并有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20.
大兴安岭呼中火山岩区中生代古构造应力场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北段呼中火山岩区,在中-晚侏罗世时期,最大主压应力轴方向为NW266°~316°,早白垩世最大主压应力轴为NE12°~50°,显示侏罗纪与白垩纪应力场的应力状态是截然不同的,但都处于拉张环境下。中-晚侏罗世由于NNE-SSW向的拉伸应力场的作用,在本区北部发生构造岩浆活动,形成了上黑龙江断陷盆地如NWW向展布的劲涛-蒙克山中基性火山喷发带,派生的NEE向张扭性应力使前中生代基底构造重新活动,形成大面积火山喷发。而早白垩世在NE-SW向拉伸应力场作用下,"额尔古纳地块"东部形成拗陷带,火山基底构造为NE-NNE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