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在安徽南部贵池一东至地区上石炭统一下二叠统中首次发现丰富的有孔虫化石,经系统研究在上石炭统建立了两个组合,下二叠统建立了三个组合,并与国内相应地层有孔虫组合进行了对比。从而填补了该区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有孔虫生物群的空白,丰富了生物群的内容,并讨论了隆林阶在该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湖南祁阳上泥盆统佘田桥组有孔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我国湖南上泥盆统余田桥组有孔虫化石13属22种,其中包括1新种。这些有孔虫自下而上可分成三个组合,它们大多数可与苏联上泥盆统弗拉斯阶有孔虫对比,时代属晚泥盆世弗拉斯期。本文仅描述佘田桥组较重要的有孔虫8属10种。  相似文献   

3.
贵州石炭纪生物地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贵州石炭系可划分成三个岩石地层区并将该系分成2个统7个阶。下石炭统由4个区域性阶和1个有孔虫组合、4个珊瑚化石带(及9个亚带)、11个腕足类组合带组成;上石炭统划分3个区域性阶和9个(竹蜓)类化石带(及2个亚带)、4个菊石带。根据有孔虫、牙形石研究,贵州石炭系底界至少接近于珊瑚Cystophrentis带顶部附近。  相似文献   

4.
安徽南部下石岩统—下二叠统有孔虫化石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安徽南部贵池-东至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中首次发现丰富的有孔虫化石,经系统研究在上石炭统建立了两个组合,下二叠统建立了三个组合,并与国内相应地层有孔虫组合进行了对比。从而填补了该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有孔虫生物群的空白,丰富了生物群的内容,并讨论了林阶在该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陆刚  胡贵昂等 《广西地质》2002,15(3):9-14,19
桂西北天峨地区孤立碳酸盐台地,上泥盆统顶部至上石炭统下部有孔虫十分发育,可划分15个有孔虫生物组合带,它们是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依据。以有孔虫Eoendothyra与Quasiendothyra的灭绝,Bisphaera的大量出现划分泥盆系/石炭系,以Eoparastaffella的出现作为维宪阶的底界,以Globivalvulina或Pseudostaffella的出现作为上,下石炭统的划分标志,生物分带明显,与岩石地层分界吻合或基本一致,是较理想的地层分界。  相似文献   

6.
桂北地区浅水碳酸盐台地上泥盆统额头村组-下石炭统英塘组有孔虫十分丰富,可划分为10个组合带,每个带均可进行大范围对比,是研究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及建立以及孔虫系演特征为标准的杜内阶/维宪阶界线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郭宪璞 《地层学杂志》1995,19(3):208-213,T001
通过对新发现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上白垩统乌依塔克组有孔虫化石的时代分析,认为该组的时限为晚上伦期—赛诺期,综合分析各类化石的时代特征,本区土伦阶和赛诺阶的界线应划在Migros-Ammobaculites组合和Pararotalia-Nonionella组合之间。  相似文献   

8.
在广东连县-阳山煤田的二叠纪地层中首次采集到牙形刺化石计11属20种和3个未定种。通过与中国南方相应标准剖面对比,建立了4个组合带;茅口阶Neogondolella serrata-N.postserrata组合带,吴家坪阶中、下部Neogondolella liangshanensis组合带、吴家坪阶上部Neogondolella orientalis组合带,长兴阶Neogondalella changxingensis-N.subcarinada组合带。同时讨论了上统与下统、长兴阶与吴家坪阶、下三叠统与上二叠统的地层界线。  相似文献   

9.
沈阳  王训练 《地学前缘》2014,21(2):251-264
石炭纪维宪期有孔虫演化快、分布广、数量丰富、分异度高。在浅水相地层,传统上依据大化石进行地层划分对比,但精度较低,而牙形石又不发育,所以,对于浅水相地层划分对比有孔虫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全球维宪阶底界就是以有孔虫Eoparastaffella simplex的首现定义的。文中对全球典型地区维宪阶有孔虫生物地层划分进行全面的介绍。维宪阶在命名地--比利时划分为7个有孔虫带;在俄罗斯划分为4个有孔虫带(含3个亚带);在北美划分为8个有孔虫带;在捷克划分为5个有孔虫带。中国维宪阶已有一定的有孔虫研究基础,但尚未建立完善的有孔虫生物地层序列,有待在地层发育良好的华南地区建立起中国标准的维宪阶有孔虫带序列。文中对比全球典型地区维宪阶有孔虫带,归纳总结了重要属种的演化次序,为有孔虫生物地层的精确对比提供重要依据。维宪阶有孔虫一些重要属种的首现位置及有孔虫与牙形石生物地层的对比关系等都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论塔里木盆地西部海相古新统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宪璞 《地质论评》1994,40(4):322-329
塔里木盆地古部海相古新统原来由陈尔塔什组和齐姆根两个组构成,根据在陈尔塔什组下伏地层-吐依洛克组发的有孔虫组合和介形虫的时代,本文将该组厘定为古新统Danian阶而非上白垩统,本文从生物地层学、事件地层学、稳定同位素地层学,古气候学和地球化学五个方面确定了古新统的底界;提出了古新统划分新方案,即自下而上包括吐依洛克组、阿尔塔什组和刘姆根组三个组;划分出古新统五个有孔虫组合,其中两个为新建;文中还描  相似文献   

11.
实测描绘了安徽萧县白土镇石炭纪—早二叠世的地层剖面,对剖面中采集的样品进行了磨片,并在偏光显微镜下对磨片进行了系统鉴定,共鉴定出9科16属34种,且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建立了有孔虫化石组合带Tetratax-is-Nodosaria-Palaeotextularia组合带,为晚石炭世晚期(C22)。将研究区内的有孔虫化石组合带与国内不同地区有孔虫化石组合带进行了对比,探讨了石炭纪—早二叠世有孔虫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特征,探讨了有孔虫化石对地层划分对比中的作用,认为有孔虫化石对于石炭—二叠纪的地层界线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贵州青岩地区下-中三叠统发育齐全,化石丰富,尤其是中三叠世“青岩动物群”,具有生物辐射性质.为了研究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后的生物复苏及辐射过程,对该区下、中三叠统剖面进行了实测,并从沉积学、古生物学上进行了系统研究.识别出5个牙形石带:Neospathodus dieneri带、Neospathodus waageni带、Neospathodus pingdingshanensis带、Neospathodus homeri带、Chiosella timorensis带,建立2个有孔虫组合和6个双壳类组合.并根据牙形石化石初步确定出印度阶与奥伦尼克阶及奥伦尼克阶与安尼阶的界线.多门类化石的分布和生态组合结构表明,大灭绝后的复苏-辐射第一幕发生于安尼期早期,安尼期中期雷打坡页岩段的化石组合具有典型辐射后期的生态繁荣景象.古环境研究表明,本区从三叠纪初到中三叠世安尼期沉积水体总体上震荡式变浅,表现为盆地-陆棚-台缘斜坡-台地-盆地-台缘斜坡-陆棚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四川地质学报》2022,(3):378-380
通过对邢台沙巴沟太原组实测剖面有孔虫动物群进行研究,在太原组灰岩地层中鉴定出有孔虫11科15属23种,建立了Nodosaria-Multidiscus-Glomospira组合带。与国内不同地区晚古生代的有孔虫动物群进行对比后,确定有孔虫动物群的时代为晚石炭世晚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邢台沙巴沟太原组实测剖面有孔虫动物群进行研究,在太原组灰岩地层中鉴定出有孔虫11科15属23种,建立了Nodosaria-Multidiscus-Glomospira组合带。与国内不同地区晚古生代的有孔虫动物群进行对比后,确定有孔虫动物群的时代为晚石炭世晚期。  相似文献   

15.
鄂西地区上石炭统黄龙组主要分布于香炉山背斜、长阳向斜及仁和坪向斜(图1)。近年来的研究证明,黄龙组中有孔虫组合的垂直分带性,以及黄龙组沉积之后遭受不同程度剥蚀的古岩溶面上残存的有孔虫组合(带),同下二叠统底部马鞍煤系的富煤带关系十分密切,同时对于阐明该区自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之间沉积—剥蚀—再沉积三个地质历程的变化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西部是我国中新生代有孔虫比较发育的一个地区。中生代后期特提斯海水自西侵入本区,在晚白垩世到第三纪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保持了海盆的性质,这为本区有孔虫的发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本区有孔虫比较丰富,自上白垩统到中新统各层段均有分布。经笔者鉴定各种类型的有孔虫共计76属278种。其中胶结壳有孔虫69种,占24.82%;似瓷质壳有孔虫9种,占3.24%;钙质微孔壳有孔虫200种,占71.94%,其中浮游有孔虫16种,占总种数的5.76%。  相似文献   

17.
在江苏省江都市ZKA4钻孔孔深4.0~42.6 m岩心段中发现有孔虫化石,鉴定识别出有孔虫38属56种,其中9个未定种,根据有孔虫动物群在钻孔剖面上的分布规律,建立了 3个有孔虫化石组合,自上而下为:Ammonia beccarii Linne)vars.-Orbulina universa组合,Ammonia bec...  相似文献   

18.
滇西晚寒武世晚期三叶虫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导了滇西晚寒武世晚期的三叶虫动物群,在此描述了9科、16属、19种,其中包括4个新属、10个新种。Saukiidae和Kaolishaniidae两科占主要地位。滇西这一动物群属于华北型动物群,与我国东北、华北、滇越交界、泰国、澳大利亚昆士兰西部等地动物群关系密切。目前我们可将该动物群分为二个组合:下组合是Kaolishania-Kaolishaniella组合,相当于长山阶的Kaolishania带和北美的Franconian阶Conaspis带;上组合是“Calvinella”-Lonchopygella-Quadraticephalus组合,相当于凤山阶上部、澳大利亚的Payntonian阶和北美的Trempealeauan阶。  相似文献   

19.
李晓池  丁梅华 《地质论评》1987,33(5):395-401
本文通过对华南六省13条地层剖面资料的综合分析,将长兴阶有孔虫划分出2个带和2个组合;牙形石划分了2个带。通过对这些化石带和组合的对比分析以及与其他有关地区的比较,可确认我国华南具有世界上二叠系的最高层位。  相似文献   

20.
有孔虫及共生生物组合与碳酸盐微相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奎 《沉积学报》1988,6(3):96-103
有孔虫属微小原生动物,不同的属种对其生态环境的选择不同。浙江鸡笼山C3-P1剖面有孔虫分布于盆地相、开阔海-局限海台地相灰岩中,并与相应环境的底栖生物共生。盆地相有孔虫还与放射虫共存。根据有孔虫的特征、伴生生物反映的生态环境和周岩的岩石结构、沉积构造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将该剖面有孔虫划分为三个组合、七个亚组合。它们分别反映了盆地、广海陆棚及陆棚边缘、开阔海台地和局限海台地五个相带、七个亚相和十六个微相。盆地、广海陆棚、开阔海台地有孔虫组合所赋存的微相具有良好的油气生成能力。经搬运后堆积的有孔虫组合所在微相储集油气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