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6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四川盆地喜马拉雅期地应力场演化对油气运移聚集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四川盆地及邻区的新构造运动,天然发震机制、石油钻探、人工地震,构造圈闭形态变异及交切关系、储层或油气藏压力、卫星遥感信息解译等多方面资料综合分析得出,喜马拉雅三幕构造运动区域主压应力方向变化很大,早幕和晚幕运动为NE-SW向,中幕运动为NW-SE向。晚幕运动形成的北西向新油气构造圈闭,与中幕运动形成的北北东向及燕山中幕形成的北东东向含油气构造圈闭或油气藏复合叠加,形成了一大批复合背斜构造圈闭的油气藏,也是四川盆地油气勘探最佳远景区。  相似文献   
2.
论油气的应力圈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事例表明,含油气盆地或含油气地层及其中的一切物质(包括油、气、水等)的运动,都主要受地应力驱动的控制。在地应力作用下,含油气盆地或含油气地层中分散的油气,通过岩石介质形变产生的应力梯度(所造成的压力差异)的变化,而实现的“应力聚集”作用。在这种作用下的油气运移聚集和圈闭成藏,即是“应力圈闭”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含油气地层或含油气盆地的物质运动规律分析,探讨了油气的应力圈闭理论与实践意义,并对其模式建立、演化机理与现实意义作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4.
5.
<正>本文系六五期间地质矿产部承担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攻关课题”成果之一。 一、前言 世界上目前有50%以上的油、气藏分布在碳酸盐岩地层中,特别是一些高产油气井,有许多与岩溶作用所形成的储集空间有关。有利于生成油气的有机质,往往与碳酸盐一起沉积于开阔的陆棚区,碳酸盐失水成岩迅速,易于保存早期生成的烃类;又由于岩溶作用常常和   相似文献   
6.
根据四川地区北西向新构造的形成时间、切割关系、水系控制、内部压力、断裂活动、震中分布、裂度展布等特征,采用平面应力状态理论分析方法,确定现今区域主压应力为NE-SW向,在其控制下的局部发震机制及主压应力方向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有别,并有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